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教学从以前的教育模式逐渐向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转变,把体育变成一件愉快的事情,是对以往传统体育教学的颠覆。只有通过让学生体会到体育教学的乐趣,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本文对体育教学中游戏的作用以及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寓教于乐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初中体育教育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现代信息技术;评价体系
一、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活跃体育课堂氛围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还没有完全摆脱小学生的种种习性,游戏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通过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入游戏,能够促进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素养。例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分小组来开展游戏,其中每个学生的表现都会影响到各个小组的成绩,所以在无形间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了学生为了集体奋斗的责任感。通过游戏,学生感受到了体育的乐趣,并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原本严肃的体育教学变得活泼生动,同时培养了学生帮助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
(二)培养学生的多种素质
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既能够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又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而通过在体育锻炼加入游戏活动,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专注度,锻炼了学生的体力、耐力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正处于青春发展过程中的学生的成长。游戏通一般的体育锻炼不同,需要学生根据不同的游戏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策略,培养了学生敏锐的思维,使学生学会了在紧张的氛围中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体育游戏能够有效促进对学生智力水平的开发,使学生拥有更好的思维能力。通过体育游戏,能够培养学生的團队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用于竞争,用于夺冠的精神,在游戏过程中克服种种困难,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意志力,锻炼学生永不言败的精神。
(三)提高学生积极性
由于初中生本身对游戏的高昂兴趣,使体育教育中游戏活动的开展变得更加容易进行。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学生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更加高涨,并且能够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全神贯注,完成每个体育项目。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决定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程度。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要适当增加游戏的难度和新颖程度,并且增强情节方面的曲折生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例如在弯道赛跑的体育活动中,学生往往会对这种简单、枯燥、消耗体力的体育活动失去兴趣,从而不认真练习,对于老师的讲解也失去兴趣,从而无法真正起到锻炼的效果。但是通过在弯道赛跑中加入游戏,把弯道赛跑变成一个围绕学生组成的人墙的相互追赶的游戏,就能起到非同寻常的效果。
二、初中体育教学寓教于乐的方式
(一)合理规划课程设计,凸显游戏特色
初中体育课程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游戏化设置,通过安排一系列的游戏任务的设计来完成游戏和体育教学的结合。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规划,通过对其他游戏题材的借鉴和模仿,再加上自己的创新元素,从而进行对课堂游戏的编排和设计,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游戏环节在整个体育课堂中所起的作用,并且分析游戏的切实可行性,从而把游戏活动同体育教学活动完美结合。在对游戏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够使整个游戏显得平面化,而是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体育活动的教学,由浅入深地对游戏活动中的体育元素进行深化,使学生在进行游戏活动的同时,逐渐感受到体育给他们带来的变化,从而潜移默化地接受体育教育。例如在篮球运动中的传球训练中,老师可以首先锻炼学生肩上传球,然后锻炼学生胯下传球,接着锻炼学生肩上和胯下同时传球,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不断地体育内容上的升华,不会让学生觉得体育学习枯燥乏味,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惊喜,从而认为体育是一门需要认真学习的课程,增加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同时在体育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增加游戏的竞争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体育游戏的参与度,同时能够更好地推动体育比赛的进行,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二)重视“因材施教”,增加互动交流
初中生中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很好地完成体育任务,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用同样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位学生。一些学生由于体育能力较差,无法达到体育标准,所以逐渐地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和信心。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老师首先应该对班级中每位同学的体育能力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从而为每一位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和学生多进行沟通,从而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在体育锻炼中,教师要照顾到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好体育锻炼的强度,不能够由于过高的体育锻炼强度而使学生产生对体育的厌烦,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压抑感,逐渐对体育课堂产生了排斥心理,不利于学生体育水平的提高。在进行简短的课程讲解之后,教师应该尽快让学生进入游戏活动的环节,不浪费体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要让学生们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大胆说出他们的想法,从而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体育活动变得富有趣味。
(三)构建以兴趣为先导的评价体系
若初中体育教学以应试化的评价体系来衡量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那不仅不能科学地表现学生的学习状况,也会打压某些同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体育教学应构建一个以兴趣为先导的评价体系,用充满弹性的标准来考核学生的整体表现。“是否热爱体育运动、是否投入学习热情”是中小学体育教学考核工作应着重关注的方面。例如说,初中体育教学的评价标准可以包含学生的考勤情况、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课外活动参与状况、进步程度等方面,重在判断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体育运动的价值,以及是否收获到了体育运动的快乐。当然,最终的结果并不能用量化的分数来表达。教师可以用具有建设性的评语来点评学生的整体表现,指出他们的不足以及努力的方向,并鼓励他们延续体育运动中的乐趣。
三、总结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我们要以新课改为指导思想,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从小学生的心理角度入手对教学进行全面改革,采用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展开体育活动,这样必定激起学生参与的热情,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快乐体育。
参考文献:
[1]魏立峰. 浅析初中体育创新教学之"寓教于乐"[J]. 都市家教月刊, 2010(11):14-14.
[2]曹振国. 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寓教于乐[J]. 考试周刊, 2010(49).
[3]张泽荣. 初中体育教学的寓教于乐法探讨[J]. 新课程学习(中), 2013(5):121-121.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现代信息技术;评价体系
一、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活跃体育课堂氛围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还没有完全摆脱小学生的种种习性,游戏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通过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入游戏,能够促进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素养。例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分小组来开展游戏,其中每个学生的表现都会影响到各个小组的成绩,所以在无形间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了学生为了集体奋斗的责任感。通过游戏,学生感受到了体育的乐趣,并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原本严肃的体育教学变得活泼生动,同时培养了学生帮助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
(二)培养学生的多种素质
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既能够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又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而通过在体育锻炼加入游戏活动,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专注度,锻炼了学生的体力、耐力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正处于青春发展过程中的学生的成长。游戏通一般的体育锻炼不同,需要学生根据不同的游戏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策略,培养了学生敏锐的思维,使学生学会了在紧张的氛围中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体育游戏能够有效促进对学生智力水平的开发,使学生拥有更好的思维能力。通过体育游戏,能够培养学生的團队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用于竞争,用于夺冠的精神,在游戏过程中克服种种困难,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意志力,锻炼学生永不言败的精神。
(三)提高学生积极性
由于初中生本身对游戏的高昂兴趣,使体育教育中游戏活动的开展变得更加容易进行。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学生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更加高涨,并且能够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全神贯注,完成每个体育项目。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决定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程度。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要适当增加游戏的难度和新颖程度,并且增强情节方面的曲折生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例如在弯道赛跑的体育活动中,学生往往会对这种简单、枯燥、消耗体力的体育活动失去兴趣,从而不认真练习,对于老师的讲解也失去兴趣,从而无法真正起到锻炼的效果。但是通过在弯道赛跑中加入游戏,把弯道赛跑变成一个围绕学生组成的人墙的相互追赶的游戏,就能起到非同寻常的效果。
二、初中体育教学寓教于乐的方式
(一)合理规划课程设计,凸显游戏特色
初中体育课程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游戏化设置,通过安排一系列的游戏任务的设计来完成游戏和体育教学的结合。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规划,通过对其他游戏题材的借鉴和模仿,再加上自己的创新元素,从而进行对课堂游戏的编排和设计,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游戏环节在整个体育课堂中所起的作用,并且分析游戏的切实可行性,从而把游戏活动同体育教学活动完美结合。在对游戏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够使整个游戏显得平面化,而是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体育活动的教学,由浅入深地对游戏活动中的体育元素进行深化,使学生在进行游戏活动的同时,逐渐感受到体育给他们带来的变化,从而潜移默化地接受体育教育。例如在篮球运动中的传球训练中,老师可以首先锻炼学生肩上传球,然后锻炼学生胯下传球,接着锻炼学生肩上和胯下同时传球,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不断地体育内容上的升华,不会让学生觉得体育学习枯燥乏味,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惊喜,从而认为体育是一门需要认真学习的课程,增加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同时在体育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增加游戏的竞争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体育游戏的参与度,同时能够更好地推动体育比赛的进行,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二)重视“因材施教”,增加互动交流
初中生中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很好地完成体育任务,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用同样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位学生。一些学生由于体育能力较差,无法达到体育标准,所以逐渐地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和信心。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老师首先应该对班级中每位同学的体育能力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从而为每一位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和学生多进行沟通,从而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在体育锻炼中,教师要照顾到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好体育锻炼的强度,不能够由于过高的体育锻炼强度而使学生产生对体育的厌烦,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压抑感,逐渐对体育课堂产生了排斥心理,不利于学生体育水平的提高。在进行简短的课程讲解之后,教师应该尽快让学生进入游戏活动的环节,不浪费体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要让学生们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大胆说出他们的想法,从而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体育活动变得富有趣味。
(三)构建以兴趣为先导的评价体系
若初中体育教学以应试化的评价体系来衡量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那不仅不能科学地表现学生的学习状况,也会打压某些同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体育教学应构建一个以兴趣为先导的评价体系,用充满弹性的标准来考核学生的整体表现。“是否热爱体育运动、是否投入学习热情”是中小学体育教学考核工作应着重关注的方面。例如说,初中体育教学的评价标准可以包含学生的考勤情况、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课外活动参与状况、进步程度等方面,重在判断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体育运动的价值,以及是否收获到了体育运动的快乐。当然,最终的结果并不能用量化的分数来表达。教师可以用具有建设性的评语来点评学生的整体表现,指出他们的不足以及努力的方向,并鼓励他们延续体育运动中的乐趣。
三、总结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我们要以新课改为指导思想,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从小学生的心理角度入手对教学进行全面改革,采用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展开体育活动,这样必定激起学生参与的热情,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快乐体育。
参考文献:
[1]魏立峰. 浅析初中体育创新教学之"寓教于乐"[J]. 都市家教月刊, 2010(11):14-14.
[2]曹振国. 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寓教于乐[J]. 考试周刊, 2010(49).
[3]张泽荣. 初中体育教学的寓教于乐法探讨[J]. 新课程学习(中), 2013(5):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