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高考是一场意义重大的远征,那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条路上的一个剑客。仗剑出游十余载,毕其功于最后一朝。终于快到了拔刀痛战、最后一击的时候了,只可惜有的人,不知疲倦,星夜兼程,最终累倒在了终点前;有的人只知赶路,不知磨刀,在面临最终一战时,才发现自己的兵器并不合手;然而有的人,既知赶路,又懂磨刀,挥洒自如,最后的成功手到擒来,不亦快哉。简单地说,能否取得这最后战役的胜利,效率至关重要。
谈到高三最后几十天的效率,我认为最重要无外乎三件事:善规划、懂总结、会休息。
善规划,分解目标赢得力量
距离高考还有几十天的时间,忙碌的你是否越发感觉到自己的时间捉襟见肘,深陷于浩瀚的题海中无法自拔,自己随机无规律的学习方式开始难以承受最后一段时间冲刺的强度?这个时候便凸显了规划的重要性。
“凡事欲则立,不欲则废。”这是一句老师写在当时“复习规划表”上的话,更是一句让我铭记至今的话。
先来说说这个“复习规划表”吧,它可谓我们当时自主复习的神器。“复习规划表”中把一天切分成8~10个时间单元,我们将自己个性化的安排填写到相应的表格中。哪两个单元看物理,哪一个单元做数学,都被精确地以章或者节为单位填写进表格中。我们每天只需要按照既定的目标执行所定的计划,就像汽车在全自动的工厂中按部就班地进行组装一样。虽然每天的进步可能并不明显,但如果计划制定妥当、执行起来也足够高效的话,你会发现自己与那些复习毫无章法的同学渐渐拉开了差距。这,就是规划的力量。
受到“复习规划表”的启发,在临近高考,时间越来越紧的时候,我开始制定自己的“规划本”。“规划本”启用的时间是每天夜里睡觉之前,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对当天的所学所想、所得所失做一个简单的回顾。迅速地发现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据此安排第二天的“规划本”——早上步行到学校的路上,要听哪一段英文录音;中午自习时间,要抓紧完成哪几科的作业;要利用课间的时间,去问老师哪些问题……关上“规划本”,感叹自己又结束了高效的一天。一天一天,我小小的“规划本”开开合合,陪我度过了最后一段充实的高三时光。
懂总结,将时间效用发挥到最大
规划的目的并不在于规划本身,而在于更好地抓紧零碎时间,从海绵中挤出水来。那么又如何将这水转化成不竭的动能,把一定的时间效用发挥到最大呢?这自然便要求大家要“懂总结”。
前面提到在临近高考的阶段所准备的“规划本”,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高三后期我们班几乎人手一套的“总结本”。
之所以说“一套”,是因为总结是一项细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个科目准备一个总结本是最基本的。更有甚者,在学科中还有分项的总结本,譬如数学这个科目可以分出解析几何总结本、数列总结本……诸如此类,林林总总。
我个人认为总结的时间应该要比做题和练习的时间多,至少要与之持平,这样方能保证总结的质量。尤其对于临近高考的最后几十天,总结的意义更在于个性化和精细化。不要追求虚无缥缈的数量,而要关注它对于你有何真正的促进。比如说最后冲刺阶段,我知道自己的英语基础比较好,就算花再多时间总结错题,也得不到太多提高;相反,我的数学在解析几何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漏洞,于是我花了两到三个晚上,用了大量的时间对我高三以来每个阶段的错题做了一次全面总结。之后解析几何的解题思路一下被打开了,更加幸运的是,高考考场上遇到的解析几何题正是我当时总结本中归纳的难点,于是乎手到擒来,不在话下。
忙碌的高三渐进尾声,我们依旧每天天微亮离家启程,夜里披星戴月而归。每天,你是否问过自己,今天我又得到了什么?今天我是否又在原地用力地跑了好几圈?这样的问题太过沉重,还是赶快为自己准备几本总结本和一颗总结的心吧:人生,在于总结。
会休息,为高效加吗
知道规划自己的时间,能够学会总结,更重要的还要“会休息”。
生理学的角度对于休息重要性的强调已经在我们耳边萦绕了多年,但一旦落到我们每个个体身上,我们都倾向于告诉自己:不能休息,别人都在做题呢!但残忍的结果往往是,秉烛夜读的你,第二天上课神情恍惚,浑浑噩噩;早早就寝的他,来日的课堂上高效听讲,课下快速作业。你与他都处于渐变的循环当中,只不过他飞升直上,你越跌越深。并不是现实过于残酷,抑或是人与入的智力之间有多悬殊,最重要的还是:你不会休息。
高三里记忆最深刻的事情,恐怕就是临近高考的时候,晚饭之后班主任带我们下楼跑步。对于这件事,当时年级上的老师颇有微词:理科试验班作为学校培养的重点,将来高考的生力军,吃饭的时间不利用起来就算了,怎么还能集体出来跑步浪费时间呢?每当迎着周遭不理解的眼神,逆着人潮跑步下楼锻炼时,我都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我知道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我将摆脱倦态,高效地迎接所有的挑战。时至今日,我仍想对我们的班主任深深地鞠上一躬。感谢这样一位真正的人生导师,在我们生命最珍贵的阶段教会了我们“劳逸必须结合”这样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我想这才是真的教书育人吧!
提高效率,在于享受高三的态度
其实前面讲了那么多,也不过是一些皮毛的方法。真正能提高自己效率的,其实就是一种享受高三的态度。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的序言中提到,阿尔卑斯山谷中一条风景极佳的大路上,有一条标语写着:“慢慢走,欣赏啊l。对此,朱光潜先生感叹,许多人对待生活、对待世界的态度,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急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这是一件多么可惜的事情。
旅行不能漫无目的,否则最美的景色永远都存在于山的那边,这便要“善规划”;
今天看了桃花,明天见了柳树,两者有何异同,分别美在何处,这便需要“懂总结”;
疲倦的双眼看不了太多的风景,休息是为了更好地上路,这便是“会休息”。
旅行如是,高三如是,人生更如是。
匆匆高三,不应该是“炼狱”,而应是生命中难得的风景。如此一生一次的风光摆在眼前,你是走马观花、匆匆而去,还是“慢慢走,欣赏啊”?
谈到高三最后几十天的效率,我认为最重要无外乎三件事:善规划、懂总结、会休息。
善规划,分解目标赢得力量
距离高考还有几十天的时间,忙碌的你是否越发感觉到自己的时间捉襟见肘,深陷于浩瀚的题海中无法自拔,自己随机无规律的学习方式开始难以承受最后一段时间冲刺的强度?这个时候便凸显了规划的重要性。
“凡事欲则立,不欲则废。”这是一句老师写在当时“复习规划表”上的话,更是一句让我铭记至今的话。
先来说说这个“复习规划表”吧,它可谓我们当时自主复习的神器。“复习规划表”中把一天切分成8~10个时间单元,我们将自己个性化的安排填写到相应的表格中。哪两个单元看物理,哪一个单元做数学,都被精确地以章或者节为单位填写进表格中。我们每天只需要按照既定的目标执行所定的计划,就像汽车在全自动的工厂中按部就班地进行组装一样。虽然每天的进步可能并不明显,但如果计划制定妥当、执行起来也足够高效的话,你会发现自己与那些复习毫无章法的同学渐渐拉开了差距。这,就是规划的力量。
受到“复习规划表”的启发,在临近高考,时间越来越紧的时候,我开始制定自己的“规划本”。“规划本”启用的时间是每天夜里睡觉之前,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对当天的所学所想、所得所失做一个简单的回顾。迅速地发现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据此安排第二天的“规划本”——早上步行到学校的路上,要听哪一段英文录音;中午自习时间,要抓紧完成哪几科的作业;要利用课间的时间,去问老师哪些问题……关上“规划本”,感叹自己又结束了高效的一天。一天一天,我小小的“规划本”开开合合,陪我度过了最后一段充实的高三时光。
懂总结,将时间效用发挥到最大
规划的目的并不在于规划本身,而在于更好地抓紧零碎时间,从海绵中挤出水来。那么又如何将这水转化成不竭的动能,把一定的时间效用发挥到最大呢?这自然便要求大家要“懂总结”。
前面提到在临近高考的阶段所准备的“规划本”,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高三后期我们班几乎人手一套的“总结本”。
之所以说“一套”,是因为总结是一项细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个科目准备一个总结本是最基本的。更有甚者,在学科中还有分项的总结本,譬如数学这个科目可以分出解析几何总结本、数列总结本……诸如此类,林林总总。
我个人认为总结的时间应该要比做题和练习的时间多,至少要与之持平,这样方能保证总结的质量。尤其对于临近高考的最后几十天,总结的意义更在于个性化和精细化。不要追求虚无缥缈的数量,而要关注它对于你有何真正的促进。比如说最后冲刺阶段,我知道自己的英语基础比较好,就算花再多时间总结错题,也得不到太多提高;相反,我的数学在解析几何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漏洞,于是我花了两到三个晚上,用了大量的时间对我高三以来每个阶段的错题做了一次全面总结。之后解析几何的解题思路一下被打开了,更加幸运的是,高考考场上遇到的解析几何题正是我当时总结本中归纳的难点,于是乎手到擒来,不在话下。
忙碌的高三渐进尾声,我们依旧每天天微亮离家启程,夜里披星戴月而归。每天,你是否问过自己,今天我又得到了什么?今天我是否又在原地用力地跑了好几圈?这样的问题太过沉重,还是赶快为自己准备几本总结本和一颗总结的心吧:人生,在于总结。
会休息,为高效加吗
知道规划自己的时间,能够学会总结,更重要的还要“会休息”。
生理学的角度对于休息重要性的强调已经在我们耳边萦绕了多年,但一旦落到我们每个个体身上,我们都倾向于告诉自己:不能休息,别人都在做题呢!但残忍的结果往往是,秉烛夜读的你,第二天上课神情恍惚,浑浑噩噩;早早就寝的他,来日的课堂上高效听讲,课下快速作业。你与他都处于渐变的循环当中,只不过他飞升直上,你越跌越深。并不是现实过于残酷,抑或是人与入的智力之间有多悬殊,最重要的还是:你不会休息。
高三里记忆最深刻的事情,恐怕就是临近高考的时候,晚饭之后班主任带我们下楼跑步。对于这件事,当时年级上的老师颇有微词:理科试验班作为学校培养的重点,将来高考的生力军,吃饭的时间不利用起来就算了,怎么还能集体出来跑步浪费时间呢?每当迎着周遭不理解的眼神,逆着人潮跑步下楼锻炼时,我都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我知道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我将摆脱倦态,高效地迎接所有的挑战。时至今日,我仍想对我们的班主任深深地鞠上一躬。感谢这样一位真正的人生导师,在我们生命最珍贵的阶段教会了我们“劳逸必须结合”这样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我想这才是真的教书育人吧!
提高效率,在于享受高三的态度
其实前面讲了那么多,也不过是一些皮毛的方法。真正能提高自己效率的,其实就是一种享受高三的态度。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的序言中提到,阿尔卑斯山谷中一条风景极佳的大路上,有一条标语写着:“慢慢走,欣赏啊l。对此,朱光潜先生感叹,许多人对待生活、对待世界的态度,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急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这是一件多么可惜的事情。
旅行不能漫无目的,否则最美的景色永远都存在于山的那边,这便要“善规划”;
今天看了桃花,明天见了柳树,两者有何异同,分别美在何处,这便需要“懂总结”;
疲倦的双眼看不了太多的风景,休息是为了更好地上路,这便是“会休息”。
旅行如是,高三如是,人生更如是。
匆匆高三,不应该是“炼狱”,而应是生命中难得的风景。如此一生一次的风光摆在眼前,你是走马观花、匆匆而去,还是“慢慢走,欣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