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卡扎菲难题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re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在顾虑中开始谋划利比亚未来。
  2011年3月29日,英国外交大臣威廉·黑格在利比亚问题伦敦国际会议(下称伦敦会议)后发表声明称,与会者一致认为卡扎菲及其政权已经彻底丧失了合法性,利比亚人民必须自由地决定自身未来。声明呼吁利比亚反对派在班加西组成的全国过渡委员会、部族首领及其他政治力量共同启动一个包容性的政治进程,并宣布设立一个由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代表参加的利比亚联络小组(Libya Contact Group),以协调各方立场,推动利比亚向民主国家转变。
  虽然西方国家在罢黜卡扎菲一事上达成了政治共识,但利比亚在卡扎菲下台后陷入长期内乱的可能,以及反对派和恐怖主义分子的可能联系,都让西方国家心存疑虑。伦敦会议最终还是没有讨论向利比亚反对派提供军事援助等事宜。美国总统奥巴马29日对媒体表示,他现在既不能排除,也不能肯定美国武装利比亚反对派的可能性。
  中国中东研究学会副秘书长、社科院研究员殷罡告诉《财经》记者,经过观察和接触,美国政府认为利比亚反对派鱼龙混杂,无力在卡扎菲下台后维系一个稳定的政局。
  
  靠不住的反对派
  伦敦会议在利比亚未来的政治安排构想中,将班加西的全国过渡委员会推上了前台。
  同日,全国过渡委员会通过《卫报》向外界阐述了自己对利比亚发展愿景的八点规划,包括制定新的宪法、实施全面政治改革、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等内容。此前一天,法国总统萨科齐和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联合声明中敦促该委员会启动全国性对话机制,推动宪政改革和自由选举。黑格在伦敦会议后的声明中称赞这一构想为利比亚擘画了一个“自由、民主、团结”的未来。
  “英法举办伦敦会议的目的之一,就是利用会议争取更多国家承认利比亚反对派。”加拿大G20研究中心非洲问题研究学者戴维森(Adrienne Davidson)对《财经》记者表示。
  但伦敦会议没有很好地实现英法这一设想。中俄这两大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没有出席此次会议。虽然与会的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代表同意罢黜卡扎菲,但截至记者发稿,只有法国和卡塔尔两国正式承认了班加西反对派政权。葡萄牙方面曾紧随法国在口头上承认了该政权,但至今没有发布正式声明,阿拉伯国家联盟(下称阿盟)目前仅表示认同班加西政权代表了利比亚人民,并愿意与之建立沟通渠道。美国,甚至伦敦会议主办国英国均未正式承认班加西政权。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9日表示,目前大家对利比亚反对派还缺乏了解。
  西方迟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班加西政权的代表性。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穆斯塔法·阿卜杜勒·贾利尔(Mustafa Abdul Jalil)和该委员会执行小组负责人、过渡政府总理默罕默德·贾布勒里(Mahmoud Jibril)等班加西政权领导人身上的西方色彩浓重。
  卡扎菲政府在1999年利比亚艾滋病大暴发之际,曾逮捕五名保加利亚护士和一名巴勒斯坦医生,并指控其故意对400名利比亚儿童注射艾滋病病毒,2004年班加西地方法院判处此六人死刑。但在随后上诉过程中,贾利尔领导下的的黎波里上诉法庭在两次判决中,均只确认了经济处罚。2007年贾利尔被任命为利比亚司法部长,同年此六人获释。人权观察组织(Human Rights Watch)2010年11月发布的报告也高度评价了贾利尔。
  而贾布勒里是美国匹兹堡大学国际政治学硕士和战略策划学博士,2007年就任利比亚国家经济发展委员会主席以来,着力推动国民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这被认为符合美英公司在利比亚的利益。
  此二人目前是班加西政权和西方国家沟通的关键人物,但他们在多大程度上能整合利比亚鱼龙混杂的反对派力量尚难判断。英国防卫与安全智库皇家联合服务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研究员约什(Shashank Joshi)告诉《财经》记者,目前利比亚反对派组成很复杂,不仅包括背叛卡扎菲的军事人员,还包括学生、律师、医生等职业人士、现政权受害者的家人、不满卡扎菲统治的部落力量,以及遭到卡扎菲政权镇压的穆斯林兄弟会成员和伊斯兰宗教运动分子。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唐志超认为,班加西政权想要发展下去,除了西方的支持,还有待自身力量的提高。
  然而在伦敦会议召开当天,北约最高军事长官美国海军上将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James Stavridis)在美国参议院作证时说,他在有关反对派的情报中看到了“‘基地’和真主党的蛛丝马迹”。这顿时让西方国家再度犹豫起来。华盛顿智库维护民主基金会副主席施塔特(Jonathan Schanzer)也证实,反政府示威爆发以来,部分被关押在班加西的宗教极端组织利比亚伊斯兰战斗团(LIFG)成员,确实成功脱狱,参与了反卡扎菲示威活动。
  不过,施塔特和约什都对记者表示,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对班加西政权究竟施加了多大影响还是个未知数。斯塔夫里迪斯也表示,目前“不能说‘基地’或其他恐怖组织在反政府力量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室研究员王林聪表示,伦敦会议的过渡安排还不清晰,西方在整合各反对派力量或扶植其中一个力量,继续强化直接军事干涉或武装反对派等问题上,尚举棋不定。
  
  分歧重重
  西方国家的顾虑还源自其内部分歧,法美这两个主要国家在军事干涉利比亚上的利益诉求明显不同。
  牵头组织这次反卡扎菲联盟的是法国。事实上,萨科齐政府已别无选择。3月10日法国率先承认班加西过渡政府,但随后利比亚反对派武装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只是法美英等国设立禁飞区后,才得以喘息。
  王林聪分析认为,承认班加西政府是萨科齐的误判,如果没有西方的军事介入,一旦卡扎菲彻底消灭反对派,法国在利比亚的利益无从谈起。而在这轮中东北非政治动荡中,萨科齐政府早就失过一次分。2月时任法国外交部长阿里奥-马里辞职,她承认数次应突尼斯商人阿齐兹·米利德邀请,乘坐后者私人飞机前往突尼斯度假。外界普遍认为,米利德和时任突尼斯总统本·阿里的家族关系密切。2012年法国总统大选在即,萨科齐政府2010年在内政上失分不少,养老金改革一度引发了全国数百万人的示威游行,因此外交政策对萨科齐显得格外重要。在这一情势下,萨科齐的中东政策不容再度有失。
  除了外交政策,石油利益也在法国的利比亚政策中扮演了一定角色。利比亚原油出口约占全球出口总量的2%,其中10%流向法国。美国《时代》周刊网站数据显示,道达尔等30多家法国能源公司在利比亚共有数十亿美元投资。
  相反,美国此次态度明显审慎。法国启动空袭的第二天,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明确表示,任何针对卡扎菲个人的军事行动都是不明智的,包括“斩首”行动。五角大楼23日表示美国将不派地面部队参战,31日美国将军事行动指挥权彻底转交给了北约。美国海军信息行动司令部行动处主任纽曼(James Newman)对《财经》记者表示,美国无意卷入新的战争,而且“多国部队应该避免陷入西方不得不承担责任的局面,避免为卡扎菲的灭亡负责,卡扎菲的最后结局应该由利比亚民众负责”。
  美国的态度首先和其全球反恐战争布局紧密相关。刚刚从金融危机中缓过劲来的美国,现在无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之外开辟第三战场,美国更不想重蹈伊拉克地面战的困局。此外,在部分美国分析人士看来,卡扎菲政权在与西方斗争中已经让步,从1998年开始,利比亚在洛克比空难问题上让步,最终同意向遇难者家属赔付27亿美元。2003年,卡扎菲更是宣布放弃核武计划,将浓缩铀及其他核设备移交美国。这样已经服软的强人政权有利于美国利益,如果美国继续对其强硬,将会释放一个不好的信号——即对美国服软,也没有出路。
  在美国宣布将指挥权转交北约后,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北约事实上掌握在美国手中,这样的安排意味着美国在自身无意主导针对利比亚军事行动的同时,也不愿意让法国成为主导国家。
  顾虑重重、意见不一的西方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落实伦敦会议的政治构想令人生疑。一旦西方提出的政治手段迁延日久不见成效,利比亚很有可能陷入东西两个政权对峙,禁飞区长期维持的局面,成为下一个索马里。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对《财经》记者分析说,对西方国家而言,最理想的局势是利比亚“埃及化”,即利比亚与西方达成共识,卡扎菲下台,然后通过新宪法,成立一个新政府。最糟糕的结果是,利比亚索马里化,陷入部落混战。现在卡扎菲已经将武器发给了支持自己的利比亚民众,部落实现了武装。利比亚反对派是否有足够力量维持秩序,阻止部落争夺石油等资源,避免武力冲突,利比亚是否接受亲西方的政权,都是大的考验。
  考虑到部落混战前景,欧洲议会议员伊万诺娃(Iliana Ivanova)对《财经》记者表示,考虑到利比亚内部的部落政治结构,以及各部落间长久以来的分歧,政治过渡必须确保利比亚社会各个部分的参与。
  非洲联盟25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举行会议,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解决方案,其核心是呼吁所有派别立刻结束敌意,共同参与建立一个过渡政府,继而举行选举,推动民主建设。但利比亚反对派拒绝出席此次会议,与会的卡扎菲代表在接受非洲联盟建议的同时,也希望自身仍是未来政权的主导力量。
  本刊记者左璇对此文亦有贡献
其他文献
价值3元钱的一小袋亚硝酸钠,被两次投入散装牛奶中,夺去了三名儿童生命。三聚氰胺事件阴霾未散,甘肃平凉“毒牛奶”案件再度让牛奶安全问题进入公众视野。  4月6日和7日,散装“毒牛奶”致使甘肃平凉市崆峒区39人(多为14岁以下儿童)中毒入院,其中三名不到两岁的婴幼儿死亡。据警方调查,此案系一对夫妇恶意报复商业竞争对手、联手投毒所致。  案发后几日内,平凉市向市民下发“禁食令”,市民长期饮用的散装生鲜乳
期刊
中国历史,向来不是孤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历史,纯粹的“一个人”永远都只在瞬间划过;这是一部家族与家族间的撕扯史。撕扯之中,渐有姓氏贵贱之别。而中国历史上始终有百姓争贵,充斥着僭越与颠覆,这迥异于几千年不变的印度种姓制度。    同一姓氏,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生存状况各异,于是就有“郡望”。郡望是一郡之望族,是显姓世族之标志,区别于同一姓氏中的寒门、庶族。但即便是皇家的姓氏也不一定最尊贵。    公元
期刊
王大珩是中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更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光学家。    王大珩走上科研道路,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其父亲影响。他的父亲是一位传统的读书人,原本寄望于科举,但生不逢时,赶上甲午战争及之后一系列社会风潮,不得不放弃科举之路。又深感国家内忧外患,于是立下科学兴国理想,在1907年远赴日本留学,进入东京物理学校就读。    1915年2月,王大珩出生在
期刊
早些天与朋友讨论清末宪政,或以为清廷之所以到最后丢掉江山,可能有很多原因,但如果追根溯源,在光绪帝和慈禧皇太后相继突然去世后,无论如何不应轻易改变先前已经达成共识的预备立宪日程,不应该放弃“有计划的政治”。这个说法不一定能够完全说明清末立宪何以最终失败以及清代200多年江山何以丢失,但这个说法毕竟给我们一个新的启示,值得关注。    经过九年准备再实行君主立宪,确实是慈禧皇太后和光绪帝在世时制定的
期刊
吴英案是一场庞氏骗局吗?  庞氏(Ponzi)骗局始于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其时“一战”刚刚结束,世界金融体系混乱,意裔投机商庞氏虚构了一个投资项目,声称购入一种德国邮政券并在美国卖出,可以通过汇率价差获得40%以上的高额利润。实际上,庞氏未能从这一项目中获得收益,他只是不断以新加入的投资支付前期投资者的红利。这一骗局约一年后破产,4万余名市民成为受害者。  其后的一个世纪里,庞氏骗局衍生成一种最
期刊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于2011年3月进行的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显示,2011年一季度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4.86(取值范围在1-9之间),比去年四季度降低0.2点,重新回落到景气线下方,为2009年二季度以来的最低位(见图1)。  调查表明,通胀预期和房地产调控压力居高不下以及趋紧的宏观政策导致经济学家对经济运行风险的担忧上升,降低了经济学家信心。  调查遴选了国内有代表性、对宏观经济
期刊
随着今年一季度宏观数据公布,部分经济学家微调了对经济走势的看法:通胀压力日增,货币收紧难停,对策尚需配套。  这与中国人民银行近期的政策取向更为一致。4月16日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央行行长周小川明确表示,货币收紧将在未来持续一段时间。次日,央行再度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20.5%的罕有高位,而在此之前一周,央行还进行了一次加息。  央行的行动部分印证了去年底多数经济学家的判断,即2011年一季
期刊
2004年至今,中国已保持了粮食“七连增”。粮食增产能否持续,会否出现拐点?在土地刚性减少、粮食需求增加的趋势下,如何提高粮食单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徐小青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提高农业效率,科技兴粮是关键,也是力争今年粮食产量超1万亿斤的主要途径。”     《财经》:“七连增”能否持续?  徐小青: “七连增”来之不易。这是在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粮食危机、实体经济下滑的多重
期刊
在“十二五”开启之时,“中国向何处去”有了一张新蓝图,接下来更为重要的就是勾画行进的线路细节,让蓝图变成现实。  今年全国“两会”定调“控通胀、保民生”, 实现此两项多少有些对冲意味的目标需要诸多平衡,而由于中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可以想见未来道路难以一帆风顺,相应的决策平衡与灵活变通则至关重要。  首先要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各方对短期内通货膨胀的恐惧正在加剧,决策层甚至调低经济增长目标
期刊
“主体功能区规划即将向全社会公开。”4月6日,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向《财经》记者表示。  从创意、研究到起草、讨论历时八年之后,国务院常务会议终于在2010年6月原则通过《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现了中国国土空间规划“零的突破”。六个月后,修改完善后的规划由国务院办公厅发文下发。  至此,作为第一部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这项旨在为科学发展观“保驾护航”的重要配套政策终于尘埃落定,被外界视为中国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