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带来社会的突飞猛进,同时对教育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老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要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懈的探索。
(一)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指教学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的设计关系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1.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知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因此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答疑者,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去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再调动他们的创作欲望,使他们进一步地完成任务的可扩展点。
2.任务驱动设置要有个性。每堂课中的任务驱动看似简单,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才能交给学生。尤其是任务驱动的设置一定要有个性,能展现知识的魅力。
3.任务驱动设置要有针对性。由于高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其计算机基础也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制作简单作品的能力;但有的学生对Windows的操作还十分困难。这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接受程度。这也要求老师的“任务”设计必须有深有浅,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设计“任务”时,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任务驱动要分简单、中等、较难不同层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小任务”, 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参与、表现并获得成功的机会,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兴趣学、都有信心学。
4.课后教师要适当地进行效果评价。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适当地进行效果评价,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这样做既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还可以使得他们了解其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从而为今后更好地学习奠定基础。另外,当学生完成任务后,对某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可以把它作为范例演示给全班同学观看,让学生发表见解,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评价,从中教师也可适当地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接纳别人的观点。
(二)小组协作
在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小组协作分工要明确。在采用小组协作教学模式时要注意小组内成员的分工。根据小组成员的实际情况,要让全员参与,每个小组成员在小组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担任不同的职责和任务,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操作知识,避免出现“一人劳动,全家吃饱”的现象。
2.组间平衡。教师采用这个教学模式时分组要注意组间平衡,既按学生操作技能、家里有无计算机、男女比例、组内各种能力互补的原则, 3-4人为一组,绝不能按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来自由组建。除此之外,每组确定一名组长。组长可以起到四个作用:①向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习困难的原因;②向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③监督组内成员是否完成各自分工;④及时向教师反馈组内情况。这样组内成员的困难及时得到解决,能调动其他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3.组间竞争。通过组间竞争,有利于小组发展,增强了凝聚力,各个小组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增强。组间竞争让学生意识到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只有整个小组的成功才是每个人的成功。利用学生求胜的本能,激励学生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从而促进小组的发展,最后各个小组展示本组的成果,教师和组间给予评价。
小组协作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但即使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也不能忽略指导作用,教师要为小组提供目标,激发学习的动机,教师要帮助各小组组长,分析问题,完成任务。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还有很多比较适用的教学模式,但每种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要对各种教学模式进行尝试,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指教学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的设计关系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1.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知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因此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答疑者,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去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再调动他们的创作欲望,使他们进一步地完成任务的可扩展点。
2.任务驱动设置要有个性。每堂课中的任务驱动看似简单,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才能交给学生。尤其是任务驱动的设置一定要有个性,能展现知识的魅力。
3.任务驱动设置要有针对性。由于高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其计算机基础也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制作简单作品的能力;但有的学生对Windows的操作还十分困难。这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接受程度。这也要求老师的“任务”设计必须有深有浅,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设计“任务”时,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任务驱动要分简单、中等、较难不同层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小任务”, 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参与、表现并获得成功的机会,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兴趣学、都有信心学。
4.课后教师要适当地进行效果评价。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适当地进行效果评价,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这样做既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还可以使得他们了解其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从而为今后更好地学习奠定基础。另外,当学生完成任务后,对某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可以把它作为范例演示给全班同学观看,让学生发表见解,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评价,从中教师也可适当地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接纳别人的观点。
(二)小组协作
在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小组协作分工要明确。在采用小组协作教学模式时要注意小组内成员的分工。根据小组成员的实际情况,要让全员参与,每个小组成员在小组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担任不同的职责和任务,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操作知识,避免出现“一人劳动,全家吃饱”的现象。
2.组间平衡。教师采用这个教学模式时分组要注意组间平衡,既按学生操作技能、家里有无计算机、男女比例、组内各种能力互补的原则, 3-4人为一组,绝不能按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来自由组建。除此之外,每组确定一名组长。组长可以起到四个作用:①向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习困难的原因;②向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③监督组内成员是否完成各自分工;④及时向教师反馈组内情况。这样组内成员的困难及时得到解决,能调动其他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3.组间竞争。通过组间竞争,有利于小组发展,增强了凝聚力,各个小组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增强。组间竞争让学生意识到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只有整个小组的成功才是每个人的成功。利用学生求胜的本能,激励学生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从而促进小组的发展,最后各个小组展示本组的成果,教师和组间给予评价。
小组协作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但即使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也不能忽略指导作用,教师要为小组提供目标,激发学习的动机,教师要帮助各小组组长,分析问题,完成任务。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还有很多比较适用的教学模式,但每种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要对各种教学模式进行尝试,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