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社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和线下课外活动,在繁荣校园文化以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校社团以其专业性、多样性、兴趣性、群众性为广大学生所喜爱,各类社团活动在学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校社团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可通过健全社团制度、重视社团外部环境建设进一步发挥社团育人作用。
[关键词]高校社团;社团制度;学风建设;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9-0183-03
高校社团是由高校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为实现成员共同愿望,按照其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高校社团以其专业性、兴趣性、多样性、群众性为广大学生所喜爱,以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为例,现有学术科技类、志愿服务类、文化交流类、演艺娱乐类、体育竞技类、实践拓展类6类22个社团1900余名成员,每学期开展活动50余次,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学生团队、促进学生成长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风,即学习之风气。广义的学风,反映了全校师生的治学态度、治学方法、治学精神,是全校师生治学的整体概括;狭义的学风即学生的学习风气,包括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多数大学生胸怀远大理想,渴望成为对国家、社会有贡献的人,并为此孜孜不倦地奋斗,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的文化和道德素养。但仍有少部分大学生在开始大学生活之后因受各种因素影响而无法明确自己的目标,不思进取,甚至荒废学业。我院作为江苏省有特色的财经类独立学院,总体学风良好,但也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我院各个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过程中都会出现迟到、旷课,上课“开小会”,看电子书或者玩手机游戏等现象。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认为专业理论知识艰涩难懂,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养成不良学习习惯
高校学生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智能手机、PAD、笔记本电脑几乎人人都有,个别自制力差的学生往往会沉迷于社交媒体、网络游戏中而不能自拔。白天上课聊微信、QQ,刷微博、浏览网页,没有课的时候打游戏,从而影响学业。
(三)部分学生宿舍学习氛围不浓
大学生在学校的集体生活,其宿舍的学习风气及周围环境对其学习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我院有部分學生宿舍全体成员获得奖学金,但也有的学生宿舍整体学习风气较差,宿舍大部分人挂科。部分男生宿舍出现集体通宵上网玩游戏、抽烟喝酒,旷课、迟到,社交范围也仅仅局限于同班同学。
二、高校社团在学风建设中的定位
加强学风建设已成为我院的常规工作。我院每学期组织学风建设月活动,总体水平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风建设手段单一,学风建设缺乏长远眼光等。
高校社团作为学风建设的载体,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积极健康的社团文化是高校的隐性课程,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社团在学风建设中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
其一,引导功能。我院现有7个学术科技类社团,它们以其特有的研究方向而得名,社团在招新时也为新招干事指明了努力方向。各个社团每学期举办的讲座、学科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全院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力,对全院的学习风气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以我院英语沙龙为例,社团成员在加入该社团时,首先要对社团的性质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对社团即将开展的活动也要有一定的了解。英语沙龙成员利用晚自习时间在全院大一班级讲解英语四六级考试技巧,对大一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积极影响。为帮助学生在第二课堂的“演讲与沟通”模块获得优秀成绩,我院演讲与口才协会定期在晚自习时间对各个班级进行培训。这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讲座、培训,都在全院范围内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同时也为部分目标不明确的学生提供了努力方向。
其二,激励功能。高校社团举办的活动,由于兴趣与意愿的一致性,社团成员一般都会积极参与,并且在活动圆满结束后,集体荣誉感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有助于激励社团成员自觉学习。我院每年一次的“社联风采展”文艺晚会,社联3个部门与22个社团尽心尽责,从节目的排练、审核到最后的演出,全部社团全程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凝聚了全体社团成员的向心力,使其集体荣誉感增强,其学习积极性也得到很大提高。
其三,规范功能。高校社团在成立之初制定的社团章程即与学风建设密不可分。社团举办的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学风建设的理解,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我院对学生干部的管理较为严格,在期末考试中凡是考试不及格、出现作弊违纪等行为的学生干部,一经查实立即撤销其社团职务。同时我院社团最长一年就会对社联、社团的章程进行修改,以使社联、社团章程更能贴近学风建设的最新要求,将社团活动与学风建设相结合已经成为我院社团活动开展的重要原则。
三、高校社团在学风建设中的优势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就业意识
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多种多样。他们一方面希望通过刻苦学习实现自己的理想;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学习功利性较强,专注于眼前利益,对国家、社会、集体关注少,容易安于现状、停滞不前。大三大四学生与大一大二学生相比,其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所下降,甚至产生“学得再好,不如找一份好工作”的想法。当学生产生如此想法时,第一课堂所起的作用就比较有限,此时就凸显出社团活动的重要性。我院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每学期为大三大四学生举办“职场模拟大赛”“创意简历大赛”,组织他们参观名企,邀请用人单位经理到我院开展讲座,让大三大四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认识自身的不足,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对大一大二学生,我院社团除了通过邀请职业规划老师定期开讲座之外,还开展“职业规划大赛”,让他们在比赛中更加明确大学期间的努力方向。 (二)有利于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营造学生学习、实践、研究氛围
学习态度,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具体包括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学习材料以及教师、学校的态度等。[3]如果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丧失兴趣,很难以积极的态度实施个人学业规划。据调查,大一新生在第一学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入学后感觉到现实的大学生活与理想中的大学生活有差别,产生心理落差。二是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专业没有较深认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我院社团通过开展“市场营销大赛”“会计职业技能大赛”等专业技能比赛,积极引导大一新生参赛,帮助他们在比赛中加深专业理解,进而在全院范围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我院厚博财经协会、创新与实践协会、科学与技术协会,每年都发动全院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而且每年举办的活动都以服务“挑战杯”为目的,定期邀请教师举办论文写作等相关培训,进而营造全院科研氛围。
(三)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高校社团是一个跨年级、跨专业、跨班级的学生组织,社团成员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影响,挖掘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跨年级的交流有利于优良学风的传承,跨专业的交流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动力。高校社团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成长。
在高校学风建设中,作为高校基本单位的学生个体受到的影响即是学风建设受到的影响。而高校社团由社团干部发挥主导作用,社团干部的先进性直接影响到社团的良性发展,间接影响到高校的学风建设。以我院社团为例,每学期开学前召开各社团社长、部长会议,对无故旷课、迟到,期末考试不及格的社长、部长予以撤职,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全院学生干部积极向上,同时又能兼顾社团活动的良好学习风气,也对社团干事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四、充分发挥高校社团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的对策
影响高校社团的健康成长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社团的管理制度以及部门机构设置,外部因素是校园文化、学院相关政策、经费等。总体而论,我院社团正在逐步改革,在此期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社团活动主题与学风建设吻合度较低,社团活动传承与创新较少,部分社团章程不规范,社团无固定办公场所,指导老师少,举办活动层次、理论水平不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社团更好发展。本文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学术科技类社团活动应明确学风建设主题
我院6个学术科技类社团,英语沙龙、IT社的活动举办紧紧围绕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二级考试,创新与实践协会、厚博财经协会、科学与技术协会则是以“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主,演讲与口才协会则是与外校进行辩论赛,红山法苑依托国家宪法日等法制宣传日开展全院范围内的普法宣传。但是以上活动并没有突出学风建设这一主题,而且活动一般是在活动月举行。针对这一现状,学术科技类社团应通过横幅、海报、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才能使学风建设常规化、持续化。
(二)不断创新社团活动,推进学风建设
高校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很难解决的,而高校社团由于其活动的群众性和广泛影响性,能够成为推动学风建设各项活动的力量。据统计,我院各个年级有80%以上的学生曾经参加社团,一些成功的社团在学生中很有号召力,也形成了一些优秀的社团文化并一届届地传承下去。
1.健全社团内部制度,严格约束社团成员的行为
目前我院的大多数社团没有制定严格的章程,对社团成员奖惩也没有明文规定。社团只有能够进行科学的自我管理,才能实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目标。针对我院社团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在社团管理上突破。社团负责人的换届、社团成员的奖惩、社团活动的反馈、社团经费的筹集与使用等等都要在社团章程的规定下做到自我管理。社团内部各个部门有效运转,创建有特色的品牌活动,在活动中提高成员的积极性,各个社团力争做到“三个一”:一个完整的社团章程,一个有特色的品牌活动,一个校级以上比赛的奖励。
2.逐步设立指导老师,提高活动质量
社团指导老师的设立,不仅是对社团制度的完善,同时也对社团发展、社团活动的举办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我院共为6个社团配备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参与社团的每周例会,对社团上一周的活动进行总结,同时如IT社、英语沙龙等社团的指导老师也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以及比赛技巧。社团指导老师的配备是社团健康向上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我院对6个社团配备指导老师后,在校外参与的比赛成绩和校内举办活动的质量都有很大的提升。
3.加强社团持续性建设
社团文化的形成,需要几届甚至十几届社团成员的共同努力,在这期间要对社团同一个活动持之以恒地举办,如我院动漫社的万圣节晚会,不仅是社团的品牌活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校园文化。我院科学与技术协会、厚博财经协会、创新与实践协会举办的活动都与“挑战杯”等大学生课外竞赛相关。高校在社团活动的可持续性建设中,形成浓厚的社团文化氛围,使社团永葆活力,同时也为学风的可持续性建设奠定基础。
五、结束语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而高校社团无论是学术科技类还是志愿服务类、演艺娱乐类等,均在丰富校园文化和提高大学生素质中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可通过不断优化高校社团这一重要载体来不断推动学风建设。优良学风的形成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高校应以营造优良校风、学风为己任,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各种才能的展示提供平臺。高校要规范和鼓励社团发展,结合社团自身特色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活动,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而努力。社团应以举办高水平、高质量、高层次的活动为目标,同时也为本校的学风建设添砖加瓦。高校本身也应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专业特点组建和参与各具特色的社团活动,从而多渠道推动高校学风建设更快更好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印发《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Z].中青联发〔2015〕39号.
[2] 姚强,刘艳茹.大学生学风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15(12).
[3] 赵德雷.大学生学习态度调查——内源性学习动力不足及其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关键词]高校社团;社团制度;学风建设;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9-0183-03
高校社团是由高校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为实现成员共同愿望,按照其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高校社团以其专业性、兴趣性、多样性、群众性为广大学生所喜爱,以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为例,现有学术科技类、志愿服务类、文化交流类、演艺娱乐类、体育竞技类、实践拓展类6类22个社团1900余名成员,每学期开展活动50余次,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学生团队、促进学生成长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风,即学习之风气。广义的学风,反映了全校师生的治学态度、治学方法、治学精神,是全校师生治学的整体概括;狭义的学风即学生的学习风气,包括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多数大学生胸怀远大理想,渴望成为对国家、社会有贡献的人,并为此孜孜不倦地奋斗,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的文化和道德素养。但仍有少部分大学生在开始大学生活之后因受各种因素影响而无法明确自己的目标,不思进取,甚至荒废学业。我院作为江苏省有特色的财经类独立学院,总体学风良好,但也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我院各个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过程中都会出现迟到、旷课,上课“开小会”,看电子书或者玩手机游戏等现象。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认为专业理论知识艰涩难懂,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养成不良学习习惯
高校学生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智能手机、PAD、笔记本电脑几乎人人都有,个别自制力差的学生往往会沉迷于社交媒体、网络游戏中而不能自拔。白天上课聊微信、QQ,刷微博、浏览网页,没有课的时候打游戏,从而影响学业。
(三)部分学生宿舍学习氛围不浓
大学生在学校的集体生活,其宿舍的学习风气及周围环境对其学习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我院有部分學生宿舍全体成员获得奖学金,但也有的学生宿舍整体学习风气较差,宿舍大部分人挂科。部分男生宿舍出现集体通宵上网玩游戏、抽烟喝酒,旷课、迟到,社交范围也仅仅局限于同班同学。
二、高校社团在学风建设中的定位
加强学风建设已成为我院的常规工作。我院每学期组织学风建设月活动,总体水平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风建设手段单一,学风建设缺乏长远眼光等。
高校社团作为学风建设的载体,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积极健康的社团文化是高校的隐性课程,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社团在学风建设中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
其一,引导功能。我院现有7个学术科技类社团,它们以其特有的研究方向而得名,社团在招新时也为新招干事指明了努力方向。各个社团每学期举办的讲座、学科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全院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力,对全院的学习风气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以我院英语沙龙为例,社团成员在加入该社团时,首先要对社团的性质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对社团即将开展的活动也要有一定的了解。英语沙龙成员利用晚自习时间在全院大一班级讲解英语四六级考试技巧,对大一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积极影响。为帮助学生在第二课堂的“演讲与沟通”模块获得优秀成绩,我院演讲与口才协会定期在晚自习时间对各个班级进行培训。这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讲座、培训,都在全院范围内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同时也为部分目标不明确的学生提供了努力方向。
其二,激励功能。高校社团举办的活动,由于兴趣与意愿的一致性,社团成员一般都会积极参与,并且在活动圆满结束后,集体荣誉感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有助于激励社团成员自觉学习。我院每年一次的“社联风采展”文艺晚会,社联3个部门与22个社团尽心尽责,从节目的排练、审核到最后的演出,全部社团全程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凝聚了全体社团成员的向心力,使其集体荣誉感增强,其学习积极性也得到很大提高。
其三,规范功能。高校社团在成立之初制定的社团章程即与学风建设密不可分。社团举办的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学风建设的理解,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我院对学生干部的管理较为严格,在期末考试中凡是考试不及格、出现作弊违纪等行为的学生干部,一经查实立即撤销其社团职务。同时我院社团最长一年就会对社联、社团的章程进行修改,以使社联、社团章程更能贴近学风建设的最新要求,将社团活动与学风建设相结合已经成为我院社团活动开展的重要原则。
三、高校社团在学风建设中的优势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就业意识
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多种多样。他们一方面希望通过刻苦学习实现自己的理想;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学习功利性较强,专注于眼前利益,对国家、社会、集体关注少,容易安于现状、停滞不前。大三大四学生与大一大二学生相比,其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所下降,甚至产生“学得再好,不如找一份好工作”的想法。当学生产生如此想法时,第一课堂所起的作用就比较有限,此时就凸显出社团活动的重要性。我院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每学期为大三大四学生举办“职场模拟大赛”“创意简历大赛”,组织他们参观名企,邀请用人单位经理到我院开展讲座,让大三大四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认识自身的不足,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对大一大二学生,我院社团除了通过邀请职业规划老师定期开讲座之外,还开展“职业规划大赛”,让他们在比赛中更加明确大学期间的努力方向。 (二)有利于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营造学生学习、实践、研究氛围
学习态度,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具体包括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学习材料以及教师、学校的态度等。[3]如果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丧失兴趣,很难以积极的态度实施个人学业规划。据调查,大一新生在第一学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入学后感觉到现实的大学生活与理想中的大学生活有差别,产生心理落差。二是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专业没有较深认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我院社团通过开展“市场营销大赛”“会计职业技能大赛”等专业技能比赛,积极引导大一新生参赛,帮助他们在比赛中加深专业理解,进而在全院范围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我院厚博财经协会、创新与实践协会、科学与技术协会,每年都发动全院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而且每年举办的活动都以服务“挑战杯”为目的,定期邀请教师举办论文写作等相关培训,进而营造全院科研氛围。
(三)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高校社团是一个跨年级、跨专业、跨班级的学生组织,社团成员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影响,挖掘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跨年级的交流有利于优良学风的传承,跨专业的交流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动力。高校社团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成长。
在高校学风建设中,作为高校基本单位的学生个体受到的影响即是学风建设受到的影响。而高校社团由社团干部发挥主导作用,社团干部的先进性直接影响到社团的良性发展,间接影响到高校的学风建设。以我院社团为例,每学期开学前召开各社团社长、部长会议,对无故旷课、迟到,期末考试不及格的社长、部长予以撤职,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全院学生干部积极向上,同时又能兼顾社团活动的良好学习风气,也对社团干事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四、充分发挥高校社团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的对策
影响高校社团的健康成长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社团的管理制度以及部门机构设置,外部因素是校园文化、学院相关政策、经费等。总体而论,我院社团正在逐步改革,在此期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社团活动主题与学风建设吻合度较低,社团活动传承与创新较少,部分社团章程不规范,社团无固定办公场所,指导老师少,举办活动层次、理论水平不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社团更好发展。本文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学术科技类社团活动应明确学风建设主题
我院6个学术科技类社团,英语沙龙、IT社的活动举办紧紧围绕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二级考试,创新与实践协会、厚博财经协会、科学与技术协会则是以“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主,演讲与口才协会则是与外校进行辩论赛,红山法苑依托国家宪法日等法制宣传日开展全院范围内的普法宣传。但是以上活动并没有突出学风建设这一主题,而且活动一般是在活动月举行。针对这一现状,学术科技类社团应通过横幅、海报、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才能使学风建设常规化、持续化。
(二)不断创新社团活动,推进学风建设
高校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很难解决的,而高校社团由于其活动的群众性和广泛影响性,能够成为推动学风建设各项活动的力量。据统计,我院各个年级有80%以上的学生曾经参加社团,一些成功的社团在学生中很有号召力,也形成了一些优秀的社团文化并一届届地传承下去。
1.健全社团内部制度,严格约束社团成员的行为
目前我院的大多数社团没有制定严格的章程,对社团成员奖惩也没有明文规定。社团只有能够进行科学的自我管理,才能实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目标。针对我院社团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在社团管理上突破。社团负责人的换届、社团成员的奖惩、社团活动的反馈、社团经费的筹集与使用等等都要在社团章程的规定下做到自我管理。社团内部各个部门有效运转,创建有特色的品牌活动,在活动中提高成员的积极性,各个社团力争做到“三个一”:一个完整的社团章程,一个有特色的品牌活动,一个校级以上比赛的奖励。
2.逐步设立指导老师,提高活动质量
社团指导老师的设立,不仅是对社团制度的完善,同时也对社团发展、社团活动的举办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我院共为6个社团配备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参与社团的每周例会,对社团上一周的活动进行总结,同时如IT社、英语沙龙等社团的指导老师也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以及比赛技巧。社团指导老师的配备是社团健康向上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我院对6个社团配备指导老师后,在校外参与的比赛成绩和校内举办活动的质量都有很大的提升。
3.加强社团持续性建设
社团文化的形成,需要几届甚至十几届社团成员的共同努力,在这期间要对社团同一个活动持之以恒地举办,如我院动漫社的万圣节晚会,不仅是社团的品牌活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校园文化。我院科学与技术协会、厚博财经协会、创新与实践协会举办的活动都与“挑战杯”等大学生课外竞赛相关。高校在社团活动的可持续性建设中,形成浓厚的社团文化氛围,使社团永葆活力,同时也为学风的可持续性建设奠定基础。
五、结束语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而高校社团无论是学术科技类还是志愿服务类、演艺娱乐类等,均在丰富校园文化和提高大学生素质中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可通过不断优化高校社团这一重要载体来不断推动学风建设。优良学风的形成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高校应以营造优良校风、学风为己任,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各种才能的展示提供平臺。高校要规范和鼓励社团发展,结合社团自身特色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活动,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而努力。社团应以举办高水平、高质量、高层次的活动为目标,同时也为本校的学风建设添砖加瓦。高校本身也应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专业特点组建和参与各具特色的社团活动,从而多渠道推动高校学风建设更快更好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印发《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Z].中青联发〔2015〕39号.
[2] 姚强,刘艳茹.大学生学风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15(12).
[3] 赵德雷.大学生学习态度调查——内源性学习动力不足及其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