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知识形成教学中主体作用的探索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强化解题淡化实验、重视结果轻视过程、强调推理冷落直觉的现象依然存在,其结果是学生不会想问题,也提不出问题,更谈不上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这和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产生认知结论,获得认知结果,需要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新课程背景下要求让知识的获得过程成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中学化学学习的过程中能获得丰富的体验和收获。因此,加强学生在知识形成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理应成为中学化学教师研究探索的课题。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和情感发展规律,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加强和指导学生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取化学知识。
  一、创设民主合作、鼓励个性的课堂氛围
  弘扬人的主体性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民主平等、合作开放、鼓励个性发挥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必要前提,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才能冲破心理上的枷锁,放下精神上的包袱,自由联想,畅所欲言。教学设计上应尽量避免一言堂,避免台上教师“演戏”,台下学生“看戏”的情况;对不同类型、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个性、能力特点,看到努力方向,增强自信心;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话、观点进行质疑并提出见解,即使是学生错误的、荒谬的回答,也要想方设法从其他方面给予肯定和赞扬,以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尤其是不同于常规、不同于一般的观点,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力推行启发式、讨论式和分层次教学,加强教与学的双向交流。
  二、让学生高度参与教学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不是让学生简单地学习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从而在主动参与中生成和发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高度参与化学教学,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让学生在构建知识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训练和提高。例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让学生做探究实验“白磷的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得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后,基本上完成了教学要求。但是让学生再仔细回想实验过程,学生提出“为什么刚开始产生大量白烟,一会儿白烟又变成了黄烟?”在充分肯定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同时,又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有的学生认为是产生大量的白烟时瓶内发生了对流现象带出了黄沙;有的学生认为是锥形瓶底部的黄沙和白磷发生了反应引起的;有的学生认为是五氧化二磷烧焦了造成的;有的学生认为是白磷燃烧后产生的白烟——五氧化二磷和黄沙发生了反应引起的。如何改进这个实验,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呢?学生们各抒己见,各种富有新意的实验应运而生,最后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在学习中学化学中会有许多有争议或者有难度的问题出现,这时应鼓励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探究,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办法解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课堂上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美妙的传说,或者生动有趣的生活化学知识都会使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化学的探究兴趣有独特的功效。
  三、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思维和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1.精选问题和推迟判断
  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精心筛选和设计思维空间比较广阔的问题,增强问题的开放性、应用性、隐蔽性,从而促进学生研究化学问题时的深刻性和发散性。多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并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一是思维的灵活性,即善于摆脱习惯性思维定式,能根据不同的信息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有很强的适应性;二是观念的高度流畅性,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内形成较多的设想和思路;三是认识的新颖性或独特性,即能经常性地提出既不寻常,也能被人们接受、认可的观点及设想。
  例如,讲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课本只给出了实验装置,并没有实验步骤,根据此情况可启发学生并提出以下问题:(1)实验开始是先向硬质玻璃管内通入一氧化碳,还是对着氧化铁高温加热?为什么?使用一氧化碳前是否需要检验纯度?为什么?(2)H2和CO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请你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推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产物,可能观察到什么现象?(3)实验结束后,是先停止通一氧化碳,还是先停止高温加热?为什么?此时,再进一步设疑:H2和CO还原氧化铁实验操作的步骤是否也相似呢?CO还有不同于H2的特殊化学性质吗?那么在上述实验操作中应如何体现?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经分析讨论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因CO有毒,尾气不能直接放入空气中,应进行尾气处理。于是在上述步骤结束处加上尾气处理装置,得到正确的CO还原Fe2O3粉末实验的操作步骤。当讲到尾气处理时,还可以进一步启发设疑:如何处理剩余的CO?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经过讨论,得到几种处理CO方法。师生共同小结,得到以下两种常见的方法:第一种,将CO收集起来(用气球收集或用排水法收集);第二种,利用CO的可燃性,点燃尾气。然后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装置图加以分析讨论:比较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更好,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分析得出方案,即利用给Fe2O3粉末加热的酒精喷灯点燃尾气,这种方法既避免大气污染,又能节约能源。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思维方向明确,跨越思维障碍,愉快自觉地分析问题,获得知识与技能。
  2.少陈述和讲授,多暴露学生的错误和让学生动手实践
  教师应给学生留有必要的思维、实践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尽可能地充分暴露其思维和实践探究的过程,回味、深化已经解决的问题,以完成所学知识的内化和知识结构的重建。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不断求知的欲望,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地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的巩固和再发现,尽量避免使用“小步子、多台阶、大容量、高暗示”等降低学生思维水平的模式。
  例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要学生根据前面讲过的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加热高锰酸钾粉末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去思考以下问题:(1)固态物质与液态物质反应不需加热,应选用怎样的发生装置?(2)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用含碳酸根离子的钙盐与含氢离子的酸来制备,能否用碳酸钠来代替碳酸钙,用稀硫酸来代替稀盐酸?能否用浓盐酸?(3)为什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验?(4)怎样收集二氧化碳?为什么?怎样验满?让学生自行设计发生、收集等装置。向学生提问之后,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思考、构想,尽可能地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设出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最后师生共评,总结优缺点,寻找最佳途径。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自实践。学生在实验中动脑、动手,有挫折,有反复,有创新的成功和喜悦,课堂气氛活跃,印象深刻。这样学生的素质会逐步提高,创新精神也会逐步培养起来。
  在教学中,学生的错误暴露得越多越充分,教学针对性就越强。在教学中,不要怕学生出错,学生出现的错误常常为教师提供宝贵的“教机”。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轨迹,为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习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 廖银燕)
其他文献
2016年6月29日,质检总局办公厅发布了《关于2015年建筑防水卷材产品专项监督检查有关情况的通报》(质检办监函[2016]885号),主要内容如下:
为了深入研究通过活断层区地铁隧道的损伤破坏机理,发现其抗震薄弱部位,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统计回归等方法对逆断层位错作用下隧道衬砌结构的损伤发展变化情况进行了分
既然物理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物理教学就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  在摩擦力这节课中,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讲授新课,把枯燥的物理知识用聊天互动的形式讲解给学生听,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相关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让学生从心理上培养对本节内容的亲近感。下面就将本节的几个教学片断作些分析讨论。  一、摩擦力的方向  教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坐公交车的经历,车辆
课堂的自主学习就是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创设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那么高一的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本人就自己的一点经验谈点拙见,愿与大家探讨。    一、作业前置,提出预习思考题    历史学科在高中课程的地位虽然很重要,但比起语数外理化生来说大多数
思想品德课理论性的东西较多,抽象思维较强,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原理晦涩、空洞,再加上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教学大多仍处于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的应试教学模式上,教师上课讲解知识要点,学生课后复习背诵要点,考试回答要点。于是课堂上出现了教师一言堂,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这样就导致学生普遍厌学或出现留到考试前突击死记硬背的情况。考试时如果遇到主观题或开放式的探究题就手足无措,无从下手。因此,提高学生对思
为研究透水性混凝土桩施工中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通过在现场埋设孔隙水压力计的方法,监测并分析了振动沉管法单桩施工过程中及施工后桩周土体的超孔隙水压力随时间
为研究高层建筑转换梁节点上扁柱的抗震性能,进行了3个1:4缩尺模型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其破坏形态、滞回曲线、极限承载力及延性进行了分析。在试验基础上,利用ABAQUS软件对试
2016年3月27日,《中国建筑防水》杂志社社长徐建月、编辑部主任庞正其、广告发行部经理马兴华一行应邀出席湖北防水行业年会期间,对湖北永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专访。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体育新课程教学有没有效益,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何让体育新课程更有效呢?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强化教学目标意识    强化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就是要求课堂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脉搏”,也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好的实验资源的选择与整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有着浓厚的兴趣,更喜欢自己动手操作。那么,我们应当牢牢抓住学生的这种心态,充分地挖掘化学实验资源,让每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