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加入WTO为外国批发商进入中国提供了机会,也使国内批发商受到了威胁
随着中国加入WTO,批发业的图景正在改变。麦肯锡的一项研究表明,21世纪头10年的末期,外国贸易公司、零售商和消费品公司极有望获得更大的利润。但是,这些利润的获得是以中国国内批发商的利润为代价。随着批发业的现代化,中国批发商将被迫迎战。
中国批发商规模小、条块分割、缺乏全国性规模。与此类似的是成千上万同样小的、地域分散的零售企业。这使得直接经销在财务上毫无吸引力。由于中国公路及水路交通不便,仓储和经销网不足,制造商必须通过数层本地批发商才能将产品销售到遥远的地区(见图一)。国内批发商因此获得了消费品分销收入的80%,不思变革。与此相反的是,在美国这一比例为20%,其余部分为零售商所得。中国超过一半的批发企业为国有。长期以来,由于外国公司不能参与其中,国内批发商获得了保护。
但是其结果,中国批发业成为低利润率行业,与发达国家截然相反。在发达国家,批发商经过了合并,在信息技术方面大量投入,进入了信贷调节等高附加值服务业,并积极推销消费品。在美国,前4名消费品批发商占了14%的市场份额,而在中国不足1%,前者的毛利润率为17%,后者为5%。
我们的研究凸显了将在未来10年极大改变批发业图景的三个趋势。第一,为了加入WTO,中国同意让外国公司进入批发市场(最初以合资形式)。加入WTO后,外国批发商在合资公司的股份最高可达49%,3年后可持有全部股份。这种政策方面的变化很可能会鼓励有经验的外国商行打入中国。它们或许会利用政策的放松这个机会增加对其国内市场的出口和从国内市场的进口。通过实现在全中国范围的规模效益,拥有良好管理系统和充足资金的外国批发商将会超过中国批发商。比如,日本的丸红株式会社已与上海一百建立一家合资公司。丸红期望通过合资公司增加中国产品对日本的出口(它已获得将数种日本产品出口到中国的合同)。
第二个趋势是零售业连续不断的现代化。现代连锁企业,如以往更加依赖直接分销的大型超市正在抢夺此前由中国批发商供货的传统零售商店的销售。此外,更多的仓储式商店已直接瞄准小零售商,成为批发商的直接竞争者。
第三,我们预计制造商也会跟进,减少批发商,通过第三方后勤提供商销售其产品。比如,某家大型饮料公司正在考虑减少批发商数量,在中国各大城市直接经销其产品。另外,它还有意使用这种直接经销网络为其他包装零售商品公司提供批发服务。我们认为,随着中国消费品行业的整合,为直接分销创造足够的规模,以及随着中国高速公路网的改善,这一趋势将愈加明显。到2006年,取代批发商的直接分销在所有物流中的比例将由目前的14%上升到26%。
目前的大多数批发商将受到这三种趋势的影响。我们估计,其年销售增长将由目前的4%降至2%。尽管批发商仍是最大的分销渠道,但到2006年它们的消费品物流份额将由2001年的86%降至68%(见图二)。为了在这种新环境中生存下去,国内批发商必须拓宽产品组合,提供诸如渠道营销等高附加值服务,主动与零售商整合,或通过收购其他批发商增强实力。
当然,中国批发业的合理化将使商品流通更为有效,并使消费品公司的利润率得到提高。此外,批发商、零售商和制造商的纵向整合将能减少分销层数量,增强渠道合作。我们估计,取消一层批发商将使一家行动迅速的国内或国外消费品公司利润率因此上升3个百分点。在这个相互竞争的市场中,这样的增长意义重大。
随着中国加入WTO,批发业的图景正在改变。麦肯锡的一项研究表明,21世纪头10年的末期,外国贸易公司、零售商和消费品公司极有望获得更大的利润。但是,这些利润的获得是以中国国内批发商的利润为代价。随着批发业的现代化,中国批发商将被迫迎战。
中国批发商规模小、条块分割、缺乏全国性规模。与此类似的是成千上万同样小的、地域分散的零售企业。这使得直接经销在财务上毫无吸引力。由于中国公路及水路交通不便,仓储和经销网不足,制造商必须通过数层本地批发商才能将产品销售到遥远的地区(见图一)。国内批发商因此获得了消费品分销收入的80%,不思变革。与此相反的是,在美国这一比例为20%,其余部分为零售商所得。中国超过一半的批发企业为国有。长期以来,由于外国公司不能参与其中,国内批发商获得了保护。
但是其结果,中国批发业成为低利润率行业,与发达国家截然相反。在发达国家,批发商经过了合并,在信息技术方面大量投入,进入了信贷调节等高附加值服务业,并积极推销消费品。在美国,前4名消费品批发商占了14%的市场份额,而在中国不足1%,前者的毛利润率为17%,后者为5%。
我们的研究凸显了将在未来10年极大改变批发业图景的三个趋势。第一,为了加入WTO,中国同意让外国公司进入批发市场(最初以合资形式)。加入WTO后,外国批发商在合资公司的股份最高可达49%,3年后可持有全部股份。这种政策方面的变化很可能会鼓励有经验的外国商行打入中国。它们或许会利用政策的放松这个机会增加对其国内市场的出口和从国内市场的进口。通过实现在全中国范围的规模效益,拥有良好管理系统和充足资金的外国批发商将会超过中国批发商。比如,日本的丸红株式会社已与上海一百建立一家合资公司。丸红期望通过合资公司增加中国产品对日本的出口(它已获得将数种日本产品出口到中国的合同)。
第二个趋势是零售业连续不断的现代化。现代连锁企业,如以往更加依赖直接分销的大型超市正在抢夺此前由中国批发商供货的传统零售商店的销售。此外,更多的仓储式商店已直接瞄准小零售商,成为批发商的直接竞争者。
第三,我们预计制造商也会跟进,减少批发商,通过第三方后勤提供商销售其产品。比如,某家大型饮料公司正在考虑减少批发商数量,在中国各大城市直接经销其产品。另外,它还有意使用这种直接经销网络为其他包装零售商品公司提供批发服务。我们认为,随着中国消费品行业的整合,为直接分销创造足够的规模,以及随着中国高速公路网的改善,这一趋势将愈加明显。到2006年,取代批发商的直接分销在所有物流中的比例将由目前的14%上升到26%。
目前的大多数批发商将受到这三种趋势的影响。我们估计,其年销售增长将由目前的4%降至2%。尽管批发商仍是最大的分销渠道,但到2006年它们的消费品物流份额将由2001年的86%降至68%(见图二)。为了在这种新环境中生存下去,国内批发商必须拓宽产品组合,提供诸如渠道营销等高附加值服务,主动与零售商整合,或通过收购其他批发商增强实力。
当然,中国批发业的合理化将使商品流通更为有效,并使消费品公司的利润率得到提高。此外,批发商、零售商和制造商的纵向整合将能减少分销层数量,增强渠道合作。我们估计,取消一层批发商将使一家行动迅速的国内或国外消费品公司利润率因此上升3个百分点。在这个相互竞争的市场中,这样的增长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