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制度建设、职业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如何发挥教育的最大功效。在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方面,浙江省建设职教集团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以集团平台为依托、以专业发展为纽带,着力推进中高职衔接组织一体化、人才培养一体化、教学管理一体化、教学团队一体化。
关键词 职教集团;中高职衔接;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教学团队;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3-0019-03
职业教育集团化是以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培训、技术技能积累、社会服务活动等为主要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教融合发展和协同创新为目的的紧密型合作组织。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不仅要选择区域内相关行业领域产业链长、成长性好的多家企业,而且要争取和吸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中高职学校等参与,以共同或相互认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目标和利益诉求的多方利益为基础,按照一定方式联结而成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机整体。由此可见,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和学校、行业、企业互惠共赢的一种办学模式。
一、优势分析
拓宽合作途径。职教集团在探索适合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途径上,积极发挥内部成员对口效应,探索院校间招生模式改革,调整生源结构和专业设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定位、协调发展。在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方面,职教集团可以发挥推动“中高职衔接”和高职内部“专本衔接”的作用[1]。由高职院校牵头,吸收中职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建立师资、课程、基地等共建共享合作机制。根据企业岗位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共同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和内容,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实践路径,逐步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的衔接。积极开展中高职“3 2”、“五年一贯制”对接培养,建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形成长效机制。职教集团具有中高职院校间的合作优势和能够保持长期业务联系的便利条件。学校在实施中高职衔接教育中将中职学校吸纳到集团化办学的校企利益共同体中来。通过集团化办学,可以有效整合中职学校、高职院校、企业三个利益相关者的资源,“三方协同”探索中高职衔接教育的路径和方法。
发挥集团功能。在集团范围内,教育主管部门依托职教集团推进中高职衔接,既有利于提高职教集团的内聚力,发挥集团内高职院校的引领作用,又有利于中职学校有效解决普遍面临的专业师资力量不足、校内实训基地缺乏、学生后续发展空间有限等问题,方便各级政府更好地进行统筹协调,落实推动中高职协调发展的政府责任[2]。
二、实践举措
2008年,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浙江省建设职教集团,将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和行业企业纳为职教集团成员单位。依托职教集团这一平台,以专业发展为纽带,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大力推进中高职一体化衔接。
(一)衔接组织一体化
组织机构。保证浙江省建设职教集团日常运行的常设机构是秘书处,该机构设立在学校。以职教集团秘书处作为中高职衔接和合作的组织机构,作为中高职衔接的主要推进部门,该秘书处由学校发展合作处、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学生处、各系等负责人组成。
组织职责。优选中高职衔接的合作对象,在职教集团范围内遴选办学条件好、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中职学校,作为中高职合作对象。同时,发挥职教集团在行业企业中的影响,选择行业影响度高、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强的企业,共同参与到中高职一体化衔接中来。
组织影响。以职教集团的运作效能吸引中职学校参加中高职衔接,提升中职教育的办学水平,发挥高职教育的示范效应,整体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二)人才培养一体化
课程标准中高职一体化衔接。依托职教集团,学校成立由中高职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教学标准制定专家组,制定合作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根据行企需要和职业岗位的要求,按照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分析相关职业岗位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和能力结构,确定人才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明确中职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及其标准。突出中高职教育在教学计划、培养标准、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递进、延展和衔接关系。
教学评价中高职一体化衔接。为实现教考分离,确保专业教学质量,真实测定学生学业水平,使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课程教学质量达到同一标准,学校与各合作中职学校协同开发中高职衔接专业试题库,试题库容量以每门课程不少于10套试卷为标准。同时,建立统考制度。各合作专业每学期抽取1~2门课程进行统考,加强对考核环节的组织和管理,确保考核顺利进行,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
核心教材中高职一体化衔接。在课程标准制定组的基础上成立教材编写组,根据中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统筹开发中高职教材,实现教学重点、课程内容、能力结构以及评价标准的有机衔接和贯通。同时,积极听取行业企业的意见,围绕课程教学计划,大胆解构传统的学科式课程,以项目施工过程为导向,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组建若干个主题学习单元。开展相关课程建设,编辑出版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并在实施过程中构建一个适应新课程体系要求的多方参与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
素质教育中高职一体化衔接。探索中高职德育教学改革,强调高职德育第二课堂平台的衔接设计,推动德育实践衔接建设;重视党团课的积极作用,发挥党团员在中高职学生德育建设中引领和示范作用;在中高职阶段分别有针对性地开设职业道德培训,实现职业道德培训的有机衔接。针对中职学生专业知识面过窄、专业素质偏低的现状,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提炼各专业及相关行业素养内涵,确定专业素质训练的内容。探索在中高职课程中突出专业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突显中高职职业素养教育的特色。针对中职生文化基础差、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现状,在高职阶段增设一些适合中职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设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程、人文讲堂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加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力度。 (三)教学管理一体化
实行“四统一”教学管理模式。根据“同一专业同一要求、同一课程同一标准”的原则,实行“四统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即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标准、统一教材、统一考试。
构建“贯通式”质量监控体系。以职教集团为载体,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提前介入中职教育的质量监控工作,建立中、高职教育质量监控网络,加强对中职教育的督查力度,建立信息的采集、分析、反馈机制,把人才培养中发现的问题、对中职的教学建议等,通过监控网络及时向中职学校进行反馈,实行质量监控前移,逐步推进“贯通式”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建立“例会制”。在职教集团例会的基础上,建立五年制职业教育校系两级例会制度。定期召开教学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积极开展共同备课、集中阅卷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共同探讨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等问题,及时总结经验,确保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
(四)教学团队一体化
建立中高职师资轮岗互聘制度。发挥职教集团定期活动的优势,在中高职教师间定期实行阶段性轮岗、互聘,实现中高职教师互相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和专业课程的教学。
建立中高职集体教研活动制度。合作专业中高职教师定期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和集体听课活动。双方共同深入研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生情况和教材等,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教学目标,贴近学生生活和工作岗位要求。
建立中高职科研社会服务团队。充分发挥职教集团作用,成立由中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和职教集团内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加的研发中心,共同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提高中职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开放学院图书馆、教学资源库,为中职教师教学能力、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提高创造必要条件。
三、取得成效
合作学校规模持续扩大。目前,与13所中职学校的6个专业联合办学,招生570余人。中高职一体化联合办学,不仅为学校提供了优质的生源,更拓宽了学校多元化招生的渠道,解决了小专业第一志愿录取不足等问题。
生源持续增加。随着中高职一体化衔接工作的不断推进,近年来,学校面向中职生源的招生计划逐步增加,试点专业及学校也有所增加。以2013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3 2”招生为例,学校共计招生195人,报名的学生人数800余人,各合作中职学校最终录取分数线均高于当地普通高中的最低分数线。
学生素质持续提升。从专业学习来看,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避免了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重复学习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将校园文化前置,将学校的“鲁班文化”“心育文化”“定向文化”三个校园品牌文化融入到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业质量持续提高。从浙江省教育评估院针对学校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来看,学校中职生源的就业率均高于各专业普通文理科生源的就业率。调查显示,中职生源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集中在中大型以上的建筑企业,专业对口率高。
参 考 文 献
[1]朱有明,叶东.以中高职衔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57-60.
[2]叶东.职教集团建设中的根本问题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9):8-10.
关键词 职教集团;中高职衔接;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教学团队;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3-0019-03
职业教育集团化是以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培训、技术技能积累、社会服务活动等为主要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教融合发展和协同创新为目的的紧密型合作组织。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不仅要选择区域内相关行业领域产业链长、成长性好的多家企业,而且要争取和吸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中高职学校等参与,以共同或相互认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目标和利益诉求的多方利益为基础,按照一定方式联结而成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机整体。由此可见,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和学校、行业、企业互惠共赢的一种办学模式。
一、优势分析
拓宽合作途径。职教集团在探索适合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途径上,积极发挥内部成员对口效应,探索院校间招生模式改革,调整生源结构和专业设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定位、协调发展。在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方面,职教集团可以发挥推动“中高职衔接”和高职内部“专本衔接”的作用[1]。由高职院校牵头,吸收中职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建立师资、课程、基地等共建共享合作机制。根据企业岗位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共同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和内容,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实践路径,逐步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的衔接。积极开展中高职“3 2”、“五年一贯制”对接培养,建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形成长效机制。职教集团具有中高职院校间的合作优势和能够保持长期业务联系的便利条件。学校在实施中高职衔接教育中将中职学校吸纳到集团化办学的校企利益共同体中来。通过集团化办学,可以有效整合中职学校、高职院校、企业三个利益相关者的资源,“三方协同”探索中高职衔接教育的路径和方法。
发挥集团功能。在集团范围内,教育主管部门依托职教集团推进中高职衔接,既有利于提高职教集团的内聚力,发挥集团内高职院校的引领作用,又有利于中职学校有效解决普遍面临的专业师资力量不足、校内实训基地缺乏、学生后续发展空间有限等问题,方便各级政府更好地进行统筹协调,落实推动中高职协调发展的政府责任[2]。
二、实践举措
2008年,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浙江省建设职教集团,将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和行业企业纳为职教集团成员单位。依托职教集团这一平台,以专业发展为纽带,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大力推进中高职一体化衔接。
(一)衔接组织一体化
组织机构。保证浙江省建设职教集团日常运行的常设机构是秘书处,该机构设立在学校。以职教集团秘书处作为中高职衔接和合作的组织机构,作为中高职衔接的主要推进部门,该秘书处由学校发展合作处、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学生处、各系等负责人组成。
组织职责。优选中高职衔接的合作对象,在职教集团范围内遴选办学条件好、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中职学校,作为中高职合作对象。同时,发挥职教集团在行业企业中的影响,选择行业影响度高、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强的企业,共同参与到中高职一体化衔接中来。
组织影响。以职教集团的运作效能吸引中职学校参加中高职衔接,提升中职教育的办学水平,发挥高职教育的示范效应,整体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二)人才培养一体化
课程标准中高职一体化衔接。依托职教集团,学校成立由中高职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教学标准制定专家组,制定合作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根据行企需要和职业岗位的要求,按照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分析相关职业岗位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和能力结构,确定人才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明确中职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及其标准。突出中高职教育在教学计划、培养标准、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递进、延展和衔接关系。
教学评价中高职一体化衔接。为实现教考分离,确保专业教学质量,真实测定学生学业水平,使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课程教学质量达到同一标准,学校与各合作中职学校协同开发中高职衔接专业试题库,试题库容量以每门课程不少于10套试卷为标准。同时,建立统考制度。各合作专业每学期抽取1~2门课程进行统考,加强对考核环节的组织和管理,确保考核顺利进行,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
核心教材中高职一体化衔接。在课程标准制定组的基础上成立教材编写组,根据中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统筹开发中高职教材,实现教学重点、课程内容、能力结构以及评价标准的有机衔接和贯通。同时,积极听取行业企业的意见,围绕课程教学计划,大胆解构传统的学科式课程,以项目施工过程为导向,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组建若干个主题学习单元。开展相关课程建设,编辑出版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并在实施过程中构建一个适应新课程体系要求的多方参与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
素质教育中高职一体化衔接。探索中高职德育教学改革,强调高职德育第二课堂平台的衔接设计,推动德育实践衔接建设;重视党团课的积极作用,发挥党团员在中高职学生德育建设中引领和示范作用;在中高职阶段分别有针对性地开设职业道德培训,实现职业道德培训的有机衔接。针对中职学生专业知识面过窄、专业素质偏低的现状,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提炼各专业及相关行业素养内涵,确定专业素质训练的内容。探索在中高职课程中突出专业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突显中高职职业素养教育的特色。针对中职生文化基础差、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现状,在高职阶段增设一些适合中职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设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程、人文讲堂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加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力度。 (三)教学管理一体化
实行“四统一”教学管理模式。根据“同一专业同一要求、同一课程同一标准”的原则,实行“四统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即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标准、统一教材、统一考试。
构建“贯通式”质量监控体系。以职教集团为载体,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提前介入中职教育的质量监控工作,建立中、高职教育质量监控网络,加强对中职教育的督查力度,建立信息的采集、分析、反馈机制,把人才培养中发现的问题、对中职的教学建议等,通过监控网络及时向中职学校进行反馈,实行质量监控前移,逐步推进“贯通式”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建立“例会制”。在职教集团例会的基础上,建立五年制职业教育校系两级例会制度。定期召开教学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积极开展共同备课、集中阅卷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共同探讨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等问题,及时总结经验,确保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
(四)教学团队一体化
建立中高职师资轮岗互聘制度。发挥职教集团定期活动的优势,在中高职教师间定期实行阶段性轮岗、互聘,实现中高职教师互相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和专业课程的教学。
建立中高职集体教研活动制度。合作专业中高职教师定期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和集体听课活动。双方共同深入研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生情况和教材等,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教学目标,贴近学生生活和工作岗位要求。
建立中高职科研社会服务团队。充分发挥职教集团作用,成立由中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和职教集团内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加的研发中心,共同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提高中职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开放学院图书馆、教学资源库,为中职教师教学能力、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提高创造必要条件。
三、取得成效
合作学校规模持续扩大。目前,与13所中职学校的6个专业联合办学,招生570余人。中高职一体化联合办学,不仅为学校提供了优质的生源,更拓宽了学校多元化招生的渠道,解决了小专业第一志愿录取不足等问题。
生源持续增加。随着中高职一体化衔接工作的不断推进,近年来,学校面向中职生源的招生计划逐步增加,试点专业及学校也有所增加。以2013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3 2”招生为例,学校共计招生195人,报名的学生人数800余人,各合作中职学校最终录取分数线均高于当地普通高中的最低分数线。
学生素质持续提升。从专业学习来看,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避免了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重复学习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将校园文化前置,将学校的“鲁班文化”“心育文化”“定向文化”三个校园品牌文化融入到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业质量持续提高。从浙江省教育评估院针对学校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来看,学校中职生源的就业率均高于各专业普通文理科生源的就业率。调查显示,中职生源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集中在中大型以上的建筑企业,专业对口率高。
参 考 文 献
[1]朱有明,叶东.以中高职衔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57-60.
[2]叶东.职教集团建设中的根本问题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