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20”模式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有效课堂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ck85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理念已被广大师生接受,课堂中以教师为主导,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我们研究的主题。本文以《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课为例,分析说明在“20 20”模式下如何构建有效的物理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达到有效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物理;“20 20”模式;有效课堂;案例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20 20”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讲练结合的形式,由教师精讲20分钟左右,留出另外的20分钟,由学生自己来讲和练习。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20 20”教学模式的应用需结合实际情况,以学生情况为基础,结合教材和教师的特点,进行环节设置。根据一中学生的特点,我们将物理新授课“20 20”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一般设置为:1.知识回顾。由学生自主复习回顾以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新课引入。由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中;3.新课学习。通过案例设置,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在练中学;4.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以学知识;5.课堂小结。让学生自主梳理以学知识。
  高中生在课堂上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难持续太长时间,有针对青少年注意力状况的调查表证明:仅有39.7%的被访对象表示课堂上持续集中注意力达30 分钟以上。而一些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在课堂上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就更难以保证。然而,对于每一节课,我们都力求达成我们的教学目标,即有效教学。在物理教学实践中,由于部分学生物理基础较薄弱,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导致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不高,上课时还有不少学生难以跟上正常教学进度。如何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20 20”教学模式为指导,结合粤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四节《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谈谈有效课堂的达成。
  二、案例分析与说明
  1.知识回顾
  复习:①本章我们学习了哪几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它们的定义如何?
  ③它们的大小各由什么因素决定?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的科目较多,容易遗忘,复习题的设置可是学生在课堂开始时尽快进入状态,又能引导学生自主回顾动能和势能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得出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一段重15公斤的清障球“碰下巴”的惊险实验视频,要求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思考问题:①摆球摆动过程中,什么能和什么能发生相互的转化?②实验中,老师为什么有信心自己是安全的?
  设计意图:赞科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精神的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短短几分钟的视频,通过真实的情境,给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以很大的冲击,高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通过学生自己思考两个问题,将学生带入课本的学习中。
  3.新课学习
  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没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新課的学习,笔者用三个案例作为引导,让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新的知识。
  案例一: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空中自由落体运动,当物体距离地面高度为h1的A点时,物体的速度为v1,当物体距离地面高度为h2的B点时,物体的速度为v2。试分析:
  (1)写出小球从A点到B点过程中的动能定理表达式?
  (2)分别写出小球在A、B点的机械能表达式?
  (3)比较物体在A点和B点的机械能,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新知识要么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要么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增添新的内容,或由旧知识重新组织或转化而成,所以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最直接、最常用的认知停靠点。动能、势能、机械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学生能应用动能定理很快完成上述问题,并发现物体在A、B两点的机械能相等,之后由教师将表达形式归纳整理,但在完成问题后引申出新的“问题”:A、B两点的机械能相等,这是巧合还是具有普遍性呢?学生进一步来思考下面问题:
  (4)如果下落过程中物体受空气阻力f,写出小球从A点到B点过程中的动能定理表达式?
  (5)比较物体在A点和B点的机械能,还相等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引导,有学生自己找出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有学生自己发先问题并解决得出结论,才会影象深刻。于是这是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呼之欲出,接着教师顺利过渡到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表达式、适用范围和条件。
  在学生已经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涵后,为检测和评价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使用条件的掌握情况,教师接着引出案例二。
  案例二:
  判断:下列情景物体(或系统)机械能守恒吗?判断并分析:
  (1)你认为“只有重力做功”应该包含几层含义?
  (2)情景三中物体(或系统)机械能守恒吗?怎么理解?
  设计意图:以动画的形式让学生体验这些物体运动的过程,再由学生利用已学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来判断物体(或系统),学以致用,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新知识。譬如从情景一、情景二的分析可得出“只有重力做功”所包含的的含义,有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发现只有重力做功可包含含三层含义:
  ①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且做功。
  ②物体除了受重力作用外,还受到其他力的作用,但其他力对物体不做功。   ③物体除了受重力作用外,还受到其他力的作用,其他力也做功,但其他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情景三,物块压缩弹簧释放后在弹簧的作用下做往返运动,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系统的问题,所以要由教师来引导学生: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弹性势能减少,物体的动能增加,弹簧被拉伸或压缩的过程,弹性势能增加,物体的动能减少,在这个过程机械能守恒吗?那么是物体机械能守恒,还是弹簧的机械能守恒?是弹簧和物体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此时,可补充说明:在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中,如果只有弹力做功,机械能总量也保持不变。
  (3)课堂练习
  案例三:
  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就成为一个摆(如图所示),摆长为l,最大偏角为θ 。(空气阻力不计)?
  (1)小球机械能守恒吗?
  (2)求小球运动到最低位置时的速度为多大?
  设计意图:这还是一道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简单运动题,教师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把整个解题过程规范地板演出来,并通过本题总结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生经过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通过感悟和体验总结梳理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这样的教学,解题的步骤由学生自主感悟和建构,而不是由教师“塞”给他们,学会说,不但能记得牢而且用得活。
  三、反思和展望
  上述案例运用“20 20”模式,通过教师设置的情景和问题,讲练结合,通过教师的精讲,让学生不断地感悟,在感悟和体验过中探究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建构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真正被激发,不但解决问题,还通过问题发现新的“问题”,不仅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模式根本目的是转变教与学的关系,推动教师的教学方向由“我应该如何向学生教授知识”转向“我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消除教师单方面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实践性,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最终实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双重提升。
  参考文献:
  [1]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教材编写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M].广州:廣东教育出版社,2011.
  [2]薛冰.半数学生上课注意力难集中[N].信息时报,2006-11-10.
其他文献
车停稳后,先下后上,不争不抢。  不带酒、汽油、爆竹等危险品乘车。  等待地铁、火车时要站在黄色安全线以内。  不把头手伸出窗外。  不向窗外乱扔杂物垃圾。  不在车门、车厢内处逗留。  乘坐轿车、小型车辆时系好安全带。  下车前注意观察是否有其它车辆经过,以防被撞。  下车后,不要在车附近逗留。横穿道路应走离车前或车后10米 以上,能看清路上左右来車后,走人行横道过马路。
本报综合消息 3月2日,2019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据了解,今年将迎来首批二孩“入园潮”,计划新建公办幼儿园100所以上。同时,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今年计划达到46%,并加快推进广州交通大学、佛山理工大学、大湾区大学等高校建设。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景李虎表示,2019年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教育发展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
【摘要】2005年8月19日,教育部颁布的教体艺[2005]10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明确规定: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给予保证。同时《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也对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提出了要求:要求中小学校对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一小时;还着重指出了当前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体育锻炼不足、体育活动时间不能得到保证引起的。体育学科是一门具备很强实
【摘要】进入新时期后,新课程改革日趋深入,要求教师采取措施,积极打造高效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将基本的数学知识教授给学生,还需要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素养大力培养和提升。因此,教师需要深入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  目前,在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教师将大量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对结论、题型、方法等进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求学生能正確读出26个英文字母,能正确书写大小写字母。在学生开始学英语的三年级这个阶段,更应该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学会英文字母。但对小学生来讲,通过单纯的读读写写的方法来学英文字母是枯燥的。因此,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笔者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法,激发学生学习字母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游戏法;英文字母教学;作用  “万丈高楼平地起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发挥着其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在对文科素养、文学常识等方面的教学中展示着无可比较的优势。近年来,在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形式下,进行对语文学科教学的拓展成为了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本文分析德育和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教学协调性,提出了具体的改良思路,期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与改良的探讨做出贡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学教育;
【摘要】骨架文本教学法就是通过把文本中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挖空或打乱排列次序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预测、补充或者重组文本,以达到深刻理解文本语义连贯和内在衔接意义的教学方法。本文探讨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骨架文本教学法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品质,运用不同的文本重构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准确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骨架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由此提炼而出的“语用”,已成为时下教育备受关注的教学形态。阅读教学实践中,老师表现出“语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比较突出,唯有充分了解“语用”的实质意义,“语用”才能成为激活学生思维、强化阅读理解、落实语言运用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用”  一、什么是“语用”  2011年新版课标强调:“语
【摘要】本语篇是一个剧本,“能够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题材的读物”也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01版)》对于五级读的标准描述之一。本文是基于同一课题《It’s a long story》先后进行两次教学实践后的教学案例研究报告。本文探讨以“自主——合作——展示”为模式的阅读课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足够的语言输入,为语言的输出做好铺垫。通过此案例研究探讨“自主——合作——展示”的课
他是一名从事农村中小学课改和教育科研34年的实践者和领路人,是学者型教研员和专家型管理者,是区域教学教研的组织者和引路者,怀着对农村师生成长的责任与担当,怀着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执着与坚守,他谱写了农村教育壮丽的诗篇。  ——题记  1985年8月,从广东外语师范学校毕业的青年小伙郑冰怀揣教育梦想,选择回到生他养他的穷家乡,当一名乡村英语教师。从教34年,他坚守家乡,躬耕教学科研第一线,以服务农村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