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日韩动画席卷全球、欧美动漫风靡一时的当今世界动画格局下,宫崎骏无疑是所有动画电影创作者中当之无愧的艺术大师。他的作品画风独特、人物生动、情节感人、配乐精湛。除此之外,相比较于其他动画电影作品,他独特敏感的洞察力与深沉宽广的文化心态赋予了其作品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以他的代表作品《千与千寻》为例分析解读宫崎骏动画电影的文化态度。
关键词:宫崎骏;千与千寻;文化态度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4115(2014)04-68-1
日本著名动画电影大师宫崎骏(宫崎峻,Hayao Miyazaki)是在当今动画电影届备受赞誉和推崇的泰山北斗,他的作品与其他作品相比较而言总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与震慑力。这种特殊的魔力使得几乎所有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爱上他的作品,我们究其原因,发现这种吸引力的源头是宫崎骏对文化的独特态度。
一、赤子之心——看宫崎骏的日本文化态度
“只有将自己国家的传统艺术与民族文化表现出来,才是最有魅力的。”这是宫崎骏在多次采访中提到对待作品中的日本文化的态度,也是他一直坚持贯彻的信仰。通过对宫崎骏动画中的日本民族传统文化要素的剖析,可以得到一个关键性信息,即精灵或者说泛神信仰。传统的萨满教信仰与精灵信仰带给日本长久以来的敬畏心理,这一点在宫崎骏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在传统文化的保留与传承方面,如《千与千寻》中主人公千寻的服饰礼节,更为突出的是她工作的“温泉店”,这些都是日本文化长久传承且努力发扬光大的文化寄托。
在更深一步的精神层次,宫崎骏更是生动清晰地描绘了日本人格与内心的特点——双重性。主人公千寻本是柔弱谦逊的孩子,为寻找父母亲开始了一系列探索,而内心的另一面刚强耿直便凸现出来。“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二、海纳百川——看宫崎骏的外来文化态度
在世界近代中,日本因自己在社会制度、文化态度上的完美转型而被无数历史学家称赞,而日本在面对时代的变迁和西方列强虎视眈眈的目光时能从一个封建国家和平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其文化的学习性与包容性的确值得深思。在《千与千寻》中,在一个神奇的地方,东方的城墙与西式的教堂并立,在这个工作的澡堂里,日式的温泉和欧式的室内装饰共存,还有父亲口中的主题公园、锅炉电梯、钱婆婆和汤婆婆房间的布置……这一切都是外来文化的体现,而日本在最初时学习的对象——中国,更是以龙的身影未曾缺离。如果只是这些场景布置建筑之类的外在形象,我们尽可以认为这只是浅层的装点,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观察,我们更能发现,如《千与千寻》之类的主体思想与内涵更突出彰显了西方文化所推崇的部分。追寻自我,这是典型的西方思想,而在《千与千寻》中每个人物都在追寻着什么,千寻在寻找自己的父母,而钱婆婆和汤婆婆也同样在追寻着对自己认识,他们以自身渺小的力量在试图完成一种伟大。
三、博爱反思——看宫崎骏的世界文化态度
人性的光辉和对人与人之间爱的赞美是人类世界永恒不变的主題,也是各个文化间交流联系的纽带与桥梁。在宫崎骏的作品中,懵懂纯洁的小女孩充当故事的主人公,故事内容也并不曲折离奇,就只是在生活中最朴实的言语和琐碎的细节中悄无声息的打动观众,用最熟悉最平实的日常琐事感染人们的心灵。
不仅如此,在当今世界中被人们普遍提出的问题也在其作品中提到,如千寻为“腐烂之神”清洗淤泥遍布的身躯,当河神的伤口中出现一辆废弃的自行车时,我想每一个观众都会感到深深的自责,西方的自然主义思想就在如此巧妙的情节中被叙述出来,在此同时主人公千寻的形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烘托。战争的破坏与灾难性、工业的污染与变迁,当人类面对这一切未知的潮流不知如何应对时,宫崎骏用自己的口吻讲述着他所期盼的内心的坚守。当我们以作品的主人公——一个小女孩的视角来看世界,并带着不安、好奇、关切、期盼、同情,或者任何其他情感与主人公一起面对未知的世界时,我们不由得感到每个人的心都接受到了来自宫崎骏内心的呼唤,那是一种遥远而又亲切的抚慰,是对世界文化的鼓舞与期待。
四、总结
作为世界动画电影艺术大师的宫崎骏除了其作品中的技术、画风、情节引人入胜之外,他对文化的态度也值得我们深思。在他的作品之中包含着对日本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对外来文化的兼并与融合,对世界文化的关注与反思,这种对待文化的深思程度不得不令我们赞叹。对于中国动画来说,深入思考中国文化内涵又不过分狭隘排外,深刻把握中华文化的神韵而不是仅仅浮于皮毛,宫崎骏可以说正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范本。就像他在一次采访中提到的:“我想民族性可能才是国际性的。如果你一开始就抱着想打国际市场的想法,那么你在创作时就会变形,变成不是你所希望的东西。我们一直是着力于创作让日本观众喜欢的作品,中国同行也要着眼于自己创作让中国观众喜欢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宫崎骏:思索与回归——日本动画片和我的出发点[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4,(03) .
[2][美]本尼迪克特著,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菊与刀[M].北京:商务印书,1990.
作者简介:
刘晨,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宫崎骏;千与千寻;文化态度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4115(2014)04-68-1
日本著名动画电影大师宫崎骏(宫崎峻,Hayao Miyazaki)是在当今动画电影届备受赞誉和推崇的泰山北斗,他的作品与其他作品相比较而言总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与震慑力。这种特殊的魔力使得几乎所有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爱上他的作品,我们究其原因,发现这种吸引力的源头是宫崎骏对文化的独特态度。
一、赤子之心——看宫崎骏的日本文化态度
“只有将自己国家的传统艺术与民族文化表现出来,才是最有魅力的。”这是宫崎骏在多次采访中提到对待作品中的日本文化的态度,也是他一直坚持贯彻的信仰。通过对宫崎骏动画中的日本民族传统文化要素的剖析,可以得到一个关键性信息,即精灵或者说泛神信仰。传统的萨满教信仰与精灵信仰带给日本长久以来的敬畏心理,这一点在宫崎骏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在传统文化的保留与传承方面,如《千与千寻》中主人公千寻的服饰礼节,更为突出的是她工作的“温泉店”,这些都是日本文化长久传承且努力发扬光大的文化寄托。
在更深一步的精神层次,宫崎骏更是生动清晰地描绘了日本人格与内心的特点——双重性。主人公千寻本是柔弱谦逊的孩子,为寻找父母亲开始了一系列探索,而内心的另一面刚强耿直便凸现出来。“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二、海纳百川——看宫崎骏的外来文化态度
在世界近代中,日本因自己在社会制度、文化态度上的完美转型而被无数历史学家称赞,而日本在面对时代的变迁和西方列强虎视眈眈的目光时能从一个封建国家和平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其文化的学习性与包容性的确值得深思。在《千与千寻》中,在一个神奇的地方,东方的城墙与西式的教堂并立,在这个工作的澡堂里,日式的温泉和欧式的室内装饰共存,还有父亲口中的主题公园、锅炉电梯、钱婆婆和汤婆婆房间的布置……这一切都是外来文化的体现,而日本在最初时学习的对象——中国,更是以龙的身影未曾缺离。如果只是这些场景布置建筑之类的外在形象,我们尽可以认为这只是浅层的装点,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观察,我们更能发现,如《千与千寻》之类的主体思想与内涵更突出彰显了西方文化所推崇的部分。追寻自我,这是典型的西方思想,而在《千与千寻》中每个人物都在追寻着什么,千寻在寻找自己的父母,而钱婆婆和汤婆婆也同样在追寻着对自己认识,他们以自身渺小的力量在试图完成一种伟大。
三、博爱反思——看宫崎骏的世界文化态度
人性的光辉和对人与人之间爱的赞美是人类世界永恒不变的主題,也是各个文化间交流联系的纽带与桥梁。在宫崎骏的作品中,懵懂纯洁的小女孩充当故事的主人公,故事内容也并不曲折离奇,就只是在生活中最朴实的言语和琐碎的细节中悄无声息的打动观众,用最熟悉最平实的日常琐事感染人们的心灵。
不仅如此,在当今世界中被人们普遍提出的问题也在其作品中提到,如千寻为“腐烂之神”清洗淤泥遍布的身躯,当河神的伤口中出现一辆废弃的自行车时,我想每一个观众都会感到深深的自责,西方的自然主义思想就在如此巧妙的情节中被叙述出来,在此同时主人公千寻的形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烘托。战争的破坏与灾难性、工业的污染与变迁,当人类面对这一切未知的潮流不知如何应对时,宫崎骏用自己的口吻讲述着他所期盼的内心的坚守。当我们以作品的主人公——一个小女孩的视角来看世界,并带着不安、好奇、关切、期盼、同情,或者任何其他情感与主人公一起面对未知的世界时,我们不由得感到每个人的心都接受到了来自宫崎骏内心的呼唤,那是一种遥远而又亲切的抚慰,是对世界文化的鼓舞与期待。
四、总结
作为世界动画电影艺术大师的宫崎骏除了其作品中的技术、画风、情节引人入胜之外,他对文化的态度也值得我们深思。在他的作品之中包含着对日本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对外来文化的兼并与融合,对世界文化的关注与反思,这种对待文化的深思程度不得不令我们赞叹。对于中国动画来说,深入思考中国文化内涵又不过分狭隘排外,深刻把握中华文化的神韵而不是仅仅浮于皮毛,宫崎骏可以说正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范本。就像他在一次采访中提到的:“我想民族性可能才是国际性的。如果你一开始就抱着想打国际市场的想法,那么你在创作时就会变形,变成不是你所希望的东西。我们一直是着力于创作让日本观众喜欢的作品,中国同行也要着眼于自己创作让中国观众喜欢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宫崎骏:思索与回归——日本动画片和我的出发点[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4,(03) .
[2][美]本尼迪克特著,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菊与刀[M].北京:商务印书,1990.
作者简介:
刘晨,硕士研究生。