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生动手操作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om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注意通过儿童动手操作来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参与,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观察、思考、叙述,促使知识内化,发展儿童思维能力,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我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作了如下的尝试:
  一、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兴趣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动手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学、善学,从而使他们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又发展了他们的思维。如在教学《统计》中,我一开始给每一小组发了小猪、小猴等动物的头像,让他们认识了这几种小动物,然后问学生:“动物们都跑到你们的桌子上去了,你们各个小组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地知道每种小动物各有几只?请大家动动手,想想办法?”学生一下子就投入进去了,兴致很高,有的摆,有的数,有的贴……学生动手操作完之后,我让各小组代表发表自己一组的办法,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得出统计的方法。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比看、分、理,听教师讲解获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二、动手操作,理解掌握新知
  皮亚杰指出:“要认识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他认为人对客体的认识,是从人对客体的活动开始的;思维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只有让他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中,我先让学生摆出6 朵绿花,9朵红花,然后问他们:“绿花有几朵?红花比绿花多几朵?红花有几朵?”先让他们认识这种题目的形式。然后让学生第一行摆5 个○,第二行摆△,要求△比○多2 个,求第二行摆了( )个△。通过学生的操作和老师的指导,学生体会到要摆比○多2 个的△,就要先摆和○同样多5 个△外,再比○多2 个的△,求第二行摆()个△,就是把这两部分合在一起。然后再教学例3“桃有14 个,梨比桃多9个,梨有多少个?”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知识,同时这样的操作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习数学成为一种强烈的精神追求,促进智力活动的有序发展。
  三、动手操作, 发展空间观念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他们的空间观念还不行, 这就需要通过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如在教学<< 位置>> 中, 我围绕学生身体的某些部位( 如左手、右手, 左眼、右眼, 左耳、右耳, 左脚、右脚等) 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较好的认识了左, 右两个方位; 围绕学生间座位关系的讨论, 使学生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这样的教学联系实际, 操作性强,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 理解和掌握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 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四、动手操作, 培养创新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 依靠抽象思维和双手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 就能激起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 那么大脑的这些区域就处于沉睡状态。”当学生动手操作时, 能使大脑皮质的很多区域都得到训练, 有利于激起创造区域的活跃, 从而点燃学生的创新之花。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 为了让学生理解: 在余数的除法中, 余数要比除数小。我先让每个小朋友拿出7 粒枣, 每3 粒分一份, 求分成了几份? 还剩几粒? 初步感知余数比除数小。再让每个小组长给自己的每个组员发一张糖图(图上糖的粒数不相同),然后大家
  动手圈一圈,填填表格,讨论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就发现了:计算余数的除法,余数都比除数小。从学生的实际动手分枣,到分小组合作动手圈圈,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自己去探究、分析、归纳、总结规律,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动手操作,提高探究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要把静态的结论性的东西转化为动态的探究性的数学活动,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借助操作启动思维,吸引到探究新知过程中。比如教学《有趣的拼搭》中,让学生把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放在同一块滑板顶端,让这四个物体同时往下“滚”,“滚”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有自己的知识水平,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旁人是无法替代的。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在“滚”的过程中进行探究,发现规律,初步感知各类立体图性的特征。在“堆一堆”中,我让学生把四种物体分别堆成一堆,学生通过操作、探究发现其中有趣的现象。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探究的这些规律进行有趣的拼搭,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都想看一看、动一动、量一量。而加强动手操作是低年级学生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通过动手,学生学得更有趣;通过动手,学生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在这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好多操作的机会。如教学“米、分米、厘米”时,在学生认识米、分米、厘米的长度单位以及相应的进率,建立1 米、1 分米、1 厘米的长度观念基础上,我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怎样知道“教室的长度”、“文具盒的宽度”、“人的高度”等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去量一量……课上学生“动”了,气氛“活”了。使学生引用了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实际问题。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充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同时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其他文献
护理人员是医院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受多元用工制度的影响,当前公立医院编制外护理人员管理面临严重问题,尤以编制外护理人员的队伍稳定最为堪忧。编制外护理人员的流
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为了均衡地区间财力差异,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央财政在集中财力的基础上,不断加大转移支付规模,在解决地区间财力差距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过渡性特征,加之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事权和财权的范围界定不清,影响其固有功效的发挥。从地方政府的不同层级来看,我国省级以下转移支付制度尚未健全,省级、地市级财政对县乡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明显不足,逐步
【摘要】《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要求发展学生自主学习 、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阐明了“自主学习”的含义及特性,说明培养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就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做些探索。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学习能力课堂教学  美国未来学家阿布文.托夫勒曾说过:“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可见,学会学习是每个现代人
踏上“三尺讲台”身为人师已经有二十四年了,一路走来,有泪水,也有欢笑;有迷茫,也有收获。暑期的师德师风学习让我收获颇多,曾经的困惑慢慢释然,找到了明确的答案。我也知道了,师德是
《找规律》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我有幸给老师上了公开课,现就本节课教学的几点收获与大家交流。  一、教学前设计,整体把握,分步实施。  为了上好《找规律》这节课我做到了“三个到位”。在钻研教材,研读课标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预设。第一步,对教学内容及特点、学情作了较深的分析。我们知道一年级学生已对简单图形认识,对图形排列知识有了一定了解,进入二年级,学生年龄和思维有了变化,要在原
“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来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可见“课外”途径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来源,是学海心湖的源头
电梯是现代建筑中重要的装置,通过试用电梯,可以使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变得更为高效便捷,随着电梯逐步升级,其内部系统也日益完备,电梯服务质量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电梯安全问题始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初级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张阶段,是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最重要的阶段。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学会计算方法,并初步掌握一些概念,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而教学的重点是计算。  现在,社会上办了很多的“珠心算”学习班,这些学习班招生对象大部分是低年级的学生。这一社会现象的产生很值得小学数学教师的关注,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口心算应该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目标和教学重
【摘要】本文是我响应学校号召,落实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诣在倡导遵循认知规律的教学才是有效或是高效的。同时只有加强新的课堂理念的学习并在实践中落实,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更有效地促学生成绩提高,学生才能喜欢你。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新理念  我是工作在江苏北部一所落后乡镇高级中学的一名青年数学教师。我校生源基础较差,学生普遍存在知识底子薄,学习自主性不强的现象,尤其数学学习兴趣不佳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好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尝试成功的喜悦,能培养团体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组合作展示自我参与学习尝试成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我觉得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促使学生间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