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信息化背景下社区居民的终身教育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vme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社区居民的终身教育关系到普通居民的素养提高,信息化背景下,借助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引领作用,可以让不同年龄阶层的居民接受到不同的教育内容。终身教育需要考虑居民的受教育需要与教育形式两个重要因素。关注社区居民终身教育的信息化特征,应当成为社区教育管理者的重要思路。
  [关键词]信息化 信息化背景 社区居民 终身教育
  社区居民的终身教育常常给人一种“看起来很美”的感觉,其潜台词是做起来很难。确实,在当前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当中,要让社区居民去进行终身教育,那很可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认识总是可变的,社区家庭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为居民的终身教育提供了契机。笔者在工作中尝试以信息化手段作为终身教育的载体,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一、信息化背景下的终身教育理解
  终身教育是从时间的角度来描述的,“教育”是核心,“终身”是时间域。终身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终身教育更多的是指向居民的生活与生产的各个层面的,教育内容不局限于文化,也可以是技能。因此教育内容是广泛的,而要想让社区居民建立起真正的终身教育理念,并形成一种类似于直觉式的自我终身教育,笔者以为关键还是培养居民的终身受教育意识。而这一任务的关键又在于促进居民对终身教育的理解。
  信息化背景下,社区居民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多样化的,其中,信息化本身对于居民来说就是一个促进终身教育理解的良好载体。以当前最为热门的智能手机运用为例,笔者所处社区中的相当一部分居民尤其是中老年居民,还没有真正迈入智能手机的大门,对于年轻人相当熟稔的信息世界,这些居民实际上还处于其外,因此终身教育显然是可以在此时发挥作用的。在终身教育的理解上,笔者及同事们做了这样的工作:利用社区的广播和可视媒体,向社区居民介绍信息化背景下人与人之间联系的重要性,尤其是针对信息世界外的中老年居民,从他们对在外打工、做生意的儿女、孫辈的思念角度人手,让他们从自身情感需要的角度去发现信息技术可能给他们带来什么;然后通过问题串的方式,辅以设问的介绍方法,让他们产生一种与家人迅捷沟通的愿望;最后提出问题:如果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与家人的声频或者视频互动,可以怎么做?
  这个时候,居民必定想到手机终端与网络的结合,而这种想法的诞生,其实就是一种信息化理解。
  二、信息化手段何以实现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是一个宏观概念,让居民能够处于一种自我教育的状态才是终身教育的关键所在。利用信息化手段之所以能够促进居民形成终身受教育的意识,关键在于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远超过社会发展的速度,信息的发展永远能够对人的发展尤其是生活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如上面所说的,作为社区终身教育的促进者,更需要努力的是让居民能够形成一种自我终身教育的意识。就以智能手机的使用为例,如果社区管理者能够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居民参与到自己所关心的事务上来,或者是自己所迫切需要做的事情上来,那就有可能让居民形成这种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意识。具体来说,需要注重如下两点:
  一是需要对居民需要的教育需求进行调查。终身教育的关键在于内驱力,内驱力主要取决于居民的教育需求,对于不同年龄阶层的居民而言,需要发现他们的不同教育需求。比如年末或年初的时候,可以对居民的假日生活质量进行教育,在年中的时候可以对所辖区域内的老年居民进行家人情感沟通的教育。这些大多是居民所需要的一种教育,能够提高他们的认识,也能够提高他们在周围人中的更好的认同感。在这样的教育氛围的熏陶中,居民的终身教育意识有可能形成,接受终身教育的方法也可以得到不断的强化。
  二是要对居民所喜欢的教育形式进行调查。终身教育的形式直接影响着终身教育的效果,显然,学校教育的形式是不适合居民教育的,更加不要提培养他们的终身教育意识了。笔者以为,居民喜欢的终身教育形式只能依靠居民的一般兴趣而存在,比如说他们更多的喜欢曲艺,那么教育可以蕴含在过时过节的曲艺节目当中;他们喜欢情景剧,那么就可以结合情境剧的视频或者实际演出情境剧让他们接受教育;居民一般都会关心子女的受教育情况,那么社区可以与学校联系起来,让学校教育为社区居民的终身教育提供推动力。
  三、社区居民终身教育的信息化特征
  社会发展到今天,信息化已经是一渗透到每一个人生活中的重要因素,基于信息化的背景去实施终身教育,可以让居民的教育意识进一步加强,可以让居民的文化素养与生活质量得到同步提高……这些进步的背后,信息化特征是显而易见的。
  而反过来,从信息化的特征去思考终身教育可能的途径,也是促进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路。如前所说,信息发展速度极为惊人,其永远将绝大多数居民甩在身后,因而客观上就起到一种引领作用。从智能终端到网上购物,到党中央国务院所重视的农村电商发展,都存在着终身教育的影子,引导居民在信息化道路上实现终身教育的目标,应当成为社区教育管理者的重要践行理念。
其他文献
生物课堂是研究生命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生态课堂,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回归点。“预设”是基于教师的主体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清晰、理性的预期安排。而“生成”是师生及生生之间在互动合作课堂中生成的富有思维创新的智慧火花,是在教学目标“预设”之外的一种无法预约的精彩。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中对预设目标的达成与生成目标的化解予以关注的同时,注重两者之
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课程不是目的,课程是落实教育目标的工具,其价值就是“学以致用”,不是一点一滴的“致用”,也不是某个方面的“致用”,是全面的、多方位的、多层次的系统化致用。如果学生只是在书面上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不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这样的学习不能算成功。我国的体育课程设计,同样也应该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实际的体育课程设计中,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在一定范围和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形式多样、新颖独特的新课导入,能启开学生思维的阀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觉进入学习新知识的境界。结合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建立高效课堂,以较小的课堂投入,得到较大的课堂产出。而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真抓好新课导入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教学环节。现就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的新课导入做些粗浅的探讨。  一、创设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就是通过外界的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际间竞争的日趋激烈,传统的“千校一面”的发展状况已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教育的个性化和办学的特色化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特色兴校”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般人都会认为:一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普高学校,要能历久弥坚,学校的办学规模应该较大,硬件条件也必须过硬。然而就有这样一个有着六十校史,校园面积只有六十多亩的
【内容摘要】物理学属于自然科学类的基础性学科,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本文主要分析当前职业高中的物理学科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给出一定合理可行的改正建议,旨在推动职高物理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关键词】职业高中 物理实验教学 现状  21世纪初,国家已经系统性地开展了高中的课程改革,物理学科也被纳入这一改革体系中。高中阶段的物理学科基本要求,使学生能够在观察、实验中对抽象的物理现象获得具体、
【内容摘要】学校教育不仅是知识的教育、文化的教育,更是道德品质的教育与熏陶。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正值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对其进行道德教育是重要的历史使命。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高中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角度做出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 德育渗透 道德情操  
【内容摘要】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就应该是呵护学生的爱之港湾,应该为迷途中的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情感的学生,所以我们要爱护包容学生。我们的学生在很多方面是未知的甚至有时会迷失自己人生的方向,因此我们应该给他们指明人生的方向。  【关键词】关爱 尊重 理想信念 价值观  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农村学校任教,至今我已经担任了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这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中我曾经感到
【内容摘要】积极的课堂教学评语是学生及时了解自我,强化正确改正错误,找出差距,促进努力,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还能沟通思想情感,推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围绕如何有效的使用课堂评语,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本人分别从几方面进行了论证,把课堂评语的使用落到了实处。  【关键词】探究教学 评语 数学课堂  高效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打造真正的高
【内容摘要】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能力的提升,是学生通过不断反思才将其掌握、提升的。高中时期我们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老师面对着高考的压力,因此解题的质量被教师和学生着重关注,解题能力也是我们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中得到的。平时老师在讲题时也会让我们去对自己错误的问题去反思,但这也是在课堂上,在课下我们可能不会去反思,其中与自己没有可以进行反思性学习的内容有很大关系,在解答高中数学题的过程中,我建立了错题本,
【内容摘要】教师巧妙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疑、释疑、解疑,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阐述了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概述教学、规律教学、问题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 问题教学法 应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困囿于课堂,教师以抽象的描述讲解内容,学生难以参与到教学情境之中,只能花费精力去机械记忆内容、识记实验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