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馍上学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g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年,乡中学离家20多里,我们寄宿就读。
  学生灶一顿饭七分钱,一口直径两米五的大铁锅煮饭,饭是开水煮面条,只调盐,不炝油,不放菜,不调醋,喂猪似的弄一大锅。炊事员姓徐,外号叫扎耳子,肥头矮身,肚子滚圆,说话时小眼睛眨动,耳朵有节奏地跳动。扎耳子是老光棍,喜欢喝点小酒,脸酡红,走路踉跄,饭做得一塌糊涂。
  下课,打饭的场景铭刻于心。“当当,当……”铃声响起,饿得前胸贴后背的我们一窝蜂冲挤出教室,校园中七八头黑白相间的猪也“嗷嗷”叫着,百米冲刺般冲向食堂。我们“叮叮、咣咣”提着饭缸,紧跟猪后。这些猪,是学校搞勤工俭学养的,猪养在校园后面的小树园中,听到铃声,猪撞门翻墙,跑得比我们快。秋季学期,学校向学生收二十斤猪饲料,家长戏谑:“老师们口壮,饭量大呗!”
  灶房内水汽弥漫,扎耳子蹲在灶台上,一手提饭勺,一手收票。翠绿色的饭票上盖红印章,扎耳子扫一眼收了,一勺饭扣进饭缸。有胆大的学生,用橡皮仿刻了印章,蘸印泥盖在绿纸上冒充,扎耳子眼贼尖,揪出来告到校长那儿。我们拥挤推搡,花猪在腿间乱窜。和扎耳子有过节的学生趁乱使坏,挤搡扎耳子,他身子前仆,差点儿倒栽葱掉到饭锅里。扎耳子气得青筋暴突,耳朵跳动,抡起饭勺回身敲打身后的学生,学生躲避尖叫。人喊猪窜,乱哄哄一团。
  食堂的饭质差量少,我们以馍馍为主食,用馍馍填充正在发育长个的身体。周六回家,周日返校,背来一周的干粮。吃干茬茬的馍,对胃不好,我的胃病就是那时种下的根。
  挨到星期六,中午大扫除后,集体放学,听胖校长絮絮叨叨训话,心儿急得猫抓般。竖着耳朵,听校长的“赦免令”:“把门窗关好,路上小心,星期天早回来……”我们像觅食的麻雀,“轰”一声四散飞去。天蓝汪汪像水洗过的绸缎,风轻柔柔像漂亮女老师的手指,山峰青翠像绿汪汪的大海,我们无心欣赏美景,急猴猴向家奔。蜿蜒像绸带的山路两旁,蓝莹莹的马莲花争相斗妍,忙碌的蜜蜂嘤嘤嗡嗡,我们脱下帽子、衣服捕捉蜜蜂。小蜜蜂专心采蜜,捕捉它们,我们易如反掌。把四蹄乱舞的蜜蜂拦腰一撕,“咔嚓”成两段,蜜蜂腹中有一芝麻点蜂蜜,我们贪婪吸吮,填进饥肠辘辘的肚腹。一路上,不知有多少可怜的小蜜蜂葬送了生命,我们回家了,它们却永远停在回家的路上。
  红日西斜,汗水淋漓,身子虚脱的我们攀上石达坂山梁,俯视脚下红灿灿的土塔河,沿河散落的房屋。看到自家院门前伫立的母亲,眼泪禁不住流下来,幼小的心儿感受到家是最温暖的巢穴。
  母亲把家中所有好吃的拿出来,为我做丰盛的晚餐,补上一周的亏空。洋芋丝拌面、酸白菜糁子煮饭,带几点肉星,“咕嘟嘟”饭香传到脑子里,舒坦到每个毛孔。我像饿死鬼转世,狼吞虎咽。母亲笑眯眯看着我,殷勤地为我盛饭、夹菜,我撑得弯不下腰,饭菜到了喉咙。世间最香的味道,是母亲的味道!
  脱光身子,躺在热乎乎的火炕上,向母亲叙说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严厉的老师,好看的女同学,母亲手下忙着,呵呵笑着,说些逗我的话。母亲“哧啦、哧啦”揉洗我脏得成“牛皮”的衣服,用滚水烫杀满是虱子的内衣。宿舍阴冷,晚上我们睡觉不脱衣服,虱子成集团军驻扎在内衣里。皮肤痒了,手伸进去,拇指和食指一掐,逮住一只作案的虱子,两指一捻,鲜血迸溅,就地正法。有胆大妄为的虱子,从脖颈处悄无声息爬上来,曝光在众目睽睽下,成同伴的笑料,让我们蒙羞。
  母亲和面、发面、揉面、饧面,给我烙锅盔。面是家里省下的精粉白面,父母吃黑面、粗粮。面里和上稀罕的鸡蛋,鸡蛋是家里的“银行”,换油盐酱醋。母亲反复揉面,在案板上饧,面筋道、柔韧。用擀面杖推开,直径成三十多厘米,抹上胡麻油,撒上香豆、茴香、红曲,一层层摞起来,有四五厘米,放在厚铝锅中,用文火烤。三十分钟许,母亲垫抹布端起铝锅,两手用力向上一抖,锅盔在空中翻个身,没烙的一面稳稳落进铝锅中,母亲动作纯熟、优美。再过三十分钟许,黄灿灿、暄腾腾像“车轱辘”的锅盔出锅,散发浓郁的麦香味。母亲熬一夜,烙四五个“车轱辘”。三年初中,这样的“车轱辘”能从家里摆到乡中!
  星期天中午,母亲又做了丰盛的午餐,装好锅盔和用具。我赖在家中,不想去学校。金福来叫我,我坐在炕头低头不语,母亲再三催促,我莫名生气,背起锅盔包冲出屋子,金福紧跟在我身后,上坡时他抢过了我的包,扛在肩上。我委屈地啜泣,金福说:“男子汉哭啥,你有心疼你的爹娘多好……”金福命苦,娘是疯子,爹是后爹,对他狠心刻薄,骂他打他饿他。他身子高瘦,宽大破旧的衣衫套在身上,我们叫他“野白杨”。我不屑于他,他跟我要好,帮我背馍,学校中护我。上了一学期,金福辍学,去外地打工。
  为哄我开心上学,母亲送我。记忆中的星期天,雨雪纷纷,道路泥泞湿滑,母亲背着馍一瘸一拐艰难行走。母亲腿疼是生下我三天后,就下地劳作留下的月子病,这顽疾折磨了母亲一辈子。冒着雨雪,母亲在前,我在后,默默行走。母亲不说话,怕惹我恼怒流泪。拐过山湾就到学校了,我怕同学笑话,执意不让母亲前送。抢过母亲肩上的包,撇下她冲进雨雾中。浓雾茫茫,我感觉到脊背上粘着母亲的目光。母亲掉头返回,来回四十多里山路,家中许多活还等着她,牛、羊、猪等她喂食,洋芋、麦子、青草等她侍弄……
  锅盔有数,三天吃两个,一周四个。同学中有嘴馋的,拣好吃的馍偷吃,我的锅盔首当其冲。为了防“贼”,我把馍锁在小木箱里,有时还会莫名丢失。身体处在发育阶段的我们,饭量大,贪吃,锅盔时常断顿。同宿舍的我们,互相接济,渡过难关。
  在翘首想念母亲做的饭菜中,等待着周六的到来。
  责任编辑:蒋建偉
  美术插图:曲光辉
其他文献
从上高中开始,我就和书结下了一种不解之缘,喜欢买书、读书、藏书。参加工作后,我发现出差是一个买书的好机会。《道德经》这本小书,就是当年在大连的一个小书摊上买到的,了却了我多年欲买未能买到的愿望。  有一次去南方考察,臨走时,妻子让我给她买一条裙子。可是一到福州,看完几家企业后,我就一头扎进书店里,目不转睛地在书架上搜索,把妻子的事忘到了九霄云外。就这样,从福州到厦门,从厦门到广州,所到之处,工作之
期刊
我是在草的陪伴下长大的,一年四季,从少到长,都是看着草儿度过的,春天看草萌发,夏天看草蓬勃,秋天看草橙黄,冬天看草老去!  在乡下,草是最常见的。那些高大的,低矮的;深綠的,淡黄的;直立的,匍匐的;独立的,寄生的;针叶的,阔叶的……真是数不胜数。在很多的描写野草的诗文里,我最推崇的就是白乐天的《赋得古原上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难道,你还能再找到比这更完美关于
期刊
过年时,我和妈妈回到外婆家度假。  闲得无聊,第二天,我拿妈妈的手机去拍这附近的动物。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本想拍一只正在臭美的鸭子呢,就悄悄地走了过去,不料,还是被它发现了,它扑扇着翅膀,嘴巴尖叫着狂奔和乱跑,还溅得泥土飞扬,劈头盖脸地洒了我一身。等我回过神来,它这个“女汉子”早就没影了!我领教了鸭子的厉害,再也不敢离得太近,而是拿稳手机,站在远处,对准一群鸭子放大拍。这次呀,它们跑是没跑
期刊
一进腊月,乡亲们就开始准备杀年猪了。人口多的人家,一家单独杀一头年猪,猪肉分别用来蒸、炖、腌渍等,来年可吃上大半年。人口少的就约好几家,一般是三五家合杀一头。  年猪一般都是自己养的,从年初开始买一头小猪,精心喂养一年,过年宰了吃。乡村杀年猪,讲究的是一个氛围。村里不少青壮年,甚至身体硬朗一点的老年人都是杀猪的好手。定好杀年猪的时间,吆喝一声,邻居亲朋,都会来帮忙,干活的、观看的,围成两圈,家里就
期刊
又是樱花烂漫时,而这,也是我来到日本东京的第七个年头。  我觉得樱花有一种矛盾的美。单赏每一朵樱花,樱花的花瓣小巧淡雅,白中透出淡粉色,似人间白雪。你会忍不住想轻轻地触碰它,柔软如江南的丝绸一般。花茎细长而柔曲,细得如一根碧绿的银丝,柔曲得似少女姣好的身姿,静静的美好。可当它们齐齐绽放时,又美得热烈却不落俗套。樱花浪漫,远远地看,开得那么的盎然,让人陶醉。樱花本无香,却让看的人总会从心底雀跃,于是
期刊
一  先说两个小片段。  2009年4月,还没毕业的我刚到长沙开始实习。那时候刚刚认识如意先生,两个人都羞答答的挺不好意思。有个周末,他来到我当时住的望月湖小区,给我一个铁盒子,说这是他家里寄过来的,送给我。  ——是一盒茶叶。  他说,自己家里是种茶叶的,这是自家刚刚采下的新茶。我很欢喜地收下茶叶,然后问他,你看《红楼梦》吗?  他面露羞惭,嘟囔着说自己是纯正的理工科。  我说,《红楼梦》里有个
期刊
母亲去世几年了,每次夜里梦见母亲,伏案提笔,想写点什么,但却搁笔放下,对母亲的那种思念和想要说的千言万语,历历在目浮现的往事,不知从何下笔,又怕写不好,用什么样的语言词汇都不足以表达思念之情。  偶看董卿主持的《朗读者》,斯琴高娃朗读贾平凹的《写给母亲》,使我潸然泪下,现场每个人都跟着斯琴高娃的情感进入了那个场景,主持人董卿失控到背对观众掩面哭泣,斯琴高娃朗读完,也流下了两行热泪。这是一篇我没有读
期刊
1987年,我4岁。  村里的“破五”戏是在村头桃树坡坡底的老戏台演的,晌午登台,初七晚上收箱。当晚,全庄出动了,包括拄拐子一摇一摆的和热怀里吃奶的。  “喝喊一声绑帐外,不由得豪杰泪下来。小唐儿被某把胆吓坏,马踏五营谁敢来。敬德擒某某不怪,某可恼瓦岗众英才。想当年一个一个受过某的恩和爱,到今儿委曲求全该不该?单通一死心还在,二十年报仇某再来。刀斧手押爷法场外,等一等小唐儿祭奠来。”突然,蹦出来一
期刊
江竹筠是众多中国革命烈士之一,然而她作为一名女英雄却又是被记忆最深的,人们亲切地称她江姐。  1939年,還不满20岁的江姐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5年,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推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江姐接任牺牲的丈夫,担任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不幸的是,就在这一年的6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江姐被捕关押于重庆军统渣滓洞监狱。在狱中,江姐受尽了国民党特务的各种
期刊
家住滇东乌蒙山深处的小山村,父老乡亲有这样的顺口溜:“要过年,大花钱;过了年,就下田……”  一进腊月,家乡便忙开了,热闹起来了。上街卖年货的,肩背车拉,来回穿梭在山路上。村里杀年猪、刷墙壁、焐白酒、舂粑粑,一串串年事,也在父亲母亲们的吆喝与操劳中,不折不扣地落在实处。假若哪家做的有一点瑕疵,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大家也会伸出热情的双手拉一把,笑眯眯地说:“你家没的,我家有,拿了去吃就行了。”抑或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