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教育部坚持党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领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校园足球工作整体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和《国家中长期足球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特事特办、先行先试”的原则和要求,把校园足球改革发展纳入教育综合改革规划、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抓好顶层设计,强化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注重内涵发展,不断提升质量,推动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在新时代继续扎实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2018年校园足球的主要工作
校园足球工作坚持“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发展思路,以“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教会足球运动技能,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打牢中国足球腾飞的人才基础”为发展目标,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发展理念,深化教体融合,在各地方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校園足球发展态势良好、成效显著,可以用“六个多”来概括:踢球的人多了,会踢球的人也多了,踢得好的人多了,教足球的人多了,会教球的人多了,教得好的人也多了。
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
强化制度建设。出台《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基本要求(试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基本要求(试行)》《全国青少年足球体教融合发展政策清单》《关于完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 畅通青少年人才培养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活动规则与运动员等级认定办法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委员名单的通知》等制度文件,规范组织实施,打牢制度基础。
强化协同推进。坚持协同推进,完善发展校园足球的多部门合作格局,建立并完善和中国足球协会的定期会商机制,共同研究、解决青少年足球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努力在教体融合上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共同构建中国特色足球青训体系。
2.坚持普及为要,优化发展布局
明确事业“初心”。教育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紧紧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立足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尊重教育发展规律、足球运动规律和足球人才成长培养规律,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打牢普及根基。构建“特色学校+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试点县(区)+改革试验区+‘满天星’训练营”“五位一体”的校园足球立体推进格局,要求每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面向全体学生每周开设1节足球课、组织课余训练和校内联赛、组建学校足球队参加校际联赛。2018年遴选创建3916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累计共24126所,覆盖近2000万在校生。遴选创建33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累计共135个。
推动区域落实。2017年12月底,教育部与12个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签署推进校园足球改革发展备忘录,强化目标管理和发展质量考核。2018年6月,教育部与40个校园足球试点县(区)签署推进校园足球改革发展备忘录,推动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在县域内构建完善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体系。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培训力度。完善校园足球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委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展校园足球骨干师资国家级培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长和体育教师培训,共培训校园足球骨干教师6837名,卓越教师2000名,校长6837名。与中国足协合作,委托中国足协秦皇岛基地举办了102期亚足联D级教练员培训班,共培训D级教练员2448名。选送420名校园足球教练员赴法国、英国进行为期3个月的专业技能培训,开阔了基层体育教师和足球教练员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足球专项技能,其中有59名教练员取得英格兰足球总会颁发的L3(相当于欧足联的B级)足球教练员等级证书。实施《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完善退役运动员、优秀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体育特长的社会人员兼职校园足球教师制度。
4.打牢教学根基,完善课余训练、竞赛体系
组织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整体规划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体系建设,实现教育部牵头负责的校园足球与中国足协负责的职业足球和青少年足球融合发展。
教学是基础。启动校园足球资源库建设项目,策划制作了一批教育意义突出、教学价值突出的校园足球教学视频、专题节目,作为校园足球规范性教学的有益补充。目前,《天天足球》《校园足球战队》《校园足球先锋》等教学视频已上传至教育部门户网站“校园足球”页面“校园足球资源库”栏目。360集教学视频已录制完成,正在进行后期制作,计划于2019年上线。
训练是重点。2018年高水平建设47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训练营力推“开放包容、互鉴共赢”的新格局,充分吸收足协、体育部门、职业俱乐部及国内外相关优质资源的先进力量,着力实现“五高”,即配备高水平教练员、实施高水平教学、开展高水平训练、组织高水平竞赛、落实高水平保障。选聘高水平教练员作为该区域的校园足球首席专家,带动区域内所有的校园足球教师和教练员组建校园足球技战术体系。组织高水平专家团队加强对“满天星”训练营的指导和监督,示范引领校园足球工作全面提质增效。
北京、上海、内蒙古等地积极探索建立省、市、区级校园足球训练营。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项目传统体育学校等积极开展课余训练。不断完善校园足球多层次、立体化的课余训练体系。 竞赛是关键。持续深化建设“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出国交流比赛”为一体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推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深入开展校内班级和年级竞赛。在全国广泛开展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联赛并不断完善联赛制度。各地校园足球四级联赛比赛场次、参赛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形成“班班参与、校校组织、地方推动、层层选拔、全国联赛”的校园足球竞赛格局,校园足球的育人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2018年,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高中联赛25000人次,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大学联赛37500人次。2018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分营共有11个组别的300多支队伍近7000名男女运动员、上千名教练员,以及近200名国内外校园足球专家参加,选拔出2457名优秀运动员入选分营最佳阵容,并参加夏令营总营。本届夏令营的入选学生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历届夏令营之最。同时,邀请西班牙甲级联赛联盟、德国足协与拜仁足球俱乐部高水平外籍专家团队,外籍专家团队在中方专家组的配合下,全面负责夏令营最佳阵容选拔,保证选拔的公平公正公开。
5.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互鉴,学习有益经验
深化中俄友誼。2018年6月13日下午,在俄中友好协会主席梅津采夫的陪同下,作为习近平主席特使赴俄罗斯出席世界杯开幕式的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抵达莫斯科斯巴达克足球学校体育场,亲切看望了参加2018中俄青少年校园足球友谊赛的双方小球员,并进行亲切交流。随后孙春兰副总理行至看台观看了中俄校园足球友谊赛,最终中国校园足球代表队以3∶2战胜俄罗斯校园足球代表队。
拓宽合作国别。与西班牙、法国、意大利、阿根廷、巴西等国体育部门和足球协会洽谈足球合作意向,以扩大青少年足球交流与竞赛、培训中方校园足球教练员、执教校园足球训练、引进高水平足球教练员等深化足球合作。
引进外教执教。2018年聘请140多名高水平外籍足球教师到国内任教,使青少年学生在国内能够学习到国外先进的足球理念和训练方法。其中,为47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各配备1名高水平外教。这些足球外教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工作得到了所执教学校的师生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认可。
6.切实先行先试,培育推广有益经验和模式
校园足球工作实践中,在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教学训练竞赛体系、落实综合保障等方面积累起了较为成熟的制度体系、工作经验和发展模式。全国校足办会同中国足协制订并出台校园足球全国和省级最佳阵容对应的国家等级运动员评定办法,并在2018年校园足球夏令营中施行。2018年共有2368名小学省级最佳阵容运动员获评“国家三级运动员”,共有4224名初、高中省级最佳阵容运动员获评“国家二级运动员”,共有264名初、高中运动员入选全国最佳阵容并获评“国家一级运动员”。教育部已把校园足球的制度体系、工作经验和发展模式引入到校园篮球项目中,并将陆续引入到冰雪运动、排球、网球、田径、武术、游泳等项目中,切实发挥好校园足球改革发展先行先试的示范引领作用。
7.浓郁足球文化,强化学理支撑
培育足球文化。深厚的足球文化是发展校园足球、提高中国足球普及程度的重要土壤。教育部积极争取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多角度、全方位报道校园足球,制作了以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试点县(区)和改革试验区为宣传对象的48集《校园足球先锋》、以校园足球夏令营为主题的41集《中国少年足球战队》和100集校园足球新长征专题片。夏令营期间,由人民网、新华网、中青在线、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企鹅直播等对全国分营的部分场地和全国总营的全部场地共300多场比赛进行网络直播,并对其余的500多场比赛进行录播。同时,足球频道对部分比赛场次进行电视直播。丰富、立体的宣传报道和全面、及时的赛事播出,对树立导向、完善校园足球舆论宣传体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托教育部门户网站建设校园足球主页、创建校园足球微信公众号,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展示平台为所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立校园足球工作电子档案,各省级、市级、县级校园足球工作机构也普遍通过建立官方网站、“两微一端”宣传推广校园足球,营造了校园足球发展的良好氛围。
强化智库支撑。2018年6月,成立了由83名业界专家、体育和教育系统足球理论和实务领域的专家和一线工作者代表组成的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多次召开专家委员会会议,有针对性地研究校园足球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审定《普通高校足球专业学院和学校建设方案》,为校园足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协同推进下,校园足球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蓬勃发展局面,校园足球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学生和家长、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足球业内专家和从业人士、相关媒体和关心中国足球发展的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和一致赞誉。
二、当前校园足球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经过近4年的努力,校园足球工作开局良好、发展模式日趋成熟。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校园足球更重视了,全社会对校园足球更关心了,舆论氛围更浓厚了。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突出问题导向,教育部认真梳理了当前校园足球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园足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
校园足球工作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有条件的地区投入校园足球工作的经费甚至超过中央财政投入的校园足球扶持资金,而条件薄弱的地方甚至难以设立校园足球扶持资金。近4年来,国家和地方已经在加强校园足球师资的引进、培养、培训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投入了很大精力和财力,切实提高校园足球发展的师资、场地、政策和安全保障等方面明显加强,但仍需要久久为功。有些地方在校园足球的教学、课余训练和竞赛组织方面存在不充分、不到位的现象。
2.对校园足球价值的认识有待提高 社会上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传统观念,以文化课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业的最重要标准。不少家长担心孩子踢足球会影响学业成绩。一些学校限于硬件、师资等条件难以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用翔实的数据、科学的论证有力证明足球等体育活动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学习,还会促进成绩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家长、学生对校园足球综合价值的认识,内化为发展校园足球久久为功的“韧性”。通过积极努力和有效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到发展校园足球并非“急就章”,而是强化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本来要求;并非国家的外在要求,而是学校体育深化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并非“一时热闹”,而要务求实效。当然,培育和形成校园足球文化需要一个过程,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从基层抓起、从群众性参与抓起的精髓要义所在,距此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3.机制化推进工作有待加强
各地限于人力、财力、资源保障和传统思维与思维定式等影响,在校园足球工作中,地方不同程度存在着“重规划、轻督察”现象,文件和规划是下发了,但抓校园足球工作的“招数不硬、措施不实”问题依然突出,推进校园足球工作的硬招和实招不多,相关措施的针对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注重比赛等活动的开(闭)幕式等形式主义问题也确实存在。
4.资源条件短缺状况亟待改变
大力推进校园足球以来,校园足球发展的条件明显改善,但组织管理力量薄弱等问题十分突出,全国和地方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没有专职工作人员,这是制约校园足球下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工作属于“小三门”,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等方面缺口较大,需要在人员编制、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
三、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精心谋划2019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校园足球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彻底终结了音体美“小三门”的历史,扭转了不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给予体育美育和其他三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校园足球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硬、实、新”,精心谋划新时代校园足球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以新作为开创未来,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在全面梳理4年来校园足球工作的发展历程、主要成效、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把准薄弱环节和关键短板并深入剖析原因,剑指问题,破解矛盾,既广拓普及的“面”,又深耕提高的“点”,以扎实的作风和业绩服务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有力支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
为推动校园足球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校园足球特色校建设为基础的发展思路,凝心聚力提升校园足球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具体来讲,就是着力构建和完善校园足球工作的八大体系并扎实推进。
1.精心布局,夯实校园足球推广体系
校园足球的推广要坚持普及与提高质量并重,深化教体融合,在已构建的“特色学校+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试点县(区)+改革试验区+‘满天星’训练营”五位一体立体推进格局中蹄疾步稳推进校园足球改革发展。以普及性的足球教育培养广大青少年浓郁的足球兴趣,营造良好的足球文化氛围,着力解决中国足球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以高质量、上水平的足球教学、训练和竞赛促进校园足球提质增效,着力解决中国足球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加强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指导与监管力度,实施建设质量复核制度,建立退出机制。
按照《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要求,在2017年提前3年完成遴选认定2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基础上,不断夯实基础,科学规划,压实责任,到2025年共创建5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根据世界足球强国在孩子5岁左右就要开始足球启蒙教育的普遍情况,要进一步下移普及的重心,有条件的地方要向幼儿园延伸,科学制订足球特色幼儿园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校园足球普及水平。
2.全面发力,健全校园足球教学训练体系
搭建科学规范、衔接有序的教学体系,在已编辑出版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示范课教案》基础上拍摄9个年级360堂校园足球教学视频,建设校园足球课程资源网站,加快实现教学资源的在线共享。精准实施教师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年级的足球教师分别进行培训。组织专家队伍进行线上辅导和线下培训。完善教学培训体系,逐步提高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球队的教练员执教水平。强化教体融合,加强教体资源共享,拓宽渠道让体育系统教练员、运动员、退役运动员进入校园,进一步发现、推荐、培养优秀青少年足球人才,开展科学化训练。
积极探索建立省、市、区级校园足球训练营,健全足协、职业俱乐部梯队及相关优质资源与校园足球训练营合作机制,利用训练营组织区域内有潜质的校园足球学生运动员在课余、周末和节假日进行高水平足球训练和竞赛。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项目传统体育学校等积极开展课余训练。每年寒假组织各年龄段全国最佳阵容进行集训。不断完善校园足球多层次、立体化的课余训练体系,切实提高校园足球学生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和竞技水平。
印发《普通高校足球专业学院和学校建设方案》,以普通高校的相关专业院、系为基础,建设足球教育学院,以培养体育教育和足球专项师资为主要任务,为校园足球发展提供教学与训练师资保障。在满足校园足球教师培养的基础上,设置培养足球文化传播、足球训练场馆建设与运营、足球赛事管理、运动康复与保健及相关产业与经济专门人才的相关专业和课程。支持高校与世界足球强国的高校合作,积极引进国外足球强国的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交流互鉴。
3.严格管理,做强校园足球竞赛体系
深化建设“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出国交流比赛”为一体的竞赛体系,以赛促训、以赛提質。一是要确保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有班级联赛,班班有球队,周周有比赛,通过年级联赛组建各个年龄组的学校代表队。幼儿园组织各地的展示活动。在校内联赛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联赛。在联赛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选拔性竞赛和夏令营活动。二是要形成完整的选拔性竞赛体系,在构建全国最佳阵容的基础上,还要构建省(区、市)、地(市)、县(市、区)、乡镇、学区的最佳阵容,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三是要严格赛风赛纪,实现校园足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使命,营造风清气正的竞赛环境。四是出台明确规定,规范涉及校园足球队员参与的赛事活动,确保校园足球竞赛活动的有序开展。五是计划组建50人左右的高中、初中最佳阵容留学队伍,进行为期1—2年的海外学习(由于他们都获得了一级运动员等级,回国后除进入职业队、国家队以外,可以直接进入大学或进入高中阶段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习)。六是与中国足协共商一体化竞赛体系,校园足球在做好自身竞赛体系的同时,鼓励优秀运动员以区域组队参加U系列赛事,高中优胜队可参与青超联赛,小学、初中全国最佳阵容与青训优胜队组织“巅峰对决”。 4.示范引领,打造校园足球样板体系
在2018年创建47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的基础上,科学制订规划,精心布局“满天星”训练营。充分考虑区域内发展的基础条件及未来发展的规划,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注重引导,充分发挥各类试点的示范引领作用,完善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和保障体系,创新足球人才培养模式,带动区域内校园足球的全面推进和发展,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
5.激励创新,构建校园足球荣誉体系
进一步落实学生运动技能等级,根据每一个学生参与足球教学、训练和竞赛的时间和实际技术水平,完善校园足球学生运动技能等级标准,打通各个学段的升学通道。
根据学生的等级认定情况和校园足球工作开展情况,对相关的县(市)长、教育局局长、教师、教练员、参与的企业进行相关的荣誉认定,构建完善的校园足球荣誉体系。举行“校园足球年度庆典”,通过领奖论坛、采访、签约、义捐等形式,全面梳理和展示校园足球所取得的成绩,探讨未来在教学、训练、竞赛等方面如何更好地发展,特别是怎样做好教体融合。大力宣传表彰校园足球相关人员,受表彰奖励人员,特别是一线体育教师、足球教练在职称、待遇等方面要有相应的体现,进一步调动基层开展校园足球的积极性。邀请体育部门和中国足协主要领导共襄盛典,邀请为校园足球作出贡献的体育部门、中国足球知名教练员、裁判员共同出席并参加论坛,接受采访。努力把庆典办成教育界的盛事、体育界的喜事。
6.精诚合作,合力形成校园足球一体化推进体系
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7个部门的协同配合,在场地规划、师资培训、社会支持等方面形成合力。特别是教育和体育部门要进一步推进工作对接和资源共享,在发挥各自优势和特长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校园足球与青训体系“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自成体系,相互支撑”的合作格局。两者既要有对接、有协作,也要有侧重、有分工;既要全力服务中国足球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也要充分考虑青少年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要搭建社会相关组织、机构和部门有序参与、通力合作、协同推进校园足球健康发展的格局。继续发挥好举国体制优势,又要在国民教育体系中通过体育课、课余训练和校园体育竞赛开辟一条培养优秀足球竞技人才的新路径、新通道。积极鼓励有较好足球运动技能和水平的高中生、大学生向职业体育发展。
7.攻坚克难,搭建校园足球科研体系
发挥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作用,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鼓励开展基础性、前沿性、探索性创新研究,充分发挥智库作用。设立专项课题,积极吸纳有益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围绕足球及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影响、青少年优秀足球人才的成长轨迹、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路径、教体如何更好融合等选题持续开展研究,努力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强与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足协的合作,积极探索适应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成长的青训体系。探索建立学生体育运动专项保障资金,进一步健全体育运动伤害保障机制。广泛开展宣传,积极推广有益成果,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不断加强研究,大力构建高水平科研平台,持续强化科技成果产出,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科研体系。2019年组织专家对校园足球工作进行全方位调研、督导工作,就教学、训练、竞赛及保障条件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提供研究报告。
8.树立导向,完善校园足球舆论宣传引导体系
校园足球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康的舆论环境。编辑出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报告》,向全社会公开有关工作进展,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在舆论宣传方面与宣传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建立更及时、更有效的沟通渠道。在加大典型宣传的同时,引导媒体客观看待、平衡报道校园足球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主动回应社会各方面对校园足球的关切和建议。积极整合多方优质资源,吸纳有益力量,構建层级分明、职责清晰的全媒体宣传矩阵,传播校园足球好声音,讲述校园足球好故事。
同时,以校园足球的改革发展为先导,不断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健全教体融合机制,把在足球方面取得的经验和形成的模式尽快推广到篮球、排球、冰雪运动、武术、网球等项目上。近期,拟重点抓好冰雪运动、篮球、排球、中华武术和网球进校园等工作,建立特色学校,建立健全各个运动项目教学指南、教学大纲,制作教学视频,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场地设施的改造力度,全面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通过“教”“练”“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的目标,就是让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一、2018年校园足球的主要工作
校园足球工作坚持“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发展思路,以“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教会足球运动技能,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打牢中国足球腾飞的人才基础”为发展目标,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发展理念,深化教体融合,在各地方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校園足球发展态势良好、成效显著,可以用“六个多”来概括:踢球的人多了,会踢球的人也多了,踢得好的人多了,教足球的人多了,会教球的人多了,教得好的人也多了。
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
强化制度建设。出台《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基本要求(试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基本要求(试行)》《全国青少年足球体教融合发展政策清单》《关于完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 畅通青少年人才培养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活动规则与运动员等级认定办法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委员名单的通知》等制度文件,规范组织实施,打牢制度基础。
强化协同推进。坚持协同推进,完善发展校园足球的多部门合作格局,建立并完善和中国足球协会的定期会商机制,共同研究、解决青少年足球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努力在教体融合上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共同构建中国特色足球青训体系。
2.坚持普及为要,优化发展布局
明确事业“初心”。教育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紧紧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立足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尊重教育发展规律、足球运动规律和足球人才成长培养规律,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打牢普及根基。构建“特色学校+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试点县(区)+改革试验区+‘满天星’训练营”“五位一体”的校园足球立体推进格局,要求每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面向全体学生每周开设1节足球课、组织课余训练和校内联赛、组建学校足球队参加校际联赛。2018年遴选创建3916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累计共24126所,覆盖近2000万在校生。遴选创建33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累计共135个。
推动区域落实。2017年12月底,教育部与12个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签署推进校园足球改革发展备忘录,强化目标管理和发展质量考核。2018年6月,教育部与40个校园足球试点县(区)签署推进校园足球改革发展备忘录,推动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在县域内构建完善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体系。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培训力度。完善校园足球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委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展校园足球骨干师资国家级培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长和体育教师培训,共培训校园足球骨干教师6837名,卓越教师2000名,校长6837名。与中国足协合作,委托中国足协秦皇岛基地举办了102期亚足联D级教练员培训班,共培训D级教练员2448名。选送420名校园足球教练员赴法国、英国进行为期3个月的专业技能培训,开阔了基层体育教师和足球教练员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足球专项技能,其中有59名教练员取得英格兰足球总会颁发的L3(相当于欧足联的B级)足球教练员等级证书。实施《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完善退役运动员、优秀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体育特长的社会人员兼职校园足球教师制度。
4.打牢教学根基,完善课余训练、竞赛体系
组织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整体规划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体系建设,实现教育部牵头负责的校园足球与中国足协负责的职业足球和青少年足球融合发展。
教学是基础。启动校园足球资源库建设项目,策划制作了一批教育意义突出、教学价值突出的校园足球教学视频、专题节目,作为校园足球规范性教学的有益补充。目前,《天天足球》《校园足球战队》《校园足球先锋》等教学视频已上传至教育部门户网站“校园足球”页面“校园足球资源库”栏目。360集教学视频已录制完成,正在进行后期制作,计划于2019年上线。
训练是重点。2018年高水平建设47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训练营力推“开放包容、互鉴共赢”的新格局,充分吸收足协、体育部门、职业俱乐部及国内外相关优质资源的先进力量,着力实现“五高”,即配备高水平教练员、实施高水平教学、开展高水平训练、组织高水平竞赛、落实高水平保障。选聘高水平教练员作为该区域的校园足球首席专家,带动区域内所有的校园足球教师和教练员组建校园足球技战术体系。组织高水平专家团队加强对“满天星”训练营的指导和监督,示范引领校园足球工作全面提质增效。
北京、上海、内蒙古等地积极探索建立省、市、区级校园足球训练营。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项目传统体育学校等积极开展课余训练。不断完善校园足球多层次、立体化的课余训练体系。 竞赛是关键。持续深化建设“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出国交流比赛”为一体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推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深入开展校内班级和年级竞赛。在全国广泛开展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联赛并不断完善联赛制度。各地校园足球四级联赛比赛场次、参赛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形成“班班参与、校校组织、地方推动、层层选拔、全国联赛”的校园足球竞赛格局,校园足球的育人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2018年,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高中联赛25000人次,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大学联赛37500人次。2018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分营共有11个组别的300多支队伍近7000名男女运动员、上千名教练员,以及近200名国内外校园足球专家参加,选拔出2457名优秀运动员入选分营最佳阵容,并参加夏令营总营。本届夏令营的入选学生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历届夏令营之最。同时,邀请西班牙甲级联赛联盟、德国足协与拜仁足球俱乐部高水平外籍专家团队,外籍专家团队在中方专家组的配合下,全面负责夏令营最佳阵容选拔,保证选拔的公平公正公开。
5.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互鉴,学习有益经验
深化中俄友誼。2018年6月13日下午,在俄中友好协会主席梅津采夫的陪同下,作为习近平主席特使赴俄罗斯出席世界杯开幕式的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抵达莫斯科斯巴达克足球学校体育场,亲切看望了参加2018中俄青少年校园足球友谊赛的双方小球员,并进行亲切交流。随后孙春兰副总理行至看台观看了中俄校园足球友谊赛,最终中国校园足球代表队以3∶2战胜俄罗斯校园足球代表队。
拓宽合作国别。与西班牙、法国、意大利、阿根廷、巴西等国体育部门和足球协会洽谈足球合作意向,以扩大青少年足球交流与竞赛、培训中方校园足球教练员、执教校园足球训练、引进高水平足球教练员等深化足球合作。
引进外教执教。2018年聘请140多名高水平外籍足球教师到国内任教,使青少年学生在国内能够学习到国外先进的足球理念和训练方法。其中,为47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各配备1名高水平外教。这些足球外教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工作得到了所执教学校的师生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认可。
6.切实先行先试,培育推广有益经验和模式
校园足球工作实践中,在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教学训练竞赛体系、落实综合保障等方面积累起了较为成熟的制度体系、工作经验和发展模式。全国校足办会同中国足协制订并出台校园足球全国和省级最佳阵容对应的国家等级运动员评定办法,并在2018年校园足球夏令营中施行。2018年共有2368名小学省级最佳阵容运动员获评“国家三级运动员”,共有4224名初、高中省级最佳阵容运动员获评“国家二级运动员”,共有264名初、高中运动员入选全国最佳阵容并获评“国家一级运动员”。教育部已把校园足球的制度体系、工作经验和发展模式引入到校园篮球项目中,并将陆续引入到冰雪运动、排球、网球、田径、武术、游泳等项目中,切实发挥好校园足球改革发展先行先试的示范引领作用。
7.浓郁足球文化,强化学理支撑
培育足球文化。深厚的足球文化是发展校园足球、提高中国足球普及程度的重要土壤。教育部积极争取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多角度、全方位报道校园足球,制作了以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试点县(区)和改革试验区为宣传对象的48集《校园足球先锋》、以校园足球夏令营为主题的41集《中国少年足球战队》和100集校园足球新长征专题片。夏令营期间,由人民网、新华网、中青在线、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企鹅直播等对全国分营的部分场地和全国总营的全部场地共300多场比赛进行网络直播,并对其余的500多场比赛进行录播。同时,足球频道对部分比赛场次进行电视直播。丰富、立体的宣传报道和全面、及时的赛事播出,对树立导向、完善校园足球舆论宣传体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托教育部门户网站建设校园足球主页、创建校园足球微信公众号,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展示平台为所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立校园足球工作电子档案,各省级、市级、县级校园足球工作机构也普遍通过建立官方网站、“两微一端”宣传推广校园足球,营造了校园足球发展的良好氛围。
强化智库支撑。2018年6月,成立了由83名业界专家、体育和教育系统足球理论和实务领域的专家和一线工作者代表组成的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多次召开专家委员会会议,有针对性地研究校园足球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审定《普通高校足球专业学院和学校建设方案》,为校园足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协同推进下,校园足球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蓬勃发展局面,校园足球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学生和家长、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足球业内专家和从业人士、相关媒体和关心中国足球发展的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和一致赞誉。
二、当前校园足球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经过近4年的努力,校园足球工作开局良好、发展模式日趋成熟。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校园足球更重视了,全社会对校园足球更关心了,舆论氛围更浓厚了。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突出问题导向,教育部认真梳理了当前校园足球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园足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
校园足球工作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有条件的地区投入校园足球工作的经费甚至超过中央财政投入的校园足球扶持资金,而条件薄弱的地方甚至难以设立校园足球扶持资金。近4年来,国家和地方已经在加强校园足球师资的引进、培养、培训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投入了很大精力和财力,切实提高校园足球发展的师资、场地、政策和安全保障等方面明显加强,但仍需要久久为功。有些地方在校园足球的教学、课余训练和竞赛组织方面存在不充分、不到位的现象。
2.对校园足球价值的认识有待提高 社会上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传统观念,以文化课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业的最重要标准。不少家长担心孩子踢足球会影响学业成绩。一些学校限于硬件、师资等条件难以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用翔实的数据、科学的论证有力证明足球等体育活动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学习,还会促进成绩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家长、学生对校园足球综合价值的认识,内化为发展校园足球久久为功的“韧性”。通过积极努力和有效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到发展校园足球并非“急就章”,而是强化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本来要求;并非国家的外在要求,而是学校体育深化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并非“一时热闹”,而要务求实效。当然,培育和形成校园足球文化需要一个过程,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从基层抓起、从群众性参与抓起的精髓要义所在,距此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3.机制化推进工作有待加强
各地限于人力、财力、资源保障和传统思维与思维定式等影响,在校园足球工作中,地方不同程度存在着“重规划、轻督察”现象,文件和规划是下发了,但抓校园足球工作的“招数不硬、措施不实”问题依然突出,推进校园足球工作的硬招和实招不多,相关措施的针对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注重比赛等活动的开(闭)幕式等形式主义问题也确实存在。
4.资源条件短缺状况亟待改变
大力推进校园足球以来,校园足球发展的条件明显改善,但组织管理力量薄弱等问题十分突出,全国和地方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没有专职工作人员,这是制约校园足球下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工作属于“小三门”,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等方面缺口较大,需要在人员编制、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
三、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精心谋划2019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校园足球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彻底终结了音体美“小三门”的历史,扭转了不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给予体育美育和其他三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校园足球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硬、实、新”,精心谋划新时代校园足球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以新作为开创未来,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在全面梳理4年来校园足球工作的发展历程、主要成效、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把准薄弱环节和关键短板并深入剖析原因,剑指问题,破解矛盾,既广拓普及的“面”,又深耕提高的“点”,以扎实的作风和业绩服务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有力支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
为推动校园足球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校园足球特色校建设为基础的发展思路,凝心聚力提升校园足球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具体来讲,就是着力构建和完善校园足球工作的八大体系并扎实推进。
1.精心布局,夯实校园足球推广体系
校园足球的推广要坚持普及与提高质量并重,深化教体融合,在已构建的“特色学校+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试点县(区)+改革试验区+‘满天星’训练营”五位一体立体推进格局中蹄疾步稳推进校园足球改革发展。以普及性的足球教育培养广大青少年浓郁的足球兴趣,营造良好的足球文化氛围,着力解决中国足球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以高质量、上水平的足球教学、训练和竞赛促进校园足球提质增效,着力解决中国足球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加强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指导与监管力度,实施建设质量复核制度,建立退出机制。
按照《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要求,在2017年提前3年完成遴选认定2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基础上,不断夯实基础,科学规划,压实责任,到2025年共创建5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根据世界足球强国在孩子5岁左右就要开始足球启蒙教育的普遍情况,要进一步下移普及的重心,有条件的地方要向幼儿园延伸,科学制订足球特色幼儿园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校园足球普及水平。
2.全面发力,健全校园足球教学训练体系
搭建科学规范、衔接有序的教学体系,在已编辑出版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示范课教案》基础上拍摄9个年级360堂校园足球教学视频,建设校园足球课程资源网站,加快实现教学资源的在线共享。精准实施教师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年级的足球教师分别进行培训。组织专家队伍进行线上辅导和线下培训。完善教学培训体系,逐步提高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球队的教练员执教水平。强化教体融合,加强教体资源共享,拓宽渠道让体育系统教练员、运动员、退役运动员进入校园,进一步发现、推荐、培养优秀青少年足球人才,开展科学化训练。
积极探索建立省、市、区级校园足球训练营,健全足协、职业俱乐部梯队及相关优质资源与校园足球训练营合作机制,利用训练营组织区域内有潜质的校园足球学生运动员在课余、周末和节假日进行高水平足球训练和竞赛。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项目传统体育学校等积极开展课余训练。每年寒假组织各年龄段全国最佳阵容进行集训。不断完善校园足球多层次、立体化的课余训练体系,切实提高校园足球学生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和竞技水平。
印发《普通高校足球专业学院和学校建设方案》,以普通高校的相关专业院、系为基础,建设足球教育学院,以培养体育教育和足球专项师资为主要任务,为校园足球发展提供教学与训练师资保障。在满足校园足球教师培养的基础上,设置培养足球文化传播、足球训练场馆建设与运营、足球赛事管理、运动康复与保健及相关产业与经济专门人才的相关专业和课程。支持高校与世界足球强国的高校合作,积极引进国外足球强国的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交流互鉴。
3.严格管理,做强校园足球竞赛体系
深化建设“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出国交流比赛”为一体的竞赛体系,以赛促训、以赛提質。一是要确保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有班级联赛,班班有球队,周周有比赛,通过年级联赛组建各个年龄组的学校代表队。幼儿园组织各地的展示活动。在校内联赛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联赛。在联赛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选拔性竞赛和夏令营活动。二是要形成完整的选拔性竞赛体系,在构建全国最佳阵容的基础上,还要构建省(区、市)、地(市)、县(市、区)、乡镇、学区的最佳阵容,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三是要严格赛风赛纪,实现校园足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使命,营造风清气正的竞赛环境。四是出台明确规定,规范涉及校园足球队员参与的赛事活动,确保校园足球竞赛活动的有序开展。五是计划组建50人左右的高中、初中最佳阵容留学队伍,进行为期1—2年的海外学习(由于他们都获得了一级运动员等级,回国后除进入职业队、国家队以外,可以直接进入大学或进入高中阶段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习)。六是与中国足协共商一体化竞赛体系,校园足球在做好自身竞赛体系的同时,鼓励优秀运动员以区域组队参加U系列赛事,高中优胜队可参与青超联赛,小学、初中全国最佳阵容与青训优胜队组织“巅峰对决”。 4.示范引领,打造校园足球样板体系
在2018年创建47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的基础上,科学制订规划,精心布局“满天星”训练营。充分考虑区域内发展的基础条件及未来发展的规划,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注重引导,充分发挥各类试点的示范引领作用,完善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和保障体系,创新足球人才培养模式,带动区域内校园足球的全面推进和发展,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
5.激励创新,构建校园足球荣誉体系
进一步落实学生运动技能等级,根据每一个学生参与足球教学、训练和竞赛的时间和实际技术水平,完善校园足球学生运动技能等级标准,打通各个学段的升学通道。
根据学生的等级认定情况和校园足球工作开展情况,对相关的县(市)长、教育局局长、教师、教练员、参与的企业进行相关的荣誉认定,构建完善的校园足球荣誉体系。举行“校园足球年度庆典”,通过领奖论坛、采访、签约、义捐等形式,全面梳理和展示校园足球所取得的成绩,探讨未来在教学、训练、竞赛等方面如何更好地发展,特别是怎样做好教体融合。大力宣传表彰校园足球相关人员,受表彰奖励人员,特别是一线体育教师、足球教练在职称、待遇等方面要有相应的体现,进一步调动基层开展校园足球的积极性。邀请体育部门和中国足协主要领导共襄盛典,邀请为校园足球作出贡献的体育部门、中国足球知名教练员、裁判员共同出席并参加论坛,接受采访。努力把庆典办成教育界的盛事、体育界的喜事。
6.精诚合作,合力形成校园足球一体化推进体系
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7个部门的协同配合,在场地规划、师资培训、社会支持等方面形成合力。特别是教育和体育部门要进一步推进工作对接和资源共享,在发挥各自优势和特长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校园足球与青训体系“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自成体系,相互支撑”的合作格局。两者既要有对接、有协作,也要有侧重、有分工;既要全力服务中国足球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也要充分考虑青少年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要搭建社会相关组织、机构和部门有序参与、通力合作、协同推进校园足球健康发展的格局。继续发挥好举国体制优势,又要在国民教育体系中通过体育课、课余训练和校园体育竞赛开辟一条培养优秀足球竞技人才的新路径、新通道。积极鼓励有较好足球运动技能和水平的高中生、大学生向职业体育发展。
7.攻坚克难,搭建校园足球科研体系
发挥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作用,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鼓励开展基础性、前沿性、探索性创新研究,充分发挥智库作用。设立专项课题,积极吸纳有益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围绕足球及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影响、青少年优秀足球人才的成长轨迹、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路径、教体如何更好融合等选题持续开展研究,努力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强与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足协的合作,积极探索适应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成长的青训体系。探索建立学生体育运动专项保障资金,进一步健全体育运动伤害保障机制。广泛开展宣传,积极推广有益成果,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不断加强研究,大力构建高水平科研平台,持续强化科技成果产出,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科研体系。2019年组织专家对校园足球工作进行全方位调研、督导工作,就教学、训练、竞赛及保障条件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提供研究报告。
8.树立导向,完善校园足球舆论宣传引导体系
校园足球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康的舆论环境。编辑出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报告》,向全社会公开有关工作进展,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在舆论宣传方面与宣传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建立更及时、更有效的沟通渠道。在加大典型宣传的同时,引导媒体客观看待、平衡报道校园足球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主动回应社会各方面对校园足球的关切和建议。积极整合多方优质资源,吸纳有益力量,構建层级分明、职责清晰的全媒体宣传矩阵,传播校园足球好声音,讲述校园足球好故事。
同时,以校园足球的改革发展为先导,不断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健全教体融合机制,把在足球方面取得的经验和形成的模式尽快推广到篮球、排球、冰雪运动、武术、网球等项目上。近期,拟重点抓好冰雪运动、篮球、排球、中华武术和网球进校园等工作,建立特色学校,建立健全各个运动项目教学指南、教学大纲,制作教学视频,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场地设施的改造力度,全面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通过“教”“练”“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的目标,就是让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