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 在人性的河流里,有时道德说了不算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w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化是人生的真相,爱情、婚姻、工作关系都是如此,这是人性来着,在这个河流里,有时候道德说了不算”。
  大头,眼角对斜上翘,嘴抿成“一”字,说不上是愤忿还是无所谓。演员吴越说这小人有点“坏”,像自己心里的某一面,便拿她作了微博头像。这是奈良美智最为人熟知的大头女孩系列作品,吴越在一堆小人里挑了这一个。头像底下,简介就两个字:演员。
  这头像自2010年初开通微博起,吴越就没换过,放在最近,这一脸不屑的头像倒是格外应景。因为演了“反派”角色被人谩骂,在吴越身上,这是做演员22年来头一遭。当年,她从上海戏剧学院一毕业,就出演《北京深秋的故事》女主角,是1999年《恋爱的犀牛》最初版本的“明明”,自此接演的角色也多是正面形象,要么天真机灵勇敢,要么温良恭俭让。2009年那会儿,朋友乔梁为拍电影《前妻》找到吴越时,甚至有点犹豫,他吃不准吴越会不会接这样一个厌世、脾气乖僻的角色——影片里,吴越饰演的“李连翘”曾是个为攀高枝与前夫离婚的女人,因患了渐冻症将不久于人世,性格越发孤僻暴躁。但无论脾气多糟,李连翘底子是善的,到影片最后,也总归带着爱离开了人世。
  这样的李连翘,吴越接了,甚至比接其他温良恭俭让的角色高兴更多。“那样的人不真实,”吴越说。相较之下,李连翘是个充满缺点的人,正如每一个普通人,也正如吴越自己。她曾怕自己的戏路被禁锢在“温良恭俭让”的套子里。后来,吴越凭李连翘一角拿到“第十届数字电影百合奖”,全票通过,她像个小女孩一样自得:“我当时和乔梁说,如果我们拿到了这个奖,这个奖就是最公正的了——我们一个评委也不认识。”
  好角色不常有。遇上好剧本时,50分的演员能演出70分,70分的演员能演出90分。大部分时候,吴越遇上的是50分的剧本,要绞尽脑汁演出70分。许多角色是功能性的,为了推动主线情节得作牺牲,这是演员的职业道德与必须的妥协。让吴越背负骂名的角色“凌玲”是其中之一。
  深究起来,《我的前半生》里这个被大众标签化为“小三”的角色,并不是典型的“第三者”。“凌玲”眼窝微陷,眼角有细纹,不施粉黛,打扮也显得老气,但足够善解人意,有着这个年纪的女人应有的好处。打一开始,剧组就没打算把凌玲塑造得多“坏”,只是到了后半截,顾不上精雕细琢,该推进的剧情还得由她使坏来推进——“凌玲”毕竟是配角。
  吴越自认努力了。她琢磨角色,终极目标就是让观众觉得,凌玲所做的一切都是“性格使然”,而不是单纯的好或坏。但终究敌不过大众的刻板印象。剧火了,顺带着,引来一拨拨愤怒驱使到她微博下谩骂的网友。她的朋友、媒体人吕彦妮后来撰文回忆,《我的前半生》开播后的某天傍晚吴越还和朋友们聚餐,大大咧咧地碰杯像毫不在意,朋友们开着玩笑说要推她上热搜,但当天夜里,她把微博评论关了,因为“这是我的地盘”。
  其实也不是多大点事,硬被当成了事件,不少媒体找上来。有电台请她去做节目,左一个“凌玲”右一个“凌玲”地叫,她半恼半笑地应:“能不能别再提凌玲了?真的很崩溃。”
  吴越没料到能有这反响。放在20年前,这样的角色不归她演,年龄阅历摆在那,她也演不了。好友柯蓝笑称,哪怕在几年前,朋友们对吴越的定位还是小清新,可爱、漂亮、聪明,她从小是在这样的夸赞中被捧着走过来的。书香门第家庭长大,被载去上学的路上,父亲会要求坐在单车后座的她口头作文一篇。只是三十多岁时,她渐渐感到形势已变,找上门的戏少了,“都围着年轻人转嘛,对不对?”
  她明白这很正常,但不免有过焦虑。这焦虑甚至能透过履历看出来——勤勤恳恳的演员吴越,每年少则一两部、多则五六部作品,电视电影话剧皆有涉猎。哪怕如此高产,若出现没戏的空档,当年三十多岁的吴越还是会担心。不确定的未来让她没有着落感,作为一个律己严苛的人,她爱跟自己较劲。
吳越

  但她怀念35岁。那年,因为甲状腺发炎,她停工休息。“每天吃完晚饭就泡脚,一边泡一边写日记,泡到头上冒微汗,9点就上床睡觉。我很羡慕那个时候的我,很安静,也没有挣扎。”她曾在采访中回忆那个时候的日子,“并不是很好,很少见人,没有收入,每天记账”,但也没太恐惧。
  放松,于吴越而言,是需要后天学习的事情。柯蓝记得第一次见到吴越的印象,“乖乖的,怯怯的,她在观察别人。眼睛骨碌骨碌转,像一只小兔子,噢不,是受惊的小鹿。”一起外出吃饭时,若是察觉到有旁人在偷偷拍照,吴越会不舒服,生气的时候甚至当面和人对质,平时为朋友抱不平插手感情纠纷的事也没少做,“非常直,保护意识很强。内心就是一个纯真弱小的小女孩,骨子里却很仗义,还想要保护别人。”
  她确实警惕,但同时保有一种诚实的坦直。对媒体的戒备,让她反复解释着言辞,在自觉不合适的话题上直言“最好还是不要多谈”,似乎时刻害怕被曲解。但在她熟悉的安全领域里,放松和信任是易得的。她习惯向朋友倾诉,会请亲近的好友到家中,下厨烧一桌子上海菜,“她最拿手浓油赤酱,那个好吃啊,连我这么对吃挑剔的人都觉得太好吃了!”柯蓝边说边喊饿,“手香的人,炒个青菜都是香的!她常去逛菜市场,会跟我说水果店又进了好李子啊……适合过日子,好女人,谁娶了她谁有福。”
  她俩曾不约而同地怀念过一个慵懒犯困的午后。一餐饕餮后,柯蓝饭饱眼困,躺吴越家沙发上,迅速入睡;吴越睡眠质量向来不好,看到吃完就昏睡的柯蓝,气不打一处来,毫不客气地用脚踢沙发垫子,直到把柯蓝踢醒——醒来的那刻,两人对视,随即捧腹大笑,半天停不下来。
  这几年,柯蓝明显感到,吴越比以前放松了不少。40岁似乎是个分水岭。采访时,吴越好几次提到这个年龄,界限般划分着以前和以后。40岁前和自己较劲;40岁以后,开始学着觉察,“觉察到的那一刹那,唰地就松了。”以前,她的口头禅是,“我吴越长这么大从来没见过这样的……”这时候,柯蓝往往会埋汰回去:“什么呀你就这么大,以后的路还长着呢!”现在吴越说得少了。她甚至开始自嘲“劳动妇女”,放低身段,用柯蓝的话说,“真正面对和接纳自己。”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吴越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学习。从佛法中学,从师父那学,从文学电影里学。这个漫长的过程没有惊天动地的转折和标志性事件,惟有一点一滴地看到生活的真相,比如中年的狼狈,比如衰老的必然。《我的前半生》小说里,亦舒写36岁的罗子君发现了自己的第一根白发,心头狂跳;约莫40岁的吴越也发现了一根白发,记不得是哪天,有点低落但并不闹心:“再一看,我还有那么多黑发呢!”
  “凌玲”的风波,不过是又一场修行。

中年有时会变得狼狈


  人物周刊:1999年你饰演了《恋爱的犀牛》第一版的明明,那时候的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角色的?
  吴越:演这个戏我是蒙的,直到后来它们刻成盘了,在家里看的时候才对这个明明有感觉,才知道,噢这个台词是这样的。我后来给廖一梅打电话,我说呦这台词写得真好,真后悔,应该好好念一遍。但当时每天都在进行中,就像一列火车,它在前进的时候你不会停下来去看这个东西。当时也年轻,对生活的阅历方方面面也不是特别成熟。那时候我的理解就是我演出来那个人的样子。
  人物周刊:那现在呢?
  吴越:我已经过了演明明的年龄了。我觉得她不错,因为人执着、一直坚持一件事情是比较难的。里面有句台词,是马路说的,“这已经不是爱不爱的问题,而是一种较量。”中年人是很容易放弃的。当你到了这个岁数,你会发现现实跟你年轻时候的想象不太一样,很多东西完全离开了,有的时候它会变得很狼狈,然后你再去看,坚持是件不容易的事。
  人物周刊:你想坚持的是什么?
  吴越:做一个放松的人。不要被很多东西打倒,没有名或者有名,这些东西最好不要影响到我。
  人物周刊:怎么意识到的这件事情?
  吴越:会觉得难受啊,因为你很多最初的理想,跟得到的东西不太一样。比方说以前教室里贴的标语,是说你要热爱心中的艺术,而不要去迷恋艺术中的自己。但是你很难做到不迷恋自己。那你怎么样放弃自己,怎么跟自己作斗争?如果你战胜不了它,它就折磨你,它会牵着你走,让你去替它办事。那么你要搞定它,要跟自己很好地相处,然后慢慢当这些牵扯没有了,你相对来说就会比较自由,然后人会比较舒服。
  人物周刊:40岁之前你没意识到自己一直在跟这个自我斗争吗?
左:电视剧《赶走你的忧郁》剧照,吴越与张国立
右:电视剧《美丽人生》剧照

  吳越:没有,那时候没有意识到,但40岁以后会想,因为一个中年的女演员,这些事情是逃不掉的。你不可能再像20岁那样去拍戏了,你碰到的角色也不是20岁所碰到的角色,你会碰到你现在的这个角色。那么你到底是当主角还是配角,你自己的状态说了算。
  人物周刊:虽然在那之前你没有意识到,但在无意识之中,自我有在牵着你走?
  吴越:每个人的自我都会牵着走的,就像有些人,她害怕衰老,她不停地去擦脸,买各种护肤品,有的人就不停地动刀,都是被自我牵着走。这个自我背后的真相就是恐惧,怕难看,怕变老。当这个东西来了之后,你一定会被它牵着走,逃不掉的。那你要首先面对衰老这件事情,看清楚它是什么样的,那你就不要去害怕了。有很多学习的方法,让你把这种恐惧的情绪降到最低。
  人物周刊:你是怎么看待衰老的?
  吴越:这件事情肯定会怕,但是没有用。我看到吴越在怕,好吧那就怕吧,怕怕就可以了吧?怕半天就行了吧?那就过去吧,该吃饭了吧。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我的人生轨迹目前是这样。

他什么都不知道,那他说的这个人一定不是你


  人物周刊:目前为止你遇到最兴奋的角色是什么?
  吴越:我特别喜欢我跟李雪健老师演的一个戏,叫《美丽人生》。但当时那个剧运气不够好,它是在奥运会的时候放,所以收视率不太高。我是从30岁演到60岁。演50岁到60岁的时候我觉得非常舒服,不用化妆,描眉画眼全部拿掉,底色都不打,演了十集,挺过瘾的。我是一个生活中就不爱化妆的人,一化妆就开始工作了。这个工作不用化妆,我觉得很棒。而且这个老人还挺可爱的。这是惟一一部杀青时我会难受的戏。
  人物周刊:这个很让你喜欢的老太太,是怎样的性格?
  吴越:幽默,有小性子又小心眼儿,然后还可爱。活灵活现,精气神挺足的,有一颗孩子的心。当时我放了一个调皮的男孩在它身体里面,所以演的时候她各种机灵,就挺好玩的。
  人物周刊:会是你以后想要成为的那种人吗?
  吴越:我不需要成为她,这个剧本跟我没什么关系,离我很远。
  人物周刊:不会是一种你的理想吗?
  吴越:不会,我不会把角色变成理想,会分得很开。演员是演员,角色就是角色。
  人物周刊:那这次大众这么把你跟角色混在一起……
  吴越:对,我一开始是非常不舒服的,因为我从来分得很开。但是现在没有问题了,我可以心平气和地看待这件事情。我有老师,我会去问这件事情发生以后怎样去看待它,我自己也会经常学习,做一些功课。佛法上有四个字叫“降伏其心”嘛,还有两个字叫“调”、“伏”,就是调试和降伏。把自己搞定了,其实就OK了。
  人物周刊:怎么把自己搞定?
  吴越:修心嘛。首先你要了解,这些说你的人他跟你熟不熟?他知道吴越你是谁吗?他知道你爱吃面还是吃饭,他知道你爱看哪本书,他知道你有哪些朋友,他知道你会喜欢哪部电影吗?他什么都不知道,那他说的这个人一定不是你。你非要认为他说的是你,那不是比他更蠢了?
  人物周刊:你2014年演了话剧《我的妹妹,安娜》,你是怎么理解安娜·卡列尼娜的?这个角色里,有跟你相像的地方吗,或者是明明身上那种决绝的性格?   吴越:我认为《安娜·卡列尼娜》这本小说不是一个爱情故事。用现在吃瓜群众的话来说,渥伦斯基就是一个小三了,那就没得可说了,因为是小三就必须被打倒。但是,托尔斯泰当年写这个小说的时候,我认为他是带着深深的喜欢在写这个人物。她的人性之丰富,她善良、脆弱、勇敢、刚烈,她有婊子的心肠,有贞女的心,所以这个女性的形象光芒万丈。如果一个人还愿意读真正的文学,还愿意静下心来,而不是只看朋友圈消消遣,去看《安娜·卡列尼娜》,他会被震撼到。没有一个人物是好或坏,只有说性格不同,现在的人如果再不去看这些东西,我觉得它们就被埋没了。我甚至认为你们记者完全有这个使命,对观众应该有些引导,你同意吗?安娜完全可以回到人群当中,但她没有。我没有她那么勇敢,比较世俗一点。
  人物周刊:可能吴越就是吴越,安娜就是安娜。
  吴越:那不一定,可能再过五年我就是安娜也不好说,这个东西,谁能说得了。明天的事情都不好说,别说明年的事情。
  人物周刊:所以并没有一个固化的自我认知?
  吴越:没有。固化是人的逻辑产生的,但很多东西在逻辑之上。人往往会去谈道德,但有些东西是在道德层面之上谈的,所以千万不要固化,固化就是停止不前,就是退步。
  人物周刊:其实当大家骂小三的时候,也是被一种道德禁锢。
  吴越:它完全在道德的层面,但只在浅层。骂小三的人,都没有仔细看你的戏。尤其是前六集,这个人物是怎样进入的,他都没有仔细看。就是从语文的角度来说,中心思想没找对。当然每个人有自己的出处,我尊重,所以我们不去评价这些东西。
  人物周刊:凌玲这个角色,跟罗子君比起来,其实还是把自己的安全感寄托在男性的身上。她离婚后不过是又换了一个家庭,依附另一个男性。你觉得女性的安全感应该从何来?
  吴越:对自己心灵负责。你真的会去看《安娜·卡列尼娜》的时候,你的安全感就有了。我的安全感来源是学习,如果心里是空的,就会焦虑,因为我没有,我都等着别人给我,那万一有一天别人不给你了呢,分分钟的事儿。那我不等着别人给我,我自己给自己。我一块砖一块砖放进去,我的房子就有了。有了房子,我就安全了。要不停地学习,尤其到了40岁以后的中年妇女。

接任何角色都如履薄冰


  人物周刊:你什么时候真正觉得自己是会演戏的?就是有自信说,我知道我能把这个戏演好。
  吴越:其实我没有这一刻。因为每个角色都是新的、陌生的,你都得做功课,去掌握。接什么都是要害怕的,都是如履薄冰的。
  人物周刊:你有觉得自己失败过吗?或者是蛮不开心,自己怎么演成这样。
  吴越:我还好,我这个人应变能力比较强。如果我的想法在合作时达不到,我就会放弃,会顺着别人的路走。拍《美丽人生》的时候演老人,刚开始演会有点紧张,后来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就没问题了。
左:电视剧《我的非常闺密》剧照,吴越与柯蓝
右: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剧照,吴越与马伊琍

  人物周刊:你的紧张会有什么表现?
  吴越:不在状态,演出来的人物自己不自信不确认,演完之后心里是慌的。不需要看取景器,自己就知道。我可能对自己要求比较高。《我的前半生》我一直没看,很多剧自己都没怎么看。包括拍照片,是人家觉得这张片子很好看,我就说嘴巴太紧了,鼻孔太紧了。我自己紧在哪里我是特别清楚的,我是一个对自己比较苛刻的人。
  人物周刊:对自己苛刻,很多时候会活得蛮累的。
  吴越:但是我认为工作上应该允许一点,只不过不要太执着。
  人物周刊:在排《我的妹妹,安娜》时,听说你和导演、好朋友杨婷发生过蛮多争执,你们一般会为什么事情吵?
  吴越:就是对角色的理解,还有工作方法。我们是多年的好朋友,这是我们成为好朋友之后的第一次合作,用我师父的话说,你们都想说话,但你们都没有思想准备听别人说话。不过我俩也经过了腥风血雨的洗礼,现在成为了更加好的朋友。
  人物周刊:一根筋的时候是不是挺容易和人发生争执?
  吴越:其实争执的时候很少。从合作的角度来说,我在圈子里口碑还是不错的,不会强人所难,也很会妥协。但现在的人就是已经完全混为一谈了……凌玲的表现也是这样,但人家就说这是“心机婊”。我也看不懂。人对于文字的掌握能力的丧失,已经让我觉得有点令人发指。为别人考虑,他认为你是心机,那人心太恶了不至于吧。
  人物周刊:这牵涉到一个信任问题,你怎么分辨一个人是真心地为别人考虑还是心机?
  吴越:我的理解是为自己考虑叫心机。比如在沙漠里,只有一口水了,你也想喝我也想喝。我这口水最后拿到我自己手里,这叫心机,但如果我真的是给你喝了,这他们怎么也叫心机?简直是混蛋逻辑。
  在佛法上有一句话叫“境随心变”,你看到的就是你的心。你的心是为别人考虑,你就看到他是在为你考虑,你的心充满了算计,你看到的就是他是成心的,是算计。我有些朋友会说,为什么要关闭评论,就让它们在那,让他们自己觉得很难堪。我说他们不会觉得难堪,因为他们没有难堪的心。
  人物周刊:你现在还相信有真爱这件事吗?
  吴越:有,为什么不相信,肯定要相信。我師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要在别人的眼神里面生活。
  人物周刊:原著里的罗子君最后遇到了一个让她认为是真爱的男人,可她曾经也认为她的前夫是真爱,你怎么去看待这个事情?
  吴越:有一句话叫,此一时彼一时。你此时是真爱,彼时不是了,那你不能说因为此时不是了,那么彼时一定不是。一个成熟的人,会知道自己也一定会遇到这样的事情。
  人物周刊:所以要认清时间的流逝。
  吴越:不是要认清,是你自己在变,对方也在变,或者他变了,你没变,都有可能。我认为这叫人要讲道理,不能只按套路去定这些事儿,去质问你为什么变了?任何事情都不要只看表象,它的背后是什么才重要。有的就是出轨了,有的就是因为你不够好,都很有可能。
  人物周刊:感情中最容易产生距离的是两个人成长速度不一样,你自己有过这样的体会吗?
  吴越:有过,我的感情经历,包括我的友情经历都有。这是人的真相,每个人都一样。所有能够坚持走到底的友谊也好、爱情也好,都是伟大的,因为在整个过程当中,他们学会怎么去妥协,怎么去经营去花心思。在这些事情上认真做了的,才能走到底,否则大部分是做不到的。爱情、婚姻、工作关系都是如此,这是人性来着,在这个河流里,有时候道德说了不算。
其他文献
入行门槛高,加之国内政法、公安等院校1984年才陆续开设犯罪心理学课程,使得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才凤毛麟角。  “这里已经要接近五公里极限了,我的身体就要支撑不下去了,我需要切开鲜嫩的手腕,回家慢慢享用。我的家一定是最安全的地方……”电影《心理罪》中,李易峰扮演的心理学天才把自己想成凶手,通过设身处地的推测,帮警方找到了凶手的藏身之地。  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武伯欣对电影主角换位思考的方式非常认
期刊
苟日新,日日新。世界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任何静止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我们也永远不能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发展变化中的事物。  求新求变是电商和传统零售面临的共同问题。  当理论与实践不再匹配时,我们首先不能削足适履。波澜壮阔的实践创新要求与之适应的理论创新。在电商与传统零售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新零售”概念应运而生。两者相辅相成。而建立在实践台基上的理论是具备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  慎子说“龙乘云、蛇腾
期刊
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由于往往临近春节,这个日子总是淹没在祥和喜慶的气氛里。  过去一旦发现麻风病感染者,只能将他们送去偏远的深山孤岛,隔离治疗。长久以来,麻风病人一辈子与亲人隔绝,在病痛和歧视的双重折磨中艰难生存,抱憾离世。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麻风病不再不可治愈,不再是传说中“风吹来的魔鬼”。上世纪80年代后期,新患病者无需隔离便可通过“联合化疗”治愈,但他们仍旧很
期刊
闻一多肖像组画——大火,作者闻立鹏  1946年7月15日,随着几声枪响,诗人闻一多倒在了昆明西仓坡离家一步之遥的地方,走完了他不足48年的人生旅程;从书斋到广场,从学者到斗士,闻一多民主战士的形象最后定格于此……  如许人生,确乎印证了这位理想主义者心中“生命的艺化”:“生命的量至多不过百年,他的质却可以无限度地往高深醇美的境域发展。生命的艺化便是生命达到高深醇美的鹄的唯一方法。”  燃尽“红烛
期刊
1  世界开始步向终结的那天,刚满10岁的辰辰正坐在父亲的车里,驶在美国的公路上。2009年8月12日,华盛顿,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与霍金交谈。随后霍金被授予自由勋章  旅行是父亲提出来的,名义上是参加商贸会谈,顺便带她见见世面。但辰辰心里清楚,訪美参会是假,探望慕星是真。  慕星是辰辰的姐姐,21岁,在加州理工读大三。辰辰很早就知道她和父亲的关系并不和谐。这次得知他们要来,慕星不仅相当反感,
期刊
“我的目标是坚持十年,把传统的英雄都给做出来,用3D的方式击穿次元壁,把传统文化里的形象展现在现实中”。做梦都在玩手办  我从小就喜欢玩具,那会儿还不叫手办,就是玩具。这成了我的童年阴影。一做梦就梦到自己买玩具,从小到大做了几百次。醒了以后很失落,小时候买不起,自己挣钱了就开始买,都是外国的IP,09年买过一个《教父》的手办,马龙·白兰度,同比真人1:6,限量版,一千多块钱。到手了觉得做得挺一般的
期刊
前往巴特米尔湖的路上要翻越一座隘口,道路陡然抬升,进入荒凉而壮观的高山地区。我一直惊叹于海拔高度对英国风景的决定性作用。不过上升几百米,周围的一切就变成了艾略特式的“荒原”。过了隘口,一切又瞬间变回田园牧歌。  午后我在一个乡村酒吧歇脚,周围喝着啤酒的都是当地村民。旁边一桌人谈论着加固自家篱笆的事,一只狗静静地趴在炉火边打盹。酒吧非常古老,走廊里摆着19世纪的酒吧主人制作的狐狸标本。那正是玛丽·罗
期刊
节食、运动、针灸、偏方、减肥药,肥胖者们尝试各种方法摆脱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却收效甚微,一些人不得不选择减重手术。他们用体重值画着“减肥——反弹”的波浪线,而一路走来的心情,则画出另一条反比例函数:瘦,开心;胖,沮丧。用手术刀刹车  切割閉合器顺着1.2厘米的小孔探入艾心的身体,穿过腹腔厚重的脂肪,抵达她的胃。仪器顺着胃大弯的走行方向,一边切割,一边缝合、止血。  这是一场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手
期刊
某种程度上,林志炫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尤其是嗓音——视为命运的馈赠。他过了二十多年苦行僧一般近乎苛刻的生活,他宣称现场演唱已成为自己的信仰,这是他在为信仰受戒。  林志炫拥有一副为音乐而生的身体。他的上半身几乎每一个器官都能共鸣,上至额窦,下至小腹。闲暇时,这位土木工程专业出身的理工男热衷于与医生讨论“我的身体还有哪里能共鸣”。多年的训练让他对发声部位的操控越发娴熟,在即将举行的“One Tak
期刊
電影《皮绳上的魂》在拉萨点映的头一天,我见到了导演张杨。他说,一定得看到最后,才能明白电影讲的是什么。点映场的票是电影原著作者和编剧扎西达娃给我的。我拿了票,坐到了电影院里。就像导演说的那样,如果没看过原著,你会感到疑惑,悬念保持到了最后。  电影的最后,扎妥活佛对作家说的一段话点出了电影的一个主旨:“你以为你虚构的小说很真实,可你怎么能确信,你、我、万物众生,不是被一个更高的超越我们生命意志的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