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童年本质,关注教育质量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ixsil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6月14日上午,以“回归童年本质,关注教育质量”为主题的全国幼儿园课程建设高峰论坛在浙江宁波市海曙区举行。本次论坛由浙江宁波海曙区人民政府和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全国14个省市和港台地区的幼教专家以及一线幼教工作者6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活动。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张序余教授、海曙区人民政府褚孟形区长、海曙区教育局裘建浩局长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在为期3天的论坛中,通过主题报告、微讲座、园所观摩等形式探讨、分享的内容涉及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方向、原则、实践经验,幼儿游戏、体育活动,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幼儿园环境创设等方面,体现了在幼儿园课程建设方面,大家对“以儿童为本”这一理念的坚守和在实践探索上的创新。
  一、报告引发新思考
  1.以探索为取向,共构主题课程
  来自台湾清华大学的周淑惠教授作了“探究取向主题课程”的主题报告。周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探究取向主题课程的内涵、理论基础、样貌特征、运作原则、实施过程、课程类型等。周教授认为,通常的主题课程本身就蕴含着探究的本质,探究取向的主题课程是主题课程与探究的融合。在探究取向的主题课程中,幼儿通过运用科学程序能力和语文心智工具进行探索。这一课程模式主要以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儿童的心智生活起源于社会,他们在社会文化情境中与外在互动;在鹰架引导下,运用语文心智工具在人群中与大家共同建构知识。她认为实施探究取向主题课程要一步一步渐进落实,课程应当是由师幼共构而成的,师幼之间应当是权利均衡的。她还强调,要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主动学习者。
  2.以儿童的名义,建设海曙课程
  海曙区教育局陈臣副局长作了题为“儿童的名义·海曙区幼儿园课程建设纪实”的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生动详实地介绍了海曙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历程与思考。他认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不仅要有优质的硬件和软件,更需要有不断的优化实践;追求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要树立儿童主体意识,回归儿童立场,建设适宜课程;品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近年来,海曙区与南师大学前教育專家团队携手,通过挑选试点园、分层定位、园所反思等方式建设了一批具有海曙特色的幼儿园课程。经过两年的探索,海曙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儿童立场更加坚定,教师队伍也有了新的成长。他进而指出,只有回归本真,坚持儿童立场才能守得始终;只有全员参与课程建设才能协作共进;只有明确课程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才能科学规划;只有走对路径才能有效推进学前教育的发展;只有专家引领才能智慧并行。
  3.以科学的指导,提高游戏质量
  南京师范大学邱学青教授作了题为“幼儿园游戏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的专题报告。邱教授指出,幼儿园教师对游戏环境和材料、教师指导等常常存有疑问;幼儿园游戏中常存在着玩具数量不足、操作缺乏目的、注重形式流程、经验环境脱节、缺乏教师观察、游戏简单重复、成人经验替代儿童经验等问题。基于儿童视角,邱教授指出,教师的指导应基于儿童,避免以成人经验替代儿童经验。她强调,要在具体情境中与儿童共同建构和提升经验,持续激发儿童的游戏兴趣并支持儿童进行更为复杂的游戏;要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过程性,将学习目标与课程目标整合到游戏中,将游戏与清晰的教育目的相连,提高教育情景中的游戏质量,引导儿童提高游戏水平,进而促进儿童的充分生长,能力的充分展现。邱教授指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是儿童的学习方式与存在方式,其作用在于帮助儿童去体验、探索、感知,通过游戏调动已有经验,梳理提升经验,形成系统经验。教师应该基于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帮助儿童获得经验和成长。这一过程也成就教师的专业成长。
  4.以体育活动,助全人发展
  香港教育大学幼儿教育学系黄树诚博士作了题为“香港幼儿体育课程之探讨”的主题报告。他结合生动的教学视频和现场互动,从幼儿教育、幼儿体育、香港幼儿的健康现况、幼儿体育新趋势和幼儿体育的反思五方面展开分享。
  黄博士认为,幼儿体育能够帮助幼儿通过运动学习,成为身体受过教育的人。教师可依据本园、本地区健康、卫生和运动指引或标准去设计有意义、有系统、有参与的“三种类型的体育活动”(身体操作活动、用具操作活动、韵律舞蹈活动),使幼儿获得“七育”(德、智、体、群、美、情、灵)。黄博士还提出全人身、心、灵安康幼儿体育模式。他认为幼儿体育应全人化、体能化、游戏化、自然化。最后,他强调,教师应设计具有创意性、综合性和发展适宜性的幼儿体育课程,使儿童从创意体育活动中学习,从学习中获得经验性成长,从成长中体验人生的真、善、美、健、乐。
  5.以不懈探索,成优质课程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作了题为“课程是一种不懈的追求”的主题报告。虞教授指出,课程建设没有神话,只有规律和事实;课程的魅力在于不断发现问题和不足,并为之作出努力;课程建设就是协调儿童、资源、教师等各方关系,以最大限度地让儿童获得经验;课程建设就是一个教师不断接近儿童心灵的过程,就是儿童的内在潜能得到充分激发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虞教授认为,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需要做两方面的努力:第一,要努力接近儿童的心灵;第二,要努力接近幼儿园课程的本质。他强调儿童的独特性。儿童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有不同于成人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站在儿童的立场上,通过专业的观察,深入理解儿童,为儿童创造适宜的环境,引领儿童深入学习,不断获得新经验。虞教授还特别指出,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特殊的、关键的元素,环境设计是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在课程建设中,要深入挖掘环境这块“富矿”,在环境中植入深度学习。最后,他指出,课程建设是为了让课程更贴近幼儿的心灵,这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反思。这既是最能体现教师职业趣味和发展水准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6.深入教育现场,获得专业成长
  南京师范大学顾荣芳教授作了题为“让教师在健康教育现场获得专业成长”的专题报告。顾教授认为,教师要获得专业成长,成为一名研究者是非常必要的。她认为健康教育现场对教师专业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只有研究型教师才能在教育现场中获得专业成长。顾教授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指出,健康教育现场具有激发教师的研究意识,发现儿童,让教师焕发研究激情;推进教师的研究进程,分析儿童,让教师养成研究习惯;增强教师的研究能力,引领儿童,让教师提升研究水准三个方面的作用。   顾教授还就教师在教育现场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她认为,教师要在教育现场发现儿童与成人的不同,深入了解儿童,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儿童观,以正确的儿童观分析儿童,引领儿童。最后,她指出,健康教育现场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健康教育水准,而且全面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理念及专业能力。
  7.关于美工区与主题墙的思考
  在微型报告中,南京师范大学的孔起英教授和王海英教授分别就幼儿园的美工区与主题墙这两方面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孔起英教授在题为“美工区活动材料投放与指导”的微型讲座中,分享了她关于美工区的本体价值、功能类型、材料投放原则、教师的指导策略等方面的思考,并结合实际案例加以分析。孔教授认为美工区能够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促进幼儿主动探索材料,有利于幼儿进行个性化的艺术创作和陶冶幼儿的审美情趣。材料是美工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在美工区互动的重要对象。儿童通过与丰富多样的材料进行互动,从而使得经验不断深化,因此要注重材料投放的适宜性、可探究性和层次性。关于美工区活动中的教师指导,孔教授提出了两个要点:其一,多观察,少指导;其二,先观察,后指导。
  王海英教授作了题为“我们为什么要做主题墙”的微报告。王教授在报告中以“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框架,结合实例对幼儿园主题墙进行分析。她指出当前有些幼儿园的主题墙制作存在着服务对象并非是儿童,设计逻辑更多是教师的教学逻辑,缺少线索感、过程感、整体感、儿童感等问题。王教授提出主题墙的内容不是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讲述个人的精彩瞬间;设计逻辑应该是追踪幼儿的问题、支持幼儿的探索、记录儿童的经验;参与主题墙制作的主体是儿童,家长、教师和志愿者要辅助儿童。她强调儿童立场,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儿童本位的主题墙的创设实现师幼关系的变革,在解放教师的同时,给幼儿自我承担责任、自我生长、自我壮大的机会。
  二、论坛交流新经验
  在两场幼儿园课程建设论坛中,共有來自宁波、青岛、北京、南京、成都、深圳等地的10所幼儿园的园长分享了她们在幼儿园课程建设方面的经验。
  1.新行为课程
  宁波市第一幼儿园园长沈清作了题为“张雪门行为课程的传承与创新”的报告。宁波市第一幼儿园前身是张雪门先生于1918创立的星荫幼稚园,是宁波市办园历史最长的幼儿园。沈园长从“学习行为课程理论,传承‘儿童本位’教育思想”“践行《指南》精神,探索行为课程”“创新课程实践路径,丰富课程文化内涵”三方面分享了20年来幼儿园从追随行为课程到重构行为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历程。沈园长指出,新行为课程框架注重给予现代儿童多样化的实践机会,关注多领域的融通,整合不同区域多元化环境资源等三个特征。
  2.开放教育
  青岛市实验幼儿园园长宁征以“‘开放教育’——幼儿成长的‘伊甸园’”为题,介绍了该园经过20多年的研究、探索形成的“开放教育”课程体系。他们在吸纳、借鉴和创造中,丰富开放教育内涵,重新确定教育价值取向,着眼于幼儿个性需要;在实践、反思和整合中,形成“开放教育”课程体系,让幼儿在开放的生态环境中,运用各种感官充分感知和体验,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让幼儿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体验快乐、感受幸福;幼儿园在学习与借鉴中,深化开放教育研究。
  3.三味课程
  宁波市启文幼儿园园长邵爱红作了题为“自然‘味’道,归朴童年”的报告,分享了“三味课程”体系的发展历程。“三味”指的是“真味”(内容和方法)、“趣味”(动力和过程)和“野味”(环境和材料)。该课程以目标系统(会玩、乐学、亲和、善思)、内容系统(从幼儿的生活、兴趣出发)、动力系统(环境创设、材料投放)、组织系统(主题活动、园本节、自主游戏等)和资源系统为支持。“三味课程”立足真实生活,聚焦真实问题,凸显自然与趣味,助力成就智慧儿童。
  4.育爱课程
  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园长李建丽作了题为“‘育爱课程’的探索与思考——园本课程建设经验分享”的报告。“育爱课程”以“以爱育爱”为课程理念,以“感受爱、表达爱、传递爱”为核心目标,以愉悦自信(己我关系)、友好乐群(人我关系)、好奇主动(物我关系)为课程目标。从目标出发,展开“情感之润、情绪之导、自我之探、交往之乐、感恩之心、美德之行、社会之行、自然之趣、文化之旅”的课程内容。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育爱课程”秉持“情操陶冶、行为养成、注重体验、渗透发展”的理念,以“榜样示范、支持接纳、宽松互动、全面渗透、形式多样”为实施原则,通过一日活动、自主游戏、主题活动、小组活动、节日活动等途径实施课程。幼儿园通过多元化评价方法检验和完善园本课程,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及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幼儿园通过对幼儿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对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传统文化和家长资源的开发,不断深化课程目标、丰富课程内容。
  5.生长课程
  宁波市闻裕顺幼儿园园长李江美作了题为“生长课程的建构与实施”的分享交流。她认为教育的起点是“儿童率天性”,教育者的使命是“教师承天命”,教育的目的是“教育致天赋”。“生长课程”的内涵即“儿童率天性、教师承天命、教育致天赋”,包括发现生长点、搭建生长平台、增强生长力三方面。“生长课程”的原则是“开放、主动、生活、共建”,总目标为培养有持续生长力的现代人。“生长课程”源于幼儿的成长需要与学习兴趣,课程组织方式有儿童学习中心、户外自选活动、层级式节日活动、情境式生存活动、智慧式大组活动等。
  6.综合课程
  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园长章丽以“综合课程的建构与发展”为题作了介绍。章园长提到,教育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教育内容的综合性、以主题的形式建构生活经验以及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是综合课程的关键。综合课程的特质包括以儿童和谐发展为尺度的课程目标,以儿童生活世界为基础的课程实施内容,以幼儿获得完整经验为目的的主题实施路径,以儿童心理逻辑为线索的主题展开方式,以多元评价为导向的幼儿发展评价。   7.部落游戏课程
  宁波市第二幼儿园园长王晓璐以“回归本真,适性成长——宁波市第二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思与行”为主题介绍了他们的课程建设经验。据介绍,他们在“开心游戏,快乐学习”的办园理念下,建构了以“儿童为本位、游戏为主、文化为引领”的“1 X”(基础课程 园区适宜课程)园本课程模式,开发了以“本真快乐、集群创造、适性发展”为课程价值追求的“部落游戏”,形成了一种倾听儿童期望、发现儿童本质、支持儿童学习的游戏文化。
  8.自然教育课程
  成都市蒲江县南街幼儿园园长许芊芊以“建构优质园本课程,提供有质量的教育——自然教育园本课程架构与实施”为题进行了分享。许园长介绍了南街幼儿园依托自然资源形成的五大主题课程及其发展历程。许园长认为,大自然就是活教材,顺应自然、因性而教是自然教育的定义。自然教育课程包括生活、运动、教学、游戏、拓展五方面内容,强调幼儿的主动探究,强调有思维和情感参与的、有深度的学习。许园长提出,好的课程简约而不简单;高质量的教育是精心策划的;幼儿的幸福是能在一个充满支持的环境中,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学习、游戏。
  9.创享课程
  宁波市实验幼儿园园长王芸以“以‘游学’为抓手,开发幼儿园创享课程”为题,分享了近四年来幼儿园的课程建构经验。“创享课程”是以儿童为中心、以生活为依托、以行动为途径的,基于儿童独特生命发展需要的课程。“创享课程”以“生活、整合、开放、悦享”为核心理念,旨在让儿童发展成为健康活泼、勇敢自信、独立自主、合作进取、乐意探索的人。该园依托两个特色鲜明的园区资源,使得“园际游学”成为了课程实施的途径之一,对幼儿的社会化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0.返本课程
  来自深圳教育幼儿园的陈菲菲园长作了题为“返本课程,在行动中学习”的报告,分享了他们的幼儿园课程建设成果——返本课程。返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倡导教育要回归儿童的生活,回归儿童的本质,回归儿童的精神。该园的返本课程已完成了“四个融合”(融合教育资源、教育理念、学习方式和儿童发展)、“五个举措”(学习中心走班制、混龄一日活动、微型社区、教师合作性教学、大数据下的儿童评价)、“六个跨界”(领域、班级、年龄、教师、家园、虚实跨界)为一体的頂层设计,形成了涵盖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学习品质六大板块的课程内容。
  三、观摩共享新成果
  6月15日上午,600余名专家以及一线幼教工作者分别来到海曙区的五所课程建设试点幼儿园观摩,并就幼儿园课程建设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
  通过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与会者感受到了创享课程的灵动,领略到了新行为课程的生机,体悟到了部落游戏课程的精神,聆听到了生长课程的故事,品味到了三味课程的味道。五所幼儿园在课程建设方面各有新招,课程面貌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她们都在坚守着儿童立场,并在了解儿童、尊重儿童、信任儿童的基础上不断向前探索发展。
  本次论坛是一次思想碰撞的盛会,是一个经验分享的平台。正如虞永平教授所说,课程就是一种不懈的追寻。在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道路上,还需要将各种理论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加强高校学前教育的学术研究与幼儿园教育实践研究的联系,共同努力、共同提升幼儿园的课程质量。
其他文献
当年,美国一家报纸曾刊登了一则关于园艺所重金征求纯白金盏花的启事,在当地曾引起一时轰动。高额的资金让许多人趋之若鹜,但在千姿百态的自然界中,金盏花除了金色的就是棕色的。要培养出白色的,不是一件易事。所以许多人一阵热血沸腾之后,就把那则启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一晃就是20年,一天,那家园艺所意外地收到了一封热情的应征信和1粒纯白金盏花的种子。当天,这件事就不胫而走,引起轩然大波。   寄种子
[摘要]大学与幼儿园伙伴合作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X师范大学与L企业集团幼教中心的伙伴合作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获得了不少有益经验,但也在结构、情境、过程等层面存在一些问题。大学与幼儿园伙伴合作关系的发展需要提供制度保障、建立伙伴合作机制、优化伙伴合作团队等。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伙伴合作;学习共同体;合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
【摘要】梳理当下通行的各种早期儿童教育组织形式发现,混龄教育对儿童社会发展素养的培养具有较大的优势。菲纳克思方案综合运用同龄和混龄两种教育组织形式,并采用独特的幼儿园园舍设计方式,是幼儿园教育组织形式创新的一种积极尝试。  【关键词】同龄教育;混龄教育;社会发展素养;菲纳克思方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8)06-0003-06  在人类历
数学地思考是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数学的思维方式,涉及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统计观念、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能力等诸多方面。这些数学思维方式帮助人们面临各种问题情境(包括非数学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张奠宙先生曾说:数学是“思考、思考、再思考”的学科。围绕数学思考展开的数学教学,可以称为“数学思考”教学。  朱乐平老师
高效课堂一定是学生主动思考并积极参与其中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而要建设这样的课堂,离不开教师的信任与鼓励。如果教师能突出知识本质的教学,给学生较大的问题思考空间,并善用激励性评价,则这样的高效课堂就不远矣!  一、教学过程  【片段一】  师:今天学习7的乘法口诀,哪位同学已经会背了?(学生争先恐后举手,教师指名背、开小火车背,轮到小厉同学时,本应是“五七
【摘要】对山西省太原市200名幼儿园园长领导力进行调查发現,幼儿园园长领导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幼儿园园长领导力水平显著高于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幼儿园园长,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园园长领导力水平显著高于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园园长,41~50岁的幼儿园园长领导力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幼儿园园长。据此,研究者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园长;领导力;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认为:(数学教学)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从中不难看出,数学课程的教学应始终围绕学生的主体发展,让学生从数学的课堂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与技能,也能获得情感的体验。
【摘要】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帮助幼儿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探讨集体科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对提高幼儿科学探索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中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量表(试用版)》中的“集体教学”子量表,围绕目标与内容、情感支持、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过程、教学支持、幼儿表现、课堂文化等七个方面对10个集体科学教学活动样本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集体科学教学活动
【摘要】研究者从上海市某幼儿园随机抽取20名中班幼儿,将其分为自由游戏组与集体教学组两组,以比较其在两种不同组织形式绘画活动中表征内容、表现方式和叙事表达情况的异同。结果发现,在绘画表征内容上,自由游戏组幼儿表征主题的比例及相关度更高,且表征更为精细;自由游戏组幼儿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自主探索,习得集体教学中教师要求掌握的绘画表现方式;两组幼儿在叙事表达上无明显差异。基于此,研究者提出了相关教育建议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从幼儿园教师对早期阅读的认识、阅读材料的投放以及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开展等方面了解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有关情况。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已能较正确认识早期阅读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但也有部分教师对早期阅读存在误解,在阅读材料投放和阅读教育活动组织方面存在一些误区。建议教师进一步提高对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认识,注重选择与投放适宜的阅读材料,注重阅读区的环境创设与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