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闲情偶寄》与园石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渔(1611-1680)祖籍兰溪(今浙江兰溪市),生于雉皋(今江苏如皋),号笠翁李渔自幼聪颖好学,7岁能诗,被明清名士钱谦益评为“龆龀(换牙)时便惜分阴,宜其以文章名世也”李渔33岁准备二度应乡试时,中途闻警折回,此后江山易主,李渔有故国情怀,不再以功名为念。
  笠翁为明清之际的奇才,一生创作甚丰,有诗文、史论、戏剧、小说、园林和美学理论等方面的著录笠翁还是300年来最成功的书商,他的《芥子园画谱》,滋养了无数绘画艺术人才
  笠翁的《闲情偶寄》,成书于康熙十年(11371),是一部生活美学和养生行乐的宝典该书共分八部,下设子目,其中园石美学,亦大有可观之处《居室部·山石第五》:“幽斋磊石,原非得已不能致身岩下,与木石居,故以一卷代山,一勺代水,所谓无聊之极思也然能变城市为山林,招飞来峰使居平地,自是神仙妙术,假手于人以示奇者也,不得以小技目之。”极言园林山水的重要
  《山石第五·大山》:“山之小者易工,大者难好……犹文章一道,结构全体难,敷陈零段易。唐宋八大家之文,全以气魄胜人,不必句栉字篦,一望而知为名作,以其先有成局,而后修饰词华,故粗览细观同一致也”笠翁为文章里手,以行文始重结构,喻园林造山之重全局。《词曲部·结构第一》中说:“至于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如造物之赋形,当其精血初凝,胞胎未就,先为制定全形,使点血而具五官百骸之势。倘先无成局,而由顶及踵,逐段滋生,则人之一身,当有无数断续之痕,而血气为之中阻矣:”造伟山与成雄文者,结构统领同理也
  《小山》中说:“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壁立当空,孤峙无依,所谓瘦也,瘦小之山,全要顶宽麓窄,根脚一大,虽有美状,不足观矣:”笠翁相石美学思想,与宋代一脉相承;小山之美,与稍早计成《园冶·掇山》中所说:“峰石一块者,……理应上大下小,立之可观。”虽有山、峰之别,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石壁》又说:“假山之好,人有同心;独不知为峭壁,是可谓叶公之好龙矣,山之为地,非宽不可;壁则挺然直上,有如劲竹孤桐。斋头但有隙地,皆可为之且山形曲折,取势为难,手笔稍庸,便贻大方之诮壁则无他奇巧,其势有若累墙,但稍稍纡回出入之,其体嶙峋,仰观如削,便与穷崖绝壑无异
  且山之与壁,其势相因,又可并行而不悖者。”壁立千仞,向来是诗文吟咏的雄姿,也是掇山的点晴之笔造园无此胜景,有叶公好龙之嫌。
  《零星小石》将园石比作治病的良药:“贫士之家,有好石之心而无其力者,不必定作假山。一卷特立,安置有情,时时坐卧其旁,即可慰泉石膏盲之癖王子猷劝人种竹,予复劝人立石,有此君不可无此丈。同一不急之务,而好为是谆谆者,以人之一生,他病可有,俗不可有得此二物,便可当医,与施药饵济人,同一婆心之自发也”《晋书》记载,王子猷(王羲之之子王徽之,字子猷)曾寄居空宅,令种竹,言:“何可一日无此君?”宋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米元章知无为军,见立石颇奇,拜之,每呼为“石丈”。笠翁发“有此君不可无此丈”之叹,并谓二物为可“治俗”之良剂也
  笠翁有才气,也有骨气,在明清交替的混乱之际,一介没有功名的平民,其命运坎坷可想而知“十日有三闻叹息,一生多半在车船,同人不恤饥驱苦,误作游仙乐事传”诗中道出笠翁几多苦涩与无奈,但是,笠翁是个生活情趣非常浓郁,而又人格独立的士子,他造园、刻书、编剧、写曲、吟诗、撰文,营构生活中的女色、花草、饮食、服饰、器玩、起居,以情趣之心享受生活,“谋有道之生,即是人间大隐”
  笠翁推崇审美:“若能实具一段闲情,一双慧眼,则过目之物,尽是图画;入耳之声,无非诗料。”笠翁又追求简雅,他在书中说:“天下万物,以少为贵。”“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凡事物之理,简斯可继,繁则难久。”他倡导“文贵洁净”:“凡作传奇,当于开笔之初,以至脱稿之后,隔日一删。逾月一改,始能淘沙得金,无瑕瑜互见之失矣。”
  笠翁祟尚自然,亨受生活,将一生“闲情”,“偶寄”于妙笔之下,竟成传世之作,笠翁友人余怀在书叙中说:“今李子《偶寄》一书,事在耳目之内,思出风云之表,前人所欲发而未竟发者,李子尽发之;今人所欲言而不能言者,李子尽言之,其言近,其旨远……此非李子《偶寄》之书,而天下雅人韵士家弦户诵之书也,吾知此书出,将不胫而走
  ”时人吴伟业称笠翁:“前身合是玄真子,一笠沧浪自放歌。”
  

其他文献
“另谋出路”有原因    内部原因:  存货多、产地市場的价格局限、竞争激烈  经过多年的积累,产地石商多借助地利之便,拥有了数量不小的资源储备,这是他们的战略优势但在当地市場经营的过程中,石商既会有意留下些好东西,同时也无奈地滞留了许多出不了手的“鸡肋”。当地市場上,买卖双方对某一石种的认识逐渐趋于统一,于是“精品卖不出高价,通货又难以处理”这样的发展瓶颈,在当地渐渐显现,另一方面,产地市場同业
期刊
石展多多,石事多多,忙石人也多多……    3月25日上午刚修改完一篇稿子(3月20日在石家庄第八届石博会上,侯桂林侯老当面授务,论雅石艺术与家居文化的结合)手机响了,号码显示——宁夏《中华奇石》编辑部,心里嘀咕着不会是吴蕊贤有吩咐吧!因为她给我的感觉是忙里偷闲也常干些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事儿果不如然,甜甜的嘴巴一番抬举中交代了她的“命令”——雅石讲评  点击邮箱初视组石释怀在心,这不又来了一位比我俩
期刊
3月30日上午,在济南市中区齐鲁七贤文化城广场,艺术节开幕了,由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寿嘉华女士宣布开幕,同时举行了“唱响观赏石”征歌颁奖仪式  3月30日下午,在齐鲁七贤文化城会展中心二楼会议室,九大观赏石基地的八个代表(其中北京十里河基地代表缺席)分别发言,讲述了本基地的工作及现状中石协高级顾问闰立本先生更是提纲挈领,从“观赏石基地”观念的诞生到发展作了精辟的讲解;寿嘉华会长也
期刊
图纹石的意蕴美是在其形式美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美    一、何为图纹石的意蕴美    在《论图纹石的形式美》一文中笔者曾谈到,形式与内容是一对哲学范畴,通常是内容决定形式  因为形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继承性,所以我们可以对图纹石的形式美单独地进行赏析  但这是不够的,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到图纹石的意境之美中去,以获得进一步的审美感受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思想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诗
期刊
方凤英出生于1966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义乌从商。由于职业原因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偶尔在山上、水中看到一些形状独特的石头,感觉大自然的神奇与石头的灵性,从此与石结下了不解之缘。  方凤英最早接触的是黄蜡石和木化石,随着玩石头的深入,开始不满足于单一赏玩,转而面向全国石种收藏。在2007年她着手成立了义乌市观赏石协会并任协会常务副会长,协会的成立方便了义乌石友间的交流。为了推广奇石文化,在20
期刊
  
期刊
纪昀,清代学者,字晓岚,晚号石云。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纪晓岚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其胸怀坦荡,性好滑稽,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勤奋好学,博古通今,机智诙谐,常出语惊人,妙趣横生,盛名当世。  抽烟是纪晓岚的嗜好之一,是其标志性动作,他烟瘾奇大,使用大容量旱烟袋,据说一次能装三四两烟丝,虽有夸张之嫌,但也确属罕见。因此有了“纪大烟袋”的绰号。  纪
期刊
奇石拍卖年    奇石拍卖,早已不陌生的字眼,也早就被业界寄予厚望,此前各地奇石组织或个人也多有尝试,然而不需讳言,扣除举牌的水分,真正的成功少之又少不过石界人士仍将拍卖视为奇石走向主流艺术品市场的必然途径,因此各地拍卖的尝试从未停止据记者了解,2011年度的多数大型石展,都将奇石拍卖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本年度奇石拍卖活动将再次掀起一个小高潮,2011,堪称石界的“拍卖年”。  
期刊
题记:  “据说义乌后宅街道前备村一个山坡上,有人挖到了块黄蜡石,一转手就卖了1万元……一时问,挖石人、买石人蜂拥而至,小山坡上最多时有上千人同时开挖,似乎谁都想跟着这块石头疯狂一把。”《浙江义乌一小村上演疯狂的石头,千人同挖黄蜡石》,2010年年术,这样一则新闻引起媒体和石界的广泛关注。无论是对石的痴迷还是盲目的开采,义乌,这个以小商品著称千世的小镇,因为奇石,疯狂了起来。  义乌市位于浙江省地
期刊
1、什么是观赏石会展心理学    观赏石会展心理学主要研究观赏石会展过程中策划、营销、物流、人力资源、风险及参加会展者心理效果的评估,近年来,观赏石会展正成为观赏石行业发展的一个热点,观赏石会展迅速发展预示着该行业需要大量的会展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更需要一些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士来搞好观赏石会展,以促进中国观赏石事业的健康发展。    2、观赏石会展策划    观赏石会展策划心理学主要研究以现实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