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幼儿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课程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mo283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预设”与孩子“生成”是幼儿园课程形成的主要方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应加强“预设”与“生成”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生成课程是在孩子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等中由孩子自发生成的问题而形成的课程内容或主题。
  关键词:幼儿 课程 “预设” “生成”
  在孩子“生成活动”时,教师“如何处理”是二期课改需要研究和突破的难点,也是幼儿园教师最困惑的一个问题。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边摸索、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形成了粗浅的经验。
  一、聆听、分析孩子心声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伴随着大量的言语谈话,信息交流。孩子是一本书,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是成人永远读不完、读不透的书。孩子们好奇好问,其中包含了许多能促进孩子发展的内容,而这时教师就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聆听者,去聆听孩子谈论的热点话题。在聆听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并能适时地给予积极的回应与适当的指导。我们良好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说的信心,我们支持和赞赏有助于孩子树立成就感和价值感。在参与中,我们注重与孩子互动,使他们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丰富语言、学会聆听、表达、学会围绕话题交谈,积累相互对话的经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在预设的主题“秋天”活动中,我带孩子到外面去捡落叶,但是在捡落叶时,小朋友只是关注的是:垃圾桶上为什么画图案?马路上红颜色写的30T是什么意思?公用电话上为什么要画一个话筒?……针对孩子们的好奇心,我就让他们收集小区、商场、马路边等各种各样的标志,通过收集,孩子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我想了解标志有什么用?”“我想了解为什么标志要这么多?……”孩子那一瞬间生成的主题火花,十分有教育价值,孩子们是那么的感兴趣,而且标志对于孩子们来说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他們有话可说,有问题可问,我想孩子们不会感到遥不可及的,于是“会说话的标志”这一主题活动就生成了。
  二、宽容、理解孩子心理
  1.对孩子要有信心、有耐心,不急于求成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有一个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无论是动作的内化,还是新的概念的形成都依赖于儿童反复作用的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根据这一观点,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做到:对孩子自己的探索活动不直接指点;对孩子的疑惑不急于表态;孩子在活动中碰到困难不急于帮助、代替,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自己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在活动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孩子的发展水平,在教育中等待,在等待中观察,在观察中寻找教育的契机。
  2.平等对待孩子,引发孩子自主发展
  教师如果以高高在上的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在孩子的面前,势必使孩子与教师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关系,孩子们对教师从心底里敬畏,那么,孩子或沉默不敢发表见解;或人云亦云没有新意。那么教师就听不到来自孩子内心深处的“声音”。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孩子敢于“生成”的第一环。在一次“有趣的果实”主题活动过程中,孩子自主地收集、分析、处理有关果实的信息资料;自主地交流分享着有关果实的经验;自主观察、发现、探索着果实的秘密;自主地对未来的果实进行想象和创造一种孩子充分自主的学习方式。
  三、质疑,教师适时调控
  教师是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们关注生成不能仅停留在捕捉到教学实践中即时生成的生动情境,充满童趣的问题,孩子反馈的信息。如果不进行价值引导,他们只是一个情境、一个问题、一个信息而已,毫无价值可言。生成活动对教师价值判断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大量生成与预设的交替进行中,教师要对孩子的反应作出快速的价值判断,这对教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就像上面举到的“小芽苞”的例子,如果教师只是捕捉到了孩子的这一行为而不加以引导,那么孩子非但没有后续精彩的试验与探索,而且很可能使这个孩子遭到小朋友的责备,使他的探索热情扑灭在萌芽阶段。
  四、体验、感受社会生活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社会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它为我们的新课程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也为孩子们的活动贡献了更详尽、更生动、更感性、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从而使知识变得活起来,在社会中得到拓宽、发展、延伸,让幼儿有问题可问、有话可说。为此,我就带领幼儿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自然。不仅引导幼儿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操作,更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对于孩子们生发的种种问题,老师及时予以支持和鼓励,在点点滴滴、日积月累之中,孩子自主生成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
  如同旅游一样,我们一定不会喜欢一段索然无味的旅程,我们渴望的是精彩的、奇妙的、充满激情的经历。二期课改犹如精彩的旅程,孩子们的变化显而易见,他们开朗、自信、敢想敢说、富有想象、对学习及新奇的事物充满探索欲望,二期课改非常关注孩子,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和孩子的生成活动,在孩子体验到“学习是快乐”的同时,我也体验到了教学是如此美好。我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幸运儿,我期盼着新的收获,我愿与新课程同行。
  参考文献
  [1]幼儿园主题式课程设计策略.《幼儿教育》,2003年,05期。
  [2]朱家雄《幼儿园课程论》.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年。
其他文献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进入集体生活了。上了小学,集体活动的时间更多。小组合作学习,男女接力赛,拔河等等,都是集体才能完成的。让孩子成为集体的一员,大到一个班,小到一个学习小组,让孩子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在集体里,孩子可以大声说:“我很快乐!”  教育故事一:  可可今天回家铅笔坏了,她一直很爱惜自己的文具。问她怎么回事,不想那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中指出:教学过程中“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之下,适时适当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对培养学生的
期刊
摘 要:作者针对初中物理课堂中的情境教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物理情境的实施原则,并对初中物理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 情境教学  当今社会,国际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提问,缺少情景创设,
期刊
摘 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我们提出了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要求。一要注重情感因素,引发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要贴近现实生活,精心设计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三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探讨学习。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思路的变化,优化课堂教学的探索,向我们提出了
期刊
案例展示:  一位老师在数学课堂中出示如下问题:王奶奶家养了15只鸭子、8只公鸡和32只母鸡,王奶奶家一共养了多少只鸡?大部分学生很快给出了答案:15+8+32=55(只)。笔者曾在一次检查六年级数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情况时出了这样的一道题:聪聪家养了5只公鸡,正好占鸡的总只数的20%,如果按照每只蛋鸡每天只生一个蛋计算,聪聪家养的鸡一天可以生多少个蛋?结果许多学生的答案是5÷20%=25(个
期刊
摘 要:新课标实施以来,在小学生作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变成了训练作文水平的关键内容之一,也是难点。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实现新的突破,让小学生创造更新更好的作文,全面地完善和改进小学生作文写作途径,要不斷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文章重点分析了小学生在作文创作现状,并开展了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提升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
期刊
摘 要:要想使小学数学课上得生动活泼,就必须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充满趣味。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构建有趣味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新课标 趣味 课堂 构建  多年来的教改实践告诉我们:要想使小学数学课上得生动活泼,就必须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充满趣味。只有巧妙地创设课堂教学环境,科学而又合理地组织好数学的
期刊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包括吃喝拉撒睡学习等等,真是事无巨细,既平凡又琐碎,然而就在这平凡的琐碎中包含着大量的教育工作,真正体现了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育和教育工作密不可分。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保育是教育的基础,只有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活动空间,照顾好幼儿的一日生活,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对幼儿要全面负责,既要分工负责也要密切配合。  就保育工作的一些具体做法我班老师主要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来谈一谈
期刊
一、学前教育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的重要意义  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性格雏形等基本形成的时期,
期刊
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但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从家长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开始,从老师用人格的魅力潜移默化影响幼儿开始。在多年的幼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