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六会”素养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tert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推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础。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应积极探索符合校本实际的培育路径。文章在简析广州工商学院“六会”素养能力的内涵,阐释 “六会”素养能力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探究“六会”对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途径。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六会;素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0-0164-04
  Abstract: Cultivating the core literacy of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promoting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new era. Application-oriented private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cultivation paths that conform to school-based reality. This article briefly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literacy ability of the "Six Abilities" of Guangzhou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and explain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literacy ability of the "Six Abilities", and explores the effective ways of cultivating core literacy of the "Six Abilities".
  Keywords: applied university; college student; six abilities; quality and ability
  21世纪以来,国际上不少国家和组织先后开展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广州工商学院紧跟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素养能力”的教育教学改革新目标与新任务:积极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以“进课堂、进图书馆、进实验实训室、进体育场馆、进社会”的“五进”实践活动(以下简称“‘五进’实践活动”)为路径,以“会学习、会应用、会表达、会合作、会健体、会创新”六大素养能力(以下简称“‘六会’素养能力”)为目标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一、“六会”素养能力的内涵
  在国家培育核心素养的总体要求下,广州工商学院积极探索民办应用型高校如何破解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之策,着力探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相融合的发展之路。2018年11月,学校向全体师生首次提出以“五进”实践活动为重要实施路径,以“培养学生‘会学习、会应用、会表达、会合作、会健体、会创新’六大素养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新目标和新任务。
  (一)会学习
  “会学习”要求新时代大学生以追求真理为目标。学生既要掌握学习方法,又要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具体而言,一是努力学习科学、人文、经济、法律等各领域的知识与技能等。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和人类文明成果来提升自身涵养,对所有事情具有理性思考、勇于探究,追求真善美的品质精神,成为一个有责任、有理想抱负的新时代大学生。二是大学生应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社会的迅猛发展使得所有的知识、观念、技术等都在不断地更新,只有持续审视和调整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会学习”是一项最基本的、也是一项最关键的素养能力,只有“会学习”,才能掌握新情况、捕捉新信息、了解发展前沿,才会有所得、有所获,进而从多方面有效提升个人综合素养与能力。
  (二)会应用
  “会应用”培养大学生在日常活动、解决问题、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和良好行为。应用型高校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掌握大量知识并灵活应用于实践,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具体而言,一是养成严谨的态度与科学的方法,要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智慧,才能够将学到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要养成劳动意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要使自己成为“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促知” 的实干人才;三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会表达
  “会表达”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它是通过语言、文字等手段,展现自我的思想、意见和观点,与他人交流信息的一种能力,一般包括言语能力和写作能力。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时代的生活交往方式、就业协作方式和工作状态发生了明显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频繁,沟通方式更加多样,对人的沟通交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其整个人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具体有言语能力、演讲能力、辩论能力、写作能力等。新时代大学生要学会如何用自己的言语与他人沟通,讲清楚内容,让对方能够准确理解把握。
  (四)会合作
  “会合作”培养大学生具备未来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协调和协作能力,其主要指向的是工作和事业。这是社会机构、团队组织在用人过程中极为重视的一种素养能力。具体而言,一是要学会尊重理解并包容他人。新时代大学生要具有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学会尊重、关爱他人,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在尊重和理解他人的基础上,学会包容他人,欣赏别人优点,做到以宽容人、以仁惠人、以诚待人、以信交人。二是团队合作。要练就团队合作、团队管理能力。团结协作是成就事业的基础,新时代大学生要踊跃参加社团活动,积极践行“进实验实训室”“进体育场馆”“进社会”,学会在团队中沟通合作,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关系,著力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为实现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合作共赢而不懈努力。此外,新时代大学生还应努力锻炼团队管理的能力,这也是现代社会创业成功的关键。   (五)会健体
  “会健体”培养大学生具有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养成坚持锻炼、合理作息的良好习惯,努力提高个人身体素质、锻造强健体魄的能力。培养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锐意进取、不怕挫折的坚强意志,以适应繁重的大学学习与生活,以及未来的社会工作与事业。健康的体魄是新时代大学生一生事业成功的保证。因此,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要学会1至2项终身受益的健体运动项目,经过长期、细致的训练实践,养成终身健体的好习惯,以及良好的作息习惯、生活规律,确保在未来进入社会后,能够满足自己对精神愉悦、张扬个性、文化品位和健康理念等的多层次需求,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几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六)会创新
  “会创新”培养大学生具备“敢闯会创”能力素养,“‘会创’是一种高阶能力” ,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应具有能够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时能灵活变通,有出人意料和独创的思路,运用多学科互相转化知识的能力。具体而言,一是要养成敏锐的观察力和质疑习惯;二是要培养问题意识,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所提问题展开全方位思考,作出多种因素选择,对所得信息严密筛选,从而发现新的路径、寻找新的答案;三是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四是锻炼工作实施的执行能力。通过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从而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潜力,培养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六会”素养能力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只要具备这“六会”素养能力,大学生就会在未来服务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新作为。
  二、锻造“六会”素养能力的现实意义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有着超强的接受力、学习力。但是有些学生在多元化思潮的冲击下,抵制不住网络信息的诱惑,受到消极思想、拜金主义、崇洋媚外、极端个人主义等的影响,导致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扭曲,对国家社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以“六会”素养能力为目标提高新时代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此,广州工商学院探索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三大法宝:“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五进”实践教育、“六会”素养能力教育。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成才的基石,让“德学”教育思想恒久流长;“践行五进、立德树人”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成才的路径,不仅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还可通过“五进”实践教育大平台,让学生置身其中不断思考与实践、体验与操作、运用与总结,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应用人才,融通六会”素养能力教育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成果导向。通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构建,第二、三课堂锤炼,创新拓展项目融通,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锻造“六会”素养能力,以使其在未来人生道路上奋勇拼搏,披荆斩棘,追求卓越。如果说“五进”是具体、外在的操作,那么“六会”是内在的品质,是综合素养。通过实践而获得的综合素养,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六会”素养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意义。一是有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本着“以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来锻造大学生“六会”素养能力,包括对其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能力,使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真诚地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是培养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六会”素养能力要求学生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的民族美德,培养良好的家国情怀,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服务于区域经济乃至国家社会的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以“六会”培育大学生核心素养,能够使他们正确观察分析社会发展现状,深切认识到作为国家公民所肩負的责任,将自己融入到祖国的发展中来,做到发展自我,服务国家。
  三、“六会”素养能力的养成途径
  广州工商学院以“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和谐办学,科学发展”的办学方针,坚持“以质立校,以生为本,突出特色,崇尚创新”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思想,全面推进“五进”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培育具有“六会”素养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一)践行时代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为坚持“以本为本”,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推进本科教育“四个回归”,从“全面适应本科教学”到“加快振兴本科教育”,学校先后出台了《广州工商学院振兴本科教育实施方案》《广州工商学院推进“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等,具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措施,尤其是制订了《关于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意见》,其中“六大基本原则”之首就是坚持立德树人原则,把立德树人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区域社会经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优化课程体系,培养“会学习”素养能力
  课程学习是大学生培养“会学习”素养能力的重要过程,要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应用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确定实践教学体系及相应的学时学分,明晰每门课程应承载的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具体要求;确保课程对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支撑作用,严格把握课程之间先修、后修、支撑等内在逻辑关系,将“会学习”素养能力贯穿于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保障作用。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会学习”素养能力的真正内涵,认识到“会学习”包含了科学知识、专业技能、道德修养、高尚品质、价值观等方面内容;另一方面,“会学习”不仅体现在 “进课室”中,也体现在“进图书馆”中。“进课室”努力学习课堂知识,掌握知识素养与应用能力的要求;“进图书馆”博览相关专业书籍,拓宽专业知识视野,有效提升专业水平;此外,学生“会学习”素养能力的养成,不仅仅依靠某单一学科的学习来实现,而是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使相关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多元化、多学科知识与能力,促进学生“会学习”深层次发展。   (三)推动课堂革命,培养“会应用”素养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培育大学生“会应用”素养能力存在欠缺,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进行课堂教学革命,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整合更新教学内容,增加课程思政元素,避免课程内容简单重复、错位交叉,将学科前沿知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引进教材;积极利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把优质教学资源,引入课堂教学。广州工商学院 “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新理念,以“讲授法+”为依托,广泛开展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推广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对分课堂、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教师要适度减少课堂讲授环节,增加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讨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合理增负”,提升学业挑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要求,探索多样化、合理化、可操作性强的考核方式。高校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积极性,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重锻炼其应用能力,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任务。这不仅符合本科教育改革的要求,还能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四)丰富校园文化,培养“会表达”素养能力
  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对素养能力的锻造具有促进作用。一是通过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以“五进”实践活动为主要实施路径,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设置非课程拓展项目学分,引导和辅助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取得非课程拓展项目学分主要途径有:大学生学科竞赛、“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SYB创业培训、获得职业能力证书、发表学术论文、参与科技研发等;三是加强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着力实施《广州工商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五大战略之一“特色校园文化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坚持以人文素养和审美意识培养为引领,以人文社科类课程为主,以艺术类、工具类课程为辅,围绕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同需求,开设文化传承、拓展思维等人文社科类通识选修课,形成通识教育多元互补的格局,不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科学定位学校美育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审美格调、审美理念。开展普通话推广宣传活动、“大学生公文写作大赛”活动等系列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强化文化主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是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在学校党委的统筹领导下,学生工作部门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团活动,鼓励、支持学生依据兴趣爱好和自愿的原则,按照章程建设各种类型的学生社团,包括思想政治类、学术科技类、创新创业类、文化体育类、志愿公益类、自律互助类等。学生在参与校内各类社团活动中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主张与建议,言语能力和写作能力得以有效锻炼与提高。
  (五)重视团队活动,培养“会合作”素养能力
  “会合作”要在集体合作互动中体现,也就是在班级、社团的集体活动中由学生组成不同的团队,展开互助、合作、互动,提升团队意识,打造团队成果。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团队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养成“会合作”素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它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在团体环境中开展工作奠定良好基础。高校的常规教学活动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所以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在班级。在课余时间,专任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如班级辩论赛、抢答赛等,组织学习小组共同研讨教师布置的课程论题,或组织学生团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通过多元化的集体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有效促进学生的素养能力发展。诸如我校通过“学术视野”系列品牌讲座、科技节、社团月、“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周等,锻造学生“会合作”协同能力。学校先后获得社会实践省级以上表彰48项,连续5年被评为广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
  (六)改革综合评价,培养“会健体”素养能力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综合评价体系中,不仅要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评价,还要对其身体、心理、品质等方面予以评价。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会健体”素养能力培养的内涵和意义。培育大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仅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健康的体质、乐观的心理、良好的品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人民。所以,新时代大学生培养质量的评价必须要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着手,以此评价结果来帮助学校、教师了解教书育人的质量;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自己身心、素養等方面的长处与不足,以有利于自我提升,有效促进学生对“会健体”素养能力的认识。我校通过开设体育选项、体育保健课程,举办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等体育竞赛活动,在全校学生中开展“校园阳光跑”活动,通过“运动世界”跑步APP管理系统,将课外校园跑与学生体育考核成绩挂钩,有效调动和促进了学生课外锻炼的积极性,效果显著。近三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为97.22%、97.31%、97.49%,学生身心健康。
  (七)强化产教融合,培养“会创新”素养能力
  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已是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它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企业文化生态的建设,专业知识的有效应用,从而验证学生所具有的职业素养。在强化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操作、合作。通过实习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学生能够认识到现实社会的真实与挑战。在实验实训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和监控,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突破自我,让学生领会“会创新”的价值所在。近三年,我校学生完成国家、省、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182项,成为广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成果展现的重要平台;学生发表论文、作品376篇,获得专利1项、著作权6项;学生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办的学科竞赛奖200项。这些充分体现了学生专业能力不断提升,“六会”素养能力逐步彰显。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锻造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六会”素养能力是培育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从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指导专业阅读、打造校园文化、加强社团建设、重视集体活动、深入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将锻造大学生“六会”素养能力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始终,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所担当的社会责任,并且积极付诸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陈宝生.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J].重庆与世界,2018(20):4-6.
  [2]邝邦洪.关于“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的思考与实践[J].高教探索,2011(3):55-60.
  [3]刘浩,张帆.新时代视域下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价值追问[J].经济师,2019(5):142+144.
  [4]孙巍,徐洪元.新时代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5(2):276-279.
  [5]郑文.学习落实讲话精神开创高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J].中国大学教学,2018(5):5-7+23.
  [6]鲁云风.网络时代大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探究[J].教育观察,2019,8(1):7-10.
其他文献
摘 要: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打破了高校教师的常规上课形态,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线上教学设计方式,成了学者纷纷讨论的热点。文章以市场调查课程为例,对线上线下课程教学设计进行了对比,重点阐释了疫情下市场调查课程可以从教学软件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考核方式设计四个方面进行线上教学设计,并从这四个方面对比线下教学设计,突出线上教学的特殊性,更加适
期刊
摘 要:“激活、重构、拓展、自主”是学习的一种过程方式,通过激发学生的活力,重构课堂教学理念,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能自主探究去学习。文章对“激活、重构、拓展、自主”四者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剖析,同时以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某一章节为例,阐述了“激活、重构、拓展、自主”的具体应用过程,以期对生物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激活;重构;拓展;自主;教学模式;辩证关系;植物组织培养  中图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环境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所以充分发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与元素,提出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坚持将思政教育贯穿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中,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专业课程的正确价值导向。这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做坚定的“环保守护者”,实现使学生将来
期刊
摘 要: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核心、必修课程。基于国内该课程教学现状,本教学改革采用了“对分课堂”(PAD)教学模式,内容侧重其高阶性和挑战度,课堂组织采用教师精讲、学生小組讨论等形式。通过问卷、访谈的方式,课程组对改革后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显示:PAD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卓有成效,对改善教学内容、调动课堂参与度、加大课后投入等方面效果显著,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供借鉴,也
期刊
摘 要: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视角,实证检验国(境)外留学生培养特性与地区间经济合作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政课对于满足地区间经济发展需求的国(境)外留学生培养体系的意义和作用机制,从而论证重视国(境)外留学生这一群体思想教育与培养的必要性和意义,阐述了国(境)外留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政课的理论依据。向国(境)外留学生进行中国智慧、中国共产党的执
期刊
摘 要:当前,国内众多公安院校大力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国外警察教育培训机构和警察学院建立了广泛的校际合作关系,越来越多的警校生赴外留学或进行短期访学研修。由于跨文化差异警校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遭受文化冲击。文章立足警校生这个特殊身份和视角,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赴外留学生为调查对象,以开放性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开展动态研究,了解他们在外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经历的文化冲击,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警校赴外
期刊
摘 要:基于企业流程变革与业务创新双轮驱动邮政业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际教学中,课程团队持续探索推动“场景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感知与知识理解能力。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任课教师在“双驱动”+“场景化”教改模式下,采取三种主要手段来提升网课质量,一是任务驱动,打造趣味性课堂;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授课内容直观落地;三是课程思政与疫情防控相结合。基于此,实现邮政业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网络教学互为
期刊
摘 要:自学能力是一个人在成长及社会中生存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衡量一个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后有无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重视。文章在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理念的基础上,对物理化学以及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尝试改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希望能为师范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自学能力;教学方式;微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
期刊
摘 要:学风是学生内化于心的学识涵养,外化于行的精气神。加强本科生学风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选择,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从严治教从严治学的内在要求。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阐释了理念先行,践行“ESM”工作模式;顶层设计,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精准施策,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本科生学风建设实践探索,建构了本科生学風建设“导管帮促”新路径:发挥教师善导、学校严管、师
期刊
摘 要:实验语言学是近年来国内外涌现出的语言学发展新趋势,文章介绍了实验语言学的内涵及理念,指出了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向实验语言学方向实施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为该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实验语言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改革;新文科;部编版语文教材;混合式教学;立体化教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