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的沙作热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8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篇累牍招致反感
  
  7月17日,当小约翰·肯尼迪的飞机失踪的消息传出几分钟后,美国的媒体立即进入了超负荷的运转。几个小时内,全美各大电视网络以及24小时有线电视新闻频道的“天王骑师”已各就各位,开始不断地、逐步加码地全方位报道。18日,《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都用近3个版的篇幅,大肆炒作小肯尼迪飞机失踪的消息,并大量介绍肯尼迪家族悲剧。美国3大新闻杂志也有惊人之举,它们都将原定19日上市的最新一期杂志改版,以封面报道小肯尼迪的故事。《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甚至追回了数十万已经送往各地的杂志,撤换原先的封面报道,以10页专文介绍这一事件,并增加15%的印数。《时代》杂志总编17日清晨获悉这一事件后,决定重新编排有关版面,加进长达40页的有关报道,杂志发行量从50万增加到150万。
   可惜这些铺天盖地的新闻所涵盖的只是一个版本的几宗事实而已,而有关的揣测、历史背景资料和事件中人物的往事回顾则占了大多数。美国新闻学工程组织理事会长汤姆·罗森斯蒂尔说,“在12小时的报道中,仅有大约10分钟是讲实实在在的事实。”他说,人们关心的是不断更新的东西,事件的最新进展情况。而新闻媒体一改庄重的新闻文化,转而以情报消息去娱乐读者观众,借此来提高收视率,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反感。
  去年,克林顿性丑闻案曝光后,美国的报纸、杂志、电视、电台记者云集白宫,大有包围之势。这些新闻媒体一窝蜂地疯狂报道克林顿的性丑闻时,却忽视了公众对这种洪水猛兽般的报道是否能接受或者引起反感。在克林顿总统的记者招待会上,新闻记者发问时常常更像是个审问官而不像是记者;他们借此欲向观众炫耀自己,表现自己是如何的尖酸刻薄,展示自己在“穷追猛打”总统时是如何的“威水”。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其实这样做已令观众和读者十分反感了。
  在电视“清谈”节目上的表演也一样。很多有信誉的大报记者喜欢在“清谈”上亮相,一显身手。殊不知他们企图压倒对方的唇枪舌剑本身就破坏了新闻行业的公信力。人们将这些在电视上交锋的表演比作是“泥潭里的摔跤”,抨击这些节目的参与者是在做秀。结果,往往只是剩下娱乐性而已。
  
  捕风捉影随心所欲
  
  据美国自由论坛第一改造中心发表的调查报告称,在今年2月末至3月初的调查中,53%的美国人认为,新闻界拥有“太多的自由”。这个数字比两年前的13%大大提高了。更令人惊讶的是,有超过1/3(大约35%)的人说,政府应该制定新闻法,限制传媒滥用新闻自由。
  多次民意调查还发现,当今美国人发现他们的新闻媒体与过去相比,已不那么可信了,也不那么专业了,更不那么有道德了。他们批评传媒未能发挥其监督作用,抱怨传媒已变得只会搞些轰动性的东西,只会利用别人,而不去利用他们的调查工具保护公众。华盛顿一个新闻界研究中心的负责人科赫特说,“当公众知道传媒的确是在利用一些丑闻作招徕时,它的读者和观众就会减少,公信力就会降低。”在许多“热点报道”中,站得住脚的事实照例少之又少,而与这极少的事实混杂在一起的,却是大量不具消息来源姓名、没有具体出处、经常引起混乱的揣测和分析。
  
  加强新闻管制,提高公信力
  
  许多新闻专家指出,激烈的市场竞争将催生畸形行为。大多数批评者抱怨今天激烈的竞争环境只能令传媒水准下降,操守丧失“将一切事情迅速地加以夸大,以达到耸人听闻的目的。光抱怨,不解决问题”。
  罗森斯蒂尔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传媒是希望借助小肯尼迪、戴安娜或辛普森等人的震撼性故事去重新掀起(最少是暂时的重拾)读者、听众及观众对大众新闻的兴趣热潮。“这些故事有如流行歌星的畅销光碟那样具有爆炸性的影响。它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声望、性、悲剧、垮台等一大堆的丑闻。”
  罗森斯蒂尔说,“铺天盖地地大肆报道这种手法也许可以暂时提高读者或收视率,但长此以往,传媒的权威就会荡然无存。而美国公众对新闻界的看法继续滑落,公众对传媒的基本自由的支持也越来越少。”
  据悉,面对公众要求新闻报道恢复公信力的呼声,美国传媒本身也开始同公众一样感到不满。传媒机构内部正制定措施去恢复新闻界的公信力和提高新闻报道的水平。但是许多批评者对这种努力是否会成功持怀疑态度,认为当今的新闻行业,尤其是电视行业的架构已经改变了。新闻机构现在不再被视为一种亏本的公共服务部门,而是赚钱的工具。这些新闻机构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去招徕受众,争取广告,以确保美元滚滚而来。□
  
其他文献
在中国工作两年后,我的新加坡朋友杨准备回国。在送行宴会上我请他谈谈对中国人的看法。他说:说实话,你们中国人的整体素质没有我们新加坡人高,但是,我发现中国人的哲学素质都很高,几乎每个人都是哲学家,这一点我们新加坡人自愧弗如。  看我大惑不解,他解释说:你们的哲学素质主要体现在你们的“口号文化”上,在中国口号几乎无处不在。像“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厂兴我荣
期刊
国人现在有个习惯,喜好搬洋人的法治样板作参照,论说法律。近两年的"沉默权"鼓噪,又是一个例子。  国人法律传统,丝毫不允许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在官府面前低头不语。因为,不能破了"从实招来"的规矩。这规矩,是社会踏实稳定的一块基石,也是做人良心的一个最低要求。要不,良心便被狗叼走了。接下去,自己和社会都是苦果不断。直到眼下,我们还是喜好念叨"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言外之意:"说出来吧,我们不会
期刊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近日对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3种观点一一点评:  第一种观点认为,当前应当调整分配。因为经济困境是由生产严重过剩造成的,过剩的原因是需求不足,而贫富差距即少数人占据大量财富,大多数人手中财富有限才造成需求不足。所以主张调整分配。厉以宁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种杀富济贫的平均主义思想有可能使中国社会全面倒退。我们应考虑如何把“饼”做大而不是如何切“饼”。“饼”太小,怎么切都难以让人满意
期刊
宗教是支配人们生活的一种最古老的原理和原则,但从启蒙运动之后随着理性的觉醒和科学的昌明,精神信仰受到知识积累的步步紧逼,宗教则往往被认为是“前现代”的“迷信"而屡遭批判。不过,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宗教的作用和重要性已大不如前,但宗教在人们生活中无疑仍是一种举足轻重的精神力量。前些年日本“奥姆真理教”在东京地铁上班高峰期制造的滥杀无辜的“沙林毒气事件”(该事件导致10多人死亡,五六千人身体受损)举世
期刊
什么东西最能影响人的思维,什么东西最能反映人的心态,只要你观察一下夜幕时分各家各户电视里放出的画面,就会有一些真切的了解。    孩子们的渴望是“无法无天”?    电视一晃,女儿大叫一声:苏有朋。“苏有朋是谁?”我有点莫明其妙。女儿瞪大了眼睛望着我,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连苏有朋你都不知道?苏有朋是《还珠格格》中的五阿哥。”  《还珠格格》我还是知道的,第一部赚了大钱,现在又弄出第二部。几个少男
期刊
编者按:  当今世界的竞争,核心是经济的竞争。美国霸权的基础便在于它用占世界5%的人口创造了占世界25%的财富,一大批跨国公司成为美国实力的坚强后盾。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经济实现了第一次飞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从经济总量上的大国走向竞争能力上的强国,是21世纪我们的使命。要圆强国梦,必须依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名牌企业。为此,本刊特开设“中国企业首脑专访”这一新栏目,以“强国之梦、报国之举”为
期刊
背景  今年8月28日,健力宝集团迎来了它的15周岁生日。10月,健力宝总部将迁往广州东风中路一座40层高的大厦——健力宝大厦。但对61岁的李经纬来说,喜庆的同时,更多是忧思。先是“上市受阻”,1998年广东省9个上市名额,佛山1个,没有给健力宝;接着是“冠名风波”,健力宝投入数百万元取得的甲A联赛辽宁抚顺足球队的赞助及冠名权,被整个联赛的总赞助商百事可乐横腰斩断,健力宝被迫中止与辽宁队的合作。 
期刊
一    一位德国人开着一辆美国造的旅游大巴,载着由一位法国籍的香港人任导游的中国旅行团,飞速驶过奥地利与意大利边界——那一刻我坐在车上想:“地球村”已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了。  旅行团从香港出发,在第一站荷兰阿姆斯特丹机场海关受到了一小时的盘查,导游说,初关总是很严,因为进入任一欧共体国家的大门就意味着另外11扇国门也为你洞开。15天内我们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地行程7000多公里,横跨8个国家,除
期刊
怎样才能在商贸活动——这个世界最古老的游戏中,取得利润?  相信这是许多人都十分感兴趣的问题。人们通常认为,随着网络经济的来临,信息交流更加方便快捷,扮演中介人角色的商贸公司的命运无疑是黯淡的。但是,有一家香港商贸公司却对这种说法说“不”。  风云变幻的香港商场上,有一对无往而不利的兄弟,哥哥冯国经和弟弟冯国纶。他们凭借自己的精明和智慧,建立了亚洲最成功的贸易公司利丰,在亚洲乌云密布的经济危机中过
期刊
作业科龙集团的创始人和长期的领军人物,潘宁无疑是一个相当成功的企业家。但同样是成功的企业家,他的成功与别人却有着显著的不同。    退位后股价上升    国内企业领导顺利完成交接班的现象很少,企业的领导更替往往伴随着一场地震,于是“领导更替风险”被喻为国内企业的一大天敌。当潘宁从科龙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职位上退下的时候,人们都在关注着这个中国制冷行业的领军企业会否出现动荡。更特别的是,香港股市的H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