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审视历史会发现,创新能力决定了国家的兴亡,决定了民族的兴衰。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关键在学校教育,尤其中小学的教育。语文是基础学科,学生的语文水平直接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影响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 培养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167
创新是国家的希望,是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生先天就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但后天教育对培养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作用更重要。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探索合理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创新的渠道。
传统语文教学存在很大问题,语文课堂模式单一死板,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背诵语文字词与文章的机器,作业也几乎都是抄写字词,教师教的死,学生学得更死,根本没有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也没有给学生想象的时间与空间,磨灭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苗头。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要求,积极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善于发现新知识、新事物,探寻新思路,成为具有想象力与创新能力的人。
一、良好师生关系能激发创新思维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课堂,不是一言堂。教师的民主与学生的自主,这是无论哪一个学科、无论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有些教师在学生面前仍还表现出一种至高无上的姿态。张扬以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儿童、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应该是较师起码的教育民主意识。能不能在教学忠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自由、宽松、融洽、合作的学习氛围,不仅使教学方法的问题,而且是设计教学原则、教学思想的根本问题。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而是伴着师生双向的丰富的感情的交流——只有教师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爱老师,尊重老师。“爱屋及乌”在小学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小学生是因为喜欢你这个老师,才会喜欢你所教的课程。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当为学生付出真挚的爱,在爱的情感下,教育学生、体恤学生的心理,一切从学生的心智健康发展出发,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可能在语文课上使学生逐步树立起创新意识。
二、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合理评价学生的见解
有疑问才有思考。学生提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也是对知识的进一步了解的过程。只有学生在思考之后才会产生疑问,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并鼓励学生质疑,经常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发挥创新的潜能。有的时候学生问的问题是教师想不到的,他们有的时候会比教师想得更全面和更周到。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质疑,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耐心地给予解答。学生在提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有这样才会不断让自己的知识联系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求最简便最准确的方法。
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学习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应该是知识的建构者。正因如此,现行教育教学理论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不敢放手,引得多,导得细,甚至使学生只需要回答“是”与“不是”便可以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何谈思维的火花,何谈创新的思维?
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让课堂丰富多彩
语文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多元的。发散思维是一种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他不满足于唯一的答案,而指向于多种可能的答案,思维是多方向的,多角度展开的。发散思维就等于给智慧插上了翅膀,使之自由飞翔,开阔了眼界与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太拘泥于书本,要有自主性,创造性,增强灵活性和自由度,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前提下,不妨打破常规,自己决定每节课所讲的内容、讲课的方式和顺序。允许学生标新立异,鼓励他们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念、新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创新意味着突破、变革,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喜欢发表与众不同的观念,喜欢出新点子,敢于大胆想象,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他们张扬个性,表达与众不同的感受。在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人,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生命。只有敢想、敢做、敢为人先,才会离发明越来越近,才有可能成功。
四、让学生敢于质疑,不唯师,不唯书
培养学生敢于向错误说不的胆量。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批判要及时的改正。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的好习惯,敢于向老师说“不”,敢于向教材说“不”。比如,我在一节语文课中,写板书的时候写错了一个字,把“拆”字少写了一点,当时我没有注意到。这时,一个学生举手了,我请他起来,他说:“老师,你写的‘拆’字错了。”我一愣,定睛一看,果然错了。我停顿了一下,心里想这是一个表扬学生敢于提问题的好时机。我郑重其事地对学生说:“老师今天非常高兴,因为有同学给老师指出了一个错误,我非常感谢他及时地让老师改正了错误。”说完,我还向那位同学鞠了一个躬,这时,同学们都鼓起掌来。从此,我班的学生就渐渐地敢于向老师质疑,敢于向书本质疑了。
总之,教师要与时俱进,摒弃不良教学习惯,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培养人才是教育的关键,创造性人才要通过创新教育来培养,创造性应当是每一位学生都必备的心理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 培养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167
创新是国家的希望,是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生先天就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但后天教育对培养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作用更重要。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探索合理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创新的渠道。
传统语文教学存在很大问题,语文课堂模式单一死板,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背诵语文字词与文章的机器,作业也几乎都是抄写字词,教师教的死,学生学得更死,根本没有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也没有给学生想象的时间与空间,磨灭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苗头。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要求,积极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善于发现新知识、新事物,探寻新思路,成为具有想象力与创新能力的人。
一、良好师生关系能激发创新思维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课堂,不是一言堂。教师的民主与学生的自主,这是无论哪一个学科、无论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有些教师在学生面前仍还表现出一种至高无上的姿态。张扬以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儿童、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应该是较师起码的教育民主意识。能不能在教学忠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自由、宽松、融洽、合作的学习氛围,不仅使教学方法的问题,而且是设计教学原则、教学思想的根本问题。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而是伴着师生双向的丰富的感情的交流——只有教师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爱老师,尊重老师。“爱屋及乌”在小学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小学生是因为喜欢你这个老师,才会喜欢你所教的课程。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当为学生付出真挚的爱,在爱的情感下,教育学生、体恤学生的心理,一切从学生的心智健康发展出发,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可能在语文课上使学生逐步树立起创新意识。
二、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合理评价学生的见解
有疑问才有思考。学生提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也是对知识的进一步了解的过程。只有学生在思考之后才会产生疑问,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并鼓励学生质疑,经常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发挥创新的潜能。有的时候学生问的问题是教师想不到的,他们有的时候会比教师想得更全面和更周到。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质疑,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耐心地给予解答。学生在提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有这样才会不断让自己的知识联系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求最简便最准确的方法。
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学习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应该是知识的建构者。正因如此,现行教育教学理论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不敢放手,引得多,导得细,甚至使学生只需要回答“是”与“不是”便可以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何谈思维的火花,何谈创新的思维?
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让课堂丰富多彩
语文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多元的。发散思维是一种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他不满足于唯一的答案,而指向于多种可能的答案,思维是多方向的,多角度展开的。发散思维就等于给智慧插上了翅膀,使之自由飞翔,开阔了眼界与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太拘泥于书本,要有自主性,创造性,增强灵活性和自由度,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前提下,不妨打破常规,自己决定每节课所讲的内容、讲课的方式和顺序。允许学生标新立异,鼓励他们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念、新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创新意味着突破、变革,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喜欢发表与众不同的观念,喜欢出新点子,敢于大胆想象,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他们张扬个性,表达与众不同的感受。在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人,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生命。只有敢想、敢做、敢为人先,才会离发明越来越近,才有可能成功。
四、让学生敢于质疑,不唯师,不唯书
培养学生敢于向错误说不的胆量。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批判要及时的改正。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的好习惯,敢于向老师说“不”,敢于向教材说“不”。比如,我在一节语文课中,写板书的时候写错了一个字,把“拆”字少写了一点,当时我没有注意到。这时,一个学生举手了,我请他起来,他说:“老师,你写的‘拆’字错了。”我一愣,定睛一看,果然错了。我停顿了一下,心里想这是一个表扬学生敢于提问题的好时机。我郑重其事地对学生说:“老师今天非常高兴,因为有同学给老师指出了一个错误,我非常感谢他及时地让老师改正了错误。”说完,我还向那位同学鞠了一个躬,这时,同学们都鼓起掌来。从此,我班的学生就渐渐地敢于向老师质疑,敢于向书本质疑了。
总之,教师要与时俱进,摒弃不良教学习惯,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培养人才是教育的关键,创造性人才要通过创新教育来培养,创造性应当是每一位学生都必备的心理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