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地玄黄龙族荣光 你秉承祖志续写华章
积善行德星火闪光 你气宇轩昂博厚深藏
两岸三地笃思相望 你厚德载物步步铿锵
同祖同根同愿同向 你念念不忘民本为上
倡树新风善心弘扬 你与时俱进引领风尚
——题赠邓肇轩先生
14岁时,年少的他一个人勇敢地背起行囊,飘洋过海前往英国,开始求学的辛苦历程;
20岁时,青年的他已经成家立业,明确了自己人生未来的方向
34岁时,他已经全面接管数十家公司,秉承父业,肩扛一份义务,头顶一份责任——他就是邓肇轩先生。
今年刚34岁的他,有着西方人的勇敢和浪漫,也有着东方人的善良和稳重。在他的身上让我们感受到青年才俊的企业家风采,也感受到了华夏儿女的慈善家大观。从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中,我们感悟到了什么是创新和开拓,什么是传承和发扬。
守业创新男儿当自强
他是一位年轻有为、刚柔兼济的商业骄子;他看上去是那么的儒雅俊朗、文质彬彬、举止亲切有礼,仪表不凡;他为人也总是谦虚、务实而低调。
邓肇轩先生出身在家教开明的家庭,父亲邓国容先生是香港有口皆碑的实业家和慈善家,在香港,经过三十多年的打拼,打下了一片河山。拥有和栢实业有限公司、敏龙企业有限公司、龙赐有限公司、黄帝祠有限公司等数十家实业公司,在地产界也是负有盛名。
或许有人认为,出身于“名门之后”的青年可能会很浮华,个人的成就、名望在一定程度上得益家族的传承、父辈的庇荫。可是这种说法放在邓肇轩的身上却是颇有偏见的。
邓肇轩于1973年出身在香港,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在小时候就受到父亲邓国容先生独立意识的培养。因为是长子,就必须要能够独当一面,邓肇轩自小就具备这种意识,14岁时,便一个人背起行囊坐上飞往英国的飞机,开始一个人辛苦的求学生涯。对于一个还处于少年时代的他来说,在异地求学面临着太多的困难,语言的沟通、外籍同学的相处、各国生活习惯和风俗的截然不同等种种问题 。“面对问题,我就告诉自己‘男儿当自强’”。
1998年,邓肇轩先生从英国伦敦南岸大学建筑测量系毕业后回到了香港,本可以在家族企业任一职务,舒舒服服的享受年轻的人生,然而,他却放弃唾手可得的舒适,选择在别的公司做个最基层职员,两年多的时间从最底层锻炼,他做得得心顺手。2002年,父亲邓国容先生将几家公司全面交给邓肇轩打理。在父亲眼里,长子品行可靠、能够承担责任、为人真诚,人际关系好,敢于挑战,事业交给他就一定会稳健发展。
人们常说江山易打难于坐、事业易创难于守。涉足商业后的邓肇轩身上兼具两种思维性格,一种是由其父亲言传身教而秉承的传统观念,另一种则是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的机动灵活,顺时应势的时代精神。他将工作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稳定发展父亲创立的房地产事业,另一部分是逐步渗入金融市场,开拓海外证劵、金融、地产等业务,更加国际化。接管家族企业后,邓肇轩把握住每次机遇,投资多处房地产,连战连捷,获利颇多,家族事业稳步发展。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邓肇轩既承秉了父亲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作风,更以现代眼界、胆略和学识为家族企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引领集团与时俱进、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邓肇轩的成就足以证明他是一位守业和创业俱佳者。但他历来是一位行事非常低调、求真务实的人、在谈到自己目前所取得的成绩时,总是再三谦称自己没有做出什么值得炫耀的成就,同时他还满怀感激之情谈到:“父亲一直教导我们要自强自立,不怕困难。”想必只有父亲教子有方,自己能够自强不息才会有今日之杰出成就。
追思祖德兴建黄帝祠
赫赫始祖、轩辕黄帝,中华之魂、民族之根。天地玄黄,华夏之萌,以轩辕为尊。拜黄河为母,以神龙为图腾,创立‘华’联盟,始称“黄帝”。中华,由此而生。祖有功,宗有德,血脉崇拜是中华民族祭祀先祖的缘由,自古至今人们对黄帝的祭祀从未间断。
《史记》载:"黄帝崩,葬桥山"。据《太平御览》:"黄帝既仙去,其臣有左辙者,削木为黄帝之像,帅诸侯朝奉之。"从史料记载,可以看出,从轩辕黄帝仙逝后,对他的祭祀活动就开始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一部对先祖慎终追远,对先祖文化发扬光大的历史。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始。轩辕黄帝被所有炎黄子孙隆重祭拜,历代帝王都以至诚孝心祭祀黄帝,念初祖功德,——慎终追远,缅怀风采,祈先祖护佑——保国泰民安,江山永固,基业永存;求家庭和瑞,子孙满堂,福祉无边。
时至今日,“轩辕”本身的内涵已超越了其作为名字的范畴,进而延展为一种精神图腾,象征着中华绵延千年的文化积淀。
作为黄帝后裔的邓氏父子也是心怀赤诚。在香港粉岭,邓氏父子投入巨资建成了大型轩辕黄帝纪念建筑——黄帝祠。供人们在其祠堂里拜祭祖先。许多参观过黄帝祠的游客都为黄帝祠的外观重檐飞角、恢弘壮阔的气势所敬畏,为堂内雕梁画栋,高雅典致的设计所折服。
这栋宏伟建筑设计的主创者之一,就是当时年仅20多岁的邓肇轩。
位于粉岭文物径的黄帝祠,原称轩辕祖庙,始建于1925年,原为新界粉岭安乐村乡民联谊议事之所,年久失修,面临拆卸,为了保护这个具有历史教育意义的轩辕祖庙,弘扬中华文化、缅怀初祖,邓国容先生筹措十数年,耗资逾亿元买下轩辕祖祠这块地皮并重新修建。2001年奠基、2003年正式命名为“黄帝祠”、2005年完成重建。在整个重建过程中,邓肇轩更是全程参与设计,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扬,曾在英国学习建筑测量的他,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怀着对祖先的敬佩和缅怀之情,将中西建筑特色揉和在一起,重建后的黄帝祠,占地10000平方米,楼高七层,祠内神像庄严,栩栩如生。堂内雕梁画栋,高雅典致,具传统建筑风格,除了地下大殿的轩辕殿外,更是揉合中国儒、释、道传统三教宗教为一体。心思细腻的他更秉承传统,专门设计了为人们提供了适量的神牌位、灵牌位及代办法事、祈福等一系列的服务功能。为了令善信安心,开拓创新的他在祠堂内安装了高科技的中央保安系统,保障周全,真乃古今通融。邓肇轩说,黄帝祠的设计是秉祈福荫护之旨,添现代创新之意,旨在希望继续宣扬轩辕文化,藉祭祖而凝聚人心,慎终追远,敦睦宗亲、福泽后人。
煌煌中华,赫赫威德,历经五千年的沧海桑田依旧光华熠熠。文明古国的中国,其辉煌历史让全球的中华儿女莫不引以为傲。鲁迅先生说:"惟有民魂是最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民族魂,它让五大洲的炎黄子孙凝聚在一起,这种观念深植于心让邓肇轩先生这一代的年轻人,在发扬中华的灿烂文化同时,继往开来,让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历史沧桑却依旧雄立世界!
星火之光善在不言中
《易·干卦·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邓肇轩先生刚柔兼济,不仅具备了中华文明中的“自强不息”、 更具备了“厚德载物”的博爱精神。赢得众人赞赏的不仅是他事业的辉煌,更在于他有着一颗仁慈之心和他所做的慈善之举。
邓肇轩认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仁爱精神,是每一位炎黄子孙肩负的历史责任。虽然在国外求学十多年,但邓肇轩先生身上仍保留中华儿女的淳朴和善良。在事业有成之际,他忘不了上不起学的穷困孩子,也忘不了慈善事业。
受父亲的影响,邓肇轩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但从小就充满了同情之心和仁爱之心。“父亲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教育我们要有仁爱之心,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应回馈社会。”邓肇轩说,身为江西省吉水县政协委员的他对祖籍江西这片红色的土地富有感情。1998年,留学回来的邓肇轩就与父亲一起去江西革命老区开展助学活动。第一次去内地看到教育水平的落后,经济的贫穷令他深有感触。
2002年全面接手公司管理工作的邓肇轩,也接过了父亲创立的龙山基金会和其辖下的星火——彩虹计划。龙山基金会是由父亲邓国容先生连同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爱国人士,在江西省统战部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经过多年奔波筹措而创立的。主要目标是希望通过助学活动,为国内“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文教事业。
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教育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邓肇轩早在1998年就左右奔走,四处呼吁, 更曾多次带领热心人士前往江西偏远地区捐款,作为龙山基金会主席的他,凡事都是亲躬其事。当年他每次都是早上6点多就出发,坐火车直到次日凌晨3点钟到达江西。遇到道路维修,要在寒冷的夜晚颠簸几十个小时。
许多人还在酣睡的梦中,他已与同事辗转在黑暗的夜程中,泥泞的道路上曾经留下过他跋涉的足迹;乡村小径上曾经响起过他与孩子们的笑声。一栋栋崭新的教学楼为一个又一个失学的孩子燃起了希望,一份份文具为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带来了温暖。他的善心重构了老区孩子的前途命运与心智模型。
90年代,香港龙山基金会在江西省就已经完成了无偿扶贫助学项目共12项,合计人民币143万余元; 而截止2006年,龙山基金会已无偿捐助60多所学校、捐助金额达800多万。
邓肇轩指出:“希望基金会能帮到更多的人。慈善就是一种社会责任,一个人能力有限,希望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感染和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做慈善,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助人的队伍中,扶助教育,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下一代有机会、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一次爱心捐助,都聚集起一道爱心的洪流。邓肇轩在奉献助人的同时,人生价值也得以彰显。他的深深桑梓情、拳拳慈善心,又怎能以一个“情”字概括。
善在不言中,邓肇轩先生一路前行!
【座右铭】知识改变命运
积善行德星火闪光 你气宇轩昂博厚深藏
两岸三地笃思相望 你厚德载物步步铿锵
同祖同根同愿同向 你念念不忘民本为上
倡树新风善心弘扬 你与时俱进引领风尚
——题赠邓肇轩先生
14岁时,年少的他一个人勇敢地背起行囊,飘洋过海前往英国,开始求学的辛苦历程;
20岁时,青年的他已经成家立业,明确了自己人生未来的方向
34岁时,他已经全面接管数十家公司,秉承父业,肩扛一份义务,头顶一份责任——他就是邓肇轩先生。
今年刚34岁的他,有着西方人的勇敢和浪漫,也有着东方人的善良和稳重。在他的身上让我们感受到青年才俊的企业家风采,也感受到了华夏儿女的慈善家大观。从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中,我们感悟到了什么是创新和开拓,什么是传承和发扬。
守业创新男儿当自强
他是一位年轻有为、刚柔兼济的商业骄子;他看上去是那么的儒雅俊朗、文质彬彬、举止亲切有礼,仪表不凡;他为人也总是谦虚、务实而低调。
邓肇轩先生出身在家教开明的家庭,父亲邓国容先生是香港有口皆碑的实业家和慈善家,在香港,经过三十多年的打拼,打下了一片河山。拥有和栢实业有限公司、敏龙企业有限公司、龙赐有限公司、黄帝祠有限公司等数十家实业公司,在地产界也是负有盛名。
或许有人认为,出身于“名门之后”的青年可能会很浮华,个人的成就、名望在一定程度上得益家族的传承、父辈的庇荫。可是这种说法放在邓肇轩的身上却是颇有偏见的。
邓肇轩于1973年出身在香港,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在小时候就受到父亲邓国容先生独立意识的培养。因为是长子,就必须要能够独当一面,邓肇轩自小就具备这种意识,14岁时,便一个人背起行囊坐上飞往英国的飞机,开始一个人辛苦的求学生涯。对于一个还处于少年时代的他来说,在异地求学面临着太多的困难,语言的沟通、外籍同学的相处、各国生活习惯和风俗的截然不同等种种问题 。“面对问题,我就告诉自己‘男儿当自强’”。
1998年,邓肇轩先生从英国伦敦南岸大学建筑测量系毕业后回到了香港,本可以在家族企业任一职务,舒舒服服的享受年轻的人生,然而,他却放弃唾手可得的舒适,选择在别的公司做个最基层职员,两年多的时间从最底层锻炼,他做得得心顺手。2002年,父亲邓国容先生将几家公司全面交给邓肇轩打理。在父亲眼里,长子品行可靠、能够承担责任、为人真诚,人际关系好,敢于挑战,事业交给他就一定会稳健发展。
人们常说江山易打难于坐、事业易创难于守。涉足商业后的邓肇轩身上兼具两种思维性格,一种是由其父亲言传身教而秉承的传统观念,另一种则是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的机动灵活,顺时应势的时代精神。他将工作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稳定发展父亲创立的房地产事业,另一部分是逐步渗入金融市场,开拓海外证劵、金融、地产等业务,更加国际化。接管家族企业后,邓肇轩把握住每次机遇,投资多处房地产,连战连捷,获利颇多,家族事业稳步发展。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邓肇轩既承秉了父亲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作风,更以现代眼界、胆略和学识为家族企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引领集团与时俱进、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邓肇轩的成就足以证明他是一位守业和创业俱佳者。但他历来是一位行事非常低调、求真务实的人、在谈到自己目前所取得的成绩时,总是再三谦称自己没有做出什么值得炫耀的成就,同时他还满怀感激之情谈到:“父亲一直教导我们要自强自立,不怕困难。”想必只有父亲教子有方,自己能够自强不息才会有今日之杰出成就。
追思祖德兴建黄帝祠
赫赫始祖、轩辕黄帝,中华之魂、民族之根。天地玄黄,华夏之萌,以轩辕为尊。拜黄河为母,以神龙为图腾,创立‘华’联盟,始称“黄帝”。中华,由此而生。祖有功,宗有德,血脉崇拜是中华民族祭祀先祖的缘由,自古至今人们对黄帝的祭祀从未间断。
《史记》载:"黄帝崩,葬桥山"。据《太平御览》:"黄帝既仙去,其臣有左辙者,削木为黄帝之像,帅诸侯朝奉之。"从史料记载,可以看出,从轩辕黄帝仙逝后,对他的祭祀活动就开始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一部对先祖慎终追远,对先祖文化发扬光大的历史。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始。轩辕黄帝被所有炎黄子孙隆重祭拜,历代帝王都以至诚孝心祭祀黄帝,念初祖功德,——慎终追远,缅怀风采,祈先祖护佑——保国泰民安,江山永固,基业永存;求家庭和瑞,子孙满堂,福祉无边。
时至今日,“轩辕”本身的内涵已超越了其作为名字的范畴,进而延展为一种精神图腾,象征着中华绵延千年的文化积淀。
作为黄帝后裔的邓氏父子也是心怀赤诚。在香港粉岭,邓氏父子投入巨资建成了大型轩辕黄帝纪念建筑——黄帝祠。供人们在其祠堂里拜祭祖先。许多参观过黄帝祠的游客都为黄帝祠的外观重檐飞角、恢弘壮阔的气势所敬畏,为堂内雕梁画栋,高雅典致的设计所折服。
这栋宏伟建筑设计的主创者之一,就是当时年仅20多岁的邓肇轩。
位于粉岭文物径的黄帝祠,原称轩辕祖庙,始建于1925年,原为新界粉岭安乐村乡民联谊议事之所,年久失修,面临拆卸,为了保护这个具有历史教育意义的轩辕祖庙,弘扬中华文化、缅怀初祖,邓国容先生筹措十数年,耗资逾亿元买下轩辕祖祠这块地皮并重新修建。2001年奠基、2003年正式命名为“黄帝祠”、2005年完成重建。在整个重建过程中,邓肇轩更是全程参与设计,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扬,曾在英国学习建筑测量的他,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怀着对祖先的敬佩和缅怀之情,将中西建筑特色揉和在一起,重建后的黄帝祠,占地10000平方米,楼高七层,祠内神像庄严,栩栩如生。堂内雕梁画栋,高雅典致,具传统建筑风格,除了地下大殿的轩辕殿外,更是揉合中国儒、释、道传统三教宗教为一体。心思细腻的他更秉承传统,专门设计了为人们提供了适量的神牌位、灵牌位及代办法事、祈福等一系列的服务功能。为了令善信安心,开拓创新的他在祠堂内安装了高科技的中央保安系统,保障周全,真乃古今通融。邓肇轩说,黄帝祠的设计是秉祈福荫护之旨,添现代创新之意,旨在希望继续宣扬轩辕文化,藉祭祖而凝聚人心,慎终追远,敦睦宗亲、福泽后人。
煌煌中华,赫赫威德,历经五千年的沧海桑田依旧光华熠熠。文明古国的中国,其辉煌历史让全球的中华儿女莫不引以为傲。鲁迅先生说:"惟有民魂是最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民族魂,它让五大洲的炎黄子孙凝聚在一起,这种观念深植于心让邓肇轩先生这一代的年轻人,在发扬中华的灿烂文化同时,继往开来,让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历史沧桑却依旧雄立世界!
星火之光善在不言中
《易·干卦·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邓肇轩先生刚柔兼济,不仅具备了中华文明中的“自强不息”、 更具备了“厚德载物”的博爱精神。赢得众人赞赏的不仅是他事业的辉煌,更在于他有着一颗仁慈之心和他所做的慈善之举。
邓肇轩认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仁爱精神,是每一位炎黄子孙肩负的历史责任。虽然在国外求学十多年,但邓肇轩先生身上仍保留中华儿女的淳朴和善良。在事业有成之际,他忘不了上不起学的穷困孩子,也忘不了慈善事业。
受父亲的影响,邓肇轩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但从小就充满了同情之心和仁爱之心。“父亲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教育我们要有仁爱之心,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应回馈社会。”邓肇轩说,身为江西省吉水县政协委员的他对祖籍江西这片红色的土地富有感情。1998年,留学回来的邓肇轩就与父亲一起去江西革命老区开展助学活动。第一次去内地看到教育水平的落后,经济的贫穷令他深有感触。
2002年全面接手公司管理工作的邓肇轩,也接过了父亲创立的龙山基金会和其辖下的星火——彩虹计划。龙山基金会是由父亲邓国容先生连同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爱国人士,在江西省统战部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经过多年奔波筹措而创立的。主要目标是希望通过助学活动,为国内“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文教事业。
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教育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邓肇轩早在1998年就左右奔走,四处呼吁, 更曾多次带领热心人士前往江西偏远地区捐款,作为龙山基金会主席的他,凡事都是亲躬其事。当年他每次都是早上6点多就出发,坐火车直到次日凌晨3点钟到达江西。遇到道路维修,要在寒冷的夜晚颠簸几十个小时。
许多人还在酣睡的梦中,他已与同事辗转在黑暗的夜程中,泥泞的道路上曾经留下过他跋涉的足迹;乡村小径上曾经响起过他与孩子们的笑声。一栋栋崭新的教学楼为一个又一个失学的孩子燃起了希望,一份份文具为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带来了温暖。他的善心重构了老区孩子的前途命运与心智模型。
90年代,香港龙山基金会在江西省就已经完成了无偿扶贫助学项目共12项,合计人民币143万余元; 而截止2006年,龙山基金会已无偿捐助60多所学校、捐助金额达800多万。
邓肇轩指出:“希望基金会能帮到更多的人。慈善就是一种社会责任,一个人能力有限,希望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感染和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做慈善,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助人的队伍中,扶助教育,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下一代有机会、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一次爱心捐助,都聚集起一道爱心的洪流。邓肇轩在奉献助人的同时,人生价值也得以彰显。他的深深桑梓情、拳拳慈善心,又怎能以一个“情”字概括。
善在不言中,邓肇轩先生一路前行!
【座右铭】知识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