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第一个带“黑莓”进白宫、在网络上召开“白宫全员大会”的总统,他想必不会坐视支持率的流失。未来的一年里,他和他的团队必将在公关上新招迭出,大显神通
5月1日,美国官方公布的头号大敌、9·11事件罪魁祸首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国“海豹”突击队击毙。对于精通“零售政治学”、靠人气上台的奥巴马而言,此次胜利无疑是他发挥公关特长、巩固大选优势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由于任期内的内忧外患,奥巴马在国内的支持率曾一度处于低谷。本·拉登的被击毙,令奥巴马的支持率大幅蹿升,据《华盛顿邮报》联合美国广播公司所做的民调,拉登被击毙前奥巴马支持率为47%,击毙后当天则升至56%,足足涨了9个百分点。
频频出招
5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面向全国的电视讲话,宣布基地组织一号人物本·拉登被美军击毙。奥巴马在讲话中谴责了十年前基地组织对美国发动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并称拉登之死是美国反恐事业的“重大成就”。
此后,奥巴马并没有公布本·拉登被美军击毙后的尸体照片。在拉登被击毙的24小时之内,美国动用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在北阿拉伯海域为本·拉登进行了海葬,符合了伊斯兰教的传统与实际做法,尊重了拉登的宗教信仰。可以看出,在拉登死后的一系列动作上,奥巴马极力表现出尊重人权、种族、宗教的民主理念。
5月5日,奥巴马亲自到纽约世贸遗址吊慰近三千位死者并献上花圈,这是美军击毙拉登后的重要仪式。然而媒体转播奥巴马致祭的镜头中,人们发现现场仅站着几位少女及一位母亲。原来,这个罹难者家庭是奥巴马特意邀请来的。从中不难看出奥巴马政治传播的诉求。
在美军格杀拉登次日,奥巴马收到一封14岁女孩佩顿的来信。她在信中说,9·11事发当日她才4岁,她永远记得当时父亲身陷世贸大楼几经尝试逃生无门,最后打电话回家诀别。事实上佩顿这封信原本不是给奥巴马,而是要给青少年偶像明星小贾斯汀,倾诉他的音乐如何陪伴她度过生命中的低潮。奥巴马看到这封信后,立即邀请佩顿及其家人到世贸遗址出席悼念仪式,并上前拥抱她,亲切告诉佩顿他认识小贾斯汀,未来会安排两人见面,令这名小女生非常感动。
第二天,奥巴马公开说明见到佩顿的感想,他细数长大的佩顿参加了学校许多体育活动,包括他父亲生前擅长的田径及曲棍球,还辅导年幼的学童,逐渐走出伤痛且把目光投向未来,她的人生也更加耀眼。奥巴马的这番谈话引起了许多共鸣,奥巴马在民众中的形象也大幅提升。
政治福利
正如法国“法兰西新闻”网站上一位不知名的评论者称,拉登之死,对反恐战争是福是祸,尚待观察,但“奥巴马可以准备下一个任期了”。的确,当初依靠民众对布什主义的反感上台,上任后却在内政外交等各方面表现平庸的奥巴马,如今有了一个最充足、最理直气壮的理由证明,即便在被公认是共和党强项的反恐,他奥巴马也做得更好,布什穷一个半任期之力都未能伤及分毫的拉登,如今在他手中尸骨无存。原本就在总统选战中居优势的他,自然因此锦上添花。
消息传出后,白宫外自发聚集的狂欢人群,以及全球网络上一片欢呼之声,表明奥巴马公关术的成功:恐怖主义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尽管如许多分析家所指出的,拉登之死并不意味着基地之死,更不意味着恐怖主义、极端主义之死,但毕竟是各国反对恐怖、暴力和极端主义人士共所乐见的。
拉登的死给了奥巴马更大的战略回旋空间。借消灭拉登的东风加大反恐力度、更积极介入伊斯兰地区事务,固然少了很多阻力,利用这一空前的“阶段性成果”见好就收,把宝贵的财力、兵力和其他资源转用在更攸关美国战略利益、对美国威胁更大的领域。此前在阿富汗等“老大难”问题上,奥巴马进退两难,动辄得咎。如今拉登之死,则可堵住他人之口,不再如此犯难。
拉登死后半个多月的5月19日,奥巴马发布“新中东政策”演讲,主张积极援助“阿拉伯之春”,同时敦促巴以在新基础上和谈,表现出“进可攻”的一面;拉登死后不到两个月的6月22日,他又正式宣布了美军撤出阿富汗的时间表,表现出“退可守”的一面。
击毙本·拉登还为奥巴马改组执政团队带来了莫大便利。7月1日,前国防部长盖茨任满离职,接替盖茨的,是在击毙本·拉登行动中立下头功的前美国中情局局长、南亚问题专家帕内塔,他是奥巴马密友,在执行紧缩财政、保护环境等核心理念上与奥巴马观念吻合,但在防务领域资历并不深厚,年龄却是历任美国国防部长中最大的一位(72岁)。
而接替帕内塔的,则是在军队将领中与奥巴马关系最密切、最融洽的,美军驻阿富汗最高司令彼得雷乌斯上将。彼得雷乌斯虽然在军中资历丰富,但转职搞情报却显得有些突兀。若在平时,这样的人事安排很容易引起国会的不满和反弹,甚至在共和党占上风的众院遭遇扯皮,但拉登的死让一切变得简单:击毙拉登,既是军事胜利,又是情报胜利,这二位正是成色准足的功臣,重用他们,谁敢不服?
公关挑战
但击毙拉登的公关效应毕竟不是灵丹妙药。拉登的死不意味着反恐战争的结束,更不意味着恐怖主义威胁的消失。拉登死后,阿富汗战事依然炽烈,巴基斯坦则不断发生恐怖袭击,“基地”推出了资格比拉登更老的扎瓦赫里担纲,他们的分支更在也门趁乱扩张,建立起一个所谓“国家”……仅凭公关技巧,并不足以巩固美国的胜利,如果“拉登死了,恐怖威胁还活着”成为美国选民共识,奥巴马的公关黄金期便注定会很短暂。
不仅如此,美国人最关注的毕竟还是经济、税收、社会福利,而奥巴马恰恰在这些方面举步维艰。当击毙拉登的狂喜消散,人们不得不面对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时,奥巴马的公关新挑战便又开始了。
据《华盛顿邮报》联合美国广播公司6月所做的民调,奥巴马的支持率又已跌回47%,而不认可其表现的则近五成。尽管益普索—路透等其他民调的数据要好一些,而共和党群龙无首的局面也并无大的起色,但这毕竟表明,借助拉登之死所采取的公关攻势虽能博得不少好分数,但并不能确保这些好分数可持续到明年大选。
公关是奥巴马的强项,作为第一个带“黑莓”进白宫、第一个用twitter绕过记者,在网络上召开“白宫全员大会”的总统,他想必不会坐视支持率的流失,未来的一年里,他和他的团队必将在公关上新招迭出,大显神通。
5月1日,美国官方公布的头号大敌、9·11事件罪魁祸首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国“海豹”突击队击毙。对于精通“零售政治学”、靠人气上台的奥巴马而言,此次胜利无疑是他发挥公关特长、巩固大选优势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由于任期内的内忧外患,奥巴马在国内的支持率曾一度处于低谷。本·拉登的被击毙,令奥巴马的支持率大幅蹿升,据《华盛顿邮报》联合美国广播公司所做的民调,拉登被击毙前奥巴马支持率为47%,击毙后当天则升至56%,足足涨了9个百分点。
频频出招
5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面向全国的电视讲话,宣布基地组织一号人物本·拉登被美军击毙。奥巴马在讲话中谴责了十年前基地组织对美国发动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并称拉登之死是美国反恐事业的“重大成就”。
此后,奥巴马并没有公布本·拉登被美军击毙后的尸体照片。在拉登被击毙的24小时之内,美国动用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在北阿拉伯海域为本·拉登进行了海葬,符合了伊斯兰教的传统与实际做法,尊重了拉登的宗教信仰。可以看出,在拉登死后的一系列动作上,奥巴马极力表现出尊重人权、种族、宗教的民主理念。
5月5日,奥巴马亲自到纽约世贸遗址吊慰近三千位死者并献上花圈,这是美军击毙拉登后的重要仪式。然而媒体转播奥巴马致祭的镜头中,人们发现现场仅站着几位少女及一位母亲。原来,这个罹难者家庭是奥巴马特意邀请来的。从中不难看出奥巴马政治传播的诉求。
在美军格杀拉登次日,奥巴马收到一封14岁女孩佩顿的来信。她在信中说,9·11事发当日她才4岁,她永远记得当时父亲身陷世贸大楼几经尝试逃生无门,最后打电话回家诀别。事实上佩顿这封信原本不是给奥巴马,而是要给青少年偶像明星小贾斯汀,倾诉他的音乐如何陪伴她度过生命中的低潮。奥巴马看到这封信后,立即邀请佩顿及其家人到世贸遗址出席悼念仪式,并上前拥抱她,亲切告诉佩顿他认识小贾斯汀,未来会安排两人见面,令这名小女生非常感动。
第二天,奥巴马公开说明见到佩顿的感想,他细数长大的佩顿参加了学校许多体育活动,包括他父亲生前擅长的田径及曲棍球,还辅导年幼的学童,逐渐走出伤痛且把目光投向未来,她的人生也更加耀眼。奥巴马的这番谈话引起了许多共鸣,奥巴马在民众中的形象也大幅提升。
政治福利
正如法国“法兰西新闻”网站上一位不知名的评论者称,拉登之死,对反恐战争是福是祸,尚待观察,但“奥巴马可以准备下一个任期了”。的确,当初依靠民众对布什主义的反感上台,上任后却在内政外交等各方面表现平庸的奥巴马,如今有了一个最充足、最理直气壮的理由证明,即便在被公认是共和党强项的反恐,他奥巴马也做得更好,布什穷一个半任期之力都未能伤及分毫的拉登,如今在他手中尸骨无存。原本就在总统选战中居优势的他,自然因此锦上添花。
消息传出后,白宫外自发聚集的狂欢人群,以及全球网络上一片欢呼之声,表明奥巴马公关术的成功:恐怖主义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尽管如许多分析家所指出的,拉登之死并不意味着基地之死,更不意味着恐怖主义、极端主义之死,但毕竟是各国反对恐怖、暴力和极端主义人士共所乐见的。
拉登的死给了奥巴马更大的战略回旋空间。借消灭拉登的东风加大反恐力度、更积极介入伊斯兰地区事务,固然少了很多阻力,利用这一空前的“阶段性成果”见好就收,把宝贵的财力、兵力和其他资源转用在更攸关美国战略利益、对美国威胁更大的领域。此前在阿富汗等“老大难”问题上,奥巴马进退两难,动辄得咎。如今拉登之死,则可堵住他人之口,不再如此犯难。
拉登死后半个多月的5月19日,奥巴马发布“新中东政策”演讲,主张积极援助“阿拉伯之春”,同时敦促巴以在新基础上和谈,表现出“进可攻”的一面;拉登死后不到两个月的6月22日,他又正式宣布了美军撤出阿富汗的时间表,表现出“退可守”的一面。
击毙本·拉登还为奥巴马改组执政团队带来了莫大便利。7月1日,前国防部长盖茨任满离职,接替盖茨的,是在击毙本·拉登行动中立下头功的前美国中情局局长、南亚问题专家帕内塔,他是奥巴马密友,在执行紧缩财政、保护环境等核心理念上与奥巴马观念吻合,但在防务领域资历并不深厚,年龄却是历任美国国防部长中最大的一位(72岁)。
而接替帕内塔的,则是在军队将领中与奥巴马关系最密切、最融洽的,美军驻阿富汗最高司令彼得雷乌斯上将。彼得雷乌斯虽然在军中资历丰富,但转职搞情报却显得有些突兀。若在平时,这样的人事安排很容易引起国会的不满和反弹,甚至在共和党占上风的众院遭遇扯皮,但拉登的死让一切变得简单:击毙拉登,既是军事胜利,又是情报胜利,这二位正是成色准足的功臣,重用他们,谁敢不服?
公关挑战
但击毙拉登的公关效应毕竟不是灵丹妙药。拉登的死不意味着反恐战争的结束,更不意味着恐怖主义威胁的消失。拉登死后,阿富汗战事依然炽烈,巴基斯坦则不断发生恐怖袭击,“基地”推出了资格比拉登更老的扎瓦赫里担纲,他们的分支更在也门趁乱扩张,建立起一个所谓“国家”……仅凭公关技巧,并不足以巩固美国的胜利,如果“拉登死了,恐怖威胁还活着”成为美国选民共识,奥巴马的公关黄金期便注定会很短暂。
不仅如此,美国人最关注的毕竟还是经济、税收、社会福利,而奥巴马恰恰在这些方面举步维艰。当击毙拉登的狂喜消散,人们不得不面对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时,奥巴马的公关新挑战便又开始了。
据《华盛顿邮报》联合美国广播公司6月所做的民调,奥巴马的支持率又已跌回47%,而不认可其表现的则近五成。尽管益普索—路透等其他民调的数据要好一些,而共和党群龙无首的局面也并无大的起色,但这毕竟表明,借助拉登之死所采取的公关攻势虽能博得不少好分数,但并不能确保这些好分数可持续到明年大选。
公关是奥巴马的强项,作为第一个带“黑莓”进白宫、第一个用twitter绕过记者,在网络上召开“白宫全员大会”的总统,他想必不会坐视支持率的流失,未来的一年里,他和他的团队必将在公关上新招迭出,大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