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受体体系的建立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todow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3个大豆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种子消毒方法、丛生芽诱导和生根阶段不同的激素浓度对大豆子叶节再生的影响,以求建立一个高效的再生体系用于大豆的遗传转化。结果表明,大豆种子消毒的最佳方法为:70%酒精消毒30 s后,HgCl2消毒7 min,无菌水清洗3~5次。吉农28的最佳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1.5 mg/L 6-BA+0.5 mg/L IBA;而对于吉农27和九农21,MS+2.0 mg/L 6-BA+0.8 mg/L IBA为最佳丛生芽培养基。在丛生芽诱导生根阶段,三种不同的基因型最佳的生根培养基均为1/2MS+2.0 mg/L IBA。
  关键词:大豆;激素;丛生芽诱导;生根
  中图分类号:S565.104.3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5-0026-03
  大豆(Glycine max L.)既是粮食作物,又是油料和饲料作物。自1988年Hinchee等[1]和McCabe等[2]获得转基因大豆植株以来,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大豆遗传转化研究工作,并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以大豆无菌苗子叶节、茎尖、初生叶节、未成熟子叶、上胚轴和下胚轴等为外植体都获得了再生植株[2~9]。目前大豆的遗传转化多数以子叶节再生体系作为受体系统,但子叶节再生体系也存在诸如丛生芽少、不易伸长等缺点。因此迄今为止,大豆仍是公认的难转化的植物之一。
  大豆子叶节稳定高效遗传转化受体体系的建立是提高大豆遗传转化效率的基础。本试验旨在筛选大豆种子消毒的最佳方法以及丛生芽诱导和生根的最佳培养基,完善目前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受体体系,获得高效的再生体系,为转基因大豆的研究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吉农28、九农21、吉农27三个大豆品种,均由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张君提供。
  1.2试验方法
  1.2.1种子消毒方法的研究选择健康饱满的大豆种子,自来水清洗干净,70%的酒精表面消毒30 s,采用三种不同的消毒方法对大豆种子进行消毒:①用6% NaClO进行消毒,消毒时间分别为12、15、18 min;②用0.1% HgCl2进行消毒,消毒时间分别为5、7、9 min;③用6% NaClO + 20% HCl进行消毒,消毒时间分别为120、240、360 min。然后用无菌水清洗3~5次,接种到MS培养基上,5 d后统计发芽率及污染率。
  1.2.2丛生芽诱导培养基激素浓度筛选大豆种子萌发培养5~6 d后,取出萌发的种子,剥去种皮,保留2~3 mm下胚轴,将子叶从下胚轴处切开,除去顶芽及腋芽,置于不同的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上。芽诱导培养基分别为:①MS+1.0 mg/L 6-BA+0.2 mg/L IBA;②MS+1.5 mg/L 6-BA+0.5 mg/L IBA;③MS+2.0 mg/L 6-BA+0.8 mg/L IBA;④MS+2.5 mg/L 6-BA+1.0 mg/L IBA。每个三角瓶约3~4个子叶节,于26℃、光照条件下培养,2周后对丛生芽诱导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2.3丛生芽生根培养基激素浓度筛选将分化出的丛生芽切下,以每瓶5个外植体接种于丛生芽生根培养基上,生根培养基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IBA浓度分别为0、0.5、1.0、1.5、2.0 mg/L,培养15 d,重复3次。培养条件与丛生芽诱导培养条件相同,每2天观察一次,记录生根的快慢、根形、生根率,筛选最佳浓度。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消毒方法消毒效果比较
  以NaClO作为消毒剂时,种子发芽大多受到抑制,发芽率极低,可能是因为消毒剂渗透到浸泡之后的种子内部,对其造成了严重伤害。HgCl2和NaClO+HCl处理的种子萌发速度一致,2 d之后开始萌发,发芽率也一致,从试验操作的简便性方面考虑应选择HgCl2。在消毒时间方面可以看出7 min为最佳消毒时间,污染率为零(表1)。因此,HgCl2消毒7 min为最佳消毒方法。
  2.2不同激素配比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
  接种约1周后,可见子叶节处有小芽长出,2周后对丛生芽诱导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吉农28在激素浓度为1.5 mg/L 6-BA+0.5 mg/L IBA时的诱导率最高,达到89%;九农21在激素浓度为2.0 mg/L 6-BA+0.8 mg/L IBA时的诱导率最高,达到91%;吉农27在激素浓度为2.0 mg/L 6-BA+0.8 mg/L IBA时的诱导率最高,达到94%。
  2.3不同IBA浓度对丛生芽生根的影响
  大豆丛生芽诱导生根常采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为IBA,这已被大多数研究者认同,本试验结果(表3)显示,三种基因型的大豆生根的最佳培养基均为1/2 MS + 2.0 mg/L IBA。
  3结论与讨论
  种子的消毒处理是建立大豆子叶节高效再生体系的前提和基础,消毒彻底的同时又要尽可能减少对种子的伤害。消毒时间长,可降低污染率,但对种子伤害较大,进而影响了种子的萌发。本试验结果显示,用0.1% HgCl2消毒种子7、9 min的污染率均为零,发芽率比消毒5 min低,这与曲桂芹教授研究的影响大豆体细胞胚诱导因素的结果一致[10]。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种子消毒的最佳方法为70%酒精消毒30 s后,HgCl2消毒7 min,再用无菌水清洗3~5次。不同品种对丛生芽诱导培养基的要求存在差异,吉农28的最佳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1.5 mg/L 6-BA + 0.5 mg/L IBA;而吉农27、九农21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 mg/L 6-BA + 0.8 mg/L IBA。在丛生芽诱导生根阶段,吉农28、吉农27、九农21的最佳生根培养基均为1/2 MS + 2.0 mg/L IBA。   外植体褐变是组织培养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为避免因外植体褐变造成培养材料的损失,本试验在子叶节外植体接种后,将外植体每隔7 d向新鲜培养基中转移一次,以减轻褐变造成的影响。同时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VC来减少褐变发生,效果比较理想。
  参考文献:
  [1]Hinchee M A W, Connor-Ward D V,Newell C A, et al.Production of transgenic soybean plants using Agrobacterium—mediated DNA transer[J].Nature Biotechnology,1988,6(8):915-922.
  [2]McCabe D E, Swain W F, Martinell B J, et al.Stable transformation of soybean(Glycine max)by particle acceleration[J].Nature Biotechnology,1988,6(8):923-926.
  [3]Cheng T Y, Saka H, Voqui-Dinh T H.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soybean cotyledonary node segments in culture[J]. Plant ScienceLetters, 1980, 19(2): 91-99.
  [4]Kartha K K, Pahl K, Leung N L, et al.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meristems of grain legumes: soybean, cowpean, peanut, chickpea and bean[J]. Can J. Bot. 1981,59(9):1671-1679.
  [5]Kim J, LaMotte C E, Hack E. Plant regeneration in vitro from primary leaf nodes of soybean (Glycine max) seedlings[J].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1990, 136(6): 664-669.
  [6]Barwale U B, Kenms H R, Widholm J M.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callus cultures of several soybean genotypes via embrogenesis and organogenesis[J].Planta, 1986,167(4):473-481.
  [7]Wright M S, Williams M H, Pierson P E, et al.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Giycine max L. Merr.:Plants:from tissue-cultured epicotyls[J].Plant Cell Cult.,1987, 8(1):83-90.
  [8]Dan Y, Reighceri N A. Organogenic regeneration of soybean from hypocotyl explants[J]. In Vitro Cellular & Developmental Biology-Plant, 1998, 34(1): 14-21.
  [9]Yoshida T. Adventitious shoot formation from hypocotyls sections of mature soybean seeds[J]. Breeding Science, 2002, 52(1): 1-8.
  [10]曲桂芹,张贤泽,霍俊伟. 影响大豆体细胞胚诱导因素的研究[J].植物研究,2001,21(2):210-215.
其他文献
摘 要:阐述了山东省芝麻的生产特点及产业化现状,剖析了芝麻产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芝麻产业化的发展对策。山东芝麻产业化的发展应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选育、推广高产优质芝麻良种,改进芝麻栽培技术,建立健全芝麻种植、加工标准化技术体系,以骨干龙头企业为载体,大力发展芝麻加工业,特别是深加工业,科学利用芝麻加工后续产物,积极推进芝麻产业化进程。  关键词:芝麻;产业化;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565.3
期刊
摘 要:以京科糯2000为试材,对采后鲜食糯玉米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果皮和胚乳细胞变化进行了观察,以了解鲜食糯玉米采后柔嫩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鲜食糯玉米采后柔嫩度随贮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低温会适当延缓柔嫩度下降和果皮厚度降低;果皮厚度降低是柔嫩度下降的主要因素,胚乳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度变化对柔嫩度影响较小。  关键词:鲜食糯玉米;柔嫩度;果皮厚度;胚乳细胞  中图分类号:S513.093文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对新疆玛纳斯县5个乡镇的20多个行政村随机抽取400户农户进行入户调查和访谈而获得的调研资料基础上,运用SPSS计量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农户流转耕地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比较科学地计量了各种因素对农户流转农地行为的影响程度,并总结出玛纳斯县农地流转进程中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旨在为农地流转政策体系的丰富和农地流转制度的创新提供依据。  关键词:土地流转;农户调
期刊
摘 要:  对11份辣椒品种(系)的生物学性状、商品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并对辣椒果实的单果重、果长、果肉厚和果形指数4个果实形态性状与6个品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的品质性状差异显著,同时淘汰70#、30#和12#品种;干物质、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和辣椒素与果实形态性状呈负相关,而可溶性糖、辣椒红色素与果实形态性状呈正相关。  关键词:干辣椒;种质资源;评价;相关性  
期刊
摘 要:山东省是我国小麦生产主要省份之一,种植面积大,分布区域广,有害生物种类较多,危害较重。为摸清近年来有害生物发生及危害特点,对小麦有害生物种类、发生区划信息进行了调查研究。统计分析了2000年以后小麦有害生物种类增减情况,比较了1991~2011年间小麦主要有害生物发生分布及种群发生演变规律,阐明了20多年来小麦有害生物种群变化规律,并从气象条件变化、栽培措施改变、防治技术措施改进及其它相关
期刊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5-0134-03  俄罗斯国土面积1 709.824万平方千米,地域跨越欧亚两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中俄两国共有4 300多千米的边界线和众多口岸,两国在农业及农业科技领域优势明显,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为此,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组团对莫斯科大学、全俄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考察访问,同时对俄
期刊
摘 要:以高灌蓝莓品种‘喜来’(Vaccinium corymbosum‘Sierra’)为试材,对设施高灌蓝莓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设施内光合有效辐射(PAR)及叶面温度(TL)分别于12∶00和13∶00达到最大值,高灌蓝莓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于早晨8∶00达到最大值,之后持续降低,在15∶00~16∶00有小量回升,之后再次降低。气孔导度(Gs)日变化与Pn变化趋势相同,而细胞
期刊
摘 要:在大田条件下,以大穗型品种泰农18和中穗型品种山农15为试材,分别设置三个种植密度、两个播期研究播期和播量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及其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花前营养器官中贮存的氮素向籽粒中的转运量、转运率和贡献率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播期的延迟而降低。随种植密度增大,穗粒数、千粒重相应降低,单位面积穗数升高;随播期延迟穗粒数、千粒重则相应升高,单位面积穗数降低。
期刊
摘 要: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2001~2012年全球发表的草莓文献中不同国家、研究机构、核心作者、文献来源期刊及论文研究方向分布等情况。结果表明,全球草莓研究文献以学术论文为主,论文的产出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美国、西班牙、中国、意大利和巴西居论文数量前5位。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加拿大农业和农产品部、美国康奈尔
期刊
摘 要:  2011~2013年进行了棉田套作西瓜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因子对西瓜单产影响大小的顺序为:密度>栽培方式>追肥量。棉田套作西瓜栽培的最优组合方案为:双膜覆盖栽培(3月上旬苗床播种,4月上旬定植)、密度16 665株/hm2、追施尿素和硫酸钾各150 kg/hm2,该技术组合西瓜单产最高,成熟上市最早,单价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当继续推广应用;次优组合方案为: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