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它们多方面的需要,使它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风靡全球的瑞吉欧学前教育研究者曾提出应将环境看作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从这一理念中我们不难看出它已将环境的创设和布置上升到与日常教学活动平等的地位,成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幼儿园 环境 教育 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遗传、环境和教育是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要素。其中,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条件,教育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推动力,环境因素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创设已渐渐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
二、环境创设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定位
学前教育课程的本质是:“学习者在教育者有意识指导下,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有益经验和身心健全发展的全部教育性活动”。不难看出它强调了教育的三要素:学习者、教育环境和教育结果。如果幼儿园的环境具有生机,幼儿的生命也将富有活力。因为“环境对幼儿的行为和发展之所以具有价值,不仅因为他是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而且是因为儿童在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活动,就获得了应付环境变化的方式和能力,并对环境也起到了影响甚至改造作用”。
三、环境创设原则
学校的环境应呈现出当地的文化风情,从材料器具的使用以及呈现在墙面上的装饰,都可以体现出幼儿园所处地域的风土人情以及地方特色。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环境创设的具体要求就有所不同,要尽量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如在小班教室里放置相对较多的无结构玩具;还有扮演娃娃家的空间。在年龄大一些的幼儿的班级里,放置较多的能进行探索和实验的器材。
四、关于幼儿园环境的具体创设
生态学家巴克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人总是通过调节自己的行为来适应环境,而环境为人的行为方式提供了线索,人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可以改变环境,创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环境,而良好的环境又会给人以积极的影响,如此形成人和环境之间不断提升的作用。物质环境建设的意义不仅因为它是影响幼儿发展的条件,更是因为环境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幼儿的积极参与而产生的互动效应。
人,都生活在极其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周围现实的各种要素,在形成人的心理品质上都起着自己特殊的作用。客观环境中的各种事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但只有在它们为人所感受和体验时,才能对人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这些对人的心理产生了实际影响的环境因素,即被反映到心理世界中来,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环境映象,我们称之为“心理环境”,它是指对人的心理发挥着实际影响的社会生活环境,包括对人产生影响的一切人、事、物。幼儿园作为群体式的保育和教育机构,其心理环境包括了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空间,特别是幼儿的学习、活动及生活的气氛,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风气等,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幼儿学的双边活动,教师要调动幼儿参与学习,就要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气氛,即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活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良好的学习气氛能唤起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使幼儿得到一种愉快、成功的体验,并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反之,则使幼儿产生倦怠、烦闷和冷漠之感,久而久之,将使幼儿产生厌学情绪。而要真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必须有一个宽松自如的环境,民主和谐的气氛。这就要求教师不要呵斥、指责幼儿。因为,虽然幼儿年龄小,但也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不喜欢老师“赤裸裸”、直截了当、当众揭短的教育方式,他们愿意教师与之关系融洽,承认并鼓励他们。这样,在各种环境和形式的教学中,幼儿不是紧张、恐惧、对抗和压抑,而是轻松、愉快、情绪饱满地接受学习。所以,宽松和谐的教育气氛是幼儿学习知识、开发智力的前提。
五、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和幼儿都有喜欢教师交往的倾向,通过交往活动,他们都能使各自的心理愿望和精神需要得到满足。通过富有感情色彩、充满友情的交往方式,消除教师和幼儿之间人际交往的冷漠与紧张,避免“孤独世界”所导致的恶果,无疑对教师和幼儿的心理健康都是有益的。教师应掌握和认识幼儿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各种方式和活动规律,以便针对幼儿的差异,有效地训练他们的社交活动能力。同时,教师应成为幼儿人际交往的榜样。因为,在缺乏人际交往互动的环境里,幼儿无法获得人际交往所需相互性和意向能力,无法获得意义感,不能认识关系。所以教师要运用集体的力量纠正幼儿交往过程中的不良倾向,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品质。
参考文献
[1]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成长的影响.《当代学前教育》,2011年,04期。
[2]幼兒园教育环境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教育导刊》,1999年,第S4期。
关键词:幼儿园 环境 教育 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遗传、环境和教育是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要素。其中,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条件,教育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推动力,环境因素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创设已渐渐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
二、环境创设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定位
学前教育课程的本质是:“学习者在教育者有意识指导下,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有益经验和身心健全发展的全部教育性活动”。不难看出它强调了教育的三要素:学习者、教育环境和教育结果。如果幼儿园的环境具有生机,幼儿的生命也将富有活力。因为“环境对幼儿的行为和发展之所以具有价值,不仅因为他是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而且是因为儿童在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活动,就获得了应付环境变化的方式和能力,并对环境也起到了影响甚至改造作用”。
三、环境创设原则
学校的环境应呈现出当地的文化风情,从材料器具的使用以及呈现在墙面上的装饰,都可以体现出幼儿园所处地域的风土人情以及地方特色。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环境创设的具体要求就有所不同,要尽量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如在小班教室里放置相对较多的无结构玩具;还有扮演娃娃家的空间。在年龄大一些的幼儿的班级里,放置较多的能进行探索和实验的器材。
四、关于幼儿园环境的具体创设
生态学家巴克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人总是通过调节自己的行为来适应环境,而环境为人的行为方式提供了线索,人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可以改变环境,创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环境,而良好的环境又会给人以积极的影响,如此形成人和环境之间不断提升的作用。物质环境建设的意义不仅因为它是影响幼儿发展的条件,更是因为环境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幼儿的积极参与而产生的互动效应。
人,都生活在极其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周围现实的各种要素,在形成人的心理品质上都起着自己特殊的作用。客观环境中的各种事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但只有在它们为人所感受和体验时,才能对人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这些对人的心理产生了实际影响的环境因素,即被反映到心理世界中来,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环境映象,我们称之为“心理环境”,它是指对人的心理发挥着实际影响的社会生活环境,包括对人产生影响的一切人、事、物。幼儿园作为群体式的保育和教育机构,其心理环境包括了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空间,特别是幼儿的学习、活动及生活的气氛,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风气等,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幼儿学的双边活动,教师要调动幼儿参与学习,就要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气氛,即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活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良好的学习气氛能唤起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使幼儿得到一种愉快、成功的体验,并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反之,则使幼儿产生倦怠、烦闷和冷漠之感,久而久之,将使幼儿产生厌学情绪。而要真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必须有一个宽松自如的环境,民主和谐的气氛。这就要求教师不要呵斥、指责幼儿。因为,虽然幼儿年龄小,但也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不喜欢老师“赤裸裸”、直截了当、当众揭短的教育方式,他们愿意教师与之关系融洽,承认并鼓励他们。这样,在各种环境和形式的教学中,幼儿不是紧张、恐惧、对抗和压抑,而是轻松、愉快、情绪饱满地接受学习。所以,宽松和谐的教育气氛是幼儿学习知识、开发智力的前提。
五、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和幼儿都有喜欢教师交往的倾向,通过交往活动,他们都能使各自的心理愿望和精神需要得到满足。通过富有感情色彩、充满友情的交往方式,消除教师和幼儿之间人际交往的冷漠与紧张,避免“孤独世界”所导致的恶果,无疑对教师和幼儿的心理健康都是有益的。教师应掌握和认识幼儿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各种方式和活动规律,以便针对幼儿的差异,有效地训练他们的社交活动能力。同时,教师应成为幼儿人际交往的榜样。因为,在缺乏人际交往互动的环境里,幼儿无法获得人际交往所需相互性和意向能力,无法获得意义感,不能认识关系。所以教师要运用集体的力量纠正幼儿交往过程中的不良倾向,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品质。
参考文献
[1]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成长的影响.《当代学前教育》,2011年,04期。
[2]幼兒园教育环境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教育导刊》,1999年,第S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