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不当 脑中风患者易再中招 等

来源 :健康快车·百岁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_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中风为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一旦发病就需要长期用药,维持治疗,以防再次中风。脑中风患者的用药要特别警惕以下几大误区:
  误区一:不问病情,急于喂药 发现老人疑似中风后,不要急于喂服任何药物,因为普通人很难辨别发病原因(如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两者的用药截然相反),服药不当反而易加重病情。且服药时饮水,易致误吸和呛咳,造成肺部感染,这又是导致脑卒中病人死亡的主因。
  误区二:偏信广告,盲目选择药物 老人小中风后,或中风恢复期病人应该选用哪些药物?许多老人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片面地从报纸、电视等媒体广告中选择药物,甚至听信游医郎中的所谓偏方、秘方,不但不见好转,甚至病情加重。
  误区三:用药品种越多,好得越快 62岁的老李,半年前发生过小中风,如今惶恐不安,奢望“快治快好”。多方求医,甲医生开了络活喜,乙医生开了施慧达,丙医生又开了兰迪等,老李都是“来者不拒”,每日全部按医嘱服下。殊不知这些名称不同的药,其实都是同一主药的“氨氯地平”,结果因“重复用药”、血压过低而致缺血性脑梗死。
  误区四:只管服药不注意定期检查 中风后使用抗凝药要注意监测生理指标,如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偏瘫多见于心房纤颤病人,须终生使用抗凝药,同时进行用药监测、定期检查。尤其对于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心房内有斑块或血栓者,在使用抗凝药时,要根据病情不断监测凝血酶原,以及时调整用药剂量的大小,确保安全用药。
  误区五:治疗和用药中忌“本末倒置” 老人在第一次小中风后,仅“头痛医头”,只注重治疗后遗症(治标),而忽视原发病的治疗(治本),有的根本不知道原发病,造成本未倒置,这将导致再次中风。
  误区六:为防中风,临睡前服用降压药 老人担心夜间发生意外,睡前再服一次降压药,这可能导致血压明显下降,使血流量减慢、减少,血液黏度增加,从而使老人的心、肝、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极易形成血栓和斑块,易致缺血性中风。
  糖尿病的最大危害来自于严重并发症,因此患者在长期服用降糖药的同时,还需要服用其他药物。当同时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就该关注药物的长期不良反应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了。除了要提防低血糖的危害外,还需警惕一个容易忽略的问题——出血。
  有些降糖药物会引起出血 有些降糖药物,本身就存在出血的危险。如艾塞那肽,它常用于改善II型糖尿病患者,单用二甲双胍控制不好的患者,与华法林合用INR值升高,且有自发出血倾向;磺脲类降糖药会导致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格列本脲,长期使用会产生降低血小板症,表现为出血、紫癫。
  药物联用可能增加出血危险 由于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末梢循环不畅、感染等并发症,常常联用几种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其中有几个药的联用会加重出血危险。
  有些抗生素会显著导致血小板下降,如氯霉素、利福平、磺胺、红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两性霉素B,以及青霉素类(如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和头孢类(如头孢哌酮、头孢噻吩、头孢唑林、头孢甲肟等),长期使用会导致维生素K的缺乏,进而影响凝血功能。改善循环类药,如活血化瘀药、双香豆素类药物、阿司匹林等;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苯巴比妥类以及肝素、苯甲醇、碳酸氢钠等,与这些药物联用也要注意出血危险。
  老年人血管变厚、变硬、变脆是血管正常老化的结果,而一些伴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就更成了脑出血的高发人群,再加上长期服用有出血危险的药物,脑出血的发生率会大大提高。因此,老年人用药一定要注意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若有导致出血倾向或者血小板减少的说明,使用时需要多加小心。用药时需要观察皮肤是否有紫癫出现,大便颜色是否变黑。
  和其他药品相区别 药片颜色对制造过程的影响也很大,例如光敏性的药物需要用不透明的颜色,这样才有利于保持活性成份的稳定。制造商还会用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来区分产品,防止包装错误,患者也可按此防止误用药物。这对老年人更有意义,他们一般需要同时吃多种药物,而且视力和认知能力都有衰退。
  减少儿童的畏惧感 药品上色可以使药物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某些供儿童服用的制剂,有浅黄、橘黄等颜色,甚至有小动物图案,更加接近糖果的感觉,目的是增加对儿童的吸引力,以减少他们的畏惧感。
  用于判断是否过期 如果药品没有变质或没过有效期,遵照医嘱服用药品,药品上的色素是不会对身体有影响的。相反,如果药物本来鲜艳的颜色变淡或变色,都可能提示药物变质,此时建议患者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或药师。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本身是白色的药品,例如维生素C,颜色变黄,应当怀疑其失效,不宜再吃。某些药本身是透明的,如果颜色没有明显改变,但变得不再透明,也最好不要服用。
  中药与西药同时服用,从临床经验看,应相隔半小时服用。因为大部分西药开始被身体吸收需要半小时左右,经新陈代谢后对中药的影响很小。相反有些中药,如医治伤风、感冒的药材,其药性发挥会较快,同样约半小时后可吃其他药。如果是具有滋补作用的中药处方,相距时间应再适当延长
  一些。
  中西药相冲的情况,对于长期病患来说威胁会更大一些,因为像哮喘、心脏病、糖尿病等患者,或长期需要服用药物抑制病情的患者,除了需要定期服用西药外,多会选择中医药治疗、调理。两药相撞后,有可能相互抵消了功效,或令药性过猛,产生不良副作用。
  很多中老年人以及孕妇等特殊人群常需要吃维生素补充剂,但是你知道吗,维生素最怕潮,保存时尤其要注意。
  维生素怕潮,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水溶性维生素一旦受潮,会出现药物溶解,影响有效成分的量。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后者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l2、叶酸等。第二,潮湿环境中维生素补充剂中的成分不稳定,容易分解和发生变化,表面会生出褐色斑点,甚至变黄。
  因此,保存维生素时要注意防潮,维生素C更容易潮解,尤其需要注意。首先,不要将维生素放在厨房、浴室里,也不要放在冰箱里,应放在避光阴凉处保存。其次,不要反复开启瓶盖。取用时可以倒在瓶盖上,而不是倒在手上,否则发现倒多了再放回去,会将手上的水分带入瓶内。最后,维生素打开后,如果发现有明显的颜色变化,即使在保质期内,也不应服用。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着重分析和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胆外科术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效果,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方法: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我院肝胆外科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这个时间段内接受治疗的肝胆外科术中患者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探究,所涉及的患者一共有100例,按照抽签的方式,针对所涉及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其中每一个组平均有患者50例,针对对照组患者而言,有针对性的采取常规护理措
期刊
慢性结肠炎是指某些原因造成的以炎性改变及功能紊乱为主的结肠疾病。该病病程缠绵、反复发作,可达数十年之久,而且患者十分痛苦。患者除了配合医生治疗外,平时还应做好自我护理,才能使疾病缓解。  注意饮食禁忌  慢性结肠炎患者对饮食的要求比较高,如牛奶等食物不宜食用,有些特别敏感的患者食用牛奶后,很快就会出现肠鸣、腹泻。各种新鲜瓜果,如西瓜、香瓜、黄瓜、香蕉、桃子、柿子、枇杷、梨等大都比较寒凉,有的还有滑
期刊
脚气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很难根治。目前,脚气的治疗方法大多是用抗真菌药物涂于患处,并经常换药、清洗,严重的可考虑服用抗真菌口服药。而脚气发作时使用抗真菌药物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之一。中医治疗脚气也有很多方法。而所谓的各种民间偏方对脚气的治疗可能也有一定道理,但很难从根本上治愈脚气,并且有些偏方并不靠谱。下面这些老百姓常说的治疗脚气的偏方要慎用。  偏方1 嫩柳树叶煎水  用一把嫩柳树
期刊
秋冬季节是脑卒中的高发期,医学上将反复发作,出现短暂的运动或感觉障碍,或出现眩晕,或发生语言障碍,每次发作仅持续数分钟至一小时,发作后症状可以自行消失的疾病称作短暂性脑缺血,又称小中风。小中风发生后,如果能及时就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大多数患者是可以免于演变成大中风的。小中风之于脑卒中的意义,就像地震前的一些“鸡飞狗跳”预示可能发生大地震,有预警作用。如果我们及时留意这些蛛丝马迹,及时做出应对,
期刊
高血压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病最广、危害最重的疾病,可以导致心脏负担变大,易引起心衰甚至心肌梗死,还有可能导致脑动脉硬化、脑卒中(俗称中风)。虽然危害大,但绝大部分的高血压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高血压病的发生,会同时受遗传和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等)双重因素的影响。通过控制环境因素,绝大部分高血压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健康人血压暂时升高会很快恢复,如果出现血压持续较高的状态,就是高血压病了。偶尔一次血
期刊
四十出头的厨师刘先生在厨房干活儿时因起身动作太快闪到了腰,有点儿痛。刘先生一开始没在意,不料午睡时腰痛越来越厉害,连翻身都困难,起来后腰也不能弯了。在工友陪伴下,他立即到医院检查。外科医生发现刘先生第4、5腰椎旁有压痛点,肌肉强直,随后做腰部CT报告,显示第4、5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化,腰椎小关节紊乱。  在外科门诊中,像刘先生这样突发腰部疼痛的患者较多。中老年人颈腰椎发生退行性变化,会加剧腰部急性疼
期刊
很多人都会认为老年病是人到了老年之后才发生的,其实并不完全对。据临床观察,不少老年性疾病往往是在中年时期忽视了自身爱护而埋下祸根,或是已出现某些老年病早期症状但未能及时处理而造成的。因此,中年时期重视预防、保健,为健康打下扎实的基础,到了老年就可以避免或减少某些疾病的出现,有助于达到延年益寿之目的。为此,有关专家给中年人提出了以下日常保健守则——“加、减、乘、除”法。  随着年龄增长,加上生活和工
期刊
冬至后 身体进补正当时  冬至一过,白天变短,夜晚变长。我国民间素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其重要性仅次于除夕。中医理论认为,冬至的重要性主要在于它是一年之中人们修补身体最佳的时段。  国家高级灸疗师王雅称:“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我们的阳气开始回升,所以宜于进补。此时,人们可以开始扶阳,进补阳气。”  专家还介绍,现在有很多人在立夏的时候开始做针灸养生,这是一种不全面的养生理念。如果在冬天没有适当地
期刊
牙齿是人身上最坚固的部位,然而万事无绝对,可能生活中一次无意的小磕碰就会让人变成“无齿之徒”。牙没了,怎么办呢?装上假牙虽然能暂时解决问题,但是有“色差”,并非完美的解决之道。要是能把脱落的牙齿重新“种”回去就好了!以前,这事儿顶多也就想想而已。不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这就不是什么难事了,牙再植技术可以把脱落的牙齿“种”回去就行。  所谓“牙再植”,就是将各种原因脱位的牙经处理后再在原来的
期刊
麻将桌  老年朋友打打麻将,消磨一下时间本来是件好事,但大家一定要注意适度,不能忽略了其中的健康风险。首先,久坐当心静脉血栓。老年人血液流动速度相对较慢,如果一坐就好几小时,会增加静脉血栓的风险。而当你起身时,很可能血栓脱落顺着血管流到肺部,引发严重的肺栓塞,这可是一种会致命的疾病,一定要当心。  其次,过度紧张、情绪波动太大易诱发心梗、脑梗等突发事件。近些年来,我们经常听到老年人猝死麻将桌的悲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