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轼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产生巨人的时代。王国维先生在《宋代之金石学》里面有一段话,“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陈寅恪先生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两位国学大师都不约而同地把宋代看作文化的高峰。
苏轼在散文、诗和詞各方面都是宋代的大家。文是唐宋八大家,诗是苏黄并称作为宋诗的代表,词有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另外苏轼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而他的绘画又是文人画的代表。除此之外,苏轼在思想上、政治上、哲学上、社会伦理学上、博物学上都有很大的成就。
超然的审美
苏轼在《宝绘堂记》里提出“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作为一个君子,我们可以把精神寄托在某件东西之上,但是我们不要过于地留意这件东西。这个“物”是对我们人生有好处的“物”。他说如果我们把精神寄托于物上面,虽然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外物我们都可以得到快乐;尤物是非常美的东西,那么它也不足以成为我们的一种病。但是反过来如果是留意于物,如果你把你的心智全部都放在这件东西之上,那么虽然是一个很小的东西,都足以造成你玩物丧志。比如年轻人整天沉溺于游戏之中,就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就是最美好的东西你都不会感到快乐,因为你过分注意它了,你想占有它的时候,你心中就有一种怕失去的担心,就得不到快乐。
苏轼说“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圣人也喜欢五色、五音和五味以及驰骋田猎,这没有问题,主要是看对待它们的人是什么态度。接着苏轼又举了几个历史上著名人物的故事。刘备喜欢结髦、魏晋名士嵇康喜欢打铁,另一个名士阮孚喜欢蜡屐。这些爱好在一般人看来很无聊,但是他们各自却很喜欢,从中得到了快乐。苏轼又说“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对书画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欣赏者的态度,书画可以使我们感到审美的愉悦,但另外一种是收藏家,拍卖坊的态度,都把书画卷起来藏起来,作为一种财富,这样书画就成了人的负担,还可能造成灾祸。“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这就是留意于物的后果。
近年我国反腐取得很大成就,查处的很多贪官就是如此,很多东西并未欣赏,只是埋藏起来或者收藏在家,结果呢?自己“害其国”,也“凶其身”,锒铛入狱。一个人一辈子很多财物对你来说没有价值,最有价值的是快乐,什么可以使你快乐?还是财富,但这个财富是精神的财富,它比物质的财富不知道可贵多少。现在有一些青年人比较追求物质方面的财富,但我还是要劝告大家,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时候如果过分留意于物,殊不知人生短暂,实际上对人生是没有价值的。
潇洒的人生
苏轼著名的《赤壁赋》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审美是一种什么东西?是一种不带任何欲求的,超越功利的活动,只要带着欲望和功利心,审美就离开你了。有欲望,就有烦恼和悲苦。苏轼写《赤壁赋》的时候是以一个带罪之身写的,他所说的“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是我们审美的对象,而不是欲望所要占有的对象。
我们在讲他潇洒人生的时候,一定要想到苏轼的一生是波澜起伏的。苏轼晚年走到金山寺的时候,有给人他画了一幅画像,他在画像上题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惠州、儋州是苏轼人生的滑铁卢,他在政治上的失败恰恰成就了他文化上的成功,黄州、惠州、儋州是他在文化创造上最丰富的三个时代,也是他对人生看得最透的三个时段。他在黄州留下了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这样一些优美的作品,《定风波》这首词,写自然天气变化,同时又暗示人生遭遇。人一生有很多风雨,但也有风和日丽的时候,对于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来说,外在的风雨都不足为道,“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你自己就是你自己,在任何困难的情况下都要乐观地坚守道义和人生的立场。
在惠州,苏轼的政敌很想听到苏轼抒写痛苦失意的诗文传出,但苏轼在惠州的日子过得十分愉快。于是政敌就把他贬到更远的儋州,儋州就是现在的海南。然而,苏轼从海南岛遇赦北归时,却写下了从苦难中超脱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轼把在儋州这几年看作最奇绝的游览,这与唐代被贬的韩愈柳宗元相比,人格境界就高出许多。苏轼在儋州还写过“年来万事足,所欠唯一死”的诗句,说自己一生什么都很满足了,所欠缺的只有死去而已。在世人心目中,说死亡是犯讳,但苏轼直面死亡,这就是一种精神上的伟大。
编辑/书含
苏轼在散文、诗和詞各方面都是宋代的大家。文是唐宋八大家,诗是苏黄并称作为宋诗的代表,词有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另外苏轼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而他的绘画又是文人画的代表。除此之外,苏轼在思想上、政治上、哲学上、社会伦理学上、博物学上都有很大的成就。
超然的审美
苏轼在《宝绘堂记》里提出“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作为一个君子,我们可以把精神寄托在某件东西之上,但是我们不要过于地留意这件东西。这个“物”是对我们人生有好处的“物”。他说如果我们把精神寄托于物上面,虽然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外物我们都可以得到快乐;尤物是非常美的东西,那么它也不足以成为我们的一种病。但是反过来如果是留意于物,如果你把你的心智全部都放在这件东西之上,那么虽然是一个很小的东西,都足以造成你玩物丧志。比如年轻人整天沉溺于游戏之中,就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就是最美好的东西你都不会感到快乐,因为你过分注意它了,你想占有它的时候,你心中就有一种怕失去的担心,就得不到快乐。
苏轼说“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圣人也喜欢五色、五音和五味以及驰骋田猎,这没有问题,主要是看对待它们的人是什么态度。接着苏轼又举了几个历史上著名人物的故事。刘备喜欢结髦、魏晋名士嵇康喜欢打铁,另一个名士阮孚喜欢蜡屐。这些爱好在一般人看来很无聊,但是他们各自却很喜欢,从中得到了快乐。苏轼又说“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对书画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欣赏者的态度,书画可以使我们感到审美的愉悦,但另外一种是收藏家,拍卖坊的态度,都把书画卷起来藏起来,作为一种财富,这样书画就成了人的负担,还可能造成灾祸。“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这就是留意于物的后果。
近年我国反腐取得很大成就,查处的很多贪官就是如此,很多东西并未欣赏,只是埋藏起来或者收藏在家,结果呢?自己“害其国”,也“凶其身”,锒铛入狱。一个人一辈子很多财物对你来说没有价值,最有价值的是快乐,什么可以使你快乐?还是财富,但这个财富是精神的财富,它比物质的财富不知道可贵多少。现在有一些青年人比较追求物质方面的财富,但我还是要劝告大家,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时候如果过分留意于物,殊不知人生短暂,实际上对人生是没有价值的。
潇洒的人生
苏轼著名的《赤壁赋》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审美是一种什么东西?是一种不带任何欲求的,超越功利的活动,只要带着欲望和功利心,审美就离开你了。有欲望,就有烦恼和悲苦。苏轼写《赤壁赋》的时候是以一个带罪之身写的,他所说的“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是我们审美的对象,而不是欲望所要占有的对象。
我们在讲他潇洒人生的时候,一定要想到苏轼的一生是波澜起伏的。苏轼晚年走到金山寺的时候,有给人他画了一幅画像,他在画像上题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惠州、儋州是苏轼人生的滑铁卢,他在政治上的失败恰恰成就了他文化上的成功,黄州、惠州、儋州是他在文化创造上最丰富的三个时代,也是他对人生看得最透的三个时段。他在黄州留下了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这样一些优美的作品,《定风波》这首词,写自然天气变化,同时又暗示人生遭遇。人一生有很多风雨,但也有风和日丽的时候,对于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来说,外在的风雨都不足为道,“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你自己就是你自己,在任何困难的情况下都要乐观地坚守道义和人生的立场。
在惠州,苏轼的政敌很想听到苏轼抒写痛苦失意的诗文传出,但苏轼在惠州的日子过得十分愉快。于是政敌就把他贬到更远的儋州,儋州就是现在的海南。然而,苏轼从海南岛遇赦北归时,却写下了从苦难中超脱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轼把在儋州这几年看作最奇绝的游览,这与唐代被贬的韩愈柳宗元相比,人格境界就高出许多。苏轼在儋州还写过“年来万事足,所欠唯一死”的诗句,说自己一生什么都很满足了,所欠缺的只有死去而已。在世人心目中,说死亡是犯讳,但苏轼直面死亡,这就是一种精神上的伟大。
编辑/书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