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思想政治课认知和行为的统一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163mai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的车轮已经驶进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在新世纪的挑战和竞争中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真正面临的是人才的竞争。为此,时代前景赋予目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是全面提高人才素质,让学生主动地发展,体现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上,就是使思想品德知识与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发生共鸣,把知识内化为情感、信念与意志,外化为行为与实践。下面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课堂教学要变抽象为形象,使书本知识真正能够激发学生情感并转化为源动力
  
  如果政治教师依旧墨守成规,一味照本宣科,“死教书,硬灌输”,学生势必觉得政治课空洞说教、枯燥无味,产生厌恶心理。为了使学生对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笔者应在教学实践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在初三思想政治课中学习“翻天覆地的巨变”时,课本中只用文字的方式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所发生的变化。教学实践中,笔者从网上搜寻相关的视频资料和图片,自制幻灯片。当生动形象的城市变迁、人民生活改善、神州七号飞船成功发射和返航、北京奥运会盛况等视频资料和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教室里一片哗然。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教学中真切地认识和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油然而生。通过讨论,准确地分析并得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结论,有力地证明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做出的唯一正确选择”的论断的正确性,从而使学生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增强了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可见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实践中收到了明显的实效。
  
  二、把理论知识寓于社会实践中
  
  有机地把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创新意识、主人翁责任感和爱国情操。如学习初三政治“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不是一味地着眼于课本,而是组织学生深入农村,走向田间,参观个体、私营企业,实际查看国情。学生亲眼目睹了我国农业生产基本上还是手工劳动,大部分个体、私营企业生产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劳动生产率低,从而与在多媒体中看到的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生产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为祖国富强而发奋读书的热情空前高涨,这样就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的。由此可见,只要对原有教材和教法进行调整,使远离学生生活的内容变成贴近学生生活的相关情境,可以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社会实践中完成学习任务,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与班主任和学校德育工作接轨,不能脱节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当是全面发展的班集体,包括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其总体要求是把德育放在首位,五育统一和谐发展。笔者所任教的某班,一度由于各教师对学生学习抓得较紧。使得有些学生只忙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集体观念淡漠,甚至集体活动都不愿参加;个别学生不注意道德修养,个人主义思想抬头,影响了整个班集体的团结和进步。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深感扭转班风的责任重大,与班主任老师一起召开“我爱我班”的主题班会。学生在会上畅所欲言,纷纷表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班集体做贡献。随着良好班风的形成,期末各项评比中该班成绩均名列同年级前茅,受到学校领导的好评。
  思想政治课教学还要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学校德育工作以做人教育为基础,以立志成才教育为主线,在内容上着重解决三个问题:政治方向、学习动力和学风、品德行为和劳动。在教育中,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导向,始终抓住三个方面的教育,即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爱国教育;振兴中华、立志成才、勤奋学习、和谐发展的成才教育;行为养成、劳动及心理素质教育。简而言之,即培养学生具有民族正气、个人志气,维护并建设良好的集体风气。实践中,由政治教师倡议,学校统一组织了军训、演讲等立志成才教育,到革命圣地西柏坡举行人团仪式的爱国主义教育,都收到了明显的实效。总之,让学生在校园的生活、学习中,时时接受良好思想、道德的熏陶而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师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贯彻素质教育,让中学生的认知和行为达到真正的统一。
其他文献
激励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体会到,这是一种体现“人本精神”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其创新精神,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有助于改变当前农村中学数学教学所面临的一些难题,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广泛应用。  激励教学法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心理学告诉我们满足人们对理解、尊重和追求的需要,就能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
期刊
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尤其是创造力。能否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答案是肯定的。    一、应用启发式教学,营造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这条件的产生需要依靠教师创设的启发式教学情境。  历史课必须把教师单一信息输出、学生
期刊
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心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多种形式、不同方法,生动活泼的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加强情感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其健康成长,达到思想品德课成材、成人的教育目的。  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学教师,为了落实新课标的理念,笔者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精心设计了每一节课。在讲授《文明娱乐,健康休闲》
期刊
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最有用的数学基础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应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数学教材的内容大都有丰富的背景,并且是学生熟悉并能理解的,又能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现代生活气息较浓厚,强调学生在“做”中学数学,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探索性、建构性的学习特征应得到充分的关注与发掘。综合题的教学有利于在中学数学教
期刊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指出:“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课堂教学论》中指出:“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所谓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特殊积极的个性倾向。当一个学生对某门学科发生浓厚的稳定的兴趣时,学习这门课程就有了内在的、持久的动力,这种内因的作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兴趣在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作为物理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利
期刊
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这一活动中,教学双方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个体。因而,教学活动虽以传递知识为中心,却又时刻离不开人所固有的情感因素,教学可以看成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教师如何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来优化课堂教学,应该得到普遍重视。而对于像物理学这样本身不含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来讲,如何巧妙运用情感因素,提高教学效果显得尤其重要。  在物理教学中
期刊
林崇德教授告诫我们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十九年的班主任工作告诉我,对孩子,对家长坦诚相待,就会得到孩子和家长的尊重和信赖。    一、沟通联系畅通及时    我们当老师的都知道,家长只争朝夕的奔波忙碌是为了孩子,老师呕心沥血的工作也是为了孩子。我们和家长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那么要求我们的步调也要一致。孩子在校出问题,就要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同样,孩子在家有
期刊
由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注意力容易被一些色彩鲜艳、形象直观的东西吸引。如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直观形象、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教学,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掌握数学思考方法,增强数学能力方面有着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巧用多媒体激活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果呢?    一、运用多媒体充实课堂增强兴趣    由于兴趣是低年级学生
期刊
很多教师认为试卷讲评课容易上、好上、没有“含金量”,把讲评课理解为老师讲,学生听、改,一节课讲不完,下节课继续讲的流水课。而笔者认为数学讲评课是在测试之后,教师对其讲析和评价的一种研究课型,也是一种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复习课,对学生已学的数学知识起着矫正、巩固、充实、完善和深化的重要作用。这种课型是知识的再整理、再综合、再运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探讨解题方法、寻找规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书过程中,笔者一直在思考,应寻求怎样的教学方式使政治课充满活力、让学生感兴趣。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笔者将自己的一些感悟整理如下:    一、课堂导入形式多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万事开头难,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为此我精心设计导人的形式,具体如下:    (一)歌曲导入  在学习“我有我的尊严”一目时,播放歌曲《小小的我》:小小的我,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