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之美,进行美育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ongqi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教育体制改革加快,很多院校在进行教学或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都会对相应的教学模式、理念和内容等进行创新与变革,从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本篇文章就小学语文课本中《孔子游春》内容,来对教材的美学进行相应论述,并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探讨来深入研究学生的美育教育,希望能对相关学者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美文 生活 美学 美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065-02
  语文课程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基础课程中的一种,对学生文化素养、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培养也有着深远的意义。近年来,很多小学院校不断加强对语文教学的重视,老师们也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此来从教材中发掘美学的存在,让学生对教材的美有所感悟。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老师还会对学生的美育教育加以重视,并结合相应的课本内容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充实自身美学素养。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孔子游春》一文就具有明显的文学美,对学生美育教育的开展有着很好的帮助。
  一、景物之美
  教育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想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教材之美,为日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那么就需要让学生对周围的景物美有所认知和了解。而《孔子游春》一文中对这方面的内容就有所涉及,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课本中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景物美的渗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在《孔子游春》中提到,孔子对弟子的全面教育非常重视,希望弟子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于是孔子提出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让学生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中的美。并在学生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让学生对景物之美提出所感所想,从而提高对景物美的认知与了解。
  二、言论之美
  言论之美在《孔子游春》一文中也有所涉及,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美育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在文章中,孔子对水的描述有着独特的见解,并讲出“水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或“水是真君子”等内容,这些言论中不仅具有明显的美学气息,还是文章中的重点内容。老师通过比喻或者拟人的方式对文章内容进行讲解,就像孔子描述水一样,并与学生进行词句上的探讨,那么就会便于学生理解语句中的含义,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言论美。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既能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还能对文章的美感有所领悟。学生也能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自己的言语有所把控,提升自身言论的美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志向之美
  孔子一生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思想中蕴涵有丰富的水文化因子。孔子有句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论语·雍也》) “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朱熹《四书集注》)。就是说,水具有川流不息的“动”的特点,而“智者不惑”(《论语·子罕》)。
  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围在老师身边,其乐融融,其情浓浓。在这温暖和谐的氛围中,和蔼可亲的老师,引导弟子树立远大志向。孔子在借水引导学生“言志”时,用水喻君子,借水言志,从立身教化的观念出发,把自己的思想主张—— “仁”巧妙地表达出来了。
  四、形象之美
  这篇课文给学生展现了几个典型的形象,在景物的衬托之下,其塑造的人物同样具有审美价值,最为主要的人物形象就是孔子,文章借助只言片语就将孔子的智慧形象塑造出来,面对景物,孔子不仅仅只怀有欣赏的心情,通过最为普通的水,可以看出一些常人不能轻易获取的道理,作为老师,孔子可以抓住教育时机,将教学活动带到生活之中,削弱了教导意味的同时也使学生明白了道理。
  五、人情之美
  本文展現出的人情美也是比较鲜明的,这种人情美主要体现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孔子与学生平等相处,学生与孔子的相处过程也较为轻松,孔子的教学并不是一种严肃的教学过程,孔子带学生游玩,没有给学生提出更多的要求,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很自由,只言片语就将水的品质告知学生,学生在老师身边时心理状态也比较放松的,姿势不一,老师弹琴学生就跟着唱歌,而后颜回弹唱,孔子也毫无教师架子的舞蹈起来,师生之间平等相处,毫无间隙,这种人情美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教师在讲授《孔子游春》时也要学习孔子的这种讲学态度,真正平等地对待学生,将单方面的授课转变为探讨,与学生共同在语文课堂中成长。
  美育教育是当前的重点教育内容,语文教师需要将自己所讲授的这种人文学科的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对学生及开展美育教育。在对语文教材进行应用时,教师也需要通过创造式的方法来对教材进行挖掘,尤其是对一些类型比较特殊的课文需要进行深度挖掘。
其他文献
【摘要】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优化 课堂主人 动机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065-01  面对新课改的挑战,我们老师如何将教学中各种复杂因素,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艺术的组合在一起,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传统的教学模式,决定权在老
期刊
【摘要】大数据时代,人类社会面临着信息技术的大变革、大整合,给高职院校带来了管理手段、治理方式和治理理念的挑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基地,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教育价值导向,以精准教育供给思维方式,牢固树立以质量提升、内涵发展为核心的改革发展观,满足以学生为主题的需求侧基础上,注重供给侧自身必须具备的引领力和影响力。当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已经成为互联网和各种大数据的中流砥柱。他们
期刊
【摘要】高中政治课理论性强,知识容量面大,学生们容易感到枯燥厌烦,很多时候会存在一些懒惰情绪,使得授课教学效果差,成绩难以提升。而微课以多段微视频的形式,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不仅可以线上教学,还可以随机测验,更加多样化、丰富化、趣味化,让同学们分段学习,实现自主支配时间,缓解厌学的情绪,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微课基于问题的教学和情景认知理论,这些理论着重探讨了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并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课是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阅读是语文小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为增强学生对汉字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小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当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基础课程 阅读兴趣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
期刊
【摘要】习作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习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它需要从低年级开始循序渐进的进行。在低年级(一、二年级)这一目标称为“写话”。根据学生的特点,我进行了以下尝试:一、唤醒童真,由易到难;二、发现童趣,拓宽写话内容;三、丰富阅读,促进写话;四、鼓励为主,及时讲评。我们要引导孩子们记录下他们童年中的点点滴滴,使他们乐于表达,无拘无束地倾诉内心世界,用美
期刊
【摘要】《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教师要真正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活”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最终达到生活与学习的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关键词】品德课堂 活起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082-02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初中课程的一门必修科目。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强调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充分体现学生在道德与法制课堂的教学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重点探索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路径,旨在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础。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期刊
【摘要】高中历史课堂仅仅40分钟,如何在短短40分钟内成功描画历史人物并且让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一课,我从抓魂、画形、入心三个角度入手设计教学,反思其成败。  【关键词】抓魂 画形 入心 人道主义 信仰 教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043-02  2013年浙江省高中历史“历史疑难问题解决”研讨会上,华
期刊
【摘要】“学海无涯,艺无止境”,“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关键词】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088-02  每每接到一本新教材,我总是按耐不住心中探究的欲望。新一轮课改旨在促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有机统一,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几十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新时代背景下高中生金融知识的学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本次研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看法,希望可以对高中生金融知识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进步。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 高中生 学习 金融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026-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当前我国很多家庭的经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