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健全的人。 总而言之,建设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这不仅仅是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精神内在的提升,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体现,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将法治精神渗透到每个人的心中,让身边的每个人都能切实感受到这一成果的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角度,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和法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在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为了进一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做好课堂教学现状与对策的分析研究至关重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1.学生状态不佳
学生的状态不佳是指学生在课堂当中存在兴趣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我认为学生状态不好的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学生缺少自主体验机会、对教学内容认知不足、教育内容与知识需求不相符等多种因素。虽然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根结底是教师没有做好教学设计,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欠缺而造成。
2.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模式单一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论对何种类型、难度的知识,都采取同一种方式进行授课。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不仅知识的特点无法有效体现,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因此受到影响,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3.师生互动不足
通常情况下,师生互动越强烈,说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欲望更强,对知识的理解效果更好。但从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来看,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存在明显的不足,具体表现为教师的互动需求得不到回应、学生的互动兴趣不高等,这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处在了一种相对低效的状态之中,课堂教学工作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1.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对一些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来说,此前其可能认为道德与法治课不被关注,地位边缘化,因此,对如何高质量教学缺乏探索意识,由此也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印象不深,在上课的时候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似乎有些难度。办好道德与法治课的关键角色是道德与法治課教师,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指路人和引路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行为学生做出表率,进一步影响和感染学生。理直气壮地讲好道德与法治课,就要摒弃道德与法治课若有若无的尴尬思想,挺起胸膛,讲透、讲明、讲好,进一步使学生的观念得到改变,使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加强重视与关注。教师在上课时,尤其是在上第一堂课时,不能以冗长讲述开场,这样容易让学生丧失兴趣。在新知的传授中,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式,如采取情景剧的表演,或者以今日说法的方式等,让学生结合生活中发人深省的案例讲述,进一步引发大家共同的情感基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觉地将知识融入自己的认知框架之中。对于当前一些大学生发生的违法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进一步领悟到,如果一个人的道德人格产生缺陷,终有一天会贻害自身,这样也能让学生科学而正确地看待道德与法治课,从而进一步筑牢思政与语数外同等重要的思想意识。
2.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这之前,由于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只是照本宣科,没有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引导,也没有使其思想教育的培育系统化,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印象不深,同时教师的上课形式枯燥、机械,简单灌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由此,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课,就一定要由浅入深,通过新颖的例子、活生生的现实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拨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在自己的身边,一个人具备良好品行,他的人生之路会走得越来越广,而当一个人的心理出现问题,思想观念出现偏差的时候,路越走越窄,有可能触碰法律的底线,人生将一片灰暗。通过引导学生认真思考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进一步使学生树立道德与法治课重要、有价值的思想观念,从而自觉地吸收精神养分,培育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在实践活动中自觉践行。
3.道德与法治课要上的有意思且更有价值
对于道德与法治课来说,教师采取何种形式上好它成为关键,因为上好了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就会喜欢道德与法治课,才会真正自觉吸收精神养分,从而为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远大的理想信念以及成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奠定坚实基础。有的教师认为道德与法治课就是讲政治,很显然,这种错误的理解导致其授课的时候按部就班、死气沉沉。创新是道德与法治课的生命线,教师要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注入一些鲜活的元素。例如,在讲有关民族精神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诗句引入课堂之中,让学生从这些爱国志士胸怀迸发出的激昂的诗句中,触摸民族精神究竟是什么。在讲解“意志坚定、积极进取”话题时,为了切实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教师通过收集社会上不断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身残志坚”的残疾人的励志故事,让学生看到意志坚定的残疾人是如何拥有乐观向上的精神,引发学生的深思,激发学生用昂扬向上的态度面对一切,无形中使学生形成价值观上的一种内在认同。又如,面对社会上还有个别人不孝敬父母,甚至虐待老人的现象,教师借此为学生讲解“民法典”,成年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是一种义务,如果遗弃父母、虐待父母都会受到法律的惩罚。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法律的正义,也深刻认识尊老爱幼的良好传统美德是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结论
综上所述,积极找到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策略,能够在改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良好的助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葛树伟.初中思政课教师学科素养探究——以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依法行使权利”教学为例[J].辽宁教育,2021(19):22-25.
[2]陈文文.“集体生活成就我”教学课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21(09):56-61.DOI:10.14160/j.cnki.13-1259/g4-b.2021.09.018.
[3]李明莉.民族地区民族中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09):103-104.
[4]任成臻. 新课改后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分析[N]. 科学导报,2021-09-14(B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