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能启真、美能导善、美能移情、美能怡性。初中生大多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处于构建时期,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美学教育,对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十分重要。
  一、初中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美育素材
  初中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我们所提倡的“五讲四美”中的“四美”都可以从中找到例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加强“四美”教育。“四美”的核心是心灵美,而社会美的核心也是心灵美。心灵美是相对于人的外在美(仪表美)而言的,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较注重仪表美。人固然应该讲究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心灵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基础,它借助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表现出来。反过来,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灵。
  初中语文教材具有语言美的特色。语言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从形式美来说,语音、语调、语法、句法正确,速度适中,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不美的;从内容来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语言美的体现,比如说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的第一段: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鉴于以上所述,可以说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行为美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材料的教学,以及布置适当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美的教育。
  二、初中语文应该贯穿自然美的教育
  在文学领域,有的作品精心构思,刻意雕琢,语言华丽,感情炽烈;有的作品则崇尚自然,返朴归真,语言平实,感情淡雅。就美学来说,“浓妆”也是美,“淡抹”也是美。然而,人们有时往往偏好于淡雅之美、自然之趣,喜欢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修饰”的情趣。因此,情真、意真、景真的自然美,常常受到人们的青睐。自然美在课本中是随处可见的。
  请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为绯红,绯红又变成了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一片肃穆的神色。”“在这样优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海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夜风轻轻地吹拂着,空中漂浮着大海和田禾混合的香味……”
  作者所描绘的海滨夏夜的景色,是自然和谐的景色。文章运用了极平常的语言,丝毫没有雕琢的痕迹。作者的本领就在于能捕捉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真实自然的景色:红光消失后天空中呈现出的真实面目;走在沙滩上大自然赋予“软绵绵”的真实感觉;海风吹送来的“混合的香味”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赞美的笑声。这些无不流露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这人与天空、大海和谐相处的美,是作者为我们描绘的一幅不添色不添彩、完完全全是天然生活的素描画,是一块无瑕的碧玉。学生读到这里,有谁不热爱生活,又有谁不去拥抱生活呢!这正是淳朴隽永的自然美的魅力所在。
  三、初中语文应该贯穿联想美的教育
  联想是一种心理现象。人们有时在产生某种感觉时,会产生另一种感觉的兴奋。这两种不同类的感觉相互联系起来就是联想。比如看到红色、橙色会引起暖的感觉;看到蓝色、紫色就会产生清凉的感觉。人们通过心理的习惯作用,可以由颜色联想到温度,由声音联想到形态,由冷暖联想到轻重等等。这种心理现象应用到文学创作,就会产生美的效应。联想的作用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某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觉形象化。
  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中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手法:“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远远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诗人富有创意的联想,让读者从“远远的街灯”中,联想出那闪烁在天空中的灿烂的群星;又从那“无数的明星”联想到那灯火辉煌的天上街市。这样天上和人间上下沟通,把读者带到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神奇的世界中,使读者联想到天上的街市、街市上的珍品、幸福自由的生活。读完这首诗,我们不禁沉浸于瑰丽神奇的境界中,获得了美的享受。
  都德在《最后一课》中运用联想,不仅给读者上了一堂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课,也给读者上了一堂很好的美学课。课桌上的圆体字帖“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小弗郎士把它联想成“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教室里的人们正在认真专心地画杠子,小弗郎士联想到“好像那也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小弗郎士联想到:“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作者借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变化,借孩子之口,运用联想,讽刺了敌人,对破坏祖国和平的敌人表示了无比的愤慨,抒发了对和平生活、对祖国的珍爱和眷恋。作者尤其是在小弗郎士的感觉上、对韩麦尔先生的联想上描写得极为深刻。“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里先生的形象是由小弗郎士的实体幻觉出来的,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染了他,激励了他,教育了他。他从心里佩服韩麦尔先生,崇敬韩麦尔先生,热爱韩麦尔先生,所以他觉得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作者借助联想的手法,把韩麦尔先生的品格形象化了。有哪位读者读到这里不为之感动呢!这就是美学上联想的效应。
  四、初中语文教学中美学教育的几点建议
  首先,语文教师要注重以丰富的文化素养来提高人文修养。努力学习、善于学习、广泛学习一切有用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不断地修炼美的素质,从外形到内神,努力追求成为美的化身。成为学生的榜样,成为学生时常读到的一本“活”的美丽的语文教材。激活学生的思想、培植人文精神、提升审美格调,使年轻的生命灿烂而美丽。其次,应注重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让学生的生活多一点精彩与美丽,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审美过程---深入文本获得审美愉悦的过程。另外,构建互动平台、或以自主选择模式来强化美学教育。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化对学生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语文教学的审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理解力,培植人文精神,培养鉴赏美的能力,提升审美格调,这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第一步。最后,对于课外美育的拓展,要充分联系大社会。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与范围毕竟有限,真正的课堂是大社会。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能从美学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 “美”,欣赏 “美”,对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有很大的帮助,教学效果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教法;相同的内容、相同的课型,由于教师各自的风格不同,习惯不同,教法也不相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不同教育对象的不同思维特点,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有效率的课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而不是去“迎合”老师的问题,学
摘 要:课堂话语是师生间重要的沟通媒介,也是英语教学研究一直探讨的话题。本文以高中英语课的课堂话语作为语料,从师生话语量,语码转换以及教师提问等方面研究课堂话语进行分析。本研究在观察课堂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英语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课堂话语,话语量,语码转换,教师提问  一、引言  课堂话语(classroom talk)具有多重含义,包括教师话语、学生话语、师生互动话语、甚至是课
摘 要:随着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逐步加快,社会上人才的竞争愈来愈激烈,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受到社会各行业的青睐。衡量人才的标准虽然不是唯一的,但是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从庞大的求职人群中脱颖而出,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固然重要,但如果想要在如此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拥有一副好的口才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关键词:大学生
深刻领会数学分析知识是基础,数学分析居高临下是关键。文章以实例论证数学分析指导中学数学教学的意识形成的必要性及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分析观的指导作用。 Profound un
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一个恒久的话题,当代的高校教育处于社会变革的潮流中,社会化因素的影响和大学生自身主体的原因以及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都对高校学风建设产生了或多或少
随着飞行学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适应飞行技术学院提出的“一站式、多层次”管理要求、兼顾民航总局颁布的84号文件,飞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招生规模化、管理复杂化、精细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与逻辑分析法,对湖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课程教学内容与考核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体操教学过多的强调体操动作的技术
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创新人才,在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升其创新能力.本文针对
语文积累作为语文教材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分子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语文积累不单纯是一种言语的记忆,也不单纯是对古今中外名篇的背诵。语文积累其实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种精神的熏陶,是从语言中寻找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从语言的酒窖中发酵出中华思想的芳醇。那么语文积累究竟应该积累一些什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积累呢?  一、语文积累要开放观念  从《语文课程标准》所反映的语文课程结构来看,语文积累体现了语文内涵的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地方高校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其能够拥有丰富知识体系和扎实的实践能力,突出地方性高校教学的价值和魅力。本篇文章主要对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旨在有效提升地方高校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教师;学生  教学体制改革的逐渐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