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程抱一作品的双文化性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程抱一,1929年出生于中国济南,是当代早期的移民法国非常有名的华裔学者、诗人和作家。他本人十分注重中西方文化的沟通交流和传播,并在其过程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一生致力于此,被赞誉为“中西文化之间永不疲倦的摆渡人”。1948年时,程抱一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进入法国学习,由于之前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进入法国学习后受到的法国文化的影响,使程抱一认识到各种文化之间能够相互渗入,文化与文化之间能够建立连接的桥梁,他致力于在中西方这两种文化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寻找一种平衡和突破。从程抱一作品中看,他的创作中体现了个人的经历和自身切实的体悟,叙事的风格新颖、独特,不仅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还具有西方文化开放的思想。本文笔者结合程抱一的一些作品,分析其作品的中西方文化相关内容,浅谈作品的双文化性。
  关键词:中国文化;法国文化;双文化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02
  一、程抱一作品中中國文化的体现
  程抱一先生是一名优秀的汉学家,但他不仅仅是一名汉学家。首先,程抱一先生和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拉康一起对中国道派创始人老子的《道德经》进行了研究探讨,在思想上奠定了坚实的道家思想基础,另外,程抱一先生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这奠定和巩固了其汉学家的地位。程抱一先生认为,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是道家的“三元思想”,“道是宇宙的本体”,原始就是一,所以一也可以说是“道”,一和道一同产生,大道就是大一,天地之间产生了三种气,即:阴气、阳气、冲气,这三种气产生了世间万物。程抱一先生认定了道家的三元思想,其作品也是根据自己对道家学派三元思想的这种理解进行创作,在作品中经常用到“三”这一概念,比如说:在《天一言》作品中,作者从结构的角度上将作品分为了三个内容,分别是史诗、叙事和神话。《天一言》原名叫《河的那边》,后作者根据道家思想将小说的名字改成了《天一言》,因为《易经》中提到“天一生水”,水随着河流的不断奔流消逝,一去不复返,但是其中却孕育着生命,作者将小说改成这个名字,预示着小说的结尾并不是真正的结束,从主人公的角度上来说,这才只是真正意义上生活的开篇。在这方面作者很好地体现到道家思想学说,符合道家思想中大而逝、逝而远、远而返的有关方面和其中的说法。人物构思的角度层面上,作者在作品中选取了三个主要人物,分别是玉梅、浩郎、天一,充分运用道家思想“三”的概念,阴、阳分别对应玉梅和浩郎,而天一代表冲气,三个人既能够合成一体,又能够分成“三”,最后作者作用代表冲气的天一将这三个人的故事《天一言》整个串联在一起,使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会贯通,同时也体现了生命美学。最后,《天一言》这部长达20万字的长篇小说获得了当时法国的费米娜文学奖,在现代的文学发展中得到了长远的流传。
  程抱一先生的另一部小说《此情可待》,作者在写作中充分运用到中国道家思想文化,将一名虔诚的道士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进行写作,我们都知道古代诗人王维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而程抱一先生运用了王伟的几句诗词,那就是“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作者将男主人公道生比作青山,将女主人公兰英比作白云,用以青山比作阳,用白云比作阴,云和山之间便是云环绕着山,山衬托着云,在这阴阳之间便是用气相连,这一点上,作者作了详细的解释“追根溯源,天地中产生的三种气:阴、阳、冲气和原生的气连接,产生了天地万物”。
  程抱一被赞誉为“中西文化之间永不疲倦的摆渡人”,这是因为程抱一先生对中国的诗歌进行创作时,运用了法国结构主义的方式进行了分析,这在中国文学史上首开先例,是“第一人”,程抱一先生曾经写过,他非常庆幸自己在当时那个年代掌握了一种能够在汉语中研究学习的新方法,让自己在汉语研究过程中找到了一块“新大陆”,那就是:从语音和词义这两方面之间的关系入手,认识了解符号的组成元素等相关内容,利用西方特殊的方法进行分析,观察每个符号之间的对立性和相关性、符号之间的转义和象征意义等。当然在这里,程抱一先生所说的“特殊方法”便是结构主义分析方法,对此,程抱一先生还得到了一次与法国文学大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结构主义分析方法的基本特征可以从程抱一先生的作品中体现,比如《张若虚诗之结构分析》中,程抱一先生一开始对照了中文和法文,然后利用站在文献学的角度对诗词的出处其相关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再然后从结构着手,分别对诗句的韵律和平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内容上,充分应语用学理论对诗句的运用、内容、含义和象征进行分析,随后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对整部诗的文学和文学价值进行赏析。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结构主义分析方法便是由整体到部分,又由部分到整体,这则是结构主义分析方法的基本特征所在。在程抱一先生的作品中,大量地运用到了结构主义分析方法的基本特征,比如说在《中国诗语言研究》中,作者将上文的研究对象张若虚诗扩展到了中国的诗语言,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内容,作者在作品中强调汉字是构成表意的系统体系,探究其内在的关联,同时,程抱一先生是中国诗歌鉴赏中第一次运用符号学知识的人,为中国诗歌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程抱一作品中法国文学的体现和其作品的双文化性
  程抱一先生的法文作品除了运用前文提到的中国诗歌的结构主义分析方法之外,他还在法语写诗的层面上有一定的成就,除了之前说到的《天一言》《此情可待》这两部小说外,程抱一先生对法语写诗乐此不疲。2005年时,程抱一创作的诗歌被《伽利马诗选》选中,由此可见程抱一先生创作的法语诗歌在法国文坛有着一定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诗作在法国文坛所占的地位,从诗歌的创作风格上来说,程抱一深受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创作诗歌的影响,这在程抱一先生创作的法语诗歌中很有体现,比如说这首法文诗歌:Vraie Lumière (真正的光芒) /Celle qui jaillit de la Nuit(是夜晚迸发出的光亮) /Et vraie Nuit(真正的夜晚) /Celle d’où jaillit la Lumière (是迸发出光芒的夜晚) 。   从这首法文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类似马拉美诗歌的一些内容,马拉美在诗歌创作时喜欢将普通的词首字母进行大写,进而用做专有名词Livre(书) 、Mistere(神秘) 、Absolu(绝对) 等,用这种方法表达作者对这些名词的理解不同,表示作者对这些名词的理解超过了社会上普遍的认知,作者重点突出这些专有名词的象征性,着重其象征的意义,这体现了其诗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生活。程抱一先生在法文创作的诗歌中将Lumière (光芒)和 Nuit (夜晚) 这两个词的首字母大写,和马拉美一样,用来突出这些专有名词的象征性意义,作者想要将这些词的抽象意义表达出来。除了这个方面,程抱一在分析方法上和马拉美相同,都喜欢用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对法语词汇或者是句子进行鉴赏,利用这些素材资料进行法语创作。程抱一先生在法语诗歌创作中对法语读音有独特的见解,他着重于法语读音特殊性这一方面,比如说针对白天(jour)和晚上(nuit),他将白天和晚上的尾音进行了比较,从读音的分析上,程抱一先生认为白天(jour)比晚上(nuit)更阴暗,白天让人产生一种阴暗的感觉,白天的阳光确实十分明亮,但是在夜晚中黑暗里产生的光芒能够更好地展示光的价值和美妙,即便是微弱的光在夜晚中也是如此,程抱一先生认为,白天中明亮的光线都被人们浪费掉了,这会让人们在明亮光线的世界里迷失了自己,白天应该对生活充满希望,可是人们却在其中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而夜晚不同,相较于白天来说,夜晚更容易让人找到方向,找到对生活充满的希望。
  陈抱一先生获得法兰西院士,被赞誉为“中西文化之间永不疲倦的摆渡人”,这是由于程抱一先生在文学创作中将中西方的文化进行了融会贯通,以中西方的文化为基础进行的文学创作,程抱一先生能够在众多的法国学者和中国学者中脱颖而出,和这一点是离不开的,他的文学创作在很大的程度上超越了其他学者,为文学创作带来一种新的体验。
  其实,相较于“中西文化之间永不疲倦的摆渡人”这一个称谓来说,程抱一先生更喜欢将自己定位于“一个永远的创造者”,程抱一先生是一位开创性的文学创作研究者,他追求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贯通,希望能够得到不断的进步。程抱一先生认为每一种语言和文化都有它本身的特异性和排他性,程抱一先生称自己为创作者亦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他致力于中国和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贯通,一生从未停止过对这两方文化的衔接。程抱一先生深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即宇宙觀的影响,但同时他也热爱其他文化,乐于将中国和西方的文化进行沟通,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兴趣,程抱一先生通过自身的创造,将中文和法文的读者汇聚到了一起,将中西文化进行融会贯通,让每一位读者都能从对方身上学习到对自己有益的一些东西。程抱一先生认为,“道”是一种连接万物的纽带,能够将世间万物联系起来,这也是事物的本质和起源,基于程抱一先生对创作的认知,他成为了一位优秀的创作者必并随之不断的努力。
  在程抱一先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和法国文化的融合与贯通,在作者的心目中,没有注重中法文化的不同,而是作者希望通过对法语的学习来打开中国和西方文化之间连接,陈抱一先生既喜欢利用法文创作中国背景的小说,又喜欢在中文诗歌的鉴赏中利用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进行,他的作品受到西方创作者例如马拉美等人的思想影响,同时又深受中国传统的宇宙观的影响。文化是具有流动性的,程抱一先生在中国和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打通了这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纽带,将这两种文化的桥梁变成了双行道,正如图尔大学教授Véronique Brient所说:“程抱一将中西方文化的内在价值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对于一位诗人来说,这是十分伟大的,其作品展示了探索宇宙和人类内涵的光芒”。
  总结:
  如果把文化比作一条河流,那么这条河聚集着人类的智慧,人类发展的点点滴滴尽在其中,这条河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奔流不息川流不止。中西方文化、中国和法国,这两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文化之河在程抱一先生的作品中得到了汇聚,程抱一先生将这两种文化的进行融会贯通,通过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文化的多样性和同质性也在其中被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焦旸.论程抱一作品的双文化性[J].芒种,2013(20).
  [2]朱婧.《双歌》中的双重文化[J].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
  [3]黄崇君.冲虚与对话—论程抱一的创作思想与发展过程[J].武汉大学,2005.
其他文献
以前,在贵州省平塘县委宣传部工作的我既是宣传部的新闻科长,又是地区报《黔南日报》驻平塘记者站的记者。2000年6月20日,还不到6点钟我就被床头边的电话吵醒了,刚刚拿起话
摘 要:近年来,针对中西比较诗学中诗学·的合法性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质疑,本文就诗学一词从词语,文化,到历史“语境”和翻译等多个方面进行梳理,并就“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的不可通约性阐发作者自己的观点,以期引起更为深入的讨论。  关键词:诗学;中国文论;不可通约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02  一、“诗学”的兴起  
郭海山今年 36岁,1982年参加工作,22岁就被提拔为县财政局副局长,后又历任崔庄镇镇长、安肃镇镇长。1998年5月担任安肃镇党委书记。他多次受省、市、县委表彰,1999年被省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
摘 要:本文从杂文对自由创作、现代传播学、语言运用、思维解放等几个角度,简要阐述鲁迅杂文的时代意义,它启示创作要自由创造,现代传播学要关注大众灵魂,语言运用要具有融合意识,不断解放我们的思维。  关键词:鲁迅;杂文;时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01  杂文是鲁迅先生文学成就之一,它凝聚着鲁迅先生对社会、民族、人
摘 要:老舍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家,也是我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先生出生于北京,因此北京地域文化对老舍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灵感和素材,在老舍先生的文学作品中,北京情结凸显得特别明显。而地域文化与作家作品之间必然有一种互动的关系,根据对众多文化作家的研究发现,文学创造者的作品大多都有地域特征,而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老舍先生。因此本文将从“异乡的寂寞”、“回忆的情调”、“理想的图景”等三
迟子建是中国当代优秀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特色鲜明,意蕴丰厚,以其浓厚的温情风格在文坛独树一帜.2013年,迟子建的新作《晚安玫瑰》问世.这部作者用时最长、篇幅最长的中篇
复杂硫化矿的特点在于有用矿物的结构复杂。对处理这种矿石的各个浮选回路的任何性能评价都应该包括对有用矿物不完全解高度的影响分析。在某座处理细粒级方铅矿、闪锌矿和脉
摘 要:对于鲁迅来说,由于其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常突出地位,关于鲁迅的研究一直不绝于耳。文章以多维度视角下鲁迅传记研究为写作对象,首先对鲁迅传记研究类型进行了分析,分别从走向人间鲁迅,走向学术勇气和走向大众鲁迅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了论述。接着分析了鲁迅传记写作突破,分别从笔法突破和体力突破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以便更好地从多维度视角对鲁迅传记进行分析。  关键词:鲁迅;传记;视角  [中图分类号]:I2
《呼兰河传》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1911-1942)的一部经典现代小说,小说以萧红童年的记忆为线索,叙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呼兰河周边发生的人和事,小说中运用了很多的描
期刊
本文就笔者阅读的相关文献,对钱中文的文学意识形态论进行简要分析,他提出文学的本质是审美意识形态的理论,将意识形态做了文学的和政治的两种区分,阐明了文学的本质属性,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