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孔子也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所谓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各种教育方法,对幼儿进行求知和做人的基本行为规范教育,是全面提高“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方式,是幼儿学会做人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也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幼儿就如同一张白纸,你在上面涂什么颜色,他就呈现出什么颜色,而且以后的颜色都会在最初的底色上演变。因此,在幼儿时期为其涂上最灿烂绚丽的一笔,对他们今后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好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事实正是如此,孩子习惯的养成主要在家里,父母应该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生活即教育,时时事事皆教育。幼儿在生活中成长,在生活中发展。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生活中家长、教师必须严格要求,以身示范,为孩子的行为习惯树立良好的榜样,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合理的安排孩子的一日活动,生活中帮助幼儿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让幼儿按时饮食、睡眠、盥洗、排泄培养幼儿良好的作息习惯、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及生活自理能力,带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如带孩子购物、买菜,认识所买物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并渗透理财教育,做菜时帮摘菜,吃饭时帮摆碗筷,大班可以学习洗碗筷等,培养幼儿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开展丰富多彩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和兴趣,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带幼儿玩滑梯(观察有几种颜色、提醒幼儿注意玩滑梯的安全、有顺序的排队等。)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建设优良集体,优化养育环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用环境、用幼儿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领域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途径和力量。建设优良班集体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班级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组织形式,幼儿主要是在班集体中学习各种社会规范。幼儿在班集体中通过模仿、学习和实践,排斥某些规范,践行某些规范,将其内化为个人的思想品德,再外化为行为习惯。在一个优良的班集体中,往往形成一种积极的规范。舆论和健康向上的风气,这些规范,舆论和风气作用于集体成员,对其心理和行为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使其积极向上,做出有益的行为。在这样的集体中,每个成员都积极要求进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克服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与集体协调起来。同时,班集体是学校整体养成教育目标作用于每个幼儿的中介环节,有促进、组装、实施养成教育的特殊功能。正如马卡连柯所深刻指出的:“不管用于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真正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做的一切”。活动室是幼儿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我们在活动室专门设置了好孩子、好习惯的动态墙饰,让幼儿随时都能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感染和教育。在每个主题开始前,我们都发动幼儿、家长积极参与,从图书馆广泛搜集资料,然后把搜集到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布置到主题墙内。在主题进行中,教师引导孩子们不断地观察、操作、讨论,不断的丰富主题内容,从而使教育内容深入到幼儿心里,落实到幼儿的行动中。如中班主题:衣服叠整齐。我们把叠衣服的步骤图贴在主题墙内,孩子们一有时间就围到主题墙前,讨论叠衣服的顺序,按图练习叠衣服的方法,在排一排、讲一讲、练一练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叠衣服的方法。在室外环境创设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要求同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结合起来,张贴在楼道内、各种实施旁边,在赏心悦目的教育环境中,随时随地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楼梯口,我们用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提醒幼儿不拥挤;在草地里,用一只小猴子提醒幼儿要爱护花草树木等等。为了引导和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我们还制作了国内外教育学家的名人名言,展示于楼道内。如威廉詹姆士: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等等。逐步改变家长重智力、轻能力,重知识、轻习惯的思想,使家长能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及时准确的评价幼儿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期间,由于幼儿还没有完全掌握自我评价的内部标准,他们常常是通过成人的评价来界定自己、调整自己、发展自己。因此,教师、家长的评价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面对幼儿的正确行为,教师给予认同、赞赏的积极评价,如:你帮小妹妹搬椅子,真会关心人;如“小手这么干净,真是讲卫生的好孩子”等,会强烈的增强幼儿的自尊与自信。面对幼儿的过失行为,教师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如:“大家都喜欢讲卫生的好孩子,我们一起把香蕉皮扔进垃圾箱”,“你不抢玩具,小朋友才会和你玩”等。这样才会使幼儿在宽容、理解中自觉地改正过失。教师和家长积极、正确的运用好评价这一方式,让幼儿在肯定、赞许、鼓励和期望中,不断改正过失,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一个人的重大影响。童年只有一次,成长不能重来,在推进幼儿养成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创设良好的环境,理解和尊重孩子,重视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获得良好的社会行为,引导孩子学会沟通和交流,帮助孩子健康的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让孩子“动手”和“动脑”,而且让孩子“动心”,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一个智慧的头脑,一颗快乐的心。让我们用爱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让我们用心去呵护孩子,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好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事实正是如此,孩子习惯的养成主要在家里,父母应该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生活即教育,时时事事皆教育。幼儿在生活中成长,在生活中发展。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生活中家长、教师必须严格要求,以身示范,为孩子的行为习惯树立良好的榜样,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合理的安排孩子的一日活动,生活中帮助幼儿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让幼儿按时饮食、睡眠、盥洗、排泄培养幼儿良好的作息习惯、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及生活自理能力,带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如带孩子购物、买菜,认识所买物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并渗透理财教育,做菜时帮摘菜,吃饭时帮摆碗筷,大班可以学习洗碗筷等,培养幼儿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开展丰富多彩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和兴趣,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带幼儿玩滑梯(观察有几种颜色、提醒幼儿注意玩滑梯的安全、有顺序的排队等。)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建设优良集体,优化养育环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用环境、用幼儿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领域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途径和力量。建设优良班集体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班级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组织形式,幼儿主要是在班集体中学习各种社会规范。幼儿在班集体中通过模仿、学习和实践,排斥某些规范,践行某些规范,将其内化为个人的思想品德,再外化为行为习惯。在一个优良的班集体中,往往形成一种积极的规范。舆论和健康向上的风气,这些规范,舆论和风气作用于集体成员,对其心理和行为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使其积极向上,做出有益的行为。在这样的集体中,每个成员都积极要求进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克服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与集体协调起来。同时,班集体是学校整体养成教育目标作用于每个幼儿的中介环节,有促进、组装、实施养成教育的特殊功能。正如马卡连柯所深刻指出的:“不管用于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真正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做的一切”。活动室是幼儿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我们在活动室专门设置了好孩子、好习惯的动态墙饰,让幼儿随时都能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感染和教育。在每个主题开始前,我们都发动幼儿、家长积极参与,从图书馆广泛搜集资料,然后把搜集到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布置到主题墙内。在主题进行中,教师引导孩子们不断地观察、操作、讨论,不断的丰富主题内容,从而使教育内容深入到幼儿心里,落实到幼儿的行动中。如中班主题:衣服叠整齐。我们把叠衣服的步骤图贴在主题墙内,孩子们一有时间就围到主题墙前,讨论叠衣服的顺序,按图练习叠衣服的方法,在排一排、讲一讲、练一练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叠衣服的方法。在室外环境创设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要求同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结合起来,张贴在楼道内、各种实施旁边,在赏心悦目的教育环境中,随时随地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楼梯口,我们用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提醒幼儿不拥挤;在草地里,用一只小猴子提醒幼儿要爱护花草树木等等。为了引导和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我们还制作了国内外教育学家的名人名言,展示于楼道内。如威廉詹姆士: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等等。逐步改变家长重智力、轻能力,重知识、轻习惯的思想,使家长能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及时准确的评价幼儿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期间,由于幼儿还没有完全掌握自我评价的内部标准,他们常常是通过成人的评价来界定自己、调整自己、发展自己。因此,教师、家长的评价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面对幼儿的正确行为,教师给予认同、赞赏的积极评价,如:你帮小妹妹搬椅子,真会关心人;如“小手这么干净,真是讲卫生的好孩子”等,会强烈的增强幼儿的自尊与自信。面对幼儿的过失行为,教师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如:“大家都喜欢讲卫生的好孩子,我们一起把香蕉皮扔进垃圾箱”,“你不抢玩具,小朋友才会和你玩”等。这样才会使幼儿在宽容、理解中自觉地改正过失。教师和家长积极、正确的运用好评价这一方式,让幼儿在肯定、赞许、鼓励和期望中,不断改正过失,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一个人的重大影响。童年只有一次,成长不能重来,在推进幼儿养成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创设良好的环境,理解和尊重孩子,重视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获得良好的社会行为,引导孩子学会沟通和交流,帮助孩子健康的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让孩子“动手”和“动脑”,而且让孩子“动心”,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一个智慧的头脑,一颗快乐的心。让我们用爱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让我们用心去呵护孩子,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有一个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