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一般性色彩构成教学实践的优劣分析,提出对色彩基础和主观心理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改进,并开创性地开展了主题性色彩集体创意教学实践,使色彩构成教学融入综合设计素质训练,教学效果得到改善。
关键词:色彩构成;教学实践;改进
在当前艺术设计或相关专业的设计色彩教学体系中,色彩构成仍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但是,任何问题都应当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对于色彩构成,有必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改进研究。
一、一般性色彩构成教学实践的优劣
色彩构成教学,是通过对色彩物理、生理、心理、视觉、联想、象征等方面的研究,来培养学生对色彩表现力的把握和创造性思维。在传统的色彩写生训练中,学生对色彩的认知是相对模糊、感性的。通过色彩构成的教与学,使其逐步走向相对清晰、理性的认知,从而达到对色彩语言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控,为以后的专业设计学习作好铺垫。
一般性色彩构成教学,大多采用传统模式。教师课堂讲授理论之后,学生以手绘形式完成作业,由教师评判成绩。这种方式的优点,使学生锻炼了手绘表现技能。掌握了基础绘图工具,尤其针对没有美术基础的理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比较有利;但是,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教学成为一种趋势,单一的传统模式显得相对机械和枯燥,如“色环”“明度九调…色彩推移一空间混合”等教学内容的手绘训练,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投入过多精力,不利于对色彩创造性的深入思索。另外。教学中的理论讲授过于追求系统和完整,减少了实践环节;而表面上看似系统的课程内容,实际与后续的专业设计课程脱节。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
基于以上原因。色彩构成应明确教学目的,抓住课程自身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注重教学实践的改进。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设计素质能力方面下工夫。
二、色彩构成教学实践的改进与探索
色彩构成教学,是从科学和审美两个方面来研究色彩,科学认识规律。审美强调感觉。科学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加强感觉判断和感性直觉能力的必要手段,目的是为审美服务。因此,色彩研究的科学性与直觉体验分不开,不能靠纸上谈兵来进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分析、综合才能逐渐深入,从而得到检验、总结和完善。
1、利用现代化手段,强化色彩基础教学实践。色彩基础知识,主要以色彩的物理、生理方面的内容为主。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只会用“颜料”模仿自然物象和别人的作品,理论知识比较匮乏,更谈不上对色彩规律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因而。此部分内容必须深入讲解详细阐述。除保持一般性色彩理论的严谨外。充分利用电脑图像形式来辅助教学,尤其对色相、明度、纯度、冷暖四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形成的色彩关系和色彩对比与调和进行重点剖析。
2、增加课题范围和文字表述,改进主观心理色彩教学实践。主观心理色彩研究是色彩构成教学的重要内容。以往的教学实践,主要以手绘形式表现“色彩联想”和“采集重构”作业。在教学改进中,对作业形式不加限制的同时,又增加了一个用色彩表现“自我”的作业,要求学生通过主观色彩构成的画面来分析认识自己、表现属于自己的色彩。
作品的色彩会体现作者的思想,同时观者看到色彩时,也会产生心理活动。但不同的人,由于生活环境、民族地域、文化修养、经验阅历等方面的不同。在对待同样一种物象时,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俄国画家列宾,在大雪之后和朋友一起散步。突然,这位朋友看到路边雪地上有一片黄色的狗尿。就用靴子翻起雪地上的泥土将其掩盖,列宾却勃然大怒说:“这几天我总是到这里来欣赏这片美丽的琥珀色!”所以。对于主观心理色彩构成作业,有必要提出两点基本要求:一是尽量不采用具象图形,着重体现色彩构成关系带来的心理感受;二是每个作业都要有400字以上的分析说明,文字内容要与画面色彩紧密联系,至少要能自圆其说。提出这种要求的目的,首先在于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其突破“形”的约束而去描绘“神”;其次,拉近了作者与观者的距离,使别人容易看懂抽象的主观色彩,同时让学生明白所谓的“主观”并不是信马由缰,而是有限度、有条件的“自由”表现;再者,锻炼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为将来的设计工作做准备。
3、综合设计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主题性色彩集体创意教学实践。当今社会,各个领域的工作都需要团结协作,而绝大多数在校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合作意识,急需引导和培养。同时。具有社会化商业性特点的艺术设计,本身就是“设计生活”的艺术,其特色体现在与社会、市场的密切联系。因此,综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主题性色彩集体创意,既是对色彩构成教学实践的一种全新尝试和大胆改进,又符合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同时避免了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对创造能力的制约。
主题性色彩集体创意的重点,在于明确主题内容,把握色彩创意原则。对于主题的确定,应结合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来进行,例如“色彩推销”“色彩与时事”等。而创意原则要求学生必须重视某些功能性的色彩常识和色彩禁忌,优先考虑色彩应用对象的性质和目的。针对不同对象在不同环境、时间、地点的不同要求下,尽量正确选择与合理配置色彩,否则创意就会毫无意义。主题性色彩集体创意的目的在于:其一,通过集体工作方式,强调“团队精神”,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其二,通过主题性色彩研讨与互动性演示环节。增强学生应用色彩为设计服务的能力;其三,通过这种新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中,进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改进后的教学效果反馈
从改进后的教学效果来看,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改变,学生作业质量得到提高,综合素质和色彩设计应用能力得以增强。由于改进后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手段,使抽象的色彩教学更加具体,效果明显。
色彩构成不应只是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同时也要在教学方式上为今后更加复杂的实用设计做好准备,对教学方式的改进是必然和必要的,只有融综合设计素质训练于色彩构成教学中,才能使其和整个艺术设计课程设置结合得更紧密,更好地发挥纽带作用。
关键词:色彩构成;教学实践;改进
在当前艺术设计或相关专业的设计色彩教学体系中,色彩构成仍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但是,任何问题都应当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对于色彩构成,有必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改进研究。
一、一般性色彩构成教学实践的优劣
色彩构成教学,是通过对色彩物理、生理、心理、视觉、联想、象征等方面的研究,来培养学生对色彩表现力的把握和创造性思维。在传统的色彩写生训练中,学生对色彩的认知是相对模糊、感性的。通过色彩构成的教与学,使其逐步走向相对清晰、理性的认知,从而达到对色彩语言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控,为以后的专业设计学习作好铺垫。
一般性色彩构成教学,大多采用传统模式。教师课堂讲授理论之后,学生以手绘形式完成作业,由教师评判成绩。这种方式的优点,使学生锻炼了手绘表现技能。掌握了基础绘图工具,尤其针对没有美术基础的理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比较有利;但是,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教学成为一种趋势,单一的传统模式显得相对机械和枯燥,如“色环”“明度九调…色彩推移一空间混合”等教学内容的手绘训练,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投入过多精力,不利于对色彩创造性的深入思索。另外。教学中的理论讲授过于追求系统和完整,减少了实践环节;而表面上看似系统的课程内容,实际与后续的专业设计课程脱节。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
基于以上原因。色彩构成应明确教学目的,抓住课程自身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注重教学实践的改进。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设计素质能力方面下工夫。
二、色彩构成教学实践的改进与探索
色彩构成教学,是从科学和审美两个方面来研究色彩,科学认识规律。审美强调感觉。科学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加强感觉判断和感性直觉能力的必要手段,目的是为审美服务。因此,色彩研究的科学性与直觉体验分不开,不能靠纸上谈兵来进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分析、综合才能逐渐深入,从而得到检验、总结和完善。
1、利用现代化手段,强化色彩基础教学实践。色彩基础知识,主要以色彩的物理、生理方面的内容为主。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只会用“颜料”模仿自然物象和别人的作品,理论知识比较匮乏,更谈不上对色彩规律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因而。此部分内容必须深入讲解详细阐述。除保持一般性色彩理论的严谨外。充分利用电脑图像形式来辅助教学,尤其对色相、明度、纯度、冷暖四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形成的色彩关系和色彩对比与调和进行重点剖析。
2、增加课题范围和文字表述,改进主观心理色彩教学实践。主观心理色彩研究是色彩构成教学的重要内容。以往的教学实践,主要以手绘形式表现“色彩联想”和“采集重构”作业。在教学改进中,对作业形式不加限制的同时,又增加了一个用色彩表现“自我”的作业,要求学生通过主观色彩构成的画面来分析认识自己、表现属于自己的色彩。
作品的色彩会体现作者的思想,同时观者看到色彩时,也会产生心理活动。但不同的人,由于生活环境、民族地域、文化修养、经验阅历等方面的不同。在对待同样一种物象时,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俄国画家列宾,在大雪之后和朋友一起散步。突然,这位朋友看到路边雪地上有一片黄色的狗尿。就用靴子翻起雪地上的泥土将其掩盖,列宾却勃然大怒说:“这几天我总是到这里来欣赏这片美丽的琥珀色!”所以。对于主观心理色彩构成作业,有必要提出两点基本要求:一是尽量不采用具象图形,着重体现色彩构成关系带来的心理感受;二是每个作业都要有400字以上的分析说明,文字内容要与画面色彩紧密联系,至少要能自圆其说。提出这种要求的目的,首先在于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其突破“形”的约束而去描绘“神”;其次,拉近了作者与观者的距离,使别人容易看懂抽象的主观色彩,同时让学生明白所谓的“主观”并不是信马由缰,而是有限度、有条件的“自由”表现;再者,锻炼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为将来的设计工作做准备。
3、综合设计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主题性色彩集体创意教学实践。当今社会,各个领域的工作都需要团结协作,而绝大多数在校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合作意识,急需引导和培养。同时。具有社会化商业性特点的艺术设计,本身就是“设计生活”的艺术,其特色体现在与社会、市场的密切联系。因此,综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主题性色彩集体创意,既是对色彩构成教学实践的一种全新尝试和大胆改进,又符合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同时避免了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对创造能力的制约。
主题性色彩集体创意的重点,在于明确主题内容,把握色彩创意原则。对于主题的确定,应结合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来进行,例如“色彩推销”“色彩与时事”等。而创意原则要求学生必须重视某些功能性的色彩常识和色彩禁忌,优先考虑色彩应用对象的性质和目的。针对不同对象在不同环境、时间、地点的不同要求下,尽量正确选择与合理配置色彩,否则创意就会毫无意义。主题性色彩集体创意的目的在于:其一,通过集体工作方式,强调“团队精神”,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其二,通过主题性色彩研讨与互动性演示环节。增强学生应用色彩为设计服务的能力;其三,通过这种新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中,进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改进后的教学效果反馈
从改进后的教学效果来看,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改变,学生作业质量得到提高,综合素质和色彩设计应用能力得以增强。由于改进后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手段,使抽象的色彩教学更加具体,效果明显。
色彩构成不应只是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同时也要在教学方式上为今后更加复杂的实用设计做好准备,对教学方式的改进是必然和必要的,只有融综合设计素质训练于色彩构成教学中,才能使其和整个艺术设计课程设置结合得更紧密,更好地发挥纽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