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话“国家形象宣传片”总导演高小龙
1月17日,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在纽约曼哈顿的时报广场开始循环播放。近期,国家形象宣传片《角度篇》也已制作完成,并于春节期间通过探索频道、国家地理等海外媒体对外播出,覆盖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新加坡、韩国、泰国、印尼等亚太国家。春节后,《角度篇》还在欧美等国播出。两部短片引发了国内外大众的关注与探讨。
外界传说的投资数字都是臆测
《综艺》:据说国家形象宣传片耗资巨大,是这样的吗?
高小龙:关于影片的制作成本,以我多年拍摄商业广告片的经验来讲,这两个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和《角度篇》,总投资规模小得可怜。我们所有的主创人员都是中国电影行业和中国广告行业的一线精英,而我在这两个片子的拍摄当中,因为成本的原因,只能动员他们不要按以往拍商业片的标准计算报酬,大家一起来做广告公益,所有人的报酬都比平时跟我拍广告片少三分之二以上。所以,外界传说各种关于本片成本及投资规模的数字都是没有根据的臆测。2000年拍摄申奥宣传片,我个人倒贴了很多钱。这次只是不赔不赚,持平而已。
《综艺》:能否介绍一下拍摄这两部宣传片的制作团队的情况?
高小龙:《人物篇》与《角度篇》制作团队里的很多主要创作人员是互相交集的。《角度篇》的几位年轻的执行导演、摄影师,以及执行制片人员都是北京电影学院广告导演专业和电影摄影专业,以及管理系影视制片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充满朝气,也有着纯真的气质和对生活的朴拙的情感,多少都与本片在风格气质上的设定是吻合的。我很感谢这些年轻朋友们的努力,也由衷地为我任教的北京电影学院培养了这样一群乐观热情有进取心的影视专业人才感到骄傲。
让人文情怀化为影像
《综艺》:此次国家形象片项目分为《人物篇》和《角度篇》,这两篇各自的创作思路是什么?之后还有拍摄计划吗?
高小龙:国家形象片的具体决策者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后是否还有拍摄计划,并非我所能预知。
《人物篇》是一支60秒套剪两个30秒的广告片,它是按照广告片的构思和呈现方式来设计的,所以很适合在电视媒体上循环播放。《人物篇》提出申请时列出了近100人的名单,后来拍了59个。这些人都是在各自领域里做出突出贡献和骄人业绩的人。在某种意义和某种程度上,的确能够代表当今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软实力”。
《角度篇》原本的用途是中国政府对外交流和官方交往的宣传片和介绍当代中国风貌的纪录片,或者说是纪录片风格的宣传片。片长为17分钟,最初主要是准备投放到在中国各驻外使领馆,以及重大外事活动的场地屏幕上。然而目前看来会有新的用途,有望在国内外的电视媒体上作为电视节目播放。这个我也是最近才知道的。
《角度篇》是一部有理念纲要支撑的纪录性宣传片,脚本里有明确的段落大意的设定,这个段落大意就是全片的骨架。我作为总导演,首先考虑的是要往里面添什么样的血肉,使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得到生动、丰富、有感染力的表现。让那些平时被我们忽略的情感、忽略的人文关怀便跃然纸上,最终化为影像。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综艺》: 有人质疑两部片子的风格过于刻板,创意设计不够精细,你能否谈谈是如何进行风格定位的?
高小龙:两个片子虽说是一个整体,但在国家形象宣传片创作中却是有着不同的创作目的、不同规格、不同性质的影片。而特色和风格,也因广告片和宣传片本身不同的媒介属性和传播形态而有所不同。我把这次拍摄项目称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人物篇》遵循广告传播的特性,在影片的工艺制作质量方面追求精致的表现,将创意在文案文本中呈现出一种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情形——这么多位杰出华人,按照广告创作者的创意需求,分领域排开阵势,同时同境出现在单一画面中。
“拒绝表演,拒绝为演而演,尽量不要摆拍”——这是我给每一位拍摄《角度篇》的执行导演规定的拍摄风格。因为片长的原因,《角度篇》除了一些历史事件需要剪辑以前的资料影片外,几乎所有的画面都需要重新拍摄,所以《角度篇》需要大量的实拍画面来支撑,镜头量很大,但是在成熟的脚本基础上,我组织了一支年轻有干劲,而且思想敏锐的摄制团队,按照脚本的内容,划分了段落和拍摄片区,并向每一位工作人员阐释了本片在技术和艺术表现上的具体标准。同时,要求他们深入到生活中去,用最质朴最不矫饰的方式,去记录、捕捉和发现生活中真实的瞬间和生动的表情。
《综艺》:在宣传片的拍摄过程中,有哪些困难或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有哪些遗珠之憾?
高小龙:目前,大多数观众是通过网络来看到《人物篇》和《角度篇》的。而且是一个画质特别粗糙低劣的版本,画面当中很多细节的信息无法看到,这就造成很多的误读,甚至无端的指责,这是很令人遗憾的事情。
《人物篇》里集中了50多位杰出华人,他们按照行业类别一组一组地出现,这在技术上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挑战。因为每个人都是单独拍摄下来,却要在一个画面内以某种规定的情景出现并完成表演。让这些在实际拍摄当中单独拍摄的“人物”,带着一种同时有其他几位在身边的意识来表演,完成细微的表情变化和恰到好处的动作,是这个广告片在技术上的难点。
我们用电脑轨道来计算每个人的位置和摄影机每次的运动速度、运动节奏。再分别将这很多次的“单独记录”,在后期合成在一起,呈现出同一画面里的整体感觉。
通过特殊拍摄设备和后期合成技术,结果基本达到预期。稍有遗憾的是,原本期望能有更多的“人物”能够同时参与拍摄,然而59位“人物”中,只有丁俊晖和姚明是同时来拍摄的,所以现在在影片中只看到他们之间有一个肢体互动的动作设计。若是有更多几位同组的“人物”能同时参与拍摄,或许还可以配合更多互动的动作,这些“人物”的状态会更加生动鲜活。
当然,我没有给拍摄对象安排过多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因为他们是一个个生动的生命个体,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世界观和普世的价值观,所以我需要他们是端庄的、庄重的,是平和的、亲切的。这种亲切平和,就是落落大方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对世人报以微笑,传递坦诚以待的交流态度。
高小龙,国家形象宣传片总导演,深圳市高小龙影视广告公司总经理,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曾担任2000年北京《申奥》宣传片执行导演。2002年上海《申博》宣传片执行导演。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导演组视频影像工作室主任设计,导演了《笔墨纸砚》《历史足迹(大脚印)》等短片和视频影像作品。2009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形象广告《椅子篇》总导演。2010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总导演。
1月17日,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在纽约曼哈顿的时报广场开始循环播放。近期,国家形象宣传片《角度篇》也已制作完成,并于春节期间通过探索频道、国家地理等海外媒体对外播出,覆盖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新加坡、韩国、泰国、印尼等亚太国家。春节后,《角度篇》还在欧美等国播出。两部短片引发了国内外大众的关注与探讨。
外界传说的投资数字都是臆测
《综艺》:据说国家形象宣传片耗资巨大,是这样的吗?
高小龙:关于影片的制作成本,以我多年拍摄商业广告片的经验来讲,这两个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和《角度篇》,总投资规模小得可怜。我们所有的主创人员都是中国电影行业和中国广告行业的一线精英,而我在这两个片子的拍摄当中,因为成本的原因,只能动员他们不要按以往拍商业片的标准计算报酬,大家一起来做广告公益,所有人的报酬都比平时跟我拍广告片少三分之二以上。所以,外界传说各种关于本片成本及投资规模的数字都是没有根据的臆测。2000年拍摄申奥宣传片,我个人倒贴了很多钱。这次只是不赔不赚,持平而已。
《综艺》:能否介绍一下拍摄这两部宣传片的制作团队的情况?
高小龙:《人物篇》与《角度篇》制作团队里的很多主要创作人员是互相交集的。《角度篇》的几位年轻的执行导演、摄影师,以及执行制片人员都是北京电影学院广告导演专业和电影摄影专业,以及管理系影视制片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充满朝气,也有着纯真的气质和对生活的朴拙的情感,多少都与本片在风格气质上的设定是吻合的。我很感谢这些年轻朋友们的努力,也由衷地为我任教的北京电影学院培养了这样一群乐观热情有进取心的影视专业人才感到骄傲。
让人文情怀化为影像
《综艺》:此次国家形象片项目分为《人物篇》和《角度篇》,这两篇各自的创作思路是什么?之后还有拍摄计划吗?
高小龙:国家形象片的具体决策者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后是否还有拍摄计划,并非我所能预知。
《人物篇》是一支60秒套剪两个30秒的广告片,它是按照广告片的构思和呈现方式来设计的,所以很适合在电视媒体上循环播放。《人物篇》提出申请时列出了近100人的名单,后来拍了59个。这些人都是在各自领域里做出突出贡献和骄人业绩的人。在某种意义和某种程度上,的确能够代表当今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软实力”。
《角度篇》原本的用途是中国政府对外交流和官方交往的宣传片和介绍当代中国风貌的纪录片,或者说是纪录片风格的宣传片。片长为17分钟,最初主要是准备投放到在中国各驻外使领馆,以及重大外事活动的场地屏幕上。然而目前看来会有新的用途,有望在国内外的电视媒体上作为电视节目播放。这个我也是最近才知道的。
《角度篇》是一部有理念纲要支撑的纪录性宣传片,脚本里有明确的段落大意的设定,这个段落大意就是全片的骨架。我作为总导演,首先考虑的是要往里面添什么样的血肉,使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得到生动、丰富、有感染力的表现。让那些平时被我们忽略的情感、忽略的人文关怀便跃然纸上,最终化为影像。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综艺》: 有人质疑两部片子的风格过于刻板,创意设计不够精细,你能否谈谈是如何进行风格定位的?
高小龙:两个片子虽说是一个整体,但在国家形象宣传片创作中却是有着不同的创作目的、不同规格、不同性质的影片。而特色和风格,也因广告片和宣传片本身不同的媒介属性和传播形态而有所不同。我把这次拍摄项目称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人物篇》遵循广告传播的特性,在影片的工艺制作质量方面追求精致的表现,将创意在文案文本中呈现出一种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情形——这么多位杰出华人,按照广告创作者的创意需求,分领域排开阵势,同时同境出现在单一画面中。
“拒绝表演,拒绝为演而演,尽量不要摆拍”——这是我给每一位拍摄《角度篇》的执行导演规定的拍摄风格。因为片长的原因,《角度篇》除了一些历史事件需要剪辑以前的资料影片外,几乎所有的画面都需要重新拍摄,所以《角度篇》需要大量的实拍画面来支撑,镜头量很大,但是在成熟的脚本基础上,我组织了一支年轻有干劲,而且思想敏锐的摄制团队,按照脚本的内容,划分了段落和拍摄片区,并向每一位工作人员阐释了本片在技术和艺术表现上的具体标准。同时,要求他们深入到生活中去,用最质朴最不矫饰的方式,去记录、捕捉和发现生活中真实的瞬间和生动的表情。
《综艺》:在宣传片的拍摄过程中,有哪些困难或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有哪些遗珠之憾?
高小龙:目前,大多数观众是通过网络来看到《人物篇》和《角度篇》的。而且是一个画质特别粗糙低劣的版本,画面当中很多细节的信息无法看到,这就造成很多的误读,甚至无端的指责,这是很令人遗憾的事情。
《人物篇》里集中了50多位杰出华人,他们按照行业类别一组一组地出现,这在技术上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挑战。因为每个人都是单独拍摄下来,却要在一个画面内以某种规定的情景出现并完成表演。让这些在实际拍摄当中单独拍摄的“人物”,带着一种同时有其他几位在身边的意识来表演,完成细微的表情变化和恰到好处的动作,是这个广告片在技术上的难点。
我们用电脑轨道来计算每个人的位置和摄影机每次的运动速度、运动节奏。再分别将这很多次的“单独记录”,在后期合成在一起,呈现出同一画面里的整体感觉。
通过特殊拍摄设备和后期合成技术,结果基本达到预期。稍有遗憾的是,原本期望能有更多的“人物”能够同时参与拍摄,然而59位“人物”中,只有丁俊晖和姚明是同时来拍摄的,所以现在在影片中只看到他们之间有一个肢体互动的动作设计。若是有更多几位同组的“人物”能同时参与拍摄,或许还可以配合更多互动的动作,这些“人物”的状态会更加生动鲜活。
当然,我没有给拍摄对象安排过多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因为他们是一个个生动的生命个体,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世界观和普世的价值观,所以我需要他们是端庄的、庄重的,是平和的、亲切的。这种亲切平和,就是落落大方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对世人报以微笑,传递坦诚以待的交流态度。
高小龙,国家形象宣传片总导演,深圳市高小龙影视广告公司总经理,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曾担任2000年北京《申奥》宣传片执行导演。2002年上海《申博》宣传片执行导演。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导演组视频影像工作室主任设计,导演了《笔墨纸砚》《历史足迹(大脚印)》等短片和视频影像作品。2009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形象广告《椅子篇》总导演。2010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总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