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医时代 治病、养生、弘扬文化 一个都不能少

来源 :数字商业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zanz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一直以至高地位存在,但在清末民初西学东渐之时,被弃若蔽履。连医生出身的革命家孙中山,在被诊断为肝癌晚期,西医束手无策的情况下,依旧坚决拒绝中医的治疗。
  百年来,中医一直在与之理论基础完全不同的西医的管理和统领之下,使得中医的能量并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失去了许多患者的信任。
  也因此,中医的元气至今都未恢复。中医行业多年来陷入了怪圈循环:年轻中医道行不够赚不到钱,愿意进入这个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中医诊所收益不好,没钱雇优秀的管理人才,没有好的管理人才,中医诊所更难以良好运营。
  中医已经到了不改革不成活的境地。只有在职业属性、商业模式、传播模式,甚至诊疗技术上,进行一次全面革新,才能符合这个时代对于中医这一古老智慧的要求。解决了中医的商业化问题,才有可能真正推动其发展。
  有意思的是,正有一批曾经跟中医毫无瓜葛的外行人士,怀着满腔热情进入了这个行业。
  姚遥恐怕是中医行业的第一个六西格玛黑带,她放弃在惠普十余年的工作投身中医,而她的搭档、当归学堂发起人李永明也同样来自IT行业。像姚遥、李永明这样的“跨界”人才,在近几年的中医行业已经屡见不鲜。影响最为广泛的是前凤凰卫视主持人、百度高管梁冬,他不仅自己投身中医开办正安堂中医诊所,组建的创业团队也极尽“混搭”之能事:有在奔驰中国做了九年客户体验及经销商培训的经理、在西医院从业超过十年的公司骨干,更有精通药材的中药饮片行业某知名公司的高管。而从事投资银行多年的京朋汇(原三艾堂)创始人邱琳,则因中医给了她第二个儿子,也开始不遗余力地发展中医事业。
  这些外行人的加入,给中医的发展带来了不一样的思路。
  他们把诊所作为根基和平台,在诊所之外,试图利用中医擅长的“治未病”之优势,用健康管理的思路探寻让中医能够健康成长的新商业模式。
  他们中有一部分人把中医诊所作为进入这个行业的切入点,比如孔医堂、京朋汇、正安堂等,保留了传统诊所模式:集结一批优秀的中医医生,坐镇医馆,提供日常的问诊业务。
  但他们更加注重进行新的尝试,比如通过派驻医生的形式,把诊所开到企业的办公现场。医生根据企业员工的年龄、性别、工作强度,做出年度体检项目建议,并帮助企业组织、预约每年的员工疫苗接种。而员工一旦生病,健康咨询医师会先进行病情判断,常见病症告知简单的治疗方法,或者建议选择适合治疗的医院及科别,并帮助预约。除此之外,医生每个月还开设一期针对性的健康讲座,为员工做健康答疑。
  此举在企业内大受欢迎。不只员工获取了应有的健康管理福利,企业也用三五百元就赢得了人心和士气。而对固生堂这样的医馆来说,进驻企业也是一笔划算的生意:“对我来讲没成本,场地是企业的,人力成本企业埋单了。比我自己开店简单,我自己开店还有房租。”固生堂CEO涂志亮一语道破天机。
  企业员工的健康管理市场,之所以被固生堂、京朋汇、孔医堂等当作核心板块来经营,是因为它在根本上解决了“谁来埋单”的问题:由企业为亚健康人群埋单,这个人群的比例在中国已高达70%。不愿自掏腰包的员工,和本就有体检预算的企业,以及希望解决生计问题的中医诊所,在这一模式下皆大欢喜。
  除了以中医诊疗作为敲门砖迈入中医行业,还有“弄潮儿”追求新的盈利模式去反哺中医——当归中医学堂创始人李永明和姚遥的思路,是开设中医学堂,在中医诊疗为更多人所接受之前,先让人们认识中医、了解中医、爱上中医,推动中医商业化的正向循环。
  学堂如何推动中医商业化?其实,李永明遇到的问题,本质上和诊所起家的这些中医机构没有什么不同,关键还在于找到学堂的商业模式。而当归中医学堂显然很善于戳中要害。
  当归学堂曾发生过开课短信由于系统故障未发送成功,但依旧来了一批强行上课的学员的情况,这些积极热情的学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已为人母。
  李永明用他的商业直觉,为当归中医学堂设计了未来的道路,“其实妈妈负的责任很大,负责的是孩子的健康。而且,70后、80后的这些妈妈,她们的父母60岁左右,甚至70岁,自己的先生也接近40岁,实际上各种危机都来了”。
  一位母亲写在博客中说:“当我自己进入‘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的年龄时,才突然警醒:必须懂点中医,养养生了。加上猪仔(其子小名)三岁入园后,不停地感冒,小脸儿都蜡黄了。猪仔的脸色比我自己的脸色更让我焦虑。学中医的念头开始强烈地撼动我。”这验证了李永明把“开山”之课设定为《中医育儿》的高明之处。
  但李永明的考虑,远不止于中医育儿层面。他是把中医育儿作为敲门砖和跳板,让每个到当归学堂来的人都能领略到更中医的广阔世界。
  而当归堂请来为妈妈们讲课的包括罗大伦在内的20多位知名的中医、学者们,则成为他最为宝贵的资源。他们不仅可以作为专家,通过各类媒体与公众分享知识和理念,还可直接去“客人”看诊。这就是可以用学堂搭建起的反哺中医的循环。
  现在,每次当归北京的学堂开课,总有不辞辛苦穿越整个北京城赶到东南四环听课的虔诚者。甚至还总有远在千里之外来自广州、珠海的妈妈们。
  当归也许还不能算最火爆的中医学堂。著名中医徐文兵的厚朴中医学堂,每一期招60名学员,即使每人学费高达五万元,等待报名的人也已经排到两年之后,其中不乏社会名流、明星富豪。
  显然,中医已经开始显现它的价值,有了更多的拥趸。这给了许多像李永明这样希望中医复兴的人另外一种机会。
其他文献
从黑白到彩色,从银盐胶片到数字化存储,从简单机械到微电路控制,从记录生活到时尚玩物,成像技术与传播方式共同推进着影像时代的变革。但在摄影技术诞生后的100多年里,没有哪一个时代的变化速度与颠覆程度能超越新世纪开始后的十余年。  新世纪初,伴随数码影像技术的飞速普及,“去胶片”成了影像行业的头号关键词。柯达、富士、乐凯,以各自的生存哲学生动诠释着商业代际更替的过程中主动决策的力量。  曾经主宰全球影
期刊
企业领导者的交接成功与否,往往能决定企业的生死,尤其是那些有着强烈创始人印记的公司。不管是像微软、苹果、联想这样的公众公司,还是像李锦记、李嘉诚这样世代相传的家族企业,或者是创维等一批改革开放30年以来最先受益的中国民营企业,企业的交接棒,就跟赛场上的接力跑一样,交出去的不仅仅是权力。  就像基业长青是许多企业追求的目标一样,老字号、老行当如何在历经百年后,常变常新、焕发生机,是它们对于传承的诠释
期刊
电影《社交网络》中,当扎克伯格和同事一起首次会面互联网行业传奇人物、Napster的创始人肖恩·帕克时,谈及当年Napster因被唱片巨头以侵权为由告上法庭并最终败诉,导致网站关闭,小扎的同事认为这是帕克创业失败,而帕克却冷笑着反问:“你看看现在还有人买唱片吗?”  音乐的介质和载体不断演进,磁带断了黑胶唱片的财路,CD抢了磁带的饭碗,现在轮到数字音乐要革CD的命。没有人能够否认,当人们可以从互联
期刊
中国移动近日发布了2012年上半年的中期业绩,各项数据的增长率均创下历史新低。 语音业务同比增长2%(几乎停止增长),短消息营收同比下滑3%(下滑加速),数据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7%。  语音流量低增长在全球已经是普遍现象,有些运营商甚至出现了负增长。飞信、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应用的兴起替代了传统的语音和短信业务,却促进了数据业务的使用。对于通信产业链条上的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一个信号,一场从“语音”到
期刊
40岁开始创业的柳传志,如今已经68岁。他被视为中国企业界的教父。  作为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说,联想就是自己的命。  在联想内部,有个既定的做事原则,“事为先、人为重”。  联想靠什么生存下来?靠人。联想靠什么跨入世界500强行列?还是靠人。事实证明,能够经营好人才的企业才是最终的赢家。  从去年11月到今年6月,柳传志先后卸任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联想控股总裁的职务。有舆论分析,联想控股董事长很
期刊
“30天就倒闭”是一家书店的名字,也是第一家开业就是为了关门的书店。从2011年10月24日到11月22日,这家书店在深圳华侨城OCT创意园营业了30天。30天里每天招募一位新店长,尝试一种新的经营模式,设置一个聊天主题,最终探寻30种书店趣味。  “现在很多书店倒闭了,甚至都没人记得它存在过。与其被动倒闭,不如主动倒闭。”创办人坚果说,他想通过这一事件,引发人们对实体书店生存状态的思考。  全世
期刊
“富一代”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最先受益者,未来5~10年将是中国企业交接班的高峰期。  财富的传承是容易的,然而在任何国家,企业家都是一种稀缺的资源。企业领导者的交接班,往往能决定企业的生死。  事实上,民营企业交接班是一个自然过程,也是一个经济过程和法律过程。在发达国家,这一过程延续了数百年,数十代人。日本最长寿的家族企业有140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中国,这一过程中断了60年,现在是第一次。 
期刊
置身这个迅速变迁的时代,是嬗变者的幸运,也是固执者的不幸。  如果说推进电子行业变迁的力量是科技的革新,那么促使零售业态发生改变的则是消费者购买习惯的改变。相比于前者,“习惯”似乎是更为感性而难以捉摸的力量。你也许会说,没有电子商务的兴起,哪会有网上购物的风靡?事实上,比起电子商务对线下销售额的分割,更可怕的是网络习惯在消费活动中的渗透,商品信息的搜集、比对、分享,不断从线下转移到线上。  于是我
期刊
华人首富李嘉诚确实胜人一筹。  今年5月,年届84岁的他,以长和系主席的身份,在即将度过本命年生日时,主动向传媒披露“分身家”细节,首度正面回应外界一直颇感好奇的“谁来接班”的话题,主动揭晓答案:长子获实业,次子得现金。  在“老超人”看来,在此安排下,两兄弟日后不会反目成仇,在事业和财产方面都不会有冲突,“一定有兄弟做”。  无论事业、财富还是个人魅力,在香港乃至华人世界都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李嘉
期刊
在洞悉市场的无常后,企业所要做的就是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步伐,适应变化。这不是一次轻松的旅程,甚至会遭遇命悬一线的时刻。万通的反省日、顺丰的上下延展,李宁“伤筋动骨”的变革,以及苏宁的“去电器化”,这些企业样本正在为我们展示着他们如何在痛定思痛中创造重新焕发生机的可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