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师生的乐园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q861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氛围指的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共同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良好的课堂氛围表现为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感情的融洽,地位的平等,关系的和谐等几个方面。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激发语文课堂的活力,能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利的环境,能让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使命。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几个方面来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激发兴趣,创设积极的课堂
  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内部动力,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学生只有对语文教学内容感兴趣,才会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才能营造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一门教学的艺术,也是教学的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将无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无法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只有全面地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才能营造出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學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性。
  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对语文知识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变成一种主动的学习活动,最终把语文课堂当作学习的乐园。
  二、用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的课堂
  师生关系是否和谐是语文课堂氛围能否轻松愉快的关键因素。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想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必须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积极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关爱和信任学生,学生必须尊重教师。只有这样才能让师生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保障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实现平等的相处,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三、用合理的评价方式创设民主的课堂
  评价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一种教育学生积极向上的手段。评价的结果应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教师不恰当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惧怕心理或抵触情绪,不利于创设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因此,教师要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表扬,教师的评价方法应该以积极的鼓励为主,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相应的激励评价方式。积极的评价方式能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感,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语文学科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我经常采用多种激励方法,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我一定会亲切地拍拍他的肩膀,给予他积极的口头鼓励。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会在学生的作业里写下鼓励学生的言语,给予学生学习上的帮助。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这样也有利于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创设。
  四、用多媒体创设高效的课堂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来呈现传统教学中无法呈现的课程内容,把语文知识点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多媒体技术为师生提供了许多新的学习资源,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再是一成不变和枯燥无味的。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形象生动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放映关于课本中的电影和短片,让学生能更加具体生动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全面地把握文章的线索脉络,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语文教学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通过采取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营造高效活跃的课堂氛围。
  语文学科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之一,我们广大的初中语文教师必须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塔县第四中学(735300)
其他文献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回忆性抒情散文,作者以小见大,选取了父子在车站送别事件中父为子买橘子时的背影,抒发浓浓的父爱和对父亲深深的感恩之情。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着人间至情,读之,让人动容不已,本文是教师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载体。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背影》为例,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浅谈了几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语言解析,合作探究  语言是文章的基本
期刊
所谓的意象就是作者为了把自己的主观感情表达出来而用客观物象来寄托这种感情,从而达到思想情感和外在的客观物象之间的统一。现代诗歌惯用的意象表达方法是借景抒情及托物言志等,通过其中的“景”和“物”来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所以在诗歌鉴赏的过程中要重点把握住情景和物象,以此来联想和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一、注重积累,判断意象类型  想提高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通过积累,在平时的学习、练习
期刊
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一思想,蕴含了对客观认知规律的尊重,对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尊重,所以一直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对于孔子的“愤悱”理论,我们最大的尊重就是将它与我们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使之真正成为教育的根基和养分。要实现这一目标,重要的是等待,等待“愤悱”的产生。  现以所听的《台阶》一课为例,探讨对语文阅读教学中“启发”与“愤悱”关系的处理。  一、指点于困惑之时  师:请大家
期刊
于漪老师曾说过:“与其说我一辈子做语文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语文教师。”这里的“学做”,不妨就看作是一辈子的人文情怀和追求。语文教师应该成为具有人文情怀的人,并且将这种情怀渗透在课堂上,使语文课堂在春风化雨中润物无声,激起片片涟漪。  情怀,就是人对于一件事物自己内心最真实最动人的感受,是一种高尚的心境。那么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如何把这种心境传递给学生?如何渗透慧雅的人文情怀呢?  一、传递人性与
期刊
初中古诗词学习相比小学阶段其表达更抽象、含蓄,更强调诗词本身的文学内涵解读,包括诗词中的音韵美、情感解读、文笔赏析、写作流派等,由于古诗词创作年代久远,加之学生学习经验有限,要想实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的目标,并非易事。那么,在具体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如何有效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品诵  一方面,品诵要采用新颖灵活的方式,初中所学古诗一般都为绝句,具有固定声
期刊
语文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不同,知识的衔接性并不明显,似乎每一篇课文自成一家,前一篇课文与后一篇课文似乎没有关系。由于语文教学存有这样的问题,因此,在上课时,有很多的老师就按照教参和各种教辅材料强调的重点照本宣科。更有教师特别追求标新立异,追求对文章的奇读异读,凡是其他材料讲的重点都不讲,如此讲课,看似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但是学生很难从中获得基本的系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  要改善语文教学
期刊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题型多,内容涵盖面广,语言组织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尤其是文字表述题,完全需要学生自己根据文章,扣住题目,组织语言作答,难度更大,因此在考试中学生屡屡丢分。对此,本文将这些题型大致分为表达题与内容题两类,分别作教学方法指导上的论述。  初中语文是一门比较特殊的科目,在学生的印象中,它是不可能拿到满分的,即使这一观点不绝对,但至少是绝大部分人今天或曾经的初中语文!展开分析
期刊
命题作文题目的层次解读,即指作文题目在不同的语境中产生的不同含义或可从多角度理解把握文章的题目。准确理解命题作文的题目,对拓展作文的构思深化文章的立意大有好处。反之,若没有对作文题目的核心词进行内涵的辨析与外延的界定,就有可能望题生义,至使文章构思偏差,立意浅化。  笔者就近年中考语文命题作文的题目做了简单的分类归纳,并以实例分析命题作文题目,进行不同层次的解读与构思立意的探讨。  一、文题清晰,
期刊
语文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受到的精神滋养。《白鹭》这篇352字的散文短小精悍,文质兼美,韵味十足,诗意横生。正是引领学生感悟美、欣赏美、享受美的好材料。本文从语言、意境、情感、表达方式四个方面,对郭沫若的《白鹭》进行鉴赏。  一、语言清新、自然、简洁  郭沫若说过“散文诗这种新的形式总以玲珑、清新、简洁为原则,当尽力使用暗示。”我觉得在郭沫若众多写景写
期刊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边读边讲”的模式,让学生思路跟着自己走,为了改善现状,我们可以适当引入微课,借助其形象、有趣的特点创设文本情境,引导学生融入,自主理解、感悟、收获独特的阅读体验,实现能力的提升。  一、深入文本,加强理解  教材内容本身丰富多元,加之在设计排版上较为感性,不经意地会增添文本的丰富性。初中生认知有限,文化素养不高,在阅读方面存在很多疑难。针对这一问题,就可以借助微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