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稳翻转?灵动复习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wo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含上、下两册),是一节专题复习课。复习内容包括自然界中的水、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液组成的表示、物质的溶解性,以及两个基础实验——一定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和粗盐的初步提纯。
  按照《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复习“水和常用的溶液”知识点,知道水的组成,常用水净化方法,溶液的组成、溶解现象,从而理解水是最重要的溶剂;能灵活应用过滤、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这三种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能应用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进行简单计算;能综合运用知识点创新各类水和常用溶液的分离提纯方法。
  ● 达成目标发掘
  达成目标是学习过程中的目标管理,反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掌握学习材料的维度和程度,是学习过程目标管理的灵魂。教师必须依据课标,从学习内容的分析中加以提炼,确保学生综合素养得到发展。对学生来讲,在专题复习课前的自主学习是一个重要环节,自主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复习课的效果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而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教学法,可以极大提高课前自主复习和课堂复习的效果。
  微课程教学法把单位课时教学活动划分为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学习(内化知识、拓展能力)等两个循序渐进的阶段:①课前自主学习阶段。由学生在家通过观看微视频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将“水和常用溶液”中这些零碎、分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在大脑中形成一条具有逻辑性的知识串,完成了复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概括性整理和加深阶段。②课堂学习(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复习升华)阶段。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教师自主设计的实验流程题(探究烧杯1和烧杯2中溶液成分,检验、鉴别、分离等),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讨论,自主完成设计,同时在讨论设计中碰撞出很多问题,形成新的认识结构,使复习获得系统化提高,充分实现复习的目标,进一步锻炼学生信息加工及实验技能的运用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归纳总结、逻辑思维、动手实践、语言表达、自我判断、相互沟通、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
  ● 课前准备
  1.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
  自主学习任务单(简称“任务单”)是教师设计的以表单形式呈现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是学生高效自主学习的支架与载体。任务单的设计应遵循如下逻辑:①提炼达成目标;②根据达成目标设计学习任务;③根据复习任务给出复习方法建议;④设计课堂复习形式预告。
  需要说明的是,本节复习课采用了概念图的设计思路,让学生把课本上下两册所学的知识想办法联系起来,找前后知识的因果关系,从而发现自己在前面学习中的知识薄弱点和思维能力上的不足,查漏补缺,从“横”、“纵”角度将已学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加以分类、合并,使之形成知识网络。另外,学生在课堂上协作探究复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更好地解决问题,对问题的理解更透彻,还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主体作用,激发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
  在完成达成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建议的设计之后,教师已经能够预估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教师可以基于自主学习成效完成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然后,从学生视角完成课堂复习形式预告。在复习课中,由于学生对知识点已有全面的复习和理解,因此,课堂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
  2.录制微视频
  (1)任务分析与技术类型选择
  录制微视频首先需要进行学习任务分析,使设计出来的视频能够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学习任务。因此,微视频的设计要以达成目标和学习任务为依据,为学生课前自主复习提供支架。
  由于本复习课是运用微视频去引导学生完成概念图,所以,微视频选择视频多段合成的技术类型。首先利用Inspiration软件制作了5张概念图图片,然后利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录制这5张图片,接着采用手机录制4段以概念图为指导的图片拆解讲述,最后将9个部分内容交叉合成一个8分钟的微视频。
  (2)微视频逻辑线索
  首先,复习第一部分内容“水的组成”,通过电解水实验图解分析,整理了水的宏观和微观组成及表示、电解水实验、电解水的应用、电解水化学方程式书写、电解水实验注意事项等知识点,然后用一张“水的组成”概念图来总结知识点。
  其次,自然引出“生活用水是如何净化的”,通过从水源出发,将河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的过程,突破过滤以及过滤操作进行重点内容的复习,同时整理出水净化的一条主线,并提出净化后的水不是纯净物,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得到纯净物——水”,最后提出蒸馏方案,让学生整理并完成“水净化”的概念图。
  再次,复习溶解现象,归纳溶解过程中溶液的热量变化、熔沸点变化,溶液中的微粒,乳化现象以及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最后,复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溶解度曲线图,以及通过溶解度曲线如何选择提纯物质的方法——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微视频结束前将整个思维导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单的任务,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让学生在大脑中完成了“水和常用的溶液”知识点的网络图,形成了一张真正意义上的概念图。整个逻辑结构如下图所示。
  3.设计课堂检测和课堂协作探究作业
  (1)设计课堂检测的基本思路
  普渡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卡皮克(Jeffrey D. Karpicke)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其研究成果,认为测试对记忆知识有促进作用。反馈不仅能纠正记忆上的错误,而且有助于低信心的正确回答(Correct Response with Low Confidence)的保持。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重复提取”优于“重复学习”。因此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能将所复习内容经历“重复学习”的过程,再到课堂上接受检测,进行“重复提取”的过程,这对学生掌握知识来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检测的难度与“任务单”和微视频相当,具有行为主义的性质。因此,检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就感。由于“任务单”采用问题导向策略(思维导图模式),所以每位学生都能在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中体验到课前学习的成就感。进入课堂检测,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为迎接进阶探究的挑战准备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设计课堂协作探究作业的基本思路
  微课程教学法认为,没有课堂作业就没有“翻转”;没有进阶,就达不到形成认知结构“顺应”的高度。特别是对复习课作业的深度和广度,不应该只停留在“检测”的水平,而要根据“最近发展区”原则,循序渐进地提升难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课堂教学
  1.自主学习反馈
  各组联络员分发批改后的“任务单”,供学生查看,个别学生完成订正,本环节1分钟完成。
  2.课堂检测
  (1)3分钟检测
  联络员领取课堂检测单,分发到每位学生。教师打开Flash倒计时器(预约时间3分钟),学生作答。
  在复习过程中,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基调,通过交流讨论、互动合作、师生互评等方法提高学生上复习课的积极性,达到复习效果的最大化。实践证明,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评价不可或缺。只要教师能主动积累经验,多反思、多学习,坚持每堂课认真评价,那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换来的就是学生发展的回报。
  ● 教学反思
  1.人人参与,人人评价
  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翻转课堂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如何在协作探究过程中做到分工合理、评价公正、人人参与、人人评价?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如下三种情况:①一部分学生只当听众不发言;②一部分学生只当观众不讨论不参与;③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不听、不看、也不说,完全脱离小组,沉浸于自我学习中。   因此,教师要特别用心,必须想办法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评价。
  办法一,强制出镜。在自我展示环节中,爱表现的学生往往“出镜率高”,而多数学生存在推卸心理,认为教师叫自己的几率比较小,自己在讨论中参与或不参与都无所谓,发言人往往是固定好的几位学生。对此,教师可采用抽签、轮换等强制方法,迫使每位学生都来展示。实践证明,多次展示后,学生再无侥幸心理,而是人人参与,人人乐于表现。
  办法二,评价关联。不少学生认为,学生展示是代表小组,结果的好坏,评价的是集体,不具体到个人,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分摊到自己身上只占一小部分。集体主义感不强,小组意识不浓。对此,教师要处理好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的关系,既要评价小组,又要评价个人。如果有固定的评价指标,一定要将小组指标分配细化到每位学生。
  办法三,教师扫描。学生在讨论时,教师要及时观察,聆听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点拨。集中精神观察到每位学生,要对小组讨论的激烈程度、学生个体参与程度进行监督和评价,同时还要排查“吃大锅饭”的听众、观众,对不想动的学生及时记录,随机抽查。
  只有积极的团队合作,才可以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的目标,提高了教学质量。
  2.平稳翻转,灵动复习
  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教学法在平稳中逐步推进,现在又开始尝试复习课翻转,复习效果当然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归纳、整理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真正掌握的东西。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和悟性。教师在课前布置的任务单和微课能帮助学生将遗忘的、未完全掌握和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学生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多次观看教学视频,暂停、倒带、做笔记,从而完成对知识点的查漏补缺、归纳整理和逻辑性串联。这是个性化学习的重要部分,也是翻转复习课中平稳的一部分。
  相比常规课堂教学模式,复习课往往时间太紧,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又要充分提升学生的思维过程,但这两者是很难兼顾的。而翻转课堂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小组合作探究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一对一进行点拨和辅导,拓展学生思维,将探究合作作业的内涵与外延挖掘彻底,进而让学生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这是人性化学习的另一个部分,也是翻转复习课中灵动的一部分。
  平稳翻转,灵动复习,让微课程教学法走进新授课,也走进复习课。实践证明,翻转课堂是新技术遇到新需求时催生出的一种教学结构创新,其价值在于通过将有限的课堂时间用于差异化教学和高阶学习,实现教与学整体的效率提升。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前主流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要消除教师在工具选择和利用上的畏难情绪,极简教育技术应用精准高效,恰到好处。本文结合提升工程2.0背景,开展极简教育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的探究,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极简技术;信息技术;课堂;融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11-0071-03  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
基于新课程理念,在《简单动画的制作》教学案例中,笔者以问题为起点,通过发现问题—探究学习—解决问题—交流分享的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 教材内容分析  《简单动画的制作》是Scratch创意编程中通过为角色选取适当的造型,并使用重复执行模块和下一个造型模块编写脚本,实现角色的动画效果。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确定了四个新知识模块,包括重复执行模块、遇到边缘就反弹
摘要:“信仰之魂”3D虚拟档案馆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能够通过浏览器实现档案馆内部和外部三维环境的虚拟展示,还原生动真实的历史,拓展网络文化阵地的创新平台。本文介绍了该档案馆的设计背景、技术框架及实践推广,以期能够有效提升引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教育效率。  关键词:文化自信;3D虚拟档案馆;VR全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15/16-0182-
编者按:应PPYGDP(泛太平洋青少年成长与发展合作伙伴机构)的邀请,来自中国大陆的民间教育人士,用三周时间系统对话了英、加、奥、新、纽等国家,重点了解英联邦国家对发源于美国的STEM教育的认知和践行生态,以及给东方STEM教育热的借鉴和思考。  英联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是一个国际组织,由53个独立主权国家(包括属地)所组成;由于历史原因的传承,英联邦内存在某种有益
1  他终于踏上了这块土地。  午后,汽车奔驰着,窗外是陌生的。桃花正旺,一大片,一大片,簇拥在田间。路边还有厂房,铁皮屋顶闪亮。一群鸭子抬着头,在水塘里张望并叫唤。窗外,似乎总有什么牵着他,令他目不转睛。  当湘湖出现时,洪鸣眼前一亮。湖还是以前的湖,湖面开阔,明亮,但是没有三十年前清澈。他把车窗摇下,让风吹进来。风带着涩味,也带着一种熟悉感扑面而来。他记忆的闸门顿时洞开,一些东西在心中复活,一
随着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学校基础教育平台的完善,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各学科的研究中有了更加精细化的发展。本文基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应用软件,结合教师自身特点,以“同屏投影展示空间”为支撑,对地理教学的课堂模式进行了探索。  研究背景  1.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地理空间能力是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空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在中学阶段较为欠缺。  首先,地
摘要:本文以“教育统计与SPSS应用”课程为例,进行了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通过该教学实践,作者发现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改善学习效果。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12-0095-03  研究背景及意义  “教育统计与SPSS应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翻转课堂”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一堂课仅有45分钟,教师如何用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小的精力,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就《微视频制作》一课为例,运用翻转课堂在“支架式”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支架式教学就是通过提供一套适当的概念支架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借助支架,学习者
随着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逐步推进,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微课,是一种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学习方式的资源,是一种面向“学”的资源,也是一种符合学习规律的资源。正因如此,微課受到了师生广泛的欢迎,已有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投入到微课制作与应用的教学实践中。  为了帮助广大一线教师迎接微课的机遇与挑战,本刊于2016年开设了“微课制作工具”专栏,介绍了相关的微课制作软件。其中,既有面向微课初学者的技术,如一学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是全面提升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强调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是每位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其中“必修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共计2个学分,36课时。建议本模块内容在高一年级开始学习。本模块内容是本学科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依据之一。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共同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信息系统与社会》是天津市使用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材,下面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