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亚诺:黑暗中穿行的骑士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wxy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完美的演绎了形而上学
  “大丹士认为不精通形而上学,一个人不可能出类拔萃。他要像莫里哀那样,先成为深刻的哲学家,再写喜剧。”巴尔扎克在《幻灭》中这样说过。按照这种说法,莫迪亚诺也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大人物。他将自己“形而上学”的哲学借助于侦探小说表达出来,这就促成了他一部部优秀的作品,并且伴随着同一主题:用侦探小说的外壳来包装追寻自我的内核。在《夜的草》这部作品中,“我”一直穿行于过去与现实之间,仿佛在揭露事物最原本的存在方式以及状态。“就在最近,我还从‘66号’前面经过,想看看咖啡馆的那个区域还在不在。”“我需要时间坐标,地铁站名,楼房的号码,狗的系谱,仿佛我担心那些人和事情眨眼之间就会躲开或者小时,起码应该保留一个他们存在过的证据”。“我们也去一家如今已不存在的戏院看过她的戏”面对物否人非的现状,“我”不得不承认,人从本源上来说是以一种相对独立的状态来存在,彼此的邂逅只是为了不久的别离而唱响哀怨之曲。因此,莫迪亚诺从哲学存在的角度完美的演绎了他的“形而上学”的哲学,不断追溯自身的存在,不断地逃离现存的生活环境,不断地斩断与他人的情缘,这或许就是女主人公“丹妮”不断改变自己名字,搬离不同寓所的深层原因。
  二.莫迪亚诺对文学的追溯
  “许多年后,有人在酒店的房间里落下一瓶香水,使我得以找到那种香水的牌子:卑奴苏佛士打”“这种感觉跟你久久地注视着一扇透明着灯光的窗户时所产生的感觉是一样的:一种房间里即有人有无人的感觉”“要是我有可能重读那一页页稿件,我写作他们的那些日日夜夜的确切色彩和气味就有可能透过它们重新复活。”莫迪亚诺通过具体细腻的描写调动了读者的五官感受,通过一种刺激性的表达方式来引起读者的共鸣;另一方面,笔锋一转,将读者从现实抽离出来追随“我”徜徉在过去当中,因此,从写作方法上来说,使得情节更加紧凑。这种描写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想到了普鲁斯特的玛德莱纳小蛋糕的味道,普鲁斯特通过入口的茶水和玛德莱纳蛋糕交融所带来的味觉感受,为读者开起来一扇记忆之门。笔者个人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两者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三.“新寓言派”与“新小说”
  1.“我”与作者
  继新小说之后,上世纪七十年代新寓言派迅速崛起。“新寓言派”的最大的特征就是“小故事大寓意”,作者将深层含义潜藏在小故事之中。“新小说”侧重于对物品的描写,很少掺杂个人的主观情感,它的艺术效果就是“有100个读者,就有100部作品”。两个流派都有“新”字,那么,两者之间是不是用某种共同点呢?
  《夜的草》这部小说作者本人的个人经历呢?“纵然到了今天,我仍然在怀疑自己的出生证明是不是真的……那一对我永远都认不出的父母亲”。这种对父母身份的追寻,成为了小说人物,也就是“我”对身份的追寻,成为了行为的支撑点,但无不遭到惨败。莫迪亚诺在小说中多次描写到“我”黑夜独自走在巴黎的街道上,途径塞纳河只是为了“赎罪”,等等,这一切低沉·令人压抑的空洞从侧面也表达出了莫迪亚诺最童年美好时光的追溯,或许哥哥的去世给他带来的打击使他感到了迷茫与困惑。
  在罗伯格里耶的作品《重现的镜子》,一改他以往风格,截取了作者童年生活中的片段,并将其交织在一起,谈他的童年,谈作为小说家的他自己。“我从客厅那沉甸甸的红窗帘的缝隙中窥探父亲和这位显赫的来访者在一起”。
  由此可见,莫迪亚诺在自己的作品创作中也纳入了某种程度的个人经历与感悟。他与罗氏小说《重现的镜子》的区别在于后者是自我陈述,而莫迪亚诺则是寓于故事当中。
  2.人称的运用
  新小说大部分作家的写作过程不掺杂个人主观情感,而是客观的表述一件事实,将思维的空间留给读者。
  莫迪亚诺在《夜的草》结尾处写到:“关于你,在这份案卷中没提到什么。你不是在卡萨布兰卡出生的……你只是,在战争期间,出生在巴黎,比我早两年。你出身父亲不详……也许只有你,才能告诉我真相。……你在大学城的那个房间没有任何记录……”一个第二人称,将读者从旁观者的身份拉入到小说的情景中,突然变身为丹妮,不禁会对自己的身份以及存在状态思考,从而达到了作者所要产生的艺术效果。
  由此可见,“新小说”也好,“新寓言”也好,两者都用不同于古典文學的写作方式,通过特殊的情节构造,拉近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促使读者对自身存在的思考,从而达到读者对作品的期许,获得一种文学带来的满足感。
  莫迪亚诺就像是于黑暗中穿行的骑士,不断地将我们指引向光明。每一次阅读之后,都会促使自己反思自己的人生,净化自己的心灵,通过这种文学上带来的满足与愉悦感,不断地向未知人生探索,并且永不会停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识字教学要注意学生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关键词:随文识字 智趣 范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郭沫若先生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可见识字与人的发展以及民族发展的关系之重大。小学老师站在这一奠基工程的前
旗帜引领方向,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意义重大,特别是讲话中提出的“三个伟大历史功勋”、“六个伟大力量”、“四个重塑”、“六个必须”,其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决维护习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不断强化“四个意识”,砥砺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听党的话、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念,不忘初心,继续前进。90年披荆斩棘、优化精简、发展壮大。人民军队
期刊
大型地域风情舞蹈诗——《家住长江边》它的魅力在于它的创作与其它舞蹈作品有所不同,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具地域特色,以长江为主线,用“一线穿五珠”的形式表现湖北地区各民族的地域风情,使得这部作品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更为丰富。看似简单的舞蹈段落中,体现出了复杂情感与民族情结,扣人心弦;再加以舞蹈、音乐、舞美与艺术手段的完美融合,正是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  1.《家住长江边》创作背景  为了深入发掘长江流
期刊
内容摘要:生活处处皆语文,电视综艺节目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也可承载“寓教于乐”的功能。本文以前段时间大热的《中国诗词大会》为例,从情感价值、考试形式、教学方法、教师素养这四个方面分析电视综艺节目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启示。  关健词:电视综艺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 语文教学 启示  前段时间,中央卫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像是一股清风飘到了大众的视野中,全民投入这场诗词狂欢,再次引发一股诗词热。生活处
明末清初涌现了大量的才子佳人小说,与此同时,关于此类小说的评点也应运而生,并且呈现出一种繁荣的态势。小说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源自经注、史著之体例及文
内容摘要:自主是自我能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和学生自我的积极主动努力的行为;合作就是你帮我,我帮你,或者是你做一部分,我做一部分,合起来就完成一项任务;探究是一种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其基本内涵是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关键词:高效课堂 新型 学习方式  教育界把《基础教育课程纲要》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称为三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如何在高效课堂建设中引导学生应用这三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呢?  一.自主
案例中的场景虽然令老师很为难,但确实也是现实中经常遭遇到的,如何合理应对,很值得探讨.rn一、童玩课堂 解读儿童rn首先教师要了解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迅
期刊
内容摘要: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留学生同学经常在“都”字的使用与否或者在句子中出现的位置问题上出现错误,现在本文从“都”字的基本含义入手,归纳出常与“都“连用表示某种句子含义的词语。另外分析几种常见的留学生都字用法偏误,并尝试解释造成偏误的原因。  关键词:都 标记 偏误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都的用法极为复杂。很多学者沿着《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1981)中都的三种基本含义(范围副词表示总括,程度副
内容摘要:当前高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以发展学生知识技能为重点,而对学生自我需求和人文培养不够重视的现象,加之社会多元文化的环境影响,学生自我认知水平和学习生活阅历的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价值错位、自我膨胀和精神虚无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在人本主义自我实现观的视角下,通过九型人格这一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结合当下高校校园文化自发性与盲目性,提出了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发展的规律性总结,关键在于其对自我的审视与内
内容摘要:何炳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学家、出版家。他学贯中西、融汇古今,为我国的历史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他的教育理论,包括教学入手、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载体和教学评价等观念,对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健词:何炳松 历史 教育理论 意义  何炳松(1890-1964),字柏丞,浙江金华人,民国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学家、出版家。他学贯中西,兼收并蓄,为史学研究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