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理想的教育 为了教育的理想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ing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祝福恩师
  标准化容易,个性难。从众容易,创新难。感谢您让每个学生与众不同,活出精彩。祝您教师节快乐!
  名师速写
  与共和国同龄的黎加厚教授是教育技术领域的知名学者,教育部多个项目的专家组成员。早在1997年,黎老师就提出了“积件”思想,为当时的多媒体课件开发以及之后的网络课程开发都提供了重要的本土理论。2009年,黎老师在云计算技术的大背景下,提出“云计算辅助教育”,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虽然是著名的教授,但在很多学生眼中,他更像一位慈父,平易近人。研究生们都亲切地称他为黎叔。
  一个黑色公文包、一个茶壶、一辆自行车,是黎老师的标准装备。如果在校园里遇见,他会推着车和学生走上一段,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分享他最新的想法。
  用当下流行的话,黎叔还是文艺范儿的,他非常热爱音乐,遇到有钢琴的地方,会即兴弹奏,带领大家合唱一曲。培训中,他也经常拉着老师们一起唱歌,甚至跳舞。
  爱教育,爱技术,
  爱学生,爱音乐,
  讲故事,写博客,
  发微博,点魔灯,
  睿智,儒雅,充满激情,
  他不是刻板守旧的学究,他是把握研究前沿的创新者,
  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导师,他是平易近人的上师大黎叔。
  “黎老师,我想考您的研究生。” 至今还记得十年前在教学楼见到黎老师时说的这句话。回想自己的求学路,总有幸遇到一些好老师。黎老师是其中影响我一生的老师。
  “教育,就是你把所有学到的忘记后还剩下的东西。”回顾过往的十年,铭刻在心的,莫过于黎老师言传身教的那些话和事。
  First, you must try
  Try,是个有魔力的单词。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或是能做什么,都只是因为没有跨出第一步。在黎老师的眼里没难事,只有还没尝试过的事。当他获知一项新技术后,最常对学生说的就是“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在他的带动下,当时的“东行记”建立起来,逐渐成为研究生、一线教师最常访问的博客群之一;“魔灯”、“数字故事”逐一成为大家探讨的热点。
  黎老师不仅自己勇于尝试,还设法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把学生推到前台。有时,甚至是“逼”学生去尝试。记得刚读研的第二个月,我对概念图工具感兴趣,黎老师就把翻译Inspiration软件教学模板的任务交给了我。翻译完成后,黎老师说要去给某中学做讲座,可以一起去听。培训当天,台下坐得满满当当。黎老师兴致勃勃地给教师们介绍概念图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我也听得津津有味。突然,黎老师停顿了一下说,接下来由我的研究生来给大家继续介绍。在教师们的掌声中,我毫无准备地走上台,之后是如何完成那次培训的已不记得了。但在黎老师的鼓励下,又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的培训…… 上海师大的很多学生正是在黎老师“赶鸭子上架”中发现了自己的潜质,其中不少毕业后成为了优秀的教师和培训师。
  做研究也是如此。黎老师不会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鼓励你去尝试,踩出别人未曾走过的路。
  一位优秀的教师会让学生不断超越自我。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黎老师总有新想法和独特的视角。研究生们都佩服他能迅速、敏锐地发掘新事物的教育功能。美国的埃弗雷特?罗杰斯教授提出过一个创新扩散曲线,把人们在一个产品、理念创新推广中所扮演的角色分为创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众多跟进者、后期众多跟进者、 滞后者。回眸十年,博客、Moodle、数字故事……黎老师一直在扮演创新和早期采用的角色,并且将这些技术转换成本土实践介绍到中小学第一线。
  黎老师的课堂每天都是新的。一般而言,课堂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在黎老师的课上,你能看到从研一到研三的各届学生,还有其他专业的,甚至是其他学院的教师来旁听。大家之所以经常自愿“回炉”,主要是因为课程内容总是与时俱进。今天业界发生的事,明天就可能在课上和研究生讨论。所以,学生想要找论文选题或是了解前沿,首先想到的就是来听黎老师的课。黎老师的课上还经常出现“神秘嘉宾”,其他高校的教授或研究生、行业专家、一线教师,都可能来和研究生一起互动。这使得学生能从不同的视角来思考教育领域的问题。
  黎老师对学生同样要求创新。小到课堂讨论、课程作业,大到文章投稿、论文选题,黎老师都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做一头“紫色的奶牛”。
  一位优秀的教师会让学生不断创新。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句苏格拉底的名言经常被黎老师提起,也写在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的橱窗里。身教重于言传,黎老师的课堂最能反映他的教学理念。唱歌、舞蹈、手语、朗诵……这些看似和教育技术不相关的元素总能被黎老师巧妙地融合到课堂中。细细品味,其中蕴涵了很多教育智慧。
  熟悉黎老师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善于讲故事的人。他对学生的教育很多时候是通过故事来传递的。了解教育技术的历史,听他讲“电化教育考察万里行”;了解研究前沿,听他讲最近的博客写作;了解研究的心路历程,听他讲师从李克东、李秉德、南国农先生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在点燃学生,也在点燃全国各地听过他讲课的教师。
  每个学生都有被黎老师夸奖的经历。习惯了十二年“批评教育”,我一开始并不适应,但后来逐渐领悟到黎老师的良苦用心。他在帮助大家发现内心的自己,内心那个想成为却以为遥不可及的自己。研三的时候,我找黎老师聊天,告诉他自己想清楚了将来要做什么。他笑着看着我,如同我已经毕业,可以正冠拨穗了。
  一位优秀的教师会让学生发现自我,点燃心中的梦想。
  You Raise Me Up
  “You Raise Me Up”这句并不在“语录”里,恩师如父,这是学生想对恩师说的话。
  黎老师和师母把研究生当做自己的孩子看待。黎老师外出开会时常会带些当地的特产给大家。到了中秋、长假,研究生们想家的时候,黎老师或招呼大家去他家聊天,或与大家一起聚餐。研一寒假,我一个人留在宿舍,黎老师得知后还专程来看望。宿舍漏风阴冷,但心里一阵阵暖流。
  黎老师的故事经常把大家感动。当然,也有我们把黎老师弄哭的时候。2009年,黎老师六十大寿,同学们自发组织,为黎老师过生日。近百名学生从全国各地赶来。学生们忆往昔,看今朝,分享读研时的点点滴滴,耳畔传来You Raise Me Up的歌声。那天,黎老师不止一次感动地落泪。
  如今自己也成为了一名教师,常把黎老师作为榜样来反思教学。黎老师曾用王国维的求学三境界来告诉学生做学问的过程。在我看来,为师也有不同的境界。传授知识,让学生知之为境界一;启迪心智,让学生悟之为境界二;春风化雨,让学生乐之为境界三。
  曾有幸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学。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楼道里有一尊约翰?杜威的铜像。每次走过都不禁想到黎老师,一位教育的理想者,更是教育的实践者。教育,需要这样一位勇于创新并对这份事业有爱的人。
  “黎叔语录”还在继续…… 每位上海师大“ET人”心中都有一本。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会变的线条》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的内容,是继第二册《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内容之后的线条系列课之一。通过对一年级下学期《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的学习,二年级的学生对各种线条已有初步的了解,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已熟悉电子白板课件的形式、特点,并能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画一画、点一点等简单操作。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不同线条带给人的美感,能用一种或多种线条组织一幅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2)通过
本课为北京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8单元的第2课时,课文是科普类小品文,用朴实易懂的语言,富有趣味地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等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最后以对未来的畅想结束全文。  文章结构简单,段式结构相似,多以贴近生活实际的一句话、一种现象或是一个事例引出一种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和作用,承载着使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并热爱科学的教学要求。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玻璃都非常熟悉,同时,他们对
长期以来,信息技术教师过于注重对文字、图片、数字等信息的加工与处理,而淡化了对音频和视频信息加工的学习。此外,音与画本是有机的整体,但在教科书中,音频和视频信息却被按不同类型分隔开来。  视频和音频能不能一起教?如果能,它们将在何处成功牵手?影视剧配音引起了我的兴趣。让中学生学做配音,书本上没有,也没有人尝试过,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既有吸引力又富于挑战性。  为创作而教  配音要做的任务包括
痛心的消息,似乎总在不经意间突然而至!  在这个多事之冬的三九天,早饭后如往常一样翻开手机,就看到学友发来一行惊人的字:“吴福辉老师去世了。”天地似乎有点儿晕眩。在这个人世间,我再也不能见到可敬可亲的老师了!我感觉到天地间好像突然少了什么,这与其说是伤悲,倒不如说是惶恐。对,一种无所适从的惶恐!  芸芸众生中,一个我可以随意请教可以快意闲聊,甚至可以在他面前傲娇一下的长者就这么快的走了吗?心底还有
教学结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一节好课的结尾应该是“凤尾”,言简意赅,画龙点睛,既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和提炼,也会启迪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谈谈教学结尾的策略。  策略一:提炼概括灵活总结  最朴素的教学结尾法就是概括小结所学内容,强调教学重点与难点。这种概括型教学结尾看似朴素平常,却能梳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脉络。如果让学生来概括,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在形式上,师生
在江苏常熟市举办的沿江六市初中历史同题异构活动中,代表各市的六位青年教师同上《三国鼎立》一课。课堂上,青年教师们对媒体的精到使用,不仅点亮了自己的课堂,更促成了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  妙“趣”横生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多媒体就像是一位魔术师,借助声、光、影、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更加简单、具体、生
学校独具特色的理念和文化靠什么去承载?八里庄中心小学以校园网为载体,不仅充分诠释了学校的理念和文化,还力图让其在教学、管理等各方面释放作用,提升学校整体信息化水平。  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中心小学是一所紧邻北京市CBD核心区的新建校,它由原八里庄地区三所老校合并而成。作为朝阳区三所小学景观学校之一,学校环境整洁雅致,硬件设施一流。  走进学校大门,右侧草坪上是一台古老的纺织机,纺织机的台座上刻着两段
面对当前Web2.0、开放课程、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名词新技术不断涌现,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也需要转变思路,特别是在信息化软环境构建方面,摆脱装备与应用互相割裂局面,把校园网与外网无缝对接,连通智慧,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部署开源教育软件应用  网上已有许多针对教育的开源软件应用项目,如Moodle课程管理系统,经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的大力推广,已在国内多所中小学开始使用,用于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性学
《台湾的蝴蝶谷》是苏教版语文教材小学二年级下册第19课的内容,课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蝴蝶飞往蝴蝶谷以及在山谷飞舞的美丽画面。小学生很难想象这样的美景。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我采用与教材同步的教学软件,配合自己做的Flash动画,引导学生走进美的世界。让学生通过视觉看到美的情景,感受美;通过品读,加强对美的感悟;通过表演体味美,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其中方
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对于学校教师而言,要适应专业发展需求和信息社会的需要,就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由于教师年龄和所处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和研究兴趣存在着较大差异。如何针对不同应用水平和学习需求的教师展开培训,怎样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模式才更加符合新时期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我从学校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就学校如何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谈一谈实践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