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24亿入股光线传媒并非因为“出价最高”

来源 :国际品牌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gao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里入股光线,能擦出怎样的火花?
  “影视公司都将为BAT打工。”博纳于冬的这句预言还在发挥余热。
  3月4日中午,光线传媒宣布,阿里创投24亿元认购9909万股光线传媒增发股(24.22元/股),占增资后的总股本约8.8%,成公司第二大股东。受此利好影响,光线传媒午后开盘后强势涨停,报收于33.11元/股。
  就在前不久,市场传出小米或将入股光线的消息,不过事后双方均予以否认。阿里入股光线的消息坐实当日,有媒体采访光线传媒董秘王牮,其回应是“阿里出的价钱高,所以就选择了阿里”。
  真的是这样吗?小官致电王牮时,其第一反应是“瞎说”,她表示这肯定是阿里此前就有的计划,要不也不会出这么高的价格。至于光线为什么选择阿里,以公告为准。
  入股光线,能擦出怎样的火花?小官与多位业内人士沟通后,总结出以下几点:
  光线传媒急需寻找内容变现的渠道
  光线传媒2014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3.29亿元,同期相比仅微增0.22%。与业绩大幅增长的华谊兄弟、华策影视不能相比,确实有些不尽如人意。
  “部分节目的制作成本大幅增加,毛利同比减少。”这是光线传媒对于业绩表现平平的解释。靠节目制作起家的光线传媒,如今显然遇到了增长瓶颈,而电影的投资风险大,《泰》这样的票房黑马不会年年垂青光线传媒,守株待兔是不行的。华谊兄弟已经放开手脚布局游戏、实景旅游等板块了,“平衡电影业务收入不稳定”是华谊多条腿走路的逻辑。
  24亿元,对马云来说不算大数目,但对光线来说,绝对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举动。业内人士都知道光线老大王长田的脾气,他对投资人向来谨慎,一位投资人坦言王长田“很难沟通”,所以光线在上市之初,一个机构投资者的身影都看不到。
  在对外投资上,王长田也一贯谨慎,去年轰轰烈烈的影视并购中,光线传媒的动作很小,且大都只占小股份。小官独家梳理了光线传媒对外投资的7家公司发现,只有蓝弧文化和热锋网的投资占比大于50%,其余投资占比均未超过30%。光线传媒投资的游戏公司包括天神互动、热锋网络、仙海科技3家,影视/动画公司包括欢瑞世纪、新丽传媒、蓝弧文化3家,另外还有一家视频社交公司呱呱视频。
  王长田再谨慎,也必须为内容变现寻找新的渠道。去年12月24日,光线传媒宣布与奇虎360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从事互联网视频业务,光线传媒出资4800万元人民币在新公司中占股40%。
  这一消息,在业内引起不小的震动。去年各大视频网站,包括优酷土豆、爱奇艺在内,都已经将触角伸向上游的影视制作领域。优酷土豆、爱奇艺继乐视之后,分别成立了影视制作公司,并且成为今年上映的多部影片的联合出品方。
  我们可以看到,优酷土豆与阿里影业、爱奇艺与华策,阿里与华谊,眼看着竞争对手都纷纷牵手互联网,王长田也不得不寻找合作方。
  电商+影视玩法多,想象空间大
  阿里巴巴集团拥有“大数据”和“电商平台”两张王牌,阿里影业CEO张强曾指出,一方面,可以用“O2O”模式,以线上线下结合的营销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现有电影运作的效率;其次,阿里集团在大数据领域拥有非常多的积累,通过大数据的应用,使针对特定消费者的定制性产品的出现成为可能;再者,运用阿里巴巴成熟的电商体系将文化娱乐产业相关产品体系带动起来。
  除此之外,阿里拥有娱乐宝、淘宝电影等多个内容变现渠道,未来光线的影视、综艺节目等都可以与阿里产生战略合作,想象空间巨大。2月13日,广东广播电视台刚刚与阿里影业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依托各自资源和渠道优势,共同投资制作全国首部“电商定制剧”。
  阿里影业的这些玩法,对光线传媒同样适用。
  阿里寻找流量变现渠道,越多越好
  百度影业、爱奇艺影业、入股华策;腾讯电影+,腾讯视频自制栏目……不光是阿里,百度、腾讯也在疯抢内容公司。但马云显然是最早进入影视圈的互联网大佬,并且每次出手都是大手笔。
  2009年9月,华谊兄弟在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影视概念第一股时,马云出现在华谊兄弟18名发起人名单之中,是除公司实际控制人王忠军、王忠磊兄弟外,持股份额最多的股东。
  2014年3月12日,阿里宣布60亿港币收购文化中国。6月份,文化中国正式更名阿里影业。
  2014年4月9日,马云通过旗下基金云溪投资65亿入股华数传媒20%股份。华数传媒是互联网电视七大牌照方之一,马云入股华数后,解决了牌照的老大难问题。
  2014年11月18日,马云、马化腾、马明哲合计31元入股/增资华谊兄弟,马云与华谊兄弟的关系更进一步。
  内容对互联网公司而言永远是稀缺资源,BAT对内容的布局竞争激烈,因此阿里虽然已经入股了华谊、华数,仍可以在内容上长远布局。
  “内容公司与渠道方的合作没有排他性,可以是一对多的关系。”一位投资人对小官坦言。
其他文献
《脱线家族》(Brandy Bunch)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成名于美国的一部家庭情境喜剧,风格颇似中国的《家有儿女》,剧中人物在美国可谓家喻户晓。休闲食品士力架借助剧中人物角色和这个喜闻乐见的故事演绎了“士力架版”的情景剧,在超级碗杯期间投放的广告赢得首届“超级碗克里奥奖”(Super Clio)最佳影视广告奖项。  这个系列的广告背景是《脱线家族》中知名的布雷迪一家,不用说,故事当年取自其中的经典场
期刊
“明天提案,今晚必须拿出最佳方案,不是终稿也要胜似成稿……”此情此语,业内你我再熟悉不过。创意总监、设计师、文案熬战通宵自不必提,不过,提供高清素材的图片公司都下班了。怎么办?  作为中国最大的图片库和图片素材网站,全景视觉网络科技公司于羊年开春为品牌,以及广告、设计领域带来福音:2月5日,全景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新加盟的首席运营官、著名创意人罗易成宣布全景全面推出图片电子商务,从生产链的图片端
期刊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产业不断壮大,国内一线电影公司逐渐将视野从国内投向全球电影工业的心脏——好莱坞,通过合拍片、参股、并购及合资公司等方式,为中国影业国际化铺路。  2014年10月23日,刚在纽交所完成阿里巴巴上市计划的马云出现在洛杉矶,与美国多家好莱坞电影公司进行合作接洽;不到一年后的2015年秋季,将在中国上映的好莱坞电影《碟中谍5:神秘国度》横扫全球影院的背后,坐等票房分成的投资方之一,就
期刊
尽管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已经壮大到无法被忽视的程度,但在电影票房之外的周边产业上,目前却仍处于尚未被开发的“处女地”。这其实是一个很值得思索的现象,因为在全世界热卖的电影周边产品,几乎超过8成都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畅销全世界的电影周边产品,自己却在这条产业链中处于分成的最低端。  去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累计达到296亿元人民币,虽然和各方期待的300亿仅一步之遥,但仍创下历史最高。尽
期刊
他在广告与传播行业浸淫四十余年;  他的公司如软件系统一样九年更新一次;  他认为连接是营销生态系统的中心。  他说 “我们关注什么是消费者需要的,之后我们再进行调查将结果告诉客户。”  第62届戛纳广告创意奖的大赢家R/GA,对于中国品牌营销界可能还有些陌生,但是提到Nike+这样的产品你一定很熟悉,对,这款产品就是由这家公司为Nike独家定制的。简单地阐述一下,R/GA 是一家成立于1977年
期刊
十二年间,从靠明星拉动票房,到自家喜剧明星挑大梁;从北京一地驻演,到全国四十二城自主商演;从非主流团队,到央视春晚生力军;从单一话剧,到音乐剧、影视剧全面涉足;从单纯的演出机构,到逐渐打造喜剧全产业链……开心麻花不断探索、不断成长,逐渐“拧”成一股生机勃勃的新力量。  四度上春晚,十二年喜剧原创商演……这些骄人佳绩,让开心麻花团队成为国内喜剧团体的翘楚。尽管如此,当总经理刘洪涛、演员兼导演沈腾近日
期刊
轻电影,顾名思义,可以有多种解释——轻松、年轻、投资小等类型的电影。轻电影的代表具有一些共性:导演大多是新人、多为中小成本制作、主题比较轻松、具有娱乐性、观众群体偏年轻。  2015年2月,中国电影春节贺岁档诞生了全球单月最高票房,据EBOT艺恩票房智库的数据统计,从初一到初七的全国电影市场票房为19.94亿。《天将雄师》《澳门风云2》《钟馗伏魔之雪妖魔灵》《狼图腾》《爸爸去哪儿2》《冲上云霄》《
期刊
好比一个人挑一担白菜到这卖,卖得不错,旁边就会出现卖豆腐的,然后卖豆腐的旁边就会出现一个剃头挑子,然后旁边会出现邮局,再出现银行,这个势就起来了。  罗振宇,自称罗胖,自媒体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主讲人,互联网知识型社群试水者,资深媒体人和传播专家。个人倡导“U盘化生存”,不依附于任何组织,基于兴趣,打磨专能,在市场中寻求个人定价。  《罗辑思维》的团队在去年进行了重新整合,更有目的性地往社群概念
期刊
2015年3月6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两会期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详解“中国制造2025”,后者被迅速解读为中国版“工业4.0”。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称这是解决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路径。  如何才能跨入  全球制造业第二方阵  “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被称为“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的核心。通过这十年的努力,使
期刊
开业后13天,累计突破100万人流!  一个卖场面积只有3.7万平米的购物中心,每日客流量近8万人。  这在网购火爆,线下实体店日渐衰微的中国,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2014年11月21日上午9点,从高管到普通售货员齐聚一堂,7&i集团董事长铃木敏文亲自到场,面对400名员工,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把商品仅仅陈列出来,挂一个POP宣传一下就把商品卖出去的日子已经结束了。”铃木董事长的话代表了集团高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