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路径探析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思政融入财务管理学课程的探索,是深化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课程思政融入财务管理学课程的必要性,提出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财务理论的教学进行课程思政的内容设计,从教师、教材和制度建设三个维度为课程思政提供保障。
  关键词:课程思政;财务管理;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1-0174-04
  Abstract: The exploration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financial management teaching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deepening the teaching reform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major, but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suggests integrating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culture into the teaching of modern financial theory to design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so as to guarante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teacher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inancial management; traditional culture
  黨中央长期以来一直都非常重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程要相互配合。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育是新时代高校专业课所面临的新课题,也是其必须担负的历史使命,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必然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一、课程思政融入财务管理学课程的必要性
  (一)课程思政融入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是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高素质财务人才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步入新时代,思想意识领域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大学生显得更加迫切。在各类专业课中开展课程革命,推进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赋予高校非思政课程的历史使命。财务管理这门课程是工商管理学科各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课程,这门课有很强的时代感,与国家的经济政策、发展理念联系很紧密,应当责无旁贷地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改革。
  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阶段,需要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AACSB)认为商科教育(包含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商业伦理、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全球性思维、决策能力、团队能力等。当前我国高校在培养财务管理人才过程中,注重技能和应用的培养,忽视价值观的培养;任课教师在讲授财务管理这门课的时候,注重公式的推导、知识点的讲解,忽视原理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培养的学生诚信意识淡薄、道德观念弱化。课程思政融入专业知识讲授之中,不仅在于充实专业课教学的内容,使专业课教学变得更加丰满和厚重,更在于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专业课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内在统一。因此,对财务管理这类以技能知识为载体的课程,进行“思政化”,改变财务管理授课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是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
  (二)当前财务管理学课程中思政元素的不足
  财务管理学课程思政元素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师和教材两个方面。首先,财务管理任课教师思政意识淡薄。主观上,他们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辅导员和思政课老师的职责,自己的任务是把财务知识传授给学生,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价值引领”。导致专业课和思政课没有形成协调发展、同频共振的局面,主动放弃了通过专业课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渠道。有研究表明,高校教师中有超过72.7%的专业课教师认为思政教育与自己无关,自己只负责专业课教学,86.6%的专业课教师完全不关心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师比例不足专业课教师总数的28.1%。客观上,财务管理任课教师在思政教育能力上可能存在不足,这与他们的自身受教育经历相关。有些老师在学习、备课过程中,没有深刻挖掘知识点中所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甚至有些高校为了调整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更倾向于招聘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海归”,这些老师因长期在国外生活和学习,深受异域文化的熏陶,对我国的政治理论、方针政策等了解不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财务管理教材内容也缺乏思政元素,当前财务管理教材的内容体系大都来源于国外的理论体系,比如资本结构理论、有效市场理论、投资组合理论、股利政策理论、委托代理理论都是在西方经济社会的土壤中发展起来的理论,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分。还有些高校为了与国际接轨,直接选用英文原版的财务管理教材,导致学生对国外文化的崇拜感不断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断削弱。
  二、课程思政融入财务管理学课程的内容设计
  (一)整体设计思路
  课程思政要融入财务管理学课程,实现财务管理课程的育人功能,可从教师、教材、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管理制度等四个维度入手,其中,教学内容的设计,即思政元素的挖掘,是课程思政融入财务管理学课程的重要载体。教师在备课和讲授过程中,需要认真挖掘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德育资源,并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以间接、隐含的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实现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能够真正实现入脑、入心的效果,让学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受到启迪和涵养。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传统文化如海纳百川,博大精深,蕴含其中的传统财务文化,更是独具特色,将传统财务文化挖掘出来,并将之传承与发展,不仅有助于财务管理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更是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师传承财务文化基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增强学生“四个自信”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即财务管理学课程思政可以遵循以下路径开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学生产生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四个自信”——立志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财务理论融合的具体设计
  1. 传统义利观与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的融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义利观
  财务管理目标是一切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财务管理目标理论是本课程的基础理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和发展路径折射出中国企业家们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也影响着学生义利观的培养和形成。关于财务管理目标有两个主流观点,即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两个观点某种程度上都以西方经济学“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基础,强调“逐利性”。受到“逐利性”财务理论的影响,财务管理实践中出现了“重利轻义”“见利忘义”“贪图私利”等现象。在此,可以引入中国传统优秀财务文化中的义利观,为学生讲授,比如,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论语》中“君子义以为上”的论述。这些传统文化中体现出来的“以义为重”“见利思义”“以义取利”的义利思想,对于新时代背景下,重塑学生“义以为上”的价值追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具有较好的教育意义。
  2. 传统勤奋美德与货币时间价值理论的融合——引导学生脚踏实地,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任何企业的财务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进行的,时间价值被称为财务管理的第一原则,是进行财务决策的基本依据。在讲授时间价值时,可以举例,1365=1,1.01365=37.8,每天进步一点点,哪怕只有0.01,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要坚持、勤奋,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就会取得很大的进步。也可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论述,荀子《劝学》中的表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引导学生脚踏实地的做事。《论语》中也有孔子关于珍惜和管理时间的表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陶渊明的诗句:“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勉励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勤奋。习近平总书记也曾经指出:“哪怕一天挤出半小时,即使读几页书,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通过融入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脚踏实地,珍惜时间,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努力提升终身学习能力,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
  3. 传统诚信文化与委托代理理论的融合——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委托代理理论是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之一,委托理论问题源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产生的股东和管理层、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代理问题。委托代理所产生的冲突及其协调问题,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委托代理问题所产生的根源可以理解为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信任问题。“诚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对于当今企业的理财活动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此,可以融入中国传统诚信文化,对委托代理问题进行讲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与“信”是两个重要的道德规范,“诚”有诚实、诚意、忠诚之义,“信”有信任、信赖、信誉等义。孔子曰:“民无信无以立。”孟子:“诚者,天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韩非子:“巧诈不如拙诚。”管子:“诚信者,天下之结也。”通過传统诚信文化的融入,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传统诚信文化,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也有助于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继而增强“四个自信”,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通过委托代理理论的学习,也要引导学生弘扬企业家精神,恪守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
  4. 传统忧患意识与风险价值理论的融合——启发学生增强忧患意识,弘扬担当精神
  风险价值的理念被称为财务管理的第二原则。投资总会伴随着风险,不同阶段有不同风险,投资风险也会随着投资活动的进展而变化,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应增强风险意识,做到正视风险、分析风险、防范风险。
  在此,可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将忧患意识与现代投资理论进行很好融合。忧患意识不仅是中华传统美德,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尤其是当民族处于逆境中,忧患意识呈现出镇定自若、奋发有为、不屈不挠的志节和情操。关于传统文化中忧患意识,孔子提出“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孟子也提出“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传统孔孟的忧患思想具有很强的积极态度和责任意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美德,更是超越了其生命个体,呈现出忧国忧民的宏大气魄。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彰显的是自觉和担当,通过将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投资风险理论的融合,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培养大学生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有助于他们形成“胜不骄,败不馁,顺不浮,逆不衰”的品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5. 传统感恩文化与股利理论的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股利理论是研究公司应当如何制定股利政策的基本理论。股利分配是企业对股东投资进行回报的一种形式,股利分配也是企业价值投资的重要根基。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在证券市场发展早期,上市公司很少有分配现金股利给投资者,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以及证监会出台政策进行干预,企业分红的意识逐渐增强,分红企业的数量也逐渐增多。但是,资本市场中仍有不少多年低分红甚至不分红的“铁公鸡”式的企业,甚至还出现有不顾自身经营状况的超能力派现的企业,以及将“高送转”作为利益输送工具的企业,这些非正常的股利分配行为,不仅侵害了中小股利的利益,对企业长远健康发展也极为不利。
  在此,可融入中国传统的感恩文化,既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感恩意识。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责任。中国民间的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投资以桃,报之以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就说明受恩必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孟子》中有表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表达了“德福一致”的理念。《战国策》“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表达了“受恩必报”的主张。唐代孟郊《游子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了对感恩父母的思想。通过融入传统文化中的感恩文化,引导学生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健康、文明的感恩观,增强学生感恩国家、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的感恩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思政融入财务管理学课程的实现途径与基本保障
  课程思政要融入财务管理学课程,除了教学内容设计这个维度之外,其余三个维度,即教师、教材、教学管理制度,是课程思政融入财务管理学课程的实现途径与基本保障。
  (一)打造能承担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改革任务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和关键,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增强教师自身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课程思政能力。在课堂上,不仅要“授业”,还要“传道”,这个“道”就是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大局意识、诚信品质。可以通过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提高教师的政治站位。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教育使命,让教师自觉主动地践行“课程思政”,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促进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和指导者。
  (二)加强具有思政元素的财务管理教材建设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参考,教材涵盖的内容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通过对教材、教学大纲、教学习题集等教学资源的“思政化”建设,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材当中,让教材等教学资源在源头上突出中国元素,体现出思想政治引领功能。比如,可以在财务管理教材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的财务制度、深化国企改革的内容、中国的制度环境、中国的企业文化、植根于中国的最新财务研究成果等中国元素,在课后习题中增加关于中西方财务制度、财务管理方法对比的讨论题,增加关于财务管理实践中所蕴含的中国哲学思想的思考题,避免中国的政策、文化、经济、哲学等中国元素在教材中“失语”。培养学生对我国财务文化、财务制度、经济制度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加强财务管理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
  课程思政的实施和推动,离不开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高校党委应加强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对课程思政工作进行总体部署、统筹规划,构建课程思政工作的长效机制。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和专业特点,成立课程思政领导部门、教务部门、二级学院共同努力。完善财务管理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等教学资源,将思政元素和德育理念融入这些教学资源。开展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改革项目,以项目促教学;培育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并以思政元素的融入作为其中一个评价标准。开展跨专业的课程研讨和集体备课,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与思政课教师一起备课,研讨专业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与思政课教师之间在学科背景和知识储备方面的不同,转化为他们二者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同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举办财务管理课程说课大赛,评价标准中可以增加德育教育这一指标。实施听课和评价制度,平时可以随机听课,了解老师们课程思政的融入情况,及时反馈,完善提高,树立典型,观摩推广。
  四、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要“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也为课程思政提供了政策支持。将课程思政融入财务管理的课堂教学之中,是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行动,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核心问题。通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财务理论的融合,来推进和落实财务管理的课程思政工作,实现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协同发展和同频共振,培养具有扎实專业知识和人文情怀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结合实际,挖掘思政元素,找准切入点,融入专业教学,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实现全员育人、全课程育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12-09(1).
  [2]耿刘利,王琦,陈若旸.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5-71.
  [3]胡洪彬.课程思政:从理论基础到制度构建[J].重庆高教研究,2019(1):112-120.
  [4]涂悦.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艺术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46-49.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7.
  [6]杨文迪,潘国涛.试论孔孟义利观及其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2):85-87.
  [7]程越华.从范仲淹的忧乐观论当下文人意识[J].艺术百家,2017(S1):26-28.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9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河南理工大学-迪博风控实验平台建设项目”(编号:201902253010);河南理工大学2019年课程思政试点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学”(教[2019]41号);河南理工大学财经学院课程育人项目“课程思政视角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编号:202102)
  作者简介:张圣利(1978-),男,汉族,河南焦作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其他文献
摘 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推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础。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应积极探索符合校本实际的培育路径。文章在简析广州工商学院“六会”素养能力的内涵,阐释 “六会”素养能力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探究“六会”对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途径。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六会;素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0-0164-04  
期刊
摘 要:分离工程是化工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分离工程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基于绿色工程教育的理念,提出课程对绿色工程十二项原则的支撑内容;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在原有MOOC的基础上,建设了专门的课程思政MOOC;通过历史记载、科学家的故事、案例教学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价值观、工程伦理意识和创新精神。文章以期为化工类专业课程
期刊
摘 要:为解决当前思政教育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不足、可操作性低、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文章作者提出了思政教育中的“3W模式”,即“WHO-WHICH-WHEN模式”。该模式关注“由谁来讲”“从哪一个切入点开始讲”“从哪个时间点开始进入价值观的渗透”这三个核心问题,提出了具体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思政课堂教育方式。对课程思政的开展,是一项有益的尝试,填补了国内的一项研究空白,具有十分重要
期刊
摘 要:随着装备试验鉴定工作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做好岗位任职培训满足岗位任职需求已经成为军校教育者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而教材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载体,建设任务不可谓不迫切。文章建立了基于CDIO理念的岗位任职能力培养三角形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装备效能评估与适用性验证方法课程教材的建设过程中,进行了贴近岗位需求、贴近装备实际的教材内容设计,并配套以辅助内容设计。  关键词:任职教育;CDIO理念;教材;
期刊
摘 要:随着工业4.0及全世界大范围内的又一轮科技改革发展、产业改革发展、经济最新发展、人类即将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不断升级改变,迫切需要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复合,从而产生新兴的工科专业。针对这些情况,文章分析了多学科交叉复合的新兴工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特点、必要性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建设多学科交叉复合的新兴工科专业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举措,鼓励培养勇于探索和创新,培养具有独到见解的创新人才
期刊
摘 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教育这项基础工程,教师作为人才培养道路上的“大先生”“筑梦人”“系扣人”和“引路人”,肩负着传递知识和传承文化的重任。而师德师风建设则对教师队伍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以其特殊的办学模式和多元的文化背景,其师德师风建设呈现出建设性与批判性、统一性与多样性、自律性与主动性、持久性与连续性的特点和功能,同样也存在着因中外双方成员人生规划和理想信念不同、
期刊
摘 要:教法改革是“三教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教法改革主要体现在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实行混合式教学改革。中药制剂技术课程是药品生产技术、中药学等相关专业的主要核心技术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助于课堂教学的精准化、精细化,达到向课堂要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中药制剂技术;颗粒剂;三教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 要: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为复杂,教师的主导地位发生了动摇,同时新媒体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多样的途径,这就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积极心理学倡导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探究人的积极品质,挖掘个人优势,从而使人类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并获得幸福感,其研究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资源的扩充、教育方法的多元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确定
期刊
摘 要: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基于软件工程专业的科技文献检索课程,结合课程知识特征与学生专业背景,有机融入一些思政元素,期望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规则意识、激励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等。文章从课程的思政目标要求、思政元素融入方式、教学案例设计、教学方式选取、专业特色体现、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对“课程思政”教学活
期刊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农林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新型合格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文章通过对农林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进行调查分析,从加强领导机制、健全教学机制、加大激励机制、建立保障机制、完善评价机制、建设协同机制等方面提出思想政治理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