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旅游的灵魂就是文化,在文化旅游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事项。要想立足于文化旅游事业做好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必须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旅游两者之间的关系弄清楚,同时还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具有充分的了解。有鉴于此,本文对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文化旅游;非物质文化异常;保护;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7-00-01
与其他的经济产业比起来,旅游产业在产业性质上存在着较大的也属性,首先其属于一项文化性的经济产业,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旅游属于一种文化活动。文化旅游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开始逐渐的成为增长较快的国际旅游业项目。世界各国的文化旅游开发商面对这种情况都开始在他们的开发范围中全面的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其开发的重点工作。为了能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旅游事业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本文对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研究。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文化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种文化性的经济产业,旅游的文化气质决定了其文化优势是其产业的主要优势,只有不断的创新文化,将旅游产品的文化特色突出出来,才能够将具有鲜明文化个性的旅游精品打造出来,并且真正的抢到旅游市场的先机。因此旅游开发商们为了能够获取最大的利益,纷纷开始将自身旅游产品特色化以及个性化的金字招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都清楚,要想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够只是停留在保护的层面,必须要有效地结合开发和利用,最关键的是要可持续性的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现在以开发文化旅游为名,在旅游业中为了迎合旅游开发的需要而忽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出现了异地商业移植、过度开发以及随意滥用等各种行为,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由于这种破坏性的开发已经受到了极大的损害,而且非物质遗产的生存空间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威胁[1]。
二、基于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异常的可持续发展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指的是除了要使当代人的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之外,同时也不会威胁或者危害到后代需要的满足。所谓的可持续发展在文化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相关文化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要在相关文化旅游开发下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传承和发展得到保证;其次是要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旅游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切实的遵守保护重于利用的开发原则
首先,必须要严格地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文化旅游活动在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必须要充分的保护遗产传承者的主体地位。这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方面基本上都具备接受、表演和创作等特征,特别是其中的口传文化,创作者除了是表演者之外,同时也是传承者和接受者,因此传承人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只有特定的人才是无可替代的能动主体。所以必须要有传承者自己将什么是遗产中最值得展示的决定下来,除了要在相关开发措施的决策中积极的参与进来之外,还要对这些措施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2]。
其次,必须要禁止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旅游中出现的异地移植开发行为。特定的地方文化环境和非物质文化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一旦丧失环境的规定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产的原真性就会受到严重的损坏。因此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空间得到保护的基础之上,对开发与其相关的文化旅游产业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方法就是将一些可以让传承者经常光临的博物馆、音乐厅或者文化中心等设置在众多遗产的集中地区,而且遗产所在地的原生态环境也是这一机构必须要具备的。
最后,要将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处理好。作为一方水土或者某个族群的特别涵养以及特殊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人们通过旅游的手段作为特殊的资源进行开发,并且将相应的经济利益带给这个地区的人们本来就无可厚非。然而很多地方并没有严格的按照遗产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意味对文化遗产进行开发,而是对其中能够代表当地文化特色以及人文景致的遗产表演进行大量的复制和排练,希望能够将当地的民族风情和风俗习惯展示出来,从而能够起到招徕游客以及赚取利润的目的,这样就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确保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和新的文化旅游观念作为依据,现在不仅仅是采用经济效益作为衡量和评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指标,在对其经济效益的实现进行充分考虑的同时,需要有效的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旅游景区开发的时候必须要确保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3]。
(三)可持续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
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就是和谐社会,同时和谐社会也是促进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相关文化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是确保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在对和谐社会和和谐文化进行构建的时候就必须要充分的重视保护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在文化旅游中要公平公正地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除了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为关键的一个要求之外,也是对是和谐社会及和谐文化进行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和谐社会进行建设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方面就是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必须要对集体或者群体所具有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身份予以充分的关注,立足于文化身份的认同将和谐文化的本质把握住,从而对和谐社会进行全面的构建。
三、结语
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是一个人群或者民族的特定价值取向,其将一个人群或者民族的生活方式展现了出来,同时也属于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时候,必须要充分的重视开发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并且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立强.吉林省满族文化产业化发展创新视角研究[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2(08)
[2]张丽,韩福文,卜长青.基于资源整合的满族文化遗产旅游品牌建设[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1(05)
[3]王少農.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技艺的生产性保护[J]. 青年文学家. 2011(21)
关键词:文化旅游;非物质文化异常;保护;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7-00-01
与其他的经济产业比起来,旅游产业在产业性质上存在着较大的也属性,首先其属于一项文化性的经济产业,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旅游属于一种文化活动。文化旅游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开始逐渐的成为增长较快的国际旅游业项目。世界各国的文化旅游开发商面对这种情况都开始在他们的开发范围中全面的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其开发的重点工作。为了能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旅游事业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本文对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研究。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文化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种文化性的经济产业,旅游的文化气质决定了其文化优势是其产业的主要优势,只有不断的创新文化,将旅游产品的文化特色突出出来,才能够将具有鲜明文化个性的旅游精品打造出来,并且真正的抢到旅游市场的先机。因此旅游开发商们为了能够获取最大的利益,纷纷开始将自身旅游产品特色化以及个性化的金字招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都清楚,要想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够只是停留在保护的层面,必须要有效地结合开发和利用,最关键的是要可持续性的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现在以开发文化旅游为名,在旅游业中为了迎合旅游开发的需要而忽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出现了异地商业移植、过度开发以及随意滥用等各种行为,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由于这种破坏性的开发已经受到了极大的损害,而且非物质遗产的生存空间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威胁[1]。
二、基于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异常的可持续发展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指的是除了要使当代人的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之外,同时也不会威胁或者危害到后代需要的满足。所谓的可持续发展在文化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相关文化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要在相关文化旅游开发下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传承和发展得到保证;其次是要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旅游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切实的遵守保护重于利用的开发原则
首先,必须要严格地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文化旅游活动在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必须要充分的保护遗产传承者的主体地位。这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方面基本上都具备接受、表演和创作等特征,特别是其中的口传文化,创作者除了是表演者之外,同时也是传承者和接受者,因此传承人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只有特定的人才是无可替代的能动主体。所以必须要有传承者自己将什么是遗产中最值得展示的决定下来,除了要在相关开发措施的决策中积极的参与进来之外,还要对这些措施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2]。
其次,必须要禁止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旅游中出现的异地移植开发行为。特定的地方文化环境和非物质文化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一旦丧失环境的规定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产的原真性就会受到严重的损坏。因此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空间得到保护的基础之上,对开发与其相关的文化旅游产业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方法就是将一些可以让传承者经常光临的博物馆、音乐厅或者文化中心等设置在众多遗产的集中地区,而且遗产所在地的原生态环境也是这一机构必须要具备的。
最后,要将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处理好。作为一方水土或者某个族群的特别涵养以及特殊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人们通过旅游的手段作为特殊的资源进行开发,并且将相应的经济利益带给这个地区的人们本来就无可厚非。然而很多地方并没有严格的按照遗产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意味对文化遗产进行开发,而是对其中能够代表当地文化特色以及人文景致的遗产表演进行大量的复制和排练,希望能够将当地的民族风情和风俗习惯展示出来,从而能够起到招徕游客以及赚取利润的目的,这样就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确保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和新的文化旅游观念作为依据,现在不仅仅是采用经济效益作为衡量和评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指标,在对其经济效益的实现进行充分考虑的同时,需要有效的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旅游景区开发的时候必须要确保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3]。
(三)可持续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
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就是和谐社会,同时和谐社会也是促进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相关文化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是确保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在对和谐社会和和谐文化进行构建的时候就必须要充分的重视保护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在文化旅游中要公平公正地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除了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为关键的一个要求之外,也是对是和谐社会及和谐文化进行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和谐社会进行建设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方面就是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必须要对集体或者群体所具有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身份予以充分的关注,立足于文化身份的认同将和谐文化的本质把握住,从而对和谐社会进行全面的构建。
三、结语
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是一个人群或者民族的特定价值取向,其将一个人群或者民族的生活方式展现了出来,同时也属于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时候,必须要充分的重视开发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并且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立强.吉林省满族文化产业化发展创新视角研究[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2(08)
[2]张丽,韩福文,卜长青.基于资源整合的满族文化遗产旅游品牌建设[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1(05)
[3]王少農.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技艺的生产性保护[J]. 青年文学家. 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