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立庙毁庙研究分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F463878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省枣阳市博物馆,湖北 枣阳 441200)
  【摘要】:关于立庙毁庙研究,近年来,学术界主要集中于宗庙的起源、立庙之制和毁庙之制等方面。下面拟将这一时期内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回顾,从而为进一步更好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宗庙;立庙;毁庙
  引言
  宗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在古代,宗庙不仅是祭祀祖先的地方,而且也是王朝世袭统治的象征。近年来,学术界对两汉立庙毁庙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主要集中于宗庙的起源、立庙之制和毁庙之制等方面。
  一、宗庙的产生
  在中国古代,宗庙不仅是举行祖先祭祀的场所,而且是王朝世袭统治的象征,在国家祀典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家礼仪制度的一个重要基础。两汉时期,在制定立庙毁庙制度时,往往将儒家典籍中记载的周天子宗庙礼制,尊奉为权威依据。由于受现实政治、经济等时代环境的影响以及辩者身份、所持观点的文献来源不同,或者是对引用的相同经典的理解具有歧见等,关于立庙毁庙的论辩达到了高峰。两汉立庙毁庙制度则在儒生研讨经典,逐渐厘清庙制的过程中,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的发展演变。
  二、宗庙立庙研究
  立庙是和宗庙制度紧密相关的问题,关于立庙研究,学术界主要围绕宗庙庙数、宗庙的种类、宗庙的设置等问题展开。下面结合相关典型文章对宗庙庙数、宗庙的种类、宗庙的设置三个问题分开进行综述。
  (一)宗庙的设置
  朱凤瀚先生的《殷墟卜辞所见商王室宗庙制度》一文提供了殷商王室宗庙建制问题的四项原则。殷商宗庙设置主要是受亲族成员间亲属关系和宗族内部政治等级关系的制约,和“重近亲硫远亲”的观念、直系继嗣制以及王位继承制度息息相关。刘海文《西周昭穆制度的几个问题》作者一反传统对太庙以下三昭三穆六庙的说法指出天子太庙中设昭穆二室藏先祖(先公)昭穆之挑,以表尊祖;又设烈新二室藏先王昭穆之挑,以表天子之贵。西北大学成舒宇2010年的硕士论文《两汉皇家祭祖考述》第二章《两汉皇家宗庙祭祖考述》,分析了西汉和东汉的宗庙设置情况。文章认为酒汉初期宗庙设置零乱不序昭穆不别尊卑差等。西汉中晚期宗庙有所改制,在此基础上,东汉确立宗庙“七庙”之制,并创建了为后世所效法的“同堂异室”的宗庙制度。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张书豪的博士论文《西汉郊庙礼制与儒学》第三章《西汉宗庙制度变迁》一文认为宣帝以前的宗庙礼制特点是陵旁立庙、生前作庙和郡国设庙。
  (二)宗庙的种类
  朱凤瀚先生的《殷墟卜辞所见商王室宗庙制度》认为商王室宗庙种类包括先王(附先批、母)的宗庙和高祖先公的宗庙。傅亚庶《中国上古祭祀文化》一书在第六章《商周时代的庙制》分析了卜辞中商代的宗庙建筑及其名称与分类。同时指出:周代则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焦南峰、马永赢《西汉宗庙当议》探讨了西汉一朝宗庙的种类从为西汉一朝的宗庙大致分为:帝庙、皇庙和后庙三类。郭善兵《西汉元年永光年间皇帝宗庙礼制改革考论》一文根据设置地点的不同,把西汉初、中期的皇帝宗庙分为京庙、陵庙和郡国庙三类。郭善兵《学与制:儒家经学与西汉国家礼制之关系-一以西汉皇帝宗庙礼制为考察中心》在上文的基础上指出:西汉宗庙包括京庙、陵庙、原庙和郡国庙四种类型。
  (三)宗庙庙数
  宗庙庙数之制能够反映出社会和政治层面上的一些重要发展和深刻变革。近年来庆于庙数尤其是商周时期的庙数成为研究的热点。刘盼遂《甲骨文殷商庙制微》坚持郑玄主张的商实行天子“六庙”制。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认为殷商时期“遍祀先公先王”,即实行“多庙制”但是周代天子实行“七庙”制。台湾学者金祥桓先生《卜辞中所见殷商宗庙及殷祭考》通过对甲骨史料的分析得出了在殷商时期庙制问题尚无定数的结论。丁山《中国古代宗教與神话考》结合考古发现的彝器铭文从为西周时厌子宗庙庙数并不确定,周代天子皆有宗庙。王贵民《商周庙制新考》肯定了商周庙制五庙说的存在意义。王柏中和杨晓明的《论汉代国家宗庙设置的特点》认为西汉宗庙的设置是每个皇帝过世都各有其庙。焦南峰、马永赢《西汉宗庙当议》认为西汉一朝庙制可概括为每位皇帝均有专庙,不止于七。郭善兵《东汉皇帝宗庙礼制考论》认为,东汉初期皇帝宗庙制度沿袭西汉中后期七庙制度。东汉末年皇帝宗庙庙数为十一庙。
  三、宗庙毁庙研究
  毁庙是和立庙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从立庙之制来看,如果天子、诸侯及大夫的庙数是固定不变的但随着世次的变化,天子、诸侯一代代地更迭死亡在宗庙数量有限,先君亡灵增多的情况下殷庙之制应运而生。下面主要从“何时产生毁庙做法、毁庙在历史上有什么变化、毁庙的理由”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毁庙的产生
  学术界大部分认同殷商时期没有毁庙制度的说法。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朱凤瀚先生《殷墟卜辞所见商王室宗庙制度》均认为商代并没有实行后儒所谓毁庙制度。刘正《殷代金文中的庙制问题》也认为殷代没有毁庙制度,并且尚无昭穆制度。王晖《商周文化比较研究》认为殷代无毁庙制度,而周代开始存在毁庙之制。丁山《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陈筱芳《周代庙制异议》认为周代天子宗庙世世不毁,不存在毁庙制度。傅亚庶《中国上古祭祀文化》认为毁庙之制产生于周代。
  (二)毁庙的变化
  傅亚庶《中国上古祭祀文化》认为周代采取的是对久远的亲属亡灵逐渐淘汰的方法。即在毁庙后没有直接进入祖庙而是先入挑庙过渡一下,以示亲亲不绝之情,然后再由挑庙进入祖庙。刘正《金文庙制研究》指出毁庙制度有两种-,种是基于迁庙制度角度上的毁庙行为。另一种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侮辱。郭善兵《东汉皇帝宗庙礼制考论》认为,东汉初期实行的宗庙毁庙之制与以往传统制度并不相符。它所指的迁毁之庙并不是指立即迁毁,而是指取消其庙号,将其列为随亲尽而迁毁的宗庙亲未尽时不毁。
  (三)毁庙的理由
  傅亚庶《中国上古祭祀文化》认为周代所祀宗庙数量有限,而先君亡灵无限增多,因此采取对久远的亲属亡灵逐渐淘汰的方法。焦南峰、马永赢《西汉宗庙当议》认为元、成以后,宗庙数量越来越多,其供奉、祭祀活动成为西汉王朝的一项沉重财政负担。因此酒汉王朝开始毁弃一些不合礼仪的宗庙。王允亮《西汉庙制之争考论》认为酒汉初期郡国京师并建祖宗之庙且宗庙异处祭祀混乱,至元帝时开始毁庙制度整合。而毁庙的争议主要取决于宗法制亲亲原则和帝国政治需要(即宗统和君统)之间的平衡。郭善兵《西汉元年永光年间皇帝宗庙礼制改革考论》认为,毁庙是紧紧围绕着宗法“亲尽”原则和君统排列的皇帝宗廟系统两个方面进行迭毁。郭善兵《学与制:儒家经学与西汉国家礼制之关系-一以西汉皇帝宗庙礼制为考察中心》认为元帝时期实行毁弃郡国庙和实行皇帝宗庙毁庙礼制为内容的改革除了汉元帝“柔仁好儒”性格使然这一偶然因素外实与自汉高祖以来儒家思想主导地位的逐渐确立,昭、宣、元帝三朝政治矛盾、国家财政困窘与社会危机的日渐激化等因素,存在着必然联系。
  结束语
  学术界对宗庙立毁的研究在不断的扩展和深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当前先秦两汉立庙毁庙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庄要表现为:(1)和其他学术领域相比,由于关于古代宗庙制度的研究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难度比较大、不易有突破性成果的分支字者对于立庙毁庙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还不够重视使得很多人不能充分认识宗庙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2)研究立庙毁庙时大都只是立足于宗庙庙数、祭祀仪节、乐舞演奏等制度本身对于宗庙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研究很少。
  参考文献:
  [1]王国维.观堂集林[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2]傅亚庶.中国上古祭祀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郭善兵.中国古代帝王宗庙礼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30012)  【摘要】:当提到新闻伦理时会有哪些新闻伦理失范现象?在如今的媒介环境和社会环境下我们是否还需要新闻伦理?和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一探讨,希望能够提出一些问题,也能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新闻伦理;社会责任;新闻自由  【正文】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媒体不断创新,国内媒介的性质、功能、任务、营利方式等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样的
期刊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媒体品牌层出不穷,从传统媒体到自媒体,发展方式也多种多样。传统媒体中的电视品牌在近十年的发展中表现傲人。值得一提的是,安徽卫视也是电视媒体品牌中的一枚佼佼者,媒体品牌想要发展良好稳定,少不了至关重要的管理因素。  【关键词】:安徽卫视;媒体品牌;管理  一、何为媒体品牌管理及其重要性  品牌管理是指针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品牌,综合地运用企业资源
期刊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00)  【摘要】:纵观田汉的电影文学世界,其塑造的女性多是革命道路的领路人,具有一种母性的光辉,给予彷徨失足的男性以慰藉。本文试图探究田汉“女性崇拜”的表现与实质;并深入探讨深层心理原因。  【关键词】:田汉;女性崇拜;女性意象;父性权威失落;男性自我期待  一 田汉心中的摩登女郎  田汉进军银屏,构筑“银色的梦”,始于1925年,这年他创作了电影本事《翠艳亲王》,
期刊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貴阳 550025)  基本案情:2011年5月28日晚,90后少女王某在广州火车站轻信主动搭汕的“好心大叔”杨某,跟随其到出租屋体息,后遭到对方的性侵害,‘谎乱之际王某拔下墙上挂着的军用匕首与杨某发生争斗,争斗过程中王某双手持刀连捅杨某数刀,致其受伤倒在床上。王某在准备离开时,因“担心杨某未死会事后报复”,又持刀砍刺杨某的头部数刀并致其当场死亡。2011年9月10日,广州市
期刊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所说的现象似乎正发生在我们身边,现实社会的一切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而人们原本真正的文化底蕴却成为了娱乐的附庸,被娱乐性所掩埋。在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背景下,官方媒体也有所改变,他们在传播渠道、传播方式、传播内容等等方面都做出了大创新。因此本文试分析泛娱乐化现象对官方媒体“接地气”影响。  
期刊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时尚现如今无时无刻的充斥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时尚被符号化后,时尚符号消费被广泛探讨。而全媒体这一概念的提出,让时尚符号消费的类型和方式越来越多样。本文通过对全媒体时代及时尚符号消费的解读,分析全媒体下时尚符号消费的类型及其特征。  【关键词】:全媒体;时尚;符号消费  一、后信息社会中的时尚  这是一个新的时代,出现在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之
期刊
(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摘要】: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是回顾这不长的发展历史却可以发现很多脍炙人口的影视作品都是根据文学著作改编的,或者说很多文学著作都被搬上了银屏。从素材提供角度来说,优秀的作品都是优质剧本的雏形,只有有优秀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就有源源不断的素材。當然文学作品的影视化呈现,也给读者(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阅读体
期刊
(西南民族大学民研院,四川 成都 610041)  1976年出版的《文化与实践理性》是萨林斯中期的作品,此书在前言中开章明义,指出“本书是对某种观念进行的一种人类学批评。这种观念认定,文化是从实践活动以及实践活动背后的实用利益中逐渐形成的”。萨林斯试图将人类学的“文化”理论与社会科学的“实践”理论结合起来,他所要提出的是“另一种理性,即象征理性或意义理性。它认为,人的独特本性在于,他必须生活在物
期刊
(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金庸先生作品中的文化魅力。从作者从小的武侠情结开始,以《射雕英雄传》为例,分析概述《射雕英雄传》中精神文化(包括侠义精神和儒释道精神)、语言文化并对金庸先生作品的文化魅力展开举例分析。精神文化魅力涉及到的侠义精神是儒家积极入世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扶贫济弱精神的表现,因此分析射雕英雄传中的侠义精神,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解
期刊
(南昌航空大学,江西 南昌 330063)  【摘要】:音效是构成一部优秀影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经典动画影片中几段经典音效的分析,整理和总结了音效在动画片中的作用。  【关键词】:音效;精神感受  音效通常指配音、配乐和音响效果的总和。作为影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效对于影片有着重要的作用。一部好的影片需要大量的音效去渲染气氛。恰到好处的音效可以烘托画面中氛围,让观众们身临其境。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