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和谐社会奉献光和热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ind54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一向是全球企业界的热门话题之一,最近一两年,国内企业界也开始频频将“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家评价体系中一个核心的考量指标。但关于什么是社会责任,却往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将社会责任窄化为慈善、捐款等外在举动,有的则将其归于关乎企业家道德水准的抽象范畴。对这个问题,香港实业家、社会活动家吴伟光先生给出了与众不同的、令人信服的定义。
  —— 采访札记
  
  他,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雄厚的根基,却从一个出身贫寒的“打工仔”,成长为名振商界的“物资回收大王”,演绎了一个白手起家、成就辉煌事业的商界传奇;
  他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近四十载,历尽风雨、备尝艰辛仍痴心不改、无怨无悔,目的就是为了造福大众,为建设和谐社会及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他身兼仁爱堂咨议局委员、新界区体育协会永远副会长等多个社团职务,在繁忙的商务之余积极投入公益慈善事业,热心服务社区、济众利群,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许;
  他有着一颗赤子之心,有着一种“博施济众”的胸怀,多年来秉承 “爱国、爱港、爱乡”的精神,积极参与各项社会事务,赤诚回报祖国、支援内地经济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他,就是香港新界货运商会主席、海港(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常务理事吴伟光先生。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都不难发现他身上的闪光之处,这些闪光之处聚集成一点,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为和谐社会奉献光和热”,这既是吴伟光先生的人生理想,也是他多年来服务社会、造福大众的真实写照。
  
  【创业历程篇】:缔造商界创富传奇
  
  吴伟光先生拥有多个不同的职务和头衔,可以说,在每个领域他都有着出色的表现。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的创富故事,堪称白手起家、终创大业的商界典范之一。
  吴伟光先生祖籍广东番禺,1945年出生于香港屯门区青山湾一户水上人家。父亲给他取名“伟光”,是希望他将来成就伟业、光宗耀祖,可以说今日吴伟光先生取得的成就早已应验了这一层寓意。但在他年幼时,由于家境困窘,没有条件获得良好的教育,只断断续续地念过几年书。在他求知欲正强的时候,却因为家中经济拮据而被迫辍学,投身于打工的行列,以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维持生计。
  “自古磨难出英雄,从来纨绔少伟男。”在那段充满艰辛的日子里,小小年纪的吴伟光下海捕过鱼、当过羊毛衫厂学徒、趸船工人,还收买过废料,深入接触了不同阶层的人,也深深感受过世态炎凉。多少辛酸往事,真是不堪回首。但或许正是由于这样艰苦的环境造就了吴伟光先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他深知:自己虽然出身于贫寒家庭,但不能怨天尤人,要改变现状,就要凭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凭自己的双手开创一番事业。因此,无论做哪一行,他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不怕苦,二不怕累。
  吴伟光先生的环保废料回收事业及集团创立于七十年代。1970年初,香港政府推行全港性大规模清洁运动,这件事对他启发很大。当时,香港政府每天从清洁过程中收集到的垃圾多达数万吨,当中有很多是可以循环再造的废纸及废铁,如果能把这些废料回收加工处理,便可以成为工业生产用的原料,协助厂商降低生产成本及增加工业产品的竞争能力,更可达到善用地球上有限资源,造福社会的效果。吴伟光先生便凭着这个信念,于1972年在香港开设海港废纸五金公司,由一间小规模废品收集站作起点。当年,他的回收废料业务在发展初期遇上不少困难,但他一直抱着凡事用心去做,永不言败,锲而不舍的精神,一一克服这些难关。
  有了自己的一份事业,但吴伟光先生并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而是继续拼搏,奋力前行。难能可贵的是,他从来不埋头傻干、蛮干,而是在工作中善于观察、学习和思考,凭借他聪明的头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知识,为日后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苍天不负苦心人。在几十年的奋斗中,他先后创办了10多间公司,投资额高达数上亿元。其投资地域并非仅限于香港,在大陆亦有多项大型投资。
  1979年,吴先生踏足中国内地,尝试在南昌经营中港废铁贸易生意。 后于1982年成立了海港铁仓有限公司,经营进出口废铁,废纸业务,并遍及欧盟、美国、加拿大、台湾、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及中国华南城市;之后,吴伟光先生为加强其环保废料回收业务管理及发展,遂积极进行企业的现代化改革及实行西方先进集团式管理。
  八十年代中期,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稳步推进,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祖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吴伟光先生在为此感到欣喜与振奋之余,头脑中也跳跃着到祖国内地发展事业、实业报国的思想火焰。他顺应外商纷纷到祖国大陆投资的热潮,独具慧眼地选择了交通方便、地理环境优越的东莞市南部,先后投资办起了废五金加工厂和占地180亩的东莞翠湖山庄,发展兴建泰式宫殿酒楼及娱乐业,并发展房地产和旅游业。
  1996年,吴伟光先生引进英资怡和集团,与东莞市外贸局合作,成功创办了东莞海胜货运服务有限公司,每天派船于香港至东莞码头运载货柜,为促进国家运输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吴伟光对香港经济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他以商界奇才的眼光,精辟地分析,认为回归之后,香港作为亚洲乃至世界的金融、贸易和货运中心,经济环境不会有大的波动。同时,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将会更加紧密,特别是广东,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已成为香港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因此他对内地的投资也不断加大。
  1998年,吴伟光先生在广东创办了东一五金厂;2001年,又在广东购了买数十亩土地,创立了海阳贸易有限公司,经营环保废纸回收中心及废五金加工;2003年,他又与广州环卫行业协会合作经营广州环卫回收中心,继续扩展中国内地市场。
  人的一生,求上则可能居中,求中则可能居下,求下则必不入流。所以,人生应当高瞻远瞩,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生命的潜能,事业才能做到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辉煌。吴伟光先生拥有坚强的品格和永不放弃的信念,为了实现人生和事业目标,他跨越了一道道的坎坷,承受了数不尽的艰辛,才取得今天的骄人成就。
  正如《文化时报》1997年4月8日的一篇文章当中所言:“几多寒微出众卿?这位出身寒微的平民创业者,在漫长的岁月里凭借勤奋和智慧走进了富豪的行列,他的脸上和眼神中显示出来的从容不迫和气定神闲,证明了他不是那种洗脚上田的暴发户,而是已经培养出了某种贵族才有的气质和风度的人。吴伟光从收废品开始的致富历程,被香港传媒誉为“新界的童话”。的确,通过30多年的奋斗,吴伟光在香港新界屯门区的高尚地位,如今已是不可动摇……”
  
  【海港(国际)集团篇】:善用资源造福人类
  
  再生资源回收是一项涉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的事业,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也正是吴伟光先生从事这个行业将近四十年,虽备尝岁月艰辛、历尽市场洗礼仍痴心不改、无怨无悔的根本原因。吴先生最值得敬重的一点是,他并不是像其他人那样仅仅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当作企业赚钱的手段、创造财富的跳板,而是真心诚意、脚踏实地把它当作一项长远的事业来做,投入自己全部的汗水、心血和智慧。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做成一项造福社会、惠泽大众的伟大事业!
  走进位于东莞市广东海阳物资回收有限公司,只见整个厂区占地面积非常广阔,但是非常整齐明亮、井井有条,完全不像是一个屯集废旧物品的“大本营”。走进厂区内部,只见工人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在忙碌着,每个不同的生产部门都有明确的分工,忙而不乱。工人们将所有的废纸、废铜、废铁、废胶分门别类,进行手工分拣,每个大类都分成若干小类,然后再分别打包、存放。一叠叠废报纸经过打包机,被压制成整整齐齐的方块状,令人叹为观止。
  吴先生介绍说,海港(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一直本着“回收废料、循环再造、善用资源、造福人类”的社会信念为宗旨,可为客户提供专业回收处理废纸、废铁、废不锈钢、废五金及废塑料等货品的一条龙服务,年总产量超过数十万吨。
  自1970年创立开始,不断引进德国、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家及台湾地区的先进生产机械设备,并增加运输及码头装卸泊位等配套设施以及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从而不断提高服务水准。该集团属下成员公司有:海港铁仓有限公司、海港废纸五金公司、鸿利达发展有限公司、金转有限公司、东莞市海阳贸易有限公司、广东海阳物资回收有限公司。
  如果把海港(国际)集团比做一艘驰骋市场的旗舰,那么身为领军人物的吴伟光先生无疑就是其掌舵人。能够驾驭这艘旗舰乘风破浪、扬帆疾进,无疑是具有非凡的掌控能力。而吴伟光先生独特的用人理念恰恰足以体现这种掌控能力的一个侧面。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吴伟光先生认为:每个人固然都有他的短处,但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如果一个管理者只看到下属的短处和缺点,动不动就批评、责备,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一个高明的领导者,应多学会尽可能多欣赏下属的长处、容许他的短处,要适时地经常表扬下属做得好的地方,这样才能激发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发现并运用一个人的优点,你只能得60分;如果你想得80分的话,就必须容忍一个人的缺点,发现并合理利用这个人的缺点和不足。”吴伟光先生的这句话饱含新意和哲理。
  企业家的特质、个人魄力、工作风格和经营哲学等影响着企业文化,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孙子兵法有一句在当今商界仍然同样具有现实意义的用兵之道:“上兵伐谋”,意指用兵贵在谋略与思想。海港(国际)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绝非出自偶然,成功背后的必然因素,是吴伟光先生非凡的战略眼光与超前的商业意识。
  早在创业之前,吴先生就对机械的兴趣特别浓厚。当他还在一间废纸公司打工时,每逢公司购进新机器,他必定要仔细地看个究竟。每一个按钮、甚至每一粒螺丝,他都会认真研究一番,不用花多长时间,他就会熟悉整个操作程序。“天生我材必有用”,在他创办公司之后,得以将其在机械方面的天份更充分地发挥出来,并且在公司内部旗帜鲜明地倡导不断改进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努力提高集团生产力的创新精神。在他的带领和推动下,海港(国际)集团积累三十余年废纸回收及打包机设计经验,推出全新环保机械HK130T全自动废纸打包机,产量最高可达每小时30吨,其产品平滑整齐,减省货品存放空间及大大节省了运输成本。同时,海港(国际)集团自主研发的另一款环保重型金属剪切机——鹰头剪,采用了专利技术的钳口型刀刃及特殊工艺,在剪切铁通、空煤气瓶等圆形物料时,被剪件不会滑动或滑落工作台,弥补了传统金属剪切机的不足。
  吴先生一直非常注重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来提升效益。海港(国际)集团之所以能够稳健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除有赖于先进的机械设备和一流的配套设施外,拥有高效率的部门化管理及高素质的员工是其重要保障。
  吴伟光先生尤为注重对员工的培训,他认为只有让员工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技能、实现自我增值,才能使企业保持充沛的生机和活力,才能推动企业不断成长。为此他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在他的倡导之下,海港(国际)集团每年都会定期对各级员工推行有关专业知识、质量意识、机械操作技术、管理理论的培训,还经常外派员工参加各种培训,以提升管理水平和团队精神。同时集团非常重视提升企业员工敬业乐业的精神,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加强企业环保特点,强化团队的知识及凝聚力,促进企业良性竞争力。除此以外,为深化与客户的联系,海港(国际)集团会定期派员到客户的工厂拜访及听取意见,并将客户的建议实时向相关部门反馈, 以便作出相应改善。
  “不断提高可循环再造产品的质量”是海港(国际)集团一贯的服务宗旨和前进动力。海港(国际)集团每件产品,从回收、处理 (拣选、分类),到压缩包装的过程, 都是经过专业人员科学监督再配合先进机械设备生产而成。所以30多年来,海港(国际)集团的产品质量都一直受到广大用户赞誉和推崇。
  
  
  【社群服务篇】: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作为一名杰出的企业家,吴先生一方面励精图治、悉心经营,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另一方面热心参与各项社会事务,对公益慈善事业不遗余力,用更直接的方式回馈社会。“服务社会,促进就业,发展工商”,是吴伟光先生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他认为事业有成之时回馈社会是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
  吴先生不仅是一位商界俊杰,也是一位社团精英。早在1978年,他就开始参与社区服务。那时候,由于生意繁忙,往往只是一个赞助人的角色。到了1987年,他已经把很大一部分时间放在直接参与社区服务上,虽然对生意或多或少地会产生影响,但仍然无怨无悔,乐此不疲。他说牺牲再多也值得,因为社区服务工作是一件最有意义、最让自己开心的工作。
  吴伟光先生先后出任多个慈善团体的重要职务:包括:仁爱堂主席、新界区体育协会主席、屯门体育会主席、仁爱堂刘皇发夫人小学及陈黄淑芳纪念中学校董、屯门医院筹款委员会委员、博爱医院名誉顾问、屯门敬老院副会长等等。
  吴伟光先生认为立人立国,教育乃万年根基,根深才能叶茂,振兴教育,才能振兴中华,而普及青少年教育,尤为整个教育之基础,因此他十分关心地区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多年来,他为教育事业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都是有目共睹的。
  作为多间学校的校董,他长期积极参与推广和筹备多项有益身心的体育、康乐活动,让青少年可善用空余时间参加锻炼、增强体质,藉此降低青少年误入歧途的可能性。很多人关注教育可能流于形式,而吴伟光先生则站得很高、看得很远。对于学校的青少年们,他不仅考虑到如何尽可能地让他们多学到知识,而且非常注重培育他们的道德观念、意志品质,很早就开始帮助他们培养面对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包括将来怎样见工、怎么做好第一份工作、怎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并且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引导他们,以期为社会、国家造就更多的栋梁之材。此外,他还曾多次向香港政府教育署提供改善和加强教育质素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吴伟光先生非常关注地区老年人问题,并定期联同地区慈善团体探访独居老人、安老院和医院病人。他还以已故父亲的名义创办仁爱堂吴金玉纪念老人中心,赞助兴建香港赛马会屯门盲人安老院水力治疗池等。
  由于他在社会服务方面贡献卓著,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正如仁爱堂吴金玉纪念老人中心一位年近九旬的阿婆所说:“吴先生对我们很好,像亲人一样关心和照顾我们……”香港新界乡议局刘皇发主席也曾称赞他说:“我认识吴先生将近30年了,他确实是一位不平凡的人,白手创业,而且时刻关心、服务社会,支持和推动老人的福利事业,对服务社会的热心从来没有改变过……”
  1992年,吴伟光先生获得英国女皇伊莉沙白二世颁授的荣誉奖章(Badge of Honor);1996年6月,他又被英女皇邀请参加英国白金汉宫庆祝英女皇寿辰园游会。
  吴伟光先生表示:“我出生于贫困家庭,深明个中之苦。因此,我参与社区服务,纯粹是希望尽自己的一点力量,帮助真正有需要的人,并非为了追求什么荣誉。我并非巨富,财力有限,但是不能等到自己成了巨富后才回报社会,而应当有一分热发一光。”
  “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吴先生正是秉承这种精神默默地奉献自己的爱心,这些都足以说明,他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对我而言,生命并非短暂的烛光,它是一支光辉的火炬,此刻为我所拥有;在交给将来的世界之前,我要使它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也许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才能对吴伟光先生的胸襟和气度有更深层的认识。从他为社会所作出的积极贡献当中,人们不难读懂他的仁爱之心、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爱国爱港篇】:丹心报国真心爱港
  
  吴先生认为: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他有责任、有义务为香港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一个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他更应当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民族的兴旺发达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发散出身上的每一分热、每一点光。
  本着“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思想,他参加了香港和内地的多项社会活动和社团事务,并多次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比如1995年他在参选香港立法局议员时,就曾提出如下政纲:压抑通胀,制止无理加风;加速改善屯门公路,争取铁路延至市中心;发展工商业,落实基本建设;整顿治安,提高警队效率;支持旧区重建,落实公屋保安;增强福利,照顾老弱病残;改革教育,培育青少幼年;改善医疗制度,反对收费与成本挂钩;加强管制药物,防止青少年滥用;维持简单低税制,吸引工商投资;监管输入外劳,防止滥用;加强环保意识,检讨海事政策,取消过时条例;强化海岸设施,配合港口运输;加强中港沟通,达到平稳过渡。
  目前吴先生担任的社会职务主要包括:浙江省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特邀委员、广东省海外联谊会理事、东莞市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前新华社香港地区事务顾问、北京清华大学历史系发展顾问、新界货运商会主席、新界厂商联合会名誉会长、广州外商投资企业商会副会长、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员、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常务理事等、广东省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广州环卫行业协会理事,广东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外商投资企业商会副会长、广州市海珠海外联谊会顾问等等。
  吴先生不仅热心为香港民众服务,更时刻心系祖国、关注内地同胞的生活状况,将爱国爱港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香港回归之前,部分香港同胞心存疑虑,纷纷移民海外或撤出内地投资,但吴先生却对回归之后的香港充满信心,坚决留在香港继续发展事业,而且不断加大在内地的投资。
  1994年,吴伟光先生被新华社香港分社委任为香港地区事务顾问,他尽心履职,曾就香港基建问题赴北京向国务院反映意见;当年,他还就中港海域治安问题,赴广东省公安厅反映实际情况和有关建议。
  1996,他每个月几次乘飞机往返于北京和香港之间,目的是为了更多地了解祖国,并到北京清华大学进修中国政治经济研究课程。他曾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个香港人,一个中国人,了解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对我来说比什么都迫切。”他还撰写了一篇题为《增强投资大陆的信心》的文章,文中写道:“在中国政治经济研究课程的学习中,我获益良多,尤其是在如何处理在大陆投资的问题方面,得到新的启发和信心。”
  1996年至1997年间,吴先生还积极参加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的各项活动,包括在香港新界屯门区主办迎接回归100天倒计时的大型海陆空庆祝活动和电视晚会,以及在东莞翠湖山庄自筹资金树立香港回归倒计时宣传大牌面,并举办一系列的庆祝晚会,藉此向香港、内地及海外同胞广泛宣传香港回归的讯息,唤起同胞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1998年,吴先生得知国内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不仅自己捐款捐物,还动员公司的全体员工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
  1999年4月,吴先生应浙江省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之邀,成为该会特邀委员,在为浙江省政协与港澳台侨胞的联谊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4年初,香港一些社会人士对中央政府处理香港释法问题颇有异议,并导致一些分化行为。吴先生针对这一情况,以新界货运商会主席名义,团结会内委员维护基本法、支持中央政府,并于当年4月份在报章刊登了“登记做选民,投票选贤能”的启示,鼓励业界同仁和亲友登记做选民,藉此呼吁广大香港民众积极参与投票,选出真正能为香港服务的贤能之士,推动香港社会的繁荣稳定。
  吴伟光先生是一位很有责任感的人,他说:“祖国好,香港好,祖国的建设,我也有一份责任。”正因为如此,他仍然在时刻寻求报效国家的最佳途径。
  
  后 记
  
  相信所有见过吴伟光先生的人,都会对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身材魁梧,浓眉大眼,鼻直口方,英气勃勃。与笔者一席交流,吴先生侃侃而谈、言之有序、条理分明,令人难忘。
  “天道酬勤,达而不懈。”多年来,吴伟光先生每天都在不停地忙碌。作为一个集企业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等多个身份于一体的公众人物,他每天要处理的事确实很多,忙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但他却总是保持着达观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的工作态度,让人感受到一种卓越企业家遨游商海胜似闲庭信步的从容与超然。
  难能可贵的是,吴先生从不讳言他过去的艰辛岁月,他说:“我觉得做人不能忘本。坦白了我的出身,如果有人因此不跟我往来,也无所谓,总胜过我故意隐瞒一些什么,让人对我有过分的期望,日后却大失所望。这不是我为人的宗旨。其坦诚、朴实的磊落胸怀,由此可见一斑。
  吴伟光先生虽然早已功成名就,但他始终保持着谦虚、朴实的本色,而且不断进修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他认为,自己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除了长期的勤奋拼搏之外,还在于对各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在少年时期,由于家境不好,他十多岁才有机会念书,但仅仅读了几年小学就被迫中断了学业。创业开始后,又由于工作繁忙,始终没有系统地钻研学问,但他自己从来没有放弃过任何学习的机会,总是见缝插针、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认真学习经营、管理、投资、语言和历史等各方面的知识。
  吴先生表示,他将继续投身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事业,引领海港(国际)集团为推动我国的环境保护、建设和谐社会、造福大众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使命,我将为之奋斗终身!”吴伟光先生充满信心地说。
  短短数小时的采访并不足以探寻出吴先生全部的光彩人生和精神风貌,短短数千字的篇幅亦不足以全面反映出伟光先生全面的卓然风采和人格魅力,但正如人们常说的“一滴水珠可以折射出七彩阳光”,读者或可管中窥豹,并从此有所领悟、得到某些启示。
  岁月如歌,吴伟光先生的人生亦如歌。放歌人生,寻找生命的制高点,他豪情依然,情怀不改,为人为商,一如既往。至于他将创造什么样的新成就,书写什么样的新篇章,不如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人生格言】
  点点滴滴的积累,再加上决心、用心和勤奋,定能造成大成功
  ——吴伟光
其他文献
很久以前就听说过邓朱锦韶女士的故事:她曾经是一名体操运动员,后来却奇迹般地在内地成功创办了一个又一个工厂,被人誉为“办厂天后”……  于是,笔者的脑海里便呈现出了一个干练、美丽女士的形象。后来,和邓朱锦韶女士的会面让我们有了几分“猜对了”的得意。    忧无用开心第一    记 者:请问邓太您的保养秘诀是什么?  邓朱锦韶女士(以下称邓太):(笑)心态对保养非常重要,开心第一。古人是“先天下之忧而
期刊
他是玉器世家的第五代传人,但他涉足玉器界却不是家族遗传的必然,而是在这样的家族氛围中吸收了玉的灵气,练就了弄玉的禀赋,这也注定了他要走经营玉器这条路。四十余载积累起来的经验,他已然成为香港玉器界的泰山北斗。然而,在自己热爱的玉器业取得成就的同时,他还把自己的精力和财力放在了更广阔的公益事业上,除了担任玉器业工商会有限公司主席之外,还担任着圆玄学院副主席。曾出任仁济医院董事局主席、香港道教联合会慈善
期刊
在香港,很多人对“周伯展”这个名字耳熟能详,因为他是香港著名的眼科专科医生,在眼科医学领域声誉卓著,被盛讚为“眼科圣手”,也是深受广大眼疾患者信任的“爱心医手”;  在内地特别是一些边远省市,也有不少人念念不忘周伯展医生这位“光明使者”,因为他曾作为令国际医学界瞩目的“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的“复明大使”,为内地许多白内障患者送去福音、带来光明。但如果将对周伯展医生的认识仅仅停留这个层面上,仍是不全面
期刊
2007年8月3日,澳门英皇娱乐酒店隆重举行了“2007世界杰出华人奖暨美国西亚拉巴马州大学荣誉博士学位颁奖典礼”。  “世界杰出华人奖”旨在表彰在行业具有突出成就、并积极投入参与世界华人公益事业的华人精英,多年来已在全球华人中形成感召力,影响日益扩大。此次盛会,曾宪梓、霍震寰、郑明明、杨受成、王治郅等18位华人获颁本届“世界杰出华人奖”。这 18位获奖者来自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界别,其中有一位业绩
期刊
天地玄黄龙族荣光 你秉承祖志续写华章  积善行德星火闪光 你气宇轩昂博厚深藏  两岸三地笃思相望 你厚德载物步步铿锵  同祖同根同愿同向 你念念不忘民本为上  倡树新风善心弘扬 你与时俱进引领风尚    ——题赠邓肇轩先生      14岁时,年少的他一个人勇敢地背起行囊,飘洋过海前往英国,开始求学的辛苦历程;  20岁时,青年的他已经成家立业,明确了自己人生未来的方向  34岁时,他已经全面接管
期刊
孔子有言:“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意指“明智的人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礼记·中庸》也说:“知(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可见智、仁、勇是儒家所主张的道德规范。  那么怎样才能达致智、仁、勇的境界呢?香港比富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主席、佳富达(国际)投资控股公司总裁李鋈麟先生的追求和理念对此作出了生动的注解——以推动环保与循环经济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己任,以不
期刊
清人龚自珍有两句脍炙人口的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落花有情,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奉献自己,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诗人藉此表达了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在热切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情怀。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少具有这种奉献精神的人。香港的王惠贞女士就是一位代表。  在王惠贞女士心目中,香港就是一树馨香四溢的紫荆花,她愿以不懈的奋斗、无私的付出表达
期刊
化学工艺和钟表有什么明显的关系?非业内人士可能百思不得其解,王乐得先生说,钟表的镀金往往存着一些争议,镀金就需要化学工艺的专业。而他本人,不仅了解钟表行业,而且曾任香港钟表业总会主席。  40岁的时候会想着去创业吗?回答会的人也许并不在少数,但王乐得先生不仅想到做到,而且成功了。在自己身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亚洲区行政总裁的时候,他选择了离开。他笑着说:“我一直就喜欢做环保,如果再不走,我可能就跑
期刊
13岁时,他走进了香港的一家机械厂,用四年的时光编织着少年梦想,拼搏的汗水在他行进的道路上写下“勤奋无价”;  25岁时,他选择自主创业,开办通用制造厂,树立“惠家”家用小电器品牌,履行一名男子汉对家庭和社会的双重责任——用坚强的双手去实现个人价值和创造社会价值;  三十余年后,当他的一叶商舟在勤力远航中驶向风平浪静的海面时,回馈社会的动力让他的人生之舟寻找到新的海域,满载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向着“
期刊
18岁,很多人还在上学,他则通过考试正式成为了中银(香港)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  40年,很多人也许已经跳槽无数。他却一直在“中银”耕耘着并将继续为之奋斗直至退休;  92万,这是某笔账一天的利息。在常人眼里,银行一天的利息微不足道,而他用智慧为国家挽回了这笔损失。  1996亿,相当于1998年香港政府财政所有的一半。而这笔巨额土地基金资金的获得离不开他的管理与贡献。    他就是——吴亮星先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