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一体”视阈下的文化互动与融合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1234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潮州文化以中原主流文化为基础,是在当地土著畲族文化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特色鲜明的地域性文化。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其“母本”畲族文化紧密互动与融合,形成今天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格局。
  关键词:畲族; 潮州; 文化; 互动; 特征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3-0106-03
  收稿日期:2015-01-12
  作者简介:李 湘(1970-),女,潮州广播电视大学高級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地方文化、民俗文化。(广东 潮州/521000)
  潮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潮州文化较好地保存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潮州独特文化的形成,主要有当地的土著文化和通过闽南地区传入的中原文化两方面的因素。饶宗颐教授在《潮州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何以要建立“潮州学”》一文中指出:“潮州人文现象和整个国家的文化当是分不开的。先以民族而论,潮州土著的畲族,从唐代以来,即著称于史册。陈元光开辟漳州,荜路蓝缕,以启山林,即与畲民结不解缘。”
  畲族与潮州文化是同在一个平台上的两种不同文化。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原因,两种文化激烈互动,揉合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格局。
  一、潮州文化中的畲族元素
  畲族文化对潮州文化的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潮州文化中相当一部分是直接借鉴于畲族文化的。通过对现有潮州文化的片断加以分析、归纳,可得出这样的结论:
  (一)潮州方言
  潮州方言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它的词汇丰富,幽默生动,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并保存着很多古汉语的成份。潮州方言中有许多“土字”。这与畲族的彩带保留的数千年前原始的“意符文字”有一定的联系。畲族传统彩带的织纹图案,正是远古时代意符文字的再现。从语音、词汇以及表达特点,潮州话都与畲语有很大的相似性。与普通话相比,畲语与潮州话有鲜明的特点。畲语与潮州话更具相似性。潮州话与畲语中均包含有大量的古汉语词汇。
  (二) 畲歌
  畲歌是潮州歌谣的源泉。畲族是一个以歌代言的少数民族。畲族民歌是畲族文化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其内容丰富,具有明显的民族人性、集体性及形式多样的特点。它历来对潮州文化,特别是对潮州民歌(儿歌)的影响颇深,在潮州民间用“畲歌仔”、“逗畲歌”指潮州歌谣。根据调查材料,以前畲族的盛大节日“盘歌会”,便是以传唱《高皇歌》和《麟豹王歌》为核心内容。有“祖公”、“杂歌”、“斗歌”、《麟豹王歌》等史诗反映盘瓠王英雄事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歌册》的另一种叫法是“畲歌”。
  (三) 潮剧
  潮剧是主要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用潮州话演唱的一个古老的汉族地方戏曲剧种。2006年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系中国十大剧种之一,有“南国奇葩”的美誉。它以优美动听的唱腔音乐及独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极富地方特色的戏曲而享誉海内外。潮剧《苏六娘》中的《桃花过渡》一场中的《灯笼歌》就用畲歌《十二月歌》。
  (四)节日
  节日是传统文化的内容与集中体现。潮州人每年要过八个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七月半)、中秋、十月十五(五谷母生)和冬至节。在我国其他地区,过春节、元宵、清明、端午和中秋这五个节日比较普遍。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在各地都很隆重,要插茱萸和吃糕(高)。冬至在潮州地位独特,甚至有“冬(至)节小过年”之说。这与畲族的“九王菩萨”崇拜有關 。
  节日祭祖时,畲胞要在公厅的上方挂上祖公图,各家各户要准备“五牲” 、红色米饭、香烛等拜祖。据说把米饭染上红色,是对先民打猎流血的纪念。
  (五)婚俗
  在婚俗上,畲族人重视新娘的“小舅子”而不重视甚至讨厌“老娘舅”,与其他地方的汉族人重视“老娘舅”有很大的差别。而潮州也是重视“小舅”而讨厌“老舅”的,这种观念与畲族人相同。
  (六)风俗
  “招兵节”是颂扬和纪念高王的英雄业绩,也是历史上畲胞出兵前的誓师仪式。其中最重要的仪式是“卜杯”。而潮州人到神庙拜神时也要“卜杯”,以预知是否如愿。与畲胞祭神时的占卜一样,潮州老辈人同样以胜杯为佳,稳杯为次,笑杯为差的,“招兵节”的确定日子也和潮潮州的传统民俗活动“青龙爷出游”的日子一样靠卜杯确定。这种占卜方法是潮州所独有的,而且又有畲族的“抛蚶壳钱在先,两者内涵相同,故也应该是从畲胞所继承。
  (七)服饰
  现存的只有各版《潮州府志》和《海阳县志》对畲族妇女发型的简单描述了:“其种有二,曰:平鬃,曰:崎鬃”。住在凤凰山区的畲族妇女,天天可以见到凤凰山的主峰,不用打着高高的凤凰髻,而称为“平鬃”;而凤凰山区之外的畲族妇女,因要怀念她们的祖先来自潮州凤凰山而将其发型打扮成象凤凰的髻,于是便被称为“崎鬃”。“崎”在潮州话中有“高耸”之义。以前潮州不同年龄的妇女都穿一种服装叫“大筒衫”。“大筒衫”的造型与以前畲家妇女所穿的衣服非常接近,上衣的衣扣在侧面。
  (八)工艺与用物
  斗笠分两条边和三条边两种,编工精细,上面编织有“笠半,燕顶,四战船,三层檐,云头,虎牙,斗笠星”等各种通用花纹。有的斗笠篾丝粗细只有一毫米,一顶斗笠的上层篾条有二百二十到二百四十条之多。由于花纹细巧,造形优美,再配以棕红绸带,白色布带及各色缨珠,更得精巧细致,美观,成为妇女喜爱的装饰品。
  凤凰山区多竹木,所谓“近山识鸟音”,畲族人对竹的加工技艺独特。他们用竹做成竹簾、竹蓆等,其编竹工艺远比莆田地区竹编工艺先进。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潮州的传统工艺制作水平举国闻名,尤其是在竹的编制工艺方面,这与对畲胞竹编工艺继承绝对是分不开的。
  (九)武术   在长期艰苦环境中生活的畲族同胞,在与自然的抗争中,为了生存,慢慢掌握了一套完整防身的本领,其中的拳术就很有民族特色。当地畲民的“八井拳”就是遐迩闻名的畲家拳术,在健体强身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拳术中的点“六时”及治疗更是畲族武术和畲医的精华。
  (十)医药
  “青草”是潮州人的保健药品。由于所处的特殊环境,畲族同胞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恩赐——满山遍野的青草药,并根据对这些青草药药性的认识,慢慢地摸索出一些有利于养生和治病的方法来。由于居住环境相对较恶劣,喝生水容易导致痢疾、肠炎和寄生虫引起的各种疾病,畲族同胞认识到喝生水的害处,慢慢地养成了喝“凉茶”的习惯。
  “以食为疗,食疗结合”是畲族的创举。三月初三蒸食乌米饭,食之有健脾补肾之功效。清明采新茶,饮之可清神明目等。畲族同胞对妇女产后的食养十分重视并形成一整套应用青草药的食养方法。畲族同胞的养生与治病之道在今天的潮州大地随处可见。
  二、潮州文化对畲族文化的反哺
  凤凰山是畲族的发祥地,在相当长的时期是畲族民俗文化活动的中心。畲族文化作为土著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主导、影响当地文化。目前,居住在潮州境内的畲民只有约2000人,占潮州总人口的不到千分之一,成了当地名符其实的少数民族。
  有游牧性质的畲族文化受到发展起来的潮州文化的影响是自然的事。从今天的凤凰山畲族文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中的潮州文化元素。
  (一)飲食
  在食俗方面,畲族人也一改以后的“山食俗”。首先,他们习惯于将食物做得很咸很辣,这是因其深居山中交通不便,食物流通不畅而不得不采取的食物储存方法。但是随着与外界交往的日益频繁,现在他们逐渐趋同于潮州的“滨海食俗”,在畲族村,我们还可见到各式海鲜类在那里很受欢迎。
  (二)居住
  笔者曾多次到潮州各畲族村做田野调查。根据调查所集到的情况,今天的畲族聚居地畲族村,以前遗留的几间传统低矮的“寮”都没有人住,而只作为杂物堆放用。畲族村的建筑和村容村貌与汉族村落几乎没有差别。特别是现在,随着与外界交往的日益频繁,外界有的东西,在畲族居住地也能接触得到。现在的畲族居住地的建筑物,与潮州其它地方的基本没什么两样。
  (三)服饰
  现在的畲族人,从外表基本看不出与潮州人有什么不同。现在社会流行什么服饰,畲民也穿什么。以前的传统畲族服饰在凤凰山区畲族同胞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消失。1993李工坑畲族村开展“招兵节”传统民俗活动,畲胞们所穿的民族服装都是从福建、浙江畲族地区那里定制的。畲族同胞从服装,到家中的装饰与潮州汉族人的趋同情况说明传统的生活正在受外来文化的同化。
  (四) 语言与歌谣
  现在整个凤凰山区8个畲族村(含自然村)只有凤坪村、李工坑村和碗窑村使用畲族语言作为日常语。但是他们同时也能用潮州话或普通语与外来者交流。而饶平的蓝屋村则与所在地客家方言区一样,日常使用客家话交流。其他各畲村全部使用潮州话作为日常用语。这些村中除极少数几个上年纪的长者能讲点畲语外,年青人不具备用畲语交流的能力。
  (五)生活习俗
  深居山区的畲族同胞恪守着的“靠山吃山”山区生活传统和习俗,现在慢慢地趋同于潮州的海俗文化生活方式。同样,居住在福建、浙江的畲民以及他们的畲族文化也受当地汉族文化的影响,在生活习俗上与当地汉族日趋相同。显然,不同地区的畲族文化都必然与当地的汉文化互动,互相采借。由此可见,发展成熟起来了的潮州文化反过来对当地的畲族文化产生影响,畲族文化中也吸收的潮州文化的成份,促使自身的变革和发展。
  三、文化的互动与融合过程
  畲族与南岭走廊其他地区的壮、侗、瑶等民族相似,都属于稻作文化发达的山地民族,其宗教仪式中都有自然崇拜、祖源(图腾)崇拜和民族历史追朔的文化要素,而且都经历了原生文化与外来文化(主要是中原文化)的互动融合过程而形成当地混成型文化形态。
  畲族与潮州文化在互动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多元一体”理论上认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必定会有某一种文化起主导作用,对其他文化产生影响,并与其他文化形态相依存。不同文化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畲、汉文化在互动中日趋一体,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互动特征。
  (一)文化的“先入为主”
  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接触,互相渗透,双向进行。历史上诸胡族吸收了中原的汉文化,同时汉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由于畲族长期居住潮汕大地,为适应当地的环境,他们有了一套谋生策略,形成了他们的民族文化。据历史记载,中原汉人大量进入闽南和粤东地区是唐以后的事。相对于原住地居民畲族,中原入潮州的汉人只能算是外来者。由于原住民文化的根深蒂固性,外来汉人很难改变,而只能较多地选择适应,主动接受被认为“对生活有用”的原住民文化。在这一时期,畲族文化在互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深深地影响着外来的文化。这就是为会么潮州传统文化具有那么多的畲族文化元素的原因所在。
  (二)文化的“物竞天择”
  文化传播学理论认为:传播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文化特质和文化丛体被接受或者抗拒,视其对接受一方的效用和适应性而异。中原汉人初来,对当地的环境了解甚少,很难适应。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活,融入当地社会,他们会选择主动接受当地已经存在的畲族文化,更多地受当地土著文化的影响。潮州文化因时趋势,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在形成的早期深受畲族文化的影响。潮州文化在此基础上健康发展。由于有深厚的中原文化的根基,又结合当地的特殊环境,而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具有现代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发展壮大起来的潮州文化更加成熟,内涵更加丰富。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在与畲族文化的互动中慢慢取代畲族文化,处于互动的主导地位。更多的潮州文化特质为畲族所采借,深深地影响着畲族文化,促使畲族文化与潮州文化的日益趋同。   (三) 通婚深化文化的融合
  相对于汉晋时期就在潮州生活的畲族原住民,唐以后进入该地区的汉人无疑是后来者,而且开始进来的多是远征军队人员。
  家庭的融合是最深度的融合。从形成的特征来看,潮州文化显然是后来的汉人带来的中原文化与土著的畲族文化融合的结果。是中原文化基因与当地的土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畲族文化是其母本,中原文化则是其父本。“父”、“母”本文化的结合,孕育出特色鲜明的潮州文化。
  由于家庭分工的不同,开头妇女成了文化的传播者和执行者。许多民俗文化活动都靠妇女去传播,去执行。后代在受到母系教育的同时,也在接受着父系文化的熏陶。两种文化的灌输与融合,必然催生文化的变革与发展,铸造了潮州文化形成的基石。
  发育成熟的潮州文化又以新的“身份”与原生態的畲族文化激烈互动,对原生态的畲族文化施加影响,促进畲族文化的发展。
  四、结语
  粤东凤凰山区虽然只是南岭民族走廊的一个小节点。这个地区也只有畲汉两个民族,运用南岭民族走廊理论来解释畲汉文化的互动特征,探究潮州文化的渊源和形成过程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由于畲族同胞所居住地区多数比较欠发达,相对封闭,才能保留其独特的畲族文化,随之而来的必然是社会文化建设欠发达。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畲民生活在很多地方已经得到了改善。而这些地区落后状况的改善,所付出代价就是畲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危险。如何在改善畲民居住区的落后状况的同时,也能将他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保存下来,发扬光大,是摆在政府和广大畲民以及民俗工作者面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由于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社会变革等因素的影响,畲族原有的传统文化已经不断淡出人们的生活。凤凰山畲族文化同其他许多原生态文化遗产一样面临失传危险。真正要达到保护与弘扬畲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保护和繁荣畲族文化;二是为了畲族人民生活的改善。这两者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优秀传统文化要发扬光大,人民生活也要改善提高。所以,希望社会各界加强对原生态凤凰山畲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支持对畲族传统文化的专题调查,广泛系统收集相关资料。畲族文化的保护,必须体现民族平等,达到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互动与融合是民族文化发展的主流。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如果要寻找一个汉族凝聚力的来源,我认为汉族的农业经济是一个主要因素。看来任何一个游牧民族只要进入平原,落入精耕细作的农业社会里,迟早应付服服帖帖的主动地带入到汉族之中”。畲族文化与潮州文化正是在这样互动中不断融合,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硕勳纂修.潮州府志[Z].清·乾隆刻本.
  [2]饶宗颐总纂.潮州志[Z].潮州修志馆,1949.
  [3]费孝通.民族研究文集[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8.
  [4]刘耀荃,练铭志校补.“明实录·广东民族资料摘编”[C].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
  [5]李绍明.“西南丝绸之路与民族走廊”[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
  [6]黄淑娉,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与研究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 朱守锂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对我校进行的杜郎口教学模式教学改革中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较为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出发,强调在理论教学中应打破常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操作,提出了比较有针对性的教改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学习小组;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3-0109-02  收稿日期:2015-01-24  作者简介:张石华
摘 要:太极扇不仅适合表演,而且具有显著的健身效果。经常练习,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艺术审美力,娱乐身心,强身健体,获得前所未有的武术健身乐趣。它的推广普及,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健身活动内容,也增加了健康生活的趣味性、多样性,增强健身效果,尤其能激发中专学生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使练习者在感受艺术美的同时,体会从未有过的武术健身乐趣,振奋民族精神,弘扬名族文化。  关键词:中职;太极扇;特色早操 
摘要:案例教学法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能解决中职德育教材案例在人物设计、故事情节、正反面人物等不够真实的现实问题。“生涯案例”主要结合中职学科专业特点,对类似专业就职人群进行走访搜集材料,形成教师授课典型案例。作为案例教学法的一种活形式,“生涯案例”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生涯案例”;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
摘要:民办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认同度。本文在对珠三角民办高职院校教师能力建设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只有建立健全教师的发展体系,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才能抓住发展机遇,引领潮流。  关键词:民办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专业发展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
摘 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建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股份制实训中心运作模式,并分析了股份制实训中心的成效。  关键词:股份制;实训中心;校企共赢  一、导语  职业中学要配合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培养出本地产业经济发展所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紧贴本地产业结构和市场。  近几年,小榄产业经济高速发展,工业现代化突飞猛进,既为职业中学——建斌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小榄镇产业经济的兴旺
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1月9日,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内容,把转变作风作为重要保证,加快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加快推进
11月18-23日,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选派16位教师赴海南文昌市参加旅游服务类专业教学标准培训会。全国旅游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韩玉玲、海南省旅游委、海南省教育厅领导等参与会议并作讲话。共有71名來自全国的校长、教研室主任、旅游专业的骨干教师参加培训。  培训会由旅游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海南省旅游学校承办。培训内容丰富,上海旅游专科学校朱承强作题为《旅游职业教育与职业发展的融合》的报告,
一、引言  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坚持内涵式发展、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发展思想。2014广东省教育厅和财政厅印发了《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实施方案(试行)》,提出了加快提升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目标。  本文基于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对教学质量的要求,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通过具体
2008年,张俊杰初中毕业,毕业时年仅15岁。年少轻狂的他,决定辍学踏入社会开始自谋生活。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到一家物流公司当操作员,打包、搬货、送货,吃了不少苦头。经受一番磨砺之后,觉得不读书无出路、不读书难自立。于是,在人生陷入困境的时候,他在网上锁定了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决定重新入学,要圆梦成为一名职业酒店人。  张俊杰刚入学就被学校的教学理念“立德尚能、素质竞争”和校训“礼义诚信、
摘 要:大学精神是高校的灵魂,我国民办高校起步较晚,发展历史短暂,尚未形成真正有特色的大学精神,又恰逢市场经济的冲击,大学精神更为式微,因此大学精神的培育研究已成为民办高校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从七大方面论述了民办高校大学精神培育的路径,以期为民办高校大学精神的塑造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精神;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