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快乐的童年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rka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晓敏(为保护孩子和她的家人,文中人名、地名已做处理)非常喜欢看一本书,《不抱怨的人生》。
  对于她来说,最想丢掉的一个抱怨,就是关于自己的出生。
  晓敏有个糟糕的童年
  十三年前,杨晓敏降生在山东Z市某乡村。父亲杨中华和母亲王丽丽从结婚那天起就疙疙瘩瘩的。王丽丽对自己的这段婚姻很不满意,媒妁之言,草草成婚,婚后又发现丈夫杨中华跟普通人不太一样,干什么事都有些迟钝,而且脾气很暴躁,还经常对她动粗。后来才知道,丈夫得过脑膜炎,反应慢。
  熬到晓敏一岁时,王丽丽要离婚。她想带着孩子走,晓敏的爷爷奶奶不愿意。双方争执不下,晓敏的爷爷找人打官司,以王丽丽无经济条件抚养为由把晓敏判给了爷爷。爷爷说,孩子跟着他比跟着她妈强,因为虽然老两口从东北铅矿上退休之后收入不多,但经济状况还是要比王丽丽强一些,他甚至担心以后王丽丽因为没钱会把孩子给卖掉。
  一岁就没了母爱的晓敏从此基本上是跟着爷爷奶奶过日子。爸爸杨中华常年在外打工,只有春节时才回来待上一个星期。王丽丽想念女儿,离婚后不久就回来看女儿,爷爷因为怨恨她抛弃了自己的儿子,只让她看了一分钟不到,就把孩子夺了回去。王丽丽一跺脚,从此再也没上过晓敏爷爷家的门。
  晓敏的爷爷奶奶住在农村,却因为是非农业户口而无地可种,吃的喝的都靠爷爷那一点儿微薄的退休金。奶奶为了补贴家用,就开了个小杂货铺,卖点儿油盐酱醋。日子过得紧巴,但也没苦着晓敏。
  俗话说“砸断骨头连着筋”,晓敏怎么能不想妈妈呢?很小的时候她就想去妈妈再婚的地方找妈妈。爷爷奶奶不能消除心中的怒气,告诉她:“你妈不要你了!”晓敏跟小伙伴们玩的时候,最伤心、最愤怒、最怕的就是听到别人说:“你是个没爸没妈的孩子。”这让她抬不起头来。甚至直到现在,再次回到村子里,她都躲着村里人走。
  晓敏见不到妈妈,而爸爸也在千里之外打工,平时根本没什么联系。晓敏记得有一年快过春节的时候,发现家里来了一个人。“那个人”吃饭的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找个角落吃,从来不跟爷爷奶奶和她在饭桌上一起吃。爷爷说,“那是你爸爸”。这就是晓敏对父亲的第一印象。春节后没几天,爸爸就又出去打工了,晓敏甚至忘记了曾经出现过这么一个人。父女俩连一句话也没说,彼此都没什么记忆。
  杨中华第一次跟女儿正式交流是在女儿上小学一年级的寒假,他还是在临近春节时回到家里。一进门就拉过晓敏问:“考试考得怎么样?”晓敏说:“没得第一,但是也不差。”还没回过神儿来,杨中华抓起女儿就打。爷爷赶紧过来护着晓敏,杨中华气哼哼地找个角落自己待着去了。晓敏呢?莫名其妙地挨了揍,又气又恼。第二年春节回来,杨中华又啥也不说直接问晓敏的成绩。晓敏这次很高兴,说自己的成绩比上次好,有了进步。杨中华愣愣地问:得第一了吗?晓敏说没有。又挨了一顿揍。爸爸觉得,孩子应该考第一。晓敏说,她觉得爸爸只关心学习,特没意思。开学后,她不再好好学了,因为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考好了后,爸爸还打她。
  家里的、学校的暴力
  对于晓敏来说,跟爸爸的冲突还是小事,毕竟一年才见一次,而且还有爷爷护着她。可小学三年级时,她要独自面对无力承担的一件大事。
  那一年,晓敏转学到新学校。学校里有个小团伙,由四个男孩子组成。他们爱打电子游戏,经常缺钱用,以收“保护费”的名义抢钱,谁不给就打谁。晓敏挨打了,回到家满脑袋恐惧,她不敢跟爷爷奶奶说,怕爷爷奶奶责备。
  第二天晓敏说什么也不去上学。在爷爷的一再追问下,晓敏说出了实情。好歹也吃了几年“公家饭”,爷爷马上打了110,警察把四个男孩子带回去讯问。晓敏回到学校后,努力学习,因为她发现,那些小团伙只找学习成绩不好的和寡言少语的同学下手,因为他们没有老师或朋友撑腰。晓敏从此也知道了,有事儿找警察,“警察会保护我”。
  等再过春节爸爸回来问晓敏成绩的时候,晓敏已经开始反抗爸爸的暴力了。她跟爸爸对打,就算打不过也要打。杨中华终于知道自己“管不住”孩子了,对晓敏说:“你不是我的闺女!我本来还以为老了以后能指望你呢,现在你这么小就打我,看来指望不上了。”这句话深深地刺伤了晓敏。
  晓敏的爸爸也有一个不幸的童年
  现在,13岁的晓敏说,她已经逐渐试着去原谅爸爸了。晓敏了解到,爸爸也非常可怜。
  杨中华也是一岁时就失去了父爱和母爱。当时杨中华的爸爸在东北一处铅矿上作矿工,妈妈作为家属在矿上打杂。当时,妈妈突然得了胸膜炎,还要照顾丈夫和杨中华的哥哥,身体很虚弱,又怕传染孩子,最后忍痛把杨中华送回了老家,让奶奶帮着照顾。
  从此,杨中华就在离爸爸妈妈几千公里外的老家跟着奶奶生活。奶奶虽然尽力照顾杨中华,但还是在他三岁的时候出现了疏忽。当时流行脑膜炎,别的孩子打一针就好了,杨中华打了三针还没好,这给他的大脑留下了终生的损伤。杨中华从此反应有些迟钝,别人一秒钟能反应的事,他需要五秒钟。周围的人常羞辱他,亲爹亲娘又不在身边,杨中华变得越来越孤僻。
  杨中华十二岁的时候,爸爸妈妈退休回到了杨中华的身边。爸爸妈妈万万想不到的是,当初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让儿子已经跟他们形同路人。杨中华对自己的父母根本亲近不起来。吃饭的时候,杨中华从不上桌与家人共餐,而是默默地端一碗菜,一碗粥,一个馒头,找个旮旯自己吃。不管妈妈怎么劝,他都没回去过,直到结婚,直到生子,直到现在。一切都已不可挽回了。
  妈妈十分伤心,而且越来越感到这个儿子没法儿成为她的一个臂膀。有一年,杨中华的哥哥考高中,学习很紧张,妈妈又家里家外地忙活,实在忙不过来,就让杨中华帮她洗碗刷锅。杨中华“哼”了一声就去干了。等到做饭时,妈妈才发现,杨中华把碗摔碎了好几个,锅也刷得不干净。她的火就不打一处来,训斥儿子:“做啥事也不中用,真是啥也指望不上你!”杨中华白了妈妈一眼:“我又不是你养大的,你没资格训我。”妈妈愣了半天,抄起棍子就照孩子身上抡去。这是妈妈跟杨中华交流的方式,后来妈妈成为奶奶后还是这样对待孙女晓敏,杨中华也是用巴掌和拳头与晓敏交流。作为挨打者,谁都感受不到爱,虽然施暴者认为“你是我生的我才打你”。一个家族的教养方式,就用这样的办法轮回。   爸爸体谅杨中华,但对这个儿子也无可奈何。儿子很自卑,自闭,而且执拗。兄弟们成家立业后,想帮杨中华一把,给他找了适合他干的工作,他不去,他说要靠自己,就像小时候一样,一切靠自己。杨中华每年都去南方打工,虽然也有工厂要他,但是却是拿他当弱智来使唤。杨中华一年挣的工资没有干同样活儿的工友一个月挣得多。就算这样,他还是常年在外,他在逃避在亲人面前一文不值的感觉。
  晓敏有时候也有这种感觉,在爷爷奶奶眼里,自己一文不值,尤其是在爷爷奶奶怀疑自己的时候、打骂自己的时候。
  家里、学校都没有快乐,逼晓敏选择离开家、离开学校
  上初中后,晓敏转到了Y市上初中,因为爷爷的亲戚在那里当校长。晓敏非常高兴,因为她听说自己妈妈的老家就是这里。
  有一天,晓敏鼓足勇气,走出校门,试着去找妈妈。她在大街上逢人就问,认识不认识一个叫王丽丽的人。从早上问到中午,从中午问到下午。巧的是,下午她竟然问到了从未谋面的姥爷面前。
  晓敏终于见到了妈妈,她为此旷了一天的课。班主任很不高兴。让班主任更不高兴的是,从此晓敏妈妈三天两头来找女儿,带女儿出去吃饭、买东西。班主任认为这很影响晓敏的学习,从而影响班级成绩。
  王丽丽多高兴啊,十年后,她又见到了那个被“夺走”的女儿。她给女儿买雪花膏,买圆珠笔,买漂亮的本子,做十年来一直想做的事。当晓敏把这些东西带回家时,奶奶问,这是哪来的。晓敏不敢告诉奶奶自己偷偷去找妈妈了,因为她知道奶奶不喜欢妈妈,就说是同学给的。奶奶不相信,怀疑晓敏偷别人东西。
  更让奶奶确信晓敏在“偷东西”的是,隔几天后班主任老师打电话来说,晓敏被同学告了,偷别人东西了。奶奶不问青红皂白,摸过一条粗棍子就打晓敏。晓敏解释说,那是亲戚家的一个孩子,跟她在一个学校,相处得有些矛盾,就诬陷她。但爷爷奶奶和班主任根本不相信。“晓敏是个小偷”的传言在校园里越传越广,晓敏在学校里越来越待不下去了。
  对于那段时间的痛苦,晓敏说还有一个是钱的问题。她看到大娘找爷爷奶奶,要求他们把退休金拿出一部分来给她家的孩子,不能把钱都用在晓敏身上。爷爷气得要动手打大娘。敏感的晓敏不想再用爷爷的钱上学,用爸爸的似乎更不太可能。她想让妈妈来供养她上学,可是在跟妈妈接触的那段时间,妈妈从来没提过要抚养她这回事。她开始怀疑妈妈是否真正爱她。
  似乎无路可走,上学也很痛苦,连个朋友都没有了,在春节时又跟爸爸吵了一架后,晓敏决定不再去上学了,她想“出去”看看,就这样,动了出走的念头。
  心理咨询师分析:
  孩子离家出走,这其实在发出信号:“这个地方我不喜欢。”这是孩子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如果家里有孩子离家出走,需要家长深刻反省,找出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生存环境,从而留住孩子。
  对晓敏来说,虽然爷爷奶奶在生活上给了她很好的照料,可心理上她对母爱的向往却没有得到满足。其实离婚并不就意味着孩子爱的缺失。如果离婚后的父母不相互指责,如果爷爷奶奶不在孩子面前指责孩子的母亲,允许孩子经常和爸爸妈妈见面,同样可以维护孩子内心的安全感,而安全感是孩子成长的第一需要。如果离婚后一方贬低另一方的不好,会让孩子越发觉得被贬低的那个人好,如果阻止孩子见另一方,孩子反而会想尽办法去见。孩子会对那个离开的一方充满了幻想。孩子也会本能地对离开的表示忠诚。
  当有人说孩子不好,家长不要责备孩子,静下心来,听听孩子怎么说。就算孩子真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也一定有他纯良的动机。比如对别人说晓敏偷东西的问题,如果爷爷奶奶能像“遭遇收保护费”时那样,站出来保护晓敏,耐心询问孩子,就能明白事情其实不是他们想的那样。孩子撒谎,是因为爷爷奶奶不想听真话。
  孩子都有一颗敏感的心,大人之间的矛盾,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进行讨论,否则,孩子可能会做出一些幼稚的判断和决定。比如晓敏的大娘和爷爷之间的争吵,让孩子觉得不能再用爷爷的钱,从而加重了孩子心理上的负担。
  家庭的模式往往会一代代传递,比如晓敏的爸爸有个不幸的童年,长大后的他会选择外出打工(另一种方式的流浪),而晓敏,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延续了爸爸的行为模式,在遇到问题时,只会用逃避的方式来解决。要打破这样的模式,需要一些外在的力量,引发晓敏深入地思考:想一想是否还有别的选择?是否还有别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家庭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其他文献
那些曾经尽自己所能帮助过晓敏的人们,晓敏一直记得他们。他们又有什么话要说呢?  @李卉(山东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处长):山东省民政厅自2010年起在全省开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共救助送回流浪未成年人5133名。自2013年起开展以“合力保学、快乐成长”为主题的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流浪现象。当然,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依赖是天然的,是成长过程中最好的养料,政府
期刊
打孩子,促使孩子流浪的最后一股力量  到了开学的日子,晓敏跟爷爷奶奶说:不去上学了。爷爷和奶奶认为,不去上学也好,晓敏在学校“偷东西”的事太给自己丢人了。  村里很多人靠种牛蒡赚钱,到了种植季节都是雇人帮忙,干一天给40块钱。奶奶让晓敏去帮人种牛蒡,晓敏不干。又不上学,又不干活,奶奶觉得晓敏耍赖。  恰好当时三叔回来探亲,爷爷奶奶就让三叔带晓敏去北京见见世面。三叔在北京开了个店铺卖五金,小日子过得
期刊
爱有对错吗?  有!  “粗暴的爱”“一切从父母想法出发的爱”,都会让孩子感受不到爱,不但感受不到,还有反作用,而是反作用。虽然家长着急上火,以为自己在用爱拥抱孩子,实际上孩子感受到的是——把他们推了出去!  当孩子感受不到家的温暖时,很有可能就会选择离家出走。就像我们采访的这个流浪儿童,她也知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爱她的,但感受到的却是家人的反向表达,于是一次又一次地离家出走。  出走并不是末日,
期刊
复旦大学医学院的研究生林某,毒死了室友黄洋。一位英年早逝,一位锒铛入狱,两个孩子,令人心惊。或许,这两位高智商的名校研究生在用生命警示我们:我们的教育中缺少生命教育,仅仅成绩好是不够的!同时,大家开始高度关注:嫉妒是怎么产生的?当我们嫉妒时,该怎么办?家长也开始恐慌,宿舍还能住吗?同学还能相信吗?  我们请来各路专家、神人、读者,就此事来了一场大讨论。您又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心理专家——  @戎
期刊
救助站工作人员刘子阳送给晓敏一本书——《不抱怨的人生》。晓敏很喜欢,她希望自己不再抱怨。之前有媒体记者采访她的时候,晓敏哭着说:“我恨爸爸妈妈,他们为什么生我却不养我?再也见不到父母,也行,永远不后悔。”那是孩子的气话,这一次,晓敏想去试着原谅爸爸妈妈。  流浪的孩子终于回到妈妈的家  晓敏主动敲开了妈妈家的大门。  妈妈很高兴晓敏回家,同时她还要做一件事,她拿出当年的离婚证来给晓敏看,她希望孩子
期刊
给孩子认同,首先要有正向看事情的能力  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不能真心地称赞孩子,你一定能真心地挑剔孩子。父母都知道给予孩子认同是多么重要,但是首先,父母必须要有正向看待事物的能力,有认同的能力。如果你不能够认同自己、认同这个世界,你也无法给到孩子认同的滋养。  有一位妈妈来找我咨询,她担心自己的孩子太消极了。有一天她和孩子一起读一个古老的西方故事,故事说的是在原始部落时期,有一位英勇的猎人为了保护
期刊
儿子上二年级了,从小就很独立很要强,干什么都要争第一,就连每天上学都要第一个到班上。最近一次期末考试,他所有的成绩都很好,只有一门语文比他的好朋友低了两分,想不到他回到家,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哭了两三个小时,而且一连几天都闷闷不乐,说下次考试如果不打败他的好朋友就没脸见人啦!回想起他上幼儿园时就事事占尖,主动要求当小主持人,还主动要求学英语。一次跳绳比赛,他没得第一,回到家就自己练习,练到很晚了,我们
期刊
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占总数的一半。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像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1、不该过度开发孩子智力  原以为在德国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  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道: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
期刊
ipad——唉!pad。一个“唉”字,几多焦虑几多愁。  1岁半的孩子迷上了ipad  乔布斯很伟大,能让不到一岁的孩子,在几分钟之内学会用一根手指操纵ipad。掌控感让孩子多嗨啊,加之像我这样的造孽妈从那上面打开儿歌视频给孩子看,于是,迷上了。  迷到什么程度?才2岁的孩子,不给看ipad就不吃饭!不给看就不睡觉!不给看就哭!连出去玩都要让我们拿着ipad,否则就尖叫……当然,我这个软弱的妈妈在
期刊
小蜜蜜baby_song:我有点着凉感冒,服用了“同仁堂感冒清热颗粒”,如果继续哺乳我担心会把感冒传染给宝宝,我是不是该暂停母乳换成奶粉啊?姥姥现在强烈要求我暂停母乳,担心得不行。  常用的治感冒的中成药对母乳影响不大,不需要停喂母乳,不要“因小失大”。但妈妈除了喂奶时间之外,尽量少直接接触宝宝。喂奶时洗净手,还要带个口罩,防止传染宝宝。  soaringtxb:我家男宝宝刚出生21天,睡觉时常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