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大家,他以高超的艺术成就蜚声文坛,留给我们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著,其中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的就有三篇,每个年级一篇,初一《春》、初二《背影》、初三《绿》,从风格上讲,《春》与《绿》相近,而《春》和《背影》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前者如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后者是一个饱经沧桑的成熟中年。截然不同的风格决定了我们即使读同一作家的作品,也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阅读教学方法,才能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领略散文的真善美。具体教学时,我着重以《春》和《背影》为例作比较阅读,循序渐进地按三个步骤引导学生实现从感悟材料到情感世界的升华。
一、回顾经典,初探《背影》
由于安排在两个年级,在学习《背影》时自然会提及朱自清的《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回顾关于《春》的方方面面,如从名段背诵开始,到你欣赏的理由,到对《春》的整体风格的感悟。欣赏的理由或是他写《春》的灵动、活泼、丰满,或是其中某个场景细致入微的真切描写,或是某个修辞手法的形象运用,或受《春》鼓舞启迪的积极昂扬的生活态度。学生话匣子一打开,就调动了由《春》中所领悟的情感因素,为下面与《背影》的比较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介绍《背影》,让学生初步感知《背影》写的是父子二人在南京浦口车站分别时父亲为儿子爬过铁道买橘子的事,儿子深有感触,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情景,为何会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呢?
二、浓妆淡抹,别样风情
通过比较两篇散文的不同,可以深入走进文本,提升学生品位。
1.感情基调
《春》写一年四季中最富生机的春天,轻松、明朗,热烈。《背影》写家庭琐事,家中惨淡的光景:那年冬天,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典卖家当,家道中落,父子分别,父寻职业,感人的“背影”融入辛酸和悲凉的情绪,平淡中难掩淡淡的哀愁,朴实中彰显浓浓至情。
2.内容与语言
前者描绘生机勃勃的春天,运用大量修辞手法,浓墨重彩。绘春部分,浓墨重彩、有声有色、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让读者仿佛看到了春的具体形象。春天是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春天是争奇斗艳的鲜花,春天是和煦的微风,春天是绵密的细雨,春天是精神的老老小小。用词“精、准、神”。多用散句,在散句中夹以排比、对偶和儿化韵,它们交错运用,使语言显得变化多姿,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后者除对父亲背影用白描手法外全用叙事,叙述得清清楚楚,自然恳切,娓娓道来,全篇一千多字,是平常口语,连生字难词都很少,洗尽铅华,不嗜雕饰,尽现生活原貌。
3.所构境界
前者是作者的理想世界,是一曲悦耳动听的乐章,一幅富有意境的画卷,一首意韵生动的诗篇。即使是雨,也下得那么有情有义,所以《春》让人陶醉、憧憬、热爱、昂扬奋进。《背影》是记录生活原貌,用最质朴的文字把当时情景如实地展示在读者眼前,让人感同身受。选座位、铺座位、临行叮嘱、买橘子,事无巨细,这就是父亲能为儿子做的事;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这是当时普通人的装束;走路蹒跚、慢慢探身、努力攀台,这就是遭受挫创、略上年纪的父亲真实举动;逆境中的关心、震撼涕零、揪心牵挂,是人世间质朴真挚的情感。
4.结构安排
《春》采用典型的“总起—分述—总结”结构,盼春,绘春,颂春。主体部分几幅画卷,并列结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中人,《背影》是以父亲的背影为明线,感情发展呈螺旋上升。前面几件事一笔带过,为全文提供背景,奠定全文感情基调。望父买橘是详写,作者感情由不理解到感动怜惜,父亲来信使作者无比牵挂,作者感情三叹升华:一叹老父亲受如此重压仍念念不忘对儿子的关怀,不惜颇费周折去买橘;二叹父亲背影消失的一刹那感慨何时与父亲相见;三叹在追忆父亲一生中包含遥遥的思念。一次次动情落泪,把作品一步步推向情感的高潮,在一次次的泪光中造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读者情感深入,欲罢不能。
5.朗读指导
在比较了两篇诸多方面差异后,教学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指导朗读,这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文章的方法之一。
由于感情基调的不同,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有所区别。《春》多用比喻、拟人、短句、轻音字、儿化音,使得文章充满轻松、明快、活泼的感情,因此根据这样一个感情基调,全文朗读上就要带着欣赏的语气,咬字轻松,不要过重,语音亲切、柔和,语调上扬,语速可稍快,但不宜匀速,有张有弛,注重朗读的抑扬顿挫。《背影》的感情基调是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父子情深,语言极其朴实无华,都是极其平常的生活口语,叙述平静,所叙内容也是平常生活琐事,其内容和语言决定我们在朗读技巧上的处理,全文语速宜缓慢,语调平静,压抑,低缓深沉,铺垫部分,深沉而凄切,使人沉浸在不幸家事的回忆中。上车时父亲所做琐事,语调平淡,表现年少作者此时对父親所为的不理解,望父买橘是全篇最集中体现父爱的特写,所以更应该用一字一顿、放慢速度、关键词重咬的方式朗读,强化父爱给人的震撼力量,文至最后父亲的信引起作者的无限感慨,百感交集中是无尽的思念,语音在压抑中要保持饱满。
为什么同一作家的作品会风格迥异?这涉及内容决定形式、知人论事等文学理论,这对初二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可引导学生课后探究,这对学生深层探究文本和写作有一定帮助。
三、异曲同工,经典美文
散文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真”、“善”、“美”,《春》是一篇满贮诗意的散文。它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绿草如茵,花木争荣,春风拂煦,细雨连绵,呈现一派生机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擞,辛勤劳作,充满希望。《背影》用质朴的文字彰显人世间最自然最纯真至爱。尽管二者风格迥异,《春》浓妆,《背影》淡抹,但二者都成为体现散文“真”“善”“美”的典范之作,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美文。
一、回顾经典,初探《背影》
由于安排在两个年级,在学习《背影》时自然会提及朱自清的《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回顾关于《春》的方方面面,如从名段背诵开始,到你欣赏的理由,到对《春》的整体风格的感悟。欣赏的理由或是他写《春》的灵动、活泼、丰满,或是其中某个场景细致入微的真切描写,或是某个修辞手法的形象运用,或受《春》鼓舞启迪的积极昂扬的生活态度。学生话匣子一打开,就调动了由《春》中所领悟的情感因素,为下面与《背影》的比较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介绍《背影》,让学生初步感知《背影》写的是父子二人在南京浦口车站分别时父亲为儿子爬过铁道买橘子的事,儿子深有感触,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情景,为何会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呢?
二、浓妆淡抹,别样风情
通过比较两篇散文的不同,可以深入走进文本,提升学生品位。
1.感情基调
《春》写一年四季中最富生机的春天,轻松、明朗,热烈。《背影》写家庭琐事,家中惨淡的光景:那年冬天,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典卖家当,家道中落,父子分别,父寻职业,感人的“背影”融入辛酸和悲凉的情绪,平淡中难掩淡淡的哀愁,朴实中彰显浓浓至情。
2.内容与语言
前者描绘生机勃勃的春天,运用大量修辞手法,浓墨重彩。绘春部分,浓墨重彩、有声有色、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让读者仿佛看到了春的具体形象。春天是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春天是争奇斗艳的鲜花,春天是和煦的微风,春天是绵密的细雨,春天是精神的老老小小。用词“精、准、神”。多用散句,在散句中夹以排比、对偶和儿化韵,它们交错运用,使语言显得变化多姿,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后者除对父亲背影用白描手法外全用叙事,叙述得清清楚楚,自然恳切,娓娓道来,全篇一千多字,是平常口语,连生字难词都很少,洗尽铅华,不嗜雕饰,尽现生活原貌。
3.所构境界
前者是作者的理想世界,是一曲悦耳动听的乐章,一幅富有意境的画卷,一首意韵生动的诗篇。即使是雨,也下得那么有情有义,所以《春》让人陶醉、憧憬、热爱、昂扬奋进。《背影》是记录生活原貌,用最质朴的文字把当时情景如实地展示在读者眼前,让人感同身受。选座位、铺座位、临行叮嘱、买橘子,事无巨细,这就是父亲能为儿子做的事;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这是当时普通人的装束;走路蹒跚、慢慢探身、努力攀台,这就是遭受挫创、略上年纪的父亲真实举动;逆境中的关心、震撼涕零、揪心牵挂,是人世间质朴真挚的情感。
4.结构安排
《春》采用典型的“总起—分述—总结”结构,盼春,绘春,颂春。主体部分几幅画卷,并列结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中人,《背影》是以父亲的背影为明线,感情发展呈螺旋上升。前面几件事一笔带过,为全文提供背景,奠定全文感情基调。望父买橘是详写,作者感情由不理解到感动怜惜,父亲来信使作者无比牵挂,作者感情三叹升华:一叹老父亲受如此重压仍念念不忘对儿子的关怀,不惜颇费周折去买橘;二叹父亲背影消失的一刹那感慨何时与父亲相见;三叹在追忆父亲一生中包含遥遥的思念。一次次动情落泪,把作品一步步推向情感的高潮,在一次次的泪光中造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读者情感深入,欲罢不能。
5.朗读指导
在比较了两篇诸多方面差异后,教学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指导朗读,这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文章的方法之一。
由于感情基调的不同,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有所区别。《春》多用比喻、拟人、短句、轻音字、儿化音,使得文章充满轻松、明快、活泼的感情,因此根据这样一个感情基调,全文朗读上就要带着欣赏的语气,咬字轻松,不要过重,语音亲切、柔和,语调上扬,语速可稍快,但不宜匀速,有张有弛,注重朗读的抑扬顿挫。《背影》的感情基调是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父子情深,语言极其朴实无华,都是极其平常的生活口语,叙述平静,所叙内容也是平常生活琐事,其内容和语言决定我们在朗读技巧上的处理,全文语速宜缓慢,语调平静,压抑,低缓深沉,铺垫部分,深沉而凄切,使人沉浸在不幸家事的回忆中。上车时父亲所做琐事,语调平淡,表现年少作者此时对父親所为的不理解,望父买橘是全篇最集中体现父爱的特写,所以更应该用一字一顿、放慢速度、关键词重咬的方式朗读,强化父爱给人的震撼力量,文至最后父亲的信引起作者的无限感慨,百感交集中是无尽的思念,语音在压抑中要保持饱满。
为什么同一作家的作品会风格迥异?这涉及内容决定形式、知人论事等文学理论,这对初二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可引导学生课后探究,这对学生深层探究文本和写作有一定帮助。
三、异曲同工,经典美文
散文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真”、“善”、“美”,《春》是一篇满贮诗意的散文。它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绿草如茵,花木争荣,春风拂煦,细雨连绵,呈现一派生机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擞,辛勤劳作,充满希望。《背影》用质朴的文字彰显人世间最自然最纯真至爱。尽管二者风格迥异,《春》浓妆,《背影》淡抹,但二者都成为体现散文“真”“善”“美”的典范之作,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