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比中洞察动机诱因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o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指出:动机是由“需要”和“诱因”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大量的学习动机测试数据显示:外因性动机占小学生学习动机的主导地位,“诱因”在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谈谈如何读懂学生学习的诱因:
  一、 对比同系列的不同内容,读懂学生的期待
  什么样的内容才是学生真正感兴趣、想学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应用中“折扣”一课,只要求掌握折扣的意义,并会“根据原价与折扣求现价”“根据原价与折扣求差价”,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补充了“已知原价与现价求折扣”“已知现价与折扣求原价”“已知折扣与差价求原价”等三种类型,从教学目标的设置与教材解读上看可以算得上是滴水不漏了。然而,学生表现出来的课堂反响并不如教师预想的那般热烈,照理说,学习难度不大,且与实际生活相关,却为何学生缺乏兴致、毫不领情?
  按课时安排,本块内容只安排一课时教学。但考虑到促销方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较多,且以后的数学学习不会再涉及该领域。于是,笔者又在“折扣”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设计了“五花八门的促销”这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调查生活中除直接打折外的其他各种促销方式,并尝试弄懂促销规则,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反馈。“买一送一相当于打几折?同样的物品一家商场打五折一家商场买一送一,你会去哪家?为什么?”“买300减100与买300送100一样吗?”“买同样的物品买300送100与打八折的店你选择去哪家?”在问题讨论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在争辩中领略了多样的促销方式并搞懂了所有问题。最后,学生还发出“要合理购物,摆脱促销陷阱”的感慨。
  为何两课的参与度反差如此之大?前者是因为教师没有读懂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内容仅仅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设置,不足以引发学生的内部需求,而后者的成功则是读懂了学生期待的学习内容,必须是活生生的、有吸引力的。这样才能刺激诱因而使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需要。
  二、 对比不同设计,读懂动机诱因
  由于学科特点,数学学习是无法避开枯燥、乏味的内容,要有什么样的情境、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这样的内容呢?人教版《数学》教材在第七册笔算除法的“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编排如下图:
  照本宣科,教师一样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稍作反思便不难发现存在着两个问题:首先,教材中的场景过于虚拟,且没有联系性,学生没有表现出与教师的共鸣;其次,例题“84÷21”过于简单,在课堂前测试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可以直接口算出得数,根本没有笔算的必要,硬转为笔算则有强加之嫌。因此,笔者进行了教材的改组,全课在“购物”情境中完成:
  (1) 情境一:一位到厦门旅游的客人想带点厦门的特产回去,大家说说,买什么最合适?(鼓浪屿馅饼)瞧,他买了21盒,要付168元,这时我想到了一个数学问题,你们猜,我想到了什么?(列式“168÷21”,教学重点在于把除数(四舍)“估”成整十数进行“试”商应该乘哪个除数的问题。)
  (2) 情境二:通过计算,一盒要8元,你们感觉这个价钱怎么样?(有点贵)这位游客正嫌贵打算不买的时候,收银员告诉他一个好消息,你们猜?(出示促销方式:买三送一)这样,超市应该送他几盒?(7盒),他还是付168元,可以拿回几盒?你能再帮他算算实际每包多少元吗?(变168÷21为168÷20,让学生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估”成整十数,重点解决通过余数“验”商并“调”商的过程。)
  (3) 情境三:一包6元,价格可以接受,便想买了。正要付款时,这位游客还打算买厦门丹凤高粱酒(39元/瓶),这时口袋刚好还有196元,最后再帮个忙,看看他最多够买几瓶?还剩几元?(一来巩固“估”“试”“验”“调”的计算过程,二来重点强化“验”商时,只要余数是在合理范围内商就是正确的,避免学生形成“没有余数商才是正确的”思维定式。)
  学生在精心串联的三个情境中“帮助”游客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掌握并巩固了新知,简约而自然,水到渠成。
  第一次教学,教师没有考虑到一般的学习场景与任务驱动会造成学生学习动机处于低水平,因此,效果一般;从再设计的实施成效上看,不难读懂:“学习诱因,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复杂的事件和情境。”“贴近生活的、有挑战性的学习场景都可以成为有效学习的诱因,促使学生获得较高的动机水平,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海沧育才小学)
其他文献
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学校吴勇老师高举“童化作文”研究大旗,在小语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认同。前不久,笔者看了他执教的《上网的故事》教学实录,学习之后,受益匪浅。吴勇老师的“童化作文”教学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小学生作文教学不仅姓“小”,还要姓“童”,要面向儿童,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在儿童文化与精神生活的观照下,基于儿童言语和精神成长的立场,把作文权还给儿童,让作文回归原点:儿童生命的自由表达和真情交流。  
期刊
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笔者有幸聆听了周卫东老师“认识整万数”这节课,被特级教师高超 新颖的教法所吸引。课堂中,周老师利用“小研究单”智慧地“退”,巧妙地将学生往前“推”。 智慧地“退”, “退” 出了高深立意的故弄玄虚,“退” 出了曲折情节的雕琢粉饰;智慧地“退”,课堂上没有了华丽的对白,甚至没有了精美的课件……巧妙地 “推”, 将学生“推”向前台,“小学生”成了“小老师”,循循善诱
期刊
作为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方法之一,纸笔测试起着指挥课堂教学走向的作用。文科试卷有数量不少的主观题,批阅更是不可忽略的环节,同样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批阅可为纸笔测试锦上添花,发挥考试的最佳效用;不合理的批阅,即使命题科学也会降低考试的效果。本期几位作者的阐述,为文科的试卷批阅带来了启示,愿更多的教师创造性地研究和实践,努力实现“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的目标。
期刊
笔者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老师的“因式分解”这节课,可以说品味了跨越时空的一次课堂盛宴,让我再次惊慕李老师的大手笔。“淡中知真味,常里识英奇”,李老师在看似平淡的课堂上,演绎了一段精彩的学习之旅,引领了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的价值走向。其整合之力、设计之巧、引导之妙、选题之当、爱生之深在李老师的课堂中流淌出来,宛若玉浆琼液,透着芳香。本文撷取李老师这节课的两个教学片段进行赏析,与众同仁交流
期刊
在2012年泰和县优秀教师表彰会上,泰和县灌溪中心小学校长罗后欣被县政府授予“十佳校长”荣誉称号。随后,在泰和县教育局召开的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分析会上,罗后欣作为促进山区教育均衡发展、教学质量提高效果显著的典型代表作了经验介绍。会后,中共泰和县常委、泰和县委宣传部部长邓复玲,县政府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胡寿生对县教研室的负责同志作出指导,要他们好好研究一下“罗后欣现象”,为什么他每到一所学校都能很快
期刊
学生的学习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人生目标、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价值观等。其中,学习动机是学生个体内部促使其主动学习以达到某种目标的内部动因,是导引、激励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和内部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  学习动机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与学生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推动着学生的学习活动,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它包括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期刊
“原以为思政课很闷、很枯燥,没想到老师把教案编得这么有意思,讲得如此精彩,更没想到我竟然喜欢上了思政课。”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社会学专业大二学生刘思诗说。从2009年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学生惊喜地发现,思政课“变脸”了,课堂变得更精彩了。记者调查发现,如今,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状况“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的达到了90%以上,对授课教师的喜欢程度也达到90%以上。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改
期刊
在九月这夏末秋初的季节里,有幸欣赏了张康桥《如梦令》一课的教学,它犹如一缕甜美清新的风,带着溪畔暮色中荷花的清香,带着词人盈盈的笑脸、浓浓的游兴、淡淡的醉意扑面而来,让人不由得悠悠然、醺醺然。恍惚间,夏日的酷暑已经消尽……  初读感知——入境  师:请同学先自己读读这首词。(生自读)  师:谁来读读?(指名读)很好,读得准,读得通顺,有节奏感。把词牌名放在前面读。(指名读)非常棒,很有词的韵味,节
期刊
《番茄太阳》是一篇让人读来不由得感到暖暖的好文章,但是它所讲述的那个“我”与一个盲童之间的情感世界对于小学生来说却十分陌生。由于他们缺少相应的生活体验,要想真正走进文本实非易事。如何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成了教师绕不过去的一个坎。近日笔者有幸观摩了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番茄太阳》,不禁为他的绝妙设计拍案叫绝。薛老师让学生由资料走近作者,因角色移情走近主人公,从而走进文本,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把文章
期刊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放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可是,怎样引导才有效?近日看了特级教师许序修的《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课堂实录,很受启发。许老师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在引导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上做足了功夫。  师:你们都已经历过十多个春天了,能否用一句饱含情感的话说说你对春天的深刻感受?  生(齐):能!  生:春天是最有情感的,高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