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坚持走这一路

来源 :中学生百科·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98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在心中可能都规划过自己的大学。那时候,中国人民大学,是一个曾经那样令我心动、令我神往的名字。之所以不是“北大”,是因为那时候“人大”之于我都是那样遥不可及。
  初中三年,习惯了第一名,习惯了高高在上,习惯了被鲜花与掌声围绕着。而这种习惯终究成不了永远的习惯,终究要被无情地打破。妈妈曾经担心过我到高中之后可能会不适应,而事实恰恰证明了妈妈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没有了老师的关注,没有了同学的关注,没有了熠熠闪光的光环,没有了已经习以为常的成功,日子仿佛从云端跌入谷底,自己像一只丑小鸭一样慢慢地在黑暗中寻觅着属于自己的位置。曾经哭过,曾经怨恨过,曾经自暴自弃过,但终究泪水还是在无情的风中消失得不留一丝痕迹。我告诉自己:不到最后,没有谁能够定位我的位置,也没有谁能为我的未来负责,除了我自己。只要我拿出初中时的那股劲儿,没有什么是我办不到的。
  还记得很小的时候,姐姐就在送我的卡片上写了这样一句话:“上天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卡片已经不知道被自己藏在了哪个自己也找不到的地方,但这句话却一直都藏在我的心底。
  从第二十名到第十名,再到第三名,但是却从来没有机会拿下哪怕一个“第一”。那时候,第一名似乎成了一个永远触摸不到的梦。但我知道,当你离一样东西最近的时候,它也是离你最远的。
  我告诉自己,第一名可以是每一个人的目标,却绝不要因为一味的急功近利而终至停滞不前。“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我知道我可能不是班级里最努力的,却是能一直坚持到最后的。每一次考试之前班级里的躁动,每一次考试之后班级里的兴奋与不安,似乎都与我没有太多的关系。我对自己说,每一次考试都只是一个小小的检验罢了,考试结束了不是意味着努力结束了,而是又一段新的日子的开始。尤其是高考前的那段日子,不去想高考,不去想成功,不去想第一名。就这样,葆有一颗平静的心,安静地学习,淡定地生活。
  而真正地成为第一名,就是高考那次,唯一的一次。
  而当这一切已经过了一年,再回望那段岁月时,我仍可以问心无愧地告诉自己:从第二十名到第一名,这样的飞跃绝不是凭借运气。
  走这一路,永远都不要和别人比。别人得了省三好学生,高考可以加分;别人是少数民族,高考也可以加分;别人是优秀毕业生,而我坐在主席台上则是代表其他的两千多人领普通的毕业证;别人可以去参加北大清华的自主招生,而给我的名额是去天津大学的。没有这一切别人所拥有的,我却依旧富有。因为我知道,我一直在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在自己的眼中,永远都不把别人当作参照物,能比较的只是过去的自己。
  走这一路,脚踏实地才会有效率。学习的时间不一定需要很长,但一定要保证学习的时候是真正地全身心投入的。记得最后几个月高考复习的时候,班级里有许多同学已经完全不去听课了,而是全天投入题海。虽然那段时间老师讲的许多知识都是再简单不过的、已经掌握了的,认真听讲可能就是意味着浪费时间,但有时候往往就是老师的一句话就会使自己茅塞顿开,而它的效果往往大于自己在慌乱中做出来的几道题。同样是做题,一定不要盲目地一套接一套地求数量:每到一个自己模糊的知识点时一定要回到课本把这一部分弄懂,否则,丢失了基础,做再多的题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走这一路,自己现在最得意的还是总结错误的经历。从高三开始,自己就把每一次做题容易犯错误的地方都总结在了笔记本的后几页,从第一条到最后记到几百条,每一次看都会若有所思,兴奋不已。因为要知道最愚蠢的错误就是在同一个地方一错再错。从一道题中总结出一类题的方法,从一个小错误中总结出一类题经常犯的错误,这样拿到卷子时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了。
   走过高考,当然还会有遗憾,还会有不满,但至少我可以问心无愧。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2008年天津高考英语试题中有一道这样的考题:  10. Many Chinese Universities provided scholarships for studentsfinancial aid.  A. in favour of B. in honour of  C. in face of D. in need of  正确答案为Din favour of 赞成,支持;有利于……;in
期刊
数列不等式综合题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在各地各类模拟题和高考中(尤其是理科)经常出现,由于这类题主要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因而许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本文试将此类题的求解策略作一总结,供同学们参考。
期刊
教材中给出的等并数列前n项和公式为:
期刊
上世纪初,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一向自闭的中国人不得不开始关注迥异于自我的“他者”。对外国、外国人的体验构成中国人全新的经验与情感的一部分。这是一种充满创伤的体验。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的坚船利炮带来的是国土沦丧、民不聊生的血泪屈辱;另一方面,强大的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也让国人看到了自身的落后。于是,国人对西洋、东洋这类的词语既充满仇恨,又充满畏惧和羡慕。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大批早期知识
期刊
李圣豪与孤儿    李圣豪曾经在雷州当教师,早年因担任抢险突击队队长围堵堤坝而导致脊髓受损致残,瘫痪的他从此告别了讲台。他被安排到了教育局工作,其间,一心想成为“合格”教师的李圣豪没有放弃对业务的钻研。在他的辅导下。他的3个亲生儿女全部考上大学。这让李圣豪一下子出了名。1985年,李圣豪退休,来找他补课的人络绎不绝。于是,“义务辅导学生”成了李圣豪退休后生活中的“必修课”。1987年,一件事彻底改
期刊
公式“sin2α+cos2α=1”在三角求值、化简、证明中有广泛的应用.在解答非三角问题时,若能充分挖掘题设条件中所给的非三角等式与公式“sin2α+cos2α=1”的内在联系,巧用此公式,往往能起到推陈出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拓宽思路,下面举例说明。
期刊
虽然我从来都不是什么尖子生,但我认为,不论是什么课程,都没有所谓的难易之分,关键在于自己。你觉得它难,它就难,你觉得它不难,那就没有问题。  比如说文科生都觉得数学难,很多人都这么认为,都这么说,然后你就死心塌地地相信了,那么结果可想而知,数学肯定会成为你的绊脚石。再比如说英语,你本来成绩很一般,但周围的朋友告诉你,如果仅仅为了应付高考,花两三个月时间加强一下就能拿到满意的分数,你认同了这个观点,
期刊
●作为介词,表示“在……上”。如:
期刊
没有天赋就真的写不出好作文吗?当然不是。如何搞定令人头疼的作文呢?积累、思辨、表达,让我们步步为营!下期将为大家带来思辨篇。    语文是一门讲究个性的学科,而作文又是其中的个性之最。想要写出拥有自己独特个性、又能在高考取得好分数的作文,光靠上课听讲,琢磨老师给自己作文的打分和评语,我觉得是不够的,关键还是靠自己。  那么,高中三年该如何制定一个有效的自我训练规划,让作文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提高呢?
期刊
Y中的特招考试果然堪称变态。  从小学开始,大家就都知道一个基本考试技巧:不会做的题目先跳过,先做会做的。但是在Y中奖学金考试的数理化三科中我贯彻这一基本技巧的结果就是:在仅仅不到30分钟的时候,我就已经来到了考卷的末端,而前面是大片空白。换言之,几乎没有几个我一眼看上去敢于确定自己会做的题目。  如果说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真有什么区别,我个人认为这就是了。这些数理化题目刁钻古怪,匪夷所思,L中的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